词条 | 古风·燕赵有秀色 |
释义 | 《古风·燕赵有秀色》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全诗共十句五十字,作者以美人愁迟暮,喻贤士怀才不遇。 中文名称:《古风·燕赵有秀色》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诗文字数:50字 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古风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 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⑴。 常恐秋草晚,坐泣秋风寒⑵。 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 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⑶。 注释译文【注释】 ⑴倾城:全城。 ⑵坐:因。 ⑶鸾:凤凰之类的神鸟。 【译文】 燕赵窈窕女,秀色赛牡丹,斜倚绣窗里,十二层高楼俯瞰青云端。 眉清目秀,皎如明月,笑颜一开,满京城倾倒。 但是岁月冉冉,美人迟暮,面对秋风霜草,不禁泪下潸潸。 纤纤手抚弄着玉琴,发出的尽是哀怨,长夜难眠,晨起慵叹。 怎么才可以寻到相爱的那一半?但愿双双乘飞鸾翱翔,飞到天堂。 作品评析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七首。李白自比绝代佳人,却迟迟得不到皇上的赏识,眼看时光过去,却再不到相匹的那位,高才难用世,不禁长叹。 此诗前四句写美人,综以“秀色”,分以“眉目”、笑容。接着四句写愁,曰“恐”、曰“泣”、曰“怨”、曰“叹”。末二句愿当权者能知人善任,使自己有机会以尽其才。 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