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二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古二村是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一个中等规模的村庄,面积约3000亩,其中住宅350亩,顺成工业区1200亩,农耕区1450亩,常住人口896户,村民3479人,外来人员13000多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古二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古二村的经济发展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物业出租和扩展顺成工业区规模为主方向。古二村的主要物业有顺成楼、顺发楼、顺兴楼、古二灯饰广场、顺康园、古二综合市场(天和百货)、顺景工业小区。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建设,投资2亿多元的翠盈明珠花园即将交付使用。现正在古镇商业城原址兴建汇盈大厦商住楼,预计投资达1.5亿多元。2005年村集体收入2300多万元。农业方面,2005年投入200多万元全面改造农耕区,营造现代化花卉、苗木基地。 经济发展古二村是古镇一个中等规模的村庄,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住宅0.334平方公里,工业区0.8平方公里,农耕区0.886平方公里。北通海洲,南连古四,西邻古三,东接古一。目前,古二村有常住人口905户,村民3623人。暂住人口约10000人。 古二村2009年集体年收入为4007万元,人均收入1万多元。2007、2008、2009连续三年荣获古镇镇农村工作综合考评一等奖和农村依法治村先进奖。 古二村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规范了本村的管理工作。主动引进企业管理模式管理村委会。聘请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编制古二村制度管理手册。把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和相关人员名单上墙。率先实行农村上下班指纹打卡制度。古二村在率先成立村级帮扶基金并实施,切实帮扶村内困难户。2009年,支付帮扶资金171671.7元。截止到2009年12月,帮扶基金会基金、基金利息及村投入的金额,余额共190多万元。 古二村率先由村出资在村场内安装电子视频监控。古二村监控系统在2006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安装后的电子监控系统,发挥了神奇的作用。到现在没有飞车抢劫案件的发生;交通事故可“案件重演”,帮助交警认定责任;发现可疑人物,及时跟踪,防止犯罪发生;让罪恶事件定格、再现、重演,使违法犯罪人无法抵赖。 古二村全面开展阳光村务工作,实施“两公开一监督”,是中山市村务公开试点村,也是广东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 2009年4月开始,中山市“六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六好”就是:党建好,自治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和风尚好。古二村借此为契机,全面整理和整合全村的各项事业,完善各项设施建设,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努力筑造一个安全文明、美丽舒适的美好家园,让在这里居住和创业的人们感到幸福。2009年全市“六好”工作现场会在镇举行,我村是全镇两个参观点之一。 文教兴村随着集体经济的飞速发展,我村的各项事业也有了质的飞跃。文化教育方面:2003年古二幼儿园荣获“中山市一级幼儿园”的称号;古二学校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2004教育成绩跃居全镇前列。福利待遇方面:为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娱乐,将我村旧幼儿园改建成老人活动中心――康頣园。让村老人有了一个頣养天年和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并经常 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大大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外来员工的民化生活。2005年老人股份分红每月400元,并在两委会的努力下将村民2005年人均股分分红提高到1800元。2006年老人股份分红每月450元。到6月份由村委会出资,全村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9月份参加了住院医疗保险。 古二村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加强党组织建设,维护社会治安稳定,落实计划生育,实行政务、财务公开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上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今后,古二村将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奋进,努力建成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环境优美、适宜创业、适宜居住的和谐新农村。 自然资源该村有耕地总面积45.亩,人均耕地1.67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16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69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亩,荒山荒地139亩,其他面积40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9户饮用井水。有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户。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0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2辆。全村建有小水窖2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9 亩。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3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3万元,占总收入的29.55%;畜牧业收入7.02万元,占总收入的32.9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5头,肉牛15头,肉羊50头);林业收入6.2万元,占总收入的29.08%;工资性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4.69%。农民人均纯收入169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占劳动力的34.48%),在省内务工4人,到省外务工2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粮食、烤烟、核桃、茶叶,主要销售往省内。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8.14%。该村发展花椒特色产业,计划发展花椒产业。 人口卫生该村有农户9户,乡村人口29人,其中男性15人,女性14人。其中农业人口29人,劳动力15人。该村农户全部为彝族。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5人,享受低保5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该村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8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9户。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中山小学,中学生就读到公郎中学、南涧二中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6公里,距离中学2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人,其中小学生2人,中学生2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有固定资产0.8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该村有党员总数1人,为男性党员,有团员1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