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代埃及史 |
释义 | 《古代埃及史》是中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书除导论以外,共分12章,有精美的插图和地图多幅。本书从古埃及旧石器时代史前文化叙述起,至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埃及止。它以文明的演进为主线,叙述了古埃及人的来源和地理环境,古埃及人由城市国家发展到统一王国-大帝国并由盛到衰的过程,揭示了埃及文明的起源。本书运用英、俄、日文等资料和考古发掘文献,内容丰富,是我国惟一一部完整的、详细的古埃及史专著。 基本信息作 者: 刘文鹏 I S B N: 7100028655 页 数: 732 开 本: 大32开 封面形式: 简装本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00-4-1 图书目录导论 第一章 古代埃及的地貌、生态环境和民族 第一节 “埃及”一名的起源与古埃及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 古代埃及的地貌和生态环境第三节 古代埃及的民族和语言文字 第二章 史前埃及与尼罗河文明的起源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埃及的史前文化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与埃及的前王朝文化 第三节 城市和城市国家的形成 第三章 统一王国的开端与早王朝时代的埃及 第一节 希拉康坡里斯王国的霸权与那尔迈开创的统一事业 第二节 早王朝时代埃及政治形势的演进与君主政治的国家制度 第三节 早王朝时代的宗教信仰与丧葬习俗 第四章 专制主义统一王国的确立与古王国时代的社会经济关系 第一节 古王国时代埃及王朝与政治形势的演变 第二节 古王国时代的物质生产与社会经济制度 第三节 古王国时代的专制主义国家制度和对外关系 第四节 古王国时代的宗教信仰与文化艺术 第五章 埃及王国的分裂与中王国时代统一王国的恢复和发展 第一节 第一中间期的内忧外患与尖锐的社会斗争 第二节 统一王国的重建与中王国时代王朝世系的演变 第三节 中王国时代的行政改革与对外战争 第四节 中王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关系 第五节 中王国时代的宗教意识与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六章 新王国的兴起与埃及帝国霸权的形成 第一节 第二中间期埃及地方王朝的分立与社会的矛盾斗争 第二节 埃及人驱逐希克索斯人的斗争与第18王朝国王世系的演变 第三节 第18王朝的对外战争与埃及帝国的霸权和昌盛 第四节 埃及帝国的专制主义统治的强化 第七章 埃赫那吞的改革及其后的社会斗争 第一节 阿蒙僧侣集团势力的增强及其与王权的关系 第二节 阿吞神的信仰与阿玛尔纳新都的建设 第三节 阿玛尔纳文学与艺术 第四节 埃赫那吞改革的失败与阿蒙僧侣集团势力的恢复 第八章 埃及帝国霸权的重建及其没落 第一节 拉美西斯二世的霸权及其后的帝国防御政策 第二节 帝国的危机与新王国的崩溃 第九章 新王国时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关系的演变 第二节 新王国时代文化的发展与成就 第十章 埃及帝国的分裂、复兴与衰亡 第一节 第三中间期的埃及 第二节 后埃及的复兴与衰落 第十一章 马其顿·希腊统治下的埃及 第一节 亚历山大的征服埃及与托勒密王朝的统治 第二节 托勒密王朝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关系 第三节 托勒密王朝的宗教与文化 第十二章 罗马与拜占廷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第一节 罗马的入侵及其对埃及的统治 第二节 埃及奴隶制的继续发展、衰落及其向封建制的过渡 第三节 基督教在埃及的传播及其影响 第四节 埃及人民的反抗斗争及罗马、拜占廷帝国统治的终结 注 释 略 语 译名对照表 后 记 作者简介刘文鹏教授,男,1931年12月生于大连市。1955年东北师大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1972年调入吉林省通辽师院(后改为内蒙古民族师院)。现任世界上古史·埃及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兼任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近年来发表了《埃及学文集》等论著60余篇、部。先后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师、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1年以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精彩书摘卷首语“……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 希罗多德 导论卷首引用的希罗多德对古埃及的评论和感慨,可以说是千古绝伦的一句名言。的确,没有去过埃及的人,绝不会表达出这样深刻的意念;同样,没有去过埃及的人,也绝不能真正体会到这句名言的真谛。 古埃及国家的那些“令人惊异的事物”及其“巨大业绩”,至今还没有被人们遗忘。古埃及人的伟大形象,似乎还浮荡在我们的面前:巍峨壮观的金字塔,显示了古埃及人的巨大创造力;瑰丽宏伟的卡纳克神庙,仍给人们以庄严神秘之感;惟妙惟肖的雕塑绘画,继续给人们以艺术上的享受。在当今世界,各国流行的拼音文字,不难让人们想起腓尼基人的贡献,而腓尼基字母文字又是溯源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耸立在伦敦、巴黎、纽约上空的古埃及方尖碑,常常让人们想起已经消失了的古埃及文明。 一、古老、悠久而伟大的古埃及文明 在茫茫的东北非的大沙漠中,那日夜奔腾、川流不息的尼罗河,给埃及人送来了一线生机,带来了生存的希望,她历经沧桑,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古埃及人。或许正是由于这种“恩赐”,当欧洲大陆尚在蒙昧之中,古埃及人便摆脱了野蛮状态,率先迈人了文明社会。文明相对于野蛮,意味着人类的进步和巨大的创造力。大约在公元前4000 年代中叶,古埃及人和苏美尔人一样,在地球上最早建立起城堡、神庙和国家,发明了文字,形成了地位不同的社会集团。古埃及人就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斗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巨人。 人类的文明是在原始的野蛮状态基础下建立起来的。为了摆脱野蛮状态,一些人奴役另一些人,必然采用了野蛮的手段。古埃及文明正是在野蛮的奴隶制的社会形态中发展起来的。专制君主建立了法老王朝,一直维持到波斯人和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为止。从公元前305 年以后,马其顿· 希腊人的托勒密王朝又继续下来。公元前30 年,罗马人又代替了希腊人,接着还有拜占廷人成为埃及的主人,一直到公元7世纪。尽管希腊人和罗马人征服了古埃及人,但是埃及仍然是埃及人的埃及,埃及的传统仍然保存下来。公元7 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埃及的古代文明最终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阿拉伯的伊斯兰文明。就古代奴隶制文明的延续、发展而言,其悠久而古老的历史,是任何民族和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二、古代埃及文明的重现 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后,伊斯兰文明发展起来,古埃及文明逐渐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到了近代,法国拿破仑远征埃及,他第一个打开了埃及的大门,并因此也打开了古埃及的语言、历史和文明知识的大门。拿破仑的士兵在罗塞达构筑堡垒时发现了一块破损的石碑,由于罗塞达石碑上铭刻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希腊文字,因而为西方学者提供了解读象形文字的一把钥匙。1822 年法国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从此宣告了埃及学的涎生。埃及学是研究古埃及的语言文学、历史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一个专门的学科。在商博良以后,德国的列普修斯,法国的马里埃特、马斯帕洛,英国的皮特里,美国的布雷斯特德等学者,在埃及学的创建和发展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① 法国、英国、美国、德国的埃及学研究机构,或长或短在埃及进行的考古与历史研究不断地取得新的发现和成就。 在世界各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众多学者的努力下,古埃及的城堡、神庙、陵墓、雕刻品等一批批地被发掘出来;纸草文献、石碑铭文大量地被译读出版。古老而伟大的埃及文明逐渐被揭示出来,重新展现在现代人的面前。 战后,埃及学发展的特点首先是配合埃及建筑事业而进行的抢救性的迁移和发掘工作。例如,1960年起因阿斯旺大坝建筑而进行的大规模国际协作的阿布辛拜勒的迁移工程,以及1990 年以来的北西奈的萨拉姆运河的开凿而进行的抢救遗址和纪念物的考古工作。这些救援计划,使1922 年轰动一时的图坦哈蒙墓的发现黯然失色。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和人才培训,包括尖端的地球物理学的勘察,为埃及学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注释:①洋见拙著《埃及学的诞生、发展与现代的研究》 ,《世界历史》 ,1994 年第l 期,第80 一87页;又见拙著《 埃及学文集》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 年,第l一20页。 此外,值得强调的是战后以来埃及民族考古学的成长,从而摆脱了殖民主义者的控制与垄断。埃及政府的古物局和开罗大学的埃及学教学与研究由埃及人充任。1954 年,埃及的专家卡迈尔· 马拉赫发现了胡夫太阳舟。阿赫迈德· 法库里(1905 一1973 ) 在西部沙漠进行了开拓性的发掘工作。埃及国内学者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受到外国学者的重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