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城镇 |
释义 | 1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古城镇概况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古城镇地处二狼山坡前腹地,土地肥沃,草场广阔,自古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誉。该镇地域广阔,总辖地50多万亩,耕地21万亩,荒 滩、荒地等大面积的草滩地均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牧场,该镇年出栏羊25万只,牛7万头,加之东与五原,西与杭锦后旗,北与中旗毗邻,每年通过市场调节可以得到牛、羊50多万头(只)。 特色种植 该镇是著名的优质食用花葵生产基地,年产食用花葵3000万公斤。葵仁富含维生素E、B、叶酸和矿物质铁、钾、锌等多种营养成份,具有降血脂、降压、利尿、止痢等保健功能。该镇气候土壤环境适宜枸杞种植,品质优良,现已大面积推广,并被列为2003年退耕还林项目。 简介 古城镇历史悠久,曾是古匈奴头曼单于的国都———头曼城,出土过金银器、凤冠、金佛、金簪、金盘碗等珍贵历史文物,因其境内现存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所建的临河县城遗址,故而得名古城。 古城镇位于临河区最北端,距市区45公里,地处临河与杭后、乌拉特中旗、五原交接的三角地带。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5公里,辖地面积34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030米。全镇现有18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农户5900多户,共有蒙、汉、回、藏、满五个民族,总人口27831人,是临河区最大的乡镇。 这里由于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土地资源丰富,水利灌溉条件便利,全镇现有耕地面积21万亩,未开垦荒地10万亩,黄河灌域渠系遍布境内,属黄河冲积平原。全年昼夜温差大,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138.8毫米,光照充足,年均无霜冻期130天左右,平均气温⒍5℃,适宜小麦、甜菜、蜜瓜、葵花、玉米、瓜类、牧草等多类农作物生长。特别是镇域毗邻阴山山区,饲草资源丰富,发展农牧业生产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以来,古城镇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2002年末,全镇有工商企业218家,固定资产1200万元,乡镇企业产值达到910万元以上,产供销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总产值⒈86亿元,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实施“牧、草、林”三元经济战略,全镇种草养畜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年种草面积在3万亩以上,牲畜存栏总头数达20万头(只)以上,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纯收入达2740元;境内交通、通讯条件便利,临巴、临份两条黑色油路直通境内,村镇道路四通八达,邮电通讯实现了光缆化和程控化,电信、联通两大移动信息网络覆盖全镇;文教、科技、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普及率达100%,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北达到80%以上,2/3的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和自来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 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古城镇古城镇位于托克托县县城东北部.旧呼托公路42公里处.北望大青山,南眺黄河,大黑河穿境而过。北与土左旗接壤,南与伍什家镇相邻,东与永圣域乡毗连,西与乃只盖乡隔河相望.全乡总面积153. 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2 4个自然村,人口 15410人.其中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572人. 古城镇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深刻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城,历史上闻名的云中古郡遗址就在此处.近几年,古城镇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争创一流乡镇为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好成绩.农业种植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初步形成了“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产业化格局。畜牲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兴乡富民”为思路,奶牛业发展规模迅速壮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基础设施和综合功能日益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云中风格.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稳步提高.2003年全乡财政收入达到7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98元。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双丰收”,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2001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奖”; 2002年5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发展乡镇街道企业先进乡镇”;2003年被县委授予“2002—2003年度先进党委”称号,同时被县委授予“三个一”活动优秀奖的称号. 回顾取得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部门有力支持配合,社会各方面关爱扶助,全乡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 特色农业的情况 古城镇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本着 “为养而种、以牧促农”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粮、经、草的科学搭配,草业成为农业种植中的新亮点,2003年,全乡共种草30000亩,占总种植面积的1/3.西瓜、葵花、甜菜是本地特色经济作物。其中,葵花畅销长江两岸,西云寿村产的西瓜远销呼市、河北、北京等地.奶牛养殖历史长、规模大是全县人皆知的古城特色.特别是近年来,古城镇奶牛养殖业更是发展势头迅猛,2003年底,全镇奶牛达1.45万头, 日产鲜奶达200吨以上.奶牛业成为古城乡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3 山西省襄汾县古城镇城镇概况 位于襄汾县西部边缘,东与景毛乡相连,西以姑射山与乡宁县为邻,南与汾城镇接壤,北与南辛店相接。是临(汾)新(降)公路与襄(汾)光(华)公路的交会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北纬35°37′,总面积113230.5亩,其中耕地65000亩。 全镇辖39个行政村、户藉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2003年底实有劳力36522人。各村均有乡村便道公路与两条干线(襄光线、临新线)相连,交通比较便利。所有村镇均开通了程控电话。 工业发展 古城镇工业基础较好,全镇工业部门结构以焦炭、建材、冶金工业为主。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1850万元,工业销售产值77043万元,工业增加值为27176万元,营业收入为155077万元,主要工业企业数为10个,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12000人。该镇乡镇企业已发展到552个,从业人员达到12000人,占全镇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4%,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91850万元,实现利润2.2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 农村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该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全镇农村经济增长速度非常迅速,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6925.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51元,是襄汾县的小康镇,山西省小康建设自强乡镇之一。 投资招商 该镇地处平原、临新、襄光两条公路交汇,镇区店铺林主、商业繁荣、电力、电信、税务、金融、工商、教育等部门齐全,是襄汾县的经济强镇。该镇工业基础好,第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在襄汾县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希望引进节能、环保、科技含量高的化工企业;煤焦深加工企业。境内有三官峪、豁都峪两条涧滩,平均宽200米、长10000米,面积达200万平米,折合30000亩。这是古城发展企业不占耕地最具优势的资源。 4 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 概况古城镇位于垣曲县东南部,地处黄河小浪底库畔,南与河南渑池、新安隔河相望,北与历山生态旅游区相连。辖27个行政村、111个居民组、2.43万余人,耕地面积2.2万余亩,国土面积119平方公里,国家重点工程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古城镇拥有40平方公里的水面,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湖面,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千湖岛”。为水上养殖、旅游观光、客货航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经济发展近年来,该镇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以山里红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杏梅、山楂、圣女果、大枣、杏等水果种植业,形成了年创收110万元的原料基地;以茧丝绸公司为依托,形成了年创收180万元的蚕桑养殖基地;利用小浪底水库充足的水草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形成了牛、羊、兔、鸡分别达7460、4940、4300、68000头(只)畜禽养殖基地。 ◎ 文化历史古城,北倚中条山,东经王屋山到济源,越历山直抵上党,南渡黄河可达豫陕,古往今来为黄河上下数百里重要码头,历史上一直极具经济、政治、军事上的重要位置。商王朝曾在此凭黄河天险建造都城,春秋时晋国曾在这里建有著名的瓠丘城,秦朝在此侨置幽州,北魏设邵郡,西魏改邵州,公元550年设县治,之后直至1959年,一直是县城所在地。 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革命遗址有:关家十八兵站、莘庄朱德与卫立煌会晤地、南嶝烈士陵园。古遗址有:曙猿活动遗址、原始文化遗址、夏代文化遗址、商城遗址、迎新世遗址等。国家重点工程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古城镇拥有40平方公里的水面,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湖面,被誉为中国“北方的千岛湖”。八里峡、狮子山、阳壶夕照、黄河大桥等自然景观为发展旅游观光、水上养殖、客货航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5 山西省阳高县古城镇古城镇辖:古城村、许家窑村、赵家村、鲁家湾村、单家窑村、东靳家洼村、西靳家洼村、下娘城村、西要泉村、寺塔村、昝娘城村、上娘城村、水泉洼村、下神峪村、碾儿屯村、靳家窑村、东雷庄村、西雷庄村、上神峪村、彭家窑村、南仁窑村、麦早村、赵石庄村、箭插村、靳娘城村、下辛庄村、郝家窑村、上辛庄村、东山庄村、西山庄村等。 6 山西省山阴县古城镇古城镇 村委会(26):山阴城、四里庄、王庄、胡疃、上河西、西盐池、南盐池、快乐村、芦岭、安居坊、洪济屯、小圪塔、马梁村、汤村、西小河、东小河、中小河、东辛庄、北盐池、李珠庄、后射躲、前射躲、羊圈头、羊圈铺、前皇台、后皇台。 7 山东省沾化县古城镇基本情况 古城镇位于沾化县西部,辖50个行政村,总面积72.2平方公里,耕地5.6万亩,人口2.7万人,自1042年-1957年为沾化县城所在地。该镇地处阳信、无棣、沾化三县交界之地,西南与阳信交界,西北与无棣接壤,镇政府驻地向东距县城29公里,地理环境优越。省道永馆路横贯东西,黄河人工渠——小开河纵贯南北,津汕、威乌两条高速在境内交叉穿过,黄大铁路纵穿而过,205国道斜穿该镇与省道永馆路交汇,扼胶东至京津唐地区咽喉要道,南临滨州45公里,东至东营市75公里,距滨州港18公里,距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13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全镇地势平坦,海拔4.5—9米之间,为本县制高部位。气候属温暖带季风气候,境内主要以种植沾化冬枣为主,同时还有小麦、玉米、杂粮杂豆等农作物。 经济发展 近年来,古城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经济和社会各业取得了显著成绩。2006年1—6月份,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2.12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97.7万元,同比增长54%;共引进外资项目14个,市级认定到位资金18975万元,同比增加16.9%,鲁旺化肥、裕华生物等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相继入驻发展;7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同比增长37.5%;利税1.32亿元,同比增长78.4%;工业总投入2.3亿元,同比增长47%;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29万元,同比增长15%。 区位优势 古城镇镇政府驻地向东距县城29公里,地理环境优越。315省道永馆路横贯东西,津汕(天津-汕头)、威乌(威海-乌海)两条高速在境内交叉穿过,均设有出入口;黄大铁路纵穿而过,205国道斜穿镇域与省道永馆路交汇,扼胶东至京津唐地区咽喉要道,南临滨州45公里,东至东营市75公里,距滨州港18公里;距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仅7公里;距滨州沾化港30公里,两岸有1000吨、3000吨、5000吨级泊位港口群,可直通黄骅、龙口、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广州、温州等沿海城市,万吨级港口正在建设之中;距沾化火车站35公里,到北京、天津、塘沽、青岛等大中城市均不超过3小时,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8 山东省莘县古城镇概况 莘县古城镇位于鲁、豫两省四县 (莘县、阳谷县、台前县、范县)交汇处,依堤傍水,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城镇系原范县,曾为历代名人汇集之地:仲由曾在此设院讲学,秦始皇走马修堤、设立点将台;“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在此任县令,留下许多轶闻佳话;刘邓大军南下途经此处。古城镇现辖32个行政村,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6万人,耕地4万亩。 经济发展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纯绿色食品——花香菇,他们创办了菌种厂和干部示范基地,实行菌种生产、原料供应、资金调控、市场销售“四统一”,进行一条龙、系列化生产经营,生产规模迅速膨胀。1998年栽培260万袋,成为山东省最大的花香菇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际市场,年创产值3000多万元。 9 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古城镇概况 古城镇是陆川县的南大门,西面与广西博白县文地镇隔江相望,南面与广东廉江市石角镇接壤、东面与广东化州市平定镇、兰山镇接壤。全镇面积118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多人。该镇是桂东南武装起义根据地,廉化陆博边革命英雄纪念碑(陵园)位于该镇盘龙圩东面,广东鹤地水库淹没该镇清耳、盘龙、陆落、北豆、陆因等行政村的部分村庄和土地,该镇属老区、库区、边区。 基本情况 该镇位于东经21.9度、北纬110.3度,交通便利,马盘二级公路通过该镇陆因、北豆、陆落、盘龙村,该镇距陆川县城约60公里、距玉林市区约110公里、距广东湛江市约110公里。 教育卫生 该镇现有一间乡镇卫生院、一间中学,镇卫生院可为全镇居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参加“新农合”的农民还能获得更多的优惠。该镇原来的一、二中于2007年7月19日合并为一间初级中学,全名为陆川县古城镇初级中学,校址在原一中,合并后的古城中学有150多名教师,36个教学班,2800多名学生。 历史人物 赖世就,又名世国(1823~1867),太平天国奏王,绰号沤铁九。1823年3月2日生于该镇陆因门前岭村。约1845年参加贵县石达开“拜上帝会”组织。1850年7月,赖世就与博白文地黄文金为首的太平军会合,率领5000多名上帝会“上帝军”由陆川北上,直奔广西桂平金田,参加太平天国起义。沤铁九在太平天国戎马转战十几年,屡建战功,由千总到殿前侍卫,后升奏王。1867年11月20日,山东胶州之战中,被清将郭松材,杨鼎敷围困,为牵制清军,掩护遵王赖文光率东捻军突破重围战死。后人诗叹:“浔江悲悲号,荆山巍巍高,胶州决战死,遗恨酬未报。” 革命历史事件 1932年夏,在良村育元小学(今良村小学)建立中共南兴区委员会,区委书记陈岸; 1932年冬,在良村育元小学(今良村小学)成立首届中共陆川县委员会,县委书记陈岸; 1932年冬,在该镇良村河冲召开并成立陆川县首届劳动农民代表大会,劳农会领导人:陈岸、陈能膺、李瑞能、李伟光、胡炳瑞、蔡文华; 1944年冬,成立陆川人民抗日自卫军,司令员廖家义,政委温翊俊(兼任中共陆川县委书记),司令部设在清耳茶根; 1945年2月,起义军在清耳召开起义誓师大会,开赴清湖并攻打国民党清湖乡公所,打响了桂东南武装起义第一枪; 1947年秋,在古城成立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新编第十四团,团长袁达雄; 1947年10月,在古城清耳成立中共陆川县工委,工委书记林克武; 1949年8月,在古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区纵队,团长巫德椿,政委谢应昌; 1949年11月,全乡解放,建立新生政权,成立盘龙乡人民政府,首任乡长陈纯杰。 历史沿革 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属南河县,隶属罗州; 唐朝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属南河县,隶属顺州; 宋朝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南河县并入陆川县,属南河乡清湖堡; 清朝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属南兴乡清湖堡; 中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分为清湖上、下堡,古城为清湖下堡; 中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古城被分为正兴、共卫、卫安、永安、清耳五个小乡; 中华民国廿九年(公元1940年),正兴、共卫、卫安、永安、清耳五个小乡合并为盘龙乡,乡公所位于盘龙圩; 解放后,1950年,为南兴区盘龙乡,以后多次与清湖合并为八区、九区、东风人民公社、清湖人民公社; 1961年,与清湖分离,独立建制为古城人民公社(因盘龙乡公所被广东鹤地水库淹没,乡公所迁到古城坡而改盘龙名称为古城,古城的名称就从这时开始); 1984年,改古城人民公社为古城乡; 1991年,玉林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古城乡为革命老区; 1992年,改古城乡为古城镇至今。 行政村 该镇现辖10个行政村: 1、古城村 (古城坡、草塘、古城村、城铁、冲口、石板窝、朱冲、坳子坪、官龙坪、祠堂角、流村、才地坡、根竹山、大付冲、新屋村、庙背角、丁村) 2、长径村 (长径村、庙窝、陆兰、岭头、佛子、黄麻坑、榕木塘、黄竹径、甘村、竹瓦垌、杨屋、社角、上门楼、鸭麻山、下门楼、稔子坡、黄泥坎、水冲尾、四队、村尾) 3、楼脚村 (桥头、上呆干、下呆干、樟木根、秧地岭、塘子面、陆炭、石嘴、村尾头、丰富坪) 4、盘龙村 (东尾冲、乌泥田、发马山、污泥陂、符竹山、大陂、火甲、奖福岭、书房下) 5、清耳村 (长江坝、鸭麻山、园山、大岭头、亚马胫、山鸡冲、甜薯糖、庞村、樟下坪、大人塘、东村、马老田、火甲、席草塘、甘子冲、古岭、加禾田、单竹垌、梅子根、亚山、塘面、塘角、湖洋、茶根、上茶根、下茶根、新垌、牛角龙、马路岭) 6、良村 (何冲、那塘、塘背、藠子岭、水口、南坑、黄塘、庙背坡、毛桃角、营子、下冲、车货岭、径背、黄屋岭、佛必、樟冲、老虎塘、岭下排、井冲、黄泥岭、白井冲、谢屋) 7、八角村 (竹活垌、龙首园、曹头坑、竹头背、竹为、石班垌、竹子湴、陆白、席草塘、山子冲、羊屋田、官庄、庙子田、万屋、灵角、范屋、上塘、山下园、坡子、区岭) 8、陆因村 (简头岭、大坡、发人窝、木塘口、福禄、羊里山、牛角冲、大坪、火烧窝、陆因肚、岭头园、禾斜岭、门前岭、平垌、上大岭、下大岭、上村) 9、陆落村 (下径、社坛、塘肚、书房岭、王龙田、河莫、水冲、樟皮冲、佛子垌、木面冲、大沙田、中间村、下低坡、勾子、木头塘、黎冲、石子园、林垌) 10、北豆村 (车头、石台、雷公坑、上北豆、旱塘面、旱塘窝、那口、新塘面、那沙、温水浪、平山坡、黄冲庵、上垌、成龙田、新塘、牛头山、大塘面、流冲坡、书房岭、瓦瑶田、新村) 参考资料:《陆川县志》、陆川县政府网乡镇简介“古城镇”,以及古城镇乡土资料。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县古城镇◎ 概况古城镇位于富川县城东南部,距县城4公里。全镇辖9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29个自然村,总面积42.65平方公里。2002年末总人口20567人,其中农业人口19770人,非农业人口799人,瑶族人口4037人,占总人口的17.63%。 古城镇富八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全镇现有耕地面积19828亩,林业用地占总面积的21.57%,森林覆盖率为15.79%。镇境内水资源丰富,横塘水库可覆盖镇内大部分灌区,境内有冷菜塘、扬沙塘、周家塘、马蹄塘等小型水库和塘坝9处,提水工程15处,非常适宜于发展水产养殖事业,有“鱼米之乡”之美称。 改革开放以来,古城镇经济获得了长足而迅猛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优质稻、优质果、瘦肉型猪、反季节蔬菜为主的四大产业,2003年实现财政收入122.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60元。全镇现有普通中学1所,9所小学,中小学教师290人,在校学生3960人。 古城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瑶、汉两族同胞聚居,民俗风情纯朴、独特。富川历史上著名的古城起义就发生于此。 ◎ 位置古城镇在富川城东南部,北靠进富利乡,南接莲山镇,西临龟石水库,柳家和富阳乡. ◎ 人口古城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0045 男 10846 女 9199 家庭户户数 4922 家庭户总人口(总) 20037 家庭户男 10838 家庭户女 9199 0-14岁(总) 5635 0-14岁男 3271 0-14岁女 2364 15-64岁(总) 13000 15-64岁男 6889 15-64岁女 6111 65岁及以上(总) 1410 65岁及以上男 686 65岁及以上女 72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9531 ◎ 下辖村粟江村 茶源村 山田村 高路村 莫家村 秀山村 塘贝村 杨村村 大岭村 ◎ 历史古城镇,建国前属富川县为古城乡,1950年冬以前属富川县第一区古城乡;1950年冬以后属富川县为第二区;1952年属富钟县为第十区,1957年撤区并乡属富钟县为古城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为英雄公社;1960年改称为古城公社;1961年下半年属县为古城公社;1962年下半年改为公社;1984年改为乡,1990年与莲山分离;乡政府驻设在横山街,2003年改为古城镇. 11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 古城概况古城镇位于亳州市市区南部30公里,正在建设亳州火车南站、西与105国道相接,东与307省道相连,涡郸(涡阳至河南省郸城)亳太公路相交于此,是此地域的交通枢纽,京九铁路南北贯穿全境,有亳州“小货场”之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是亳州、太和、涡阳、郸城四县市之间的中心集镇,是该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是一个典型的贸易型集镇。镇域面积9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万亩。村委会合并后,现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5.2万人,集镇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已建成镇区面积3.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1万人。1998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百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1999年被批准为全省200个重点镇之一。目前集镇所有街道和小巷都铺修了水泥路面,并正在实现美化、绿化、亮化。更有古城中学是历代学子倍出的学校.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亳州火车南站。 ◎ 悠久历史古城镇人民政府驻地古城集,古城集历史悠久。西汉时为思善侯国国都,东汉时为思善肥城(《三国志》载):“王莽改城父置”。年代之久古,距今约2000年,有“千年文明古城”之美称,也有“夜转亳州”一说,据说现在的亳州市城区原先在古城这个地方。并无考证。古往今来,这里又为精英良才用武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清代为捻军的主要活动区域之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共涡亳县委和一中共鹿亳县委均设立于此。解放后,曾先后多次在此设区政府、公社、乡。1992年撤区并乡后,更名为古城镇。也是亳州辖区南部最大的镇。 ◎ 薄荷之乡古城镇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大镇。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等,其中小麦年种植面积6万亩以上,良种覆盖率100%,优质率80%以上,平均单产突破400公斤大关,总产2。4万吨以上。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烤烟、药材、薄荷、瓜菜,其中的种植棉花1万亩以上,药材8000余亩,薄荷1.2万亩以上,年产薄荷油150余吨,被称为"薄荷之乡"。如“家家种桑麻”。 ◎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古城镇的资源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除优质小麦、优质面粉、棉花、烤烟、薄荷油之外,肉年产量5300吨,蛋年产量680吨,且质优价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0年以上,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人均占有水平跨入全省先进行列”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古城镇将真正成为大京九线上的明星镇。 12 安徽省肥东县古城镇古城镇位于合肥市东北部,江淮分水岭上,与滁州市接壤,东临全椒,北达定远。由原古城镇、广兴乡、杨塘乡、龙山乡四乡镇合并而成,是省级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乡镇。原辖44个村居,村居撤并后辖2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面积186平方公里,人口75783人,耕地面积99814亩,为全县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大镇,在职干部180人,其中公务员59人,事业单位121人,全镇现有党员264人,分布在一个党总支、53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26个。境内有岱山湖风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镇内交通发达,梁界路贯穿全境,村村通水泥路计划里程124公里,已通70公里。经济收入以农业和劳务为主,主要农产品有稻谷、油菜籽、花生、棉花、蔬菜等,自然灾害对农业收入影响较大。境内有38座水库(其中小Ⅰ型6座,小Ⅱ型36座,县属中型水库一座,即岱山湖水库)。近年来劳务收入成为收入支柱,2007年镇人均纯收入为3824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富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极大改善,很多有远见的之士都愿意到该镇来投资兴业。 13 安徽省怀远县古城镇古城镇位于怀远的北部14公里,全乡总面积为118平方公里。全乡总人口5.2万人,辖20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5万亩,南至草寺、北至包集、西至新集、东至魏庄,古城的中心点是四方湖,水美鱼肥。南有淝南公路,北有刘褚路,206国道,合徐和界阜蚌高速公路贯穿其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历来为粮油集散地。 古城是一个古老的集镇,传说,早在周朝东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476)、战国时代(公元前475—221),这个地方是个城,南北朝时期曾一度设郡。 据史料记载,古城在汉朝时期,方圆约四里多路,四面设城墙,旧址也是有名的。原来兵荒马乱,沧桑巨变,一个好好的古城一夜之间搬迁到徐州。这样的传说古城的一些老人都能说上几段。如:老城头、城拐子、庙后头、西老城。西至小河湾、南至城南朱家、北至汪庄、东至文岗。经考证:1970年古城修电灌站时,就挖出一些古董、水井、元宝以及古建筑的砖瓦等。 建国后行政区划几次变动。1990年为了开发发展淝河,县委决定将古城、草寺、张八郢三个乡并为一个区,1992年撤区并为古城乡。 境内主要干流有斜河、清沟河、怀洪新河,流入五河县境内至洪泽湖。 淝河(四方湖)位于古城乡中部,此河发源于河南开封县。经亳州、涡阳、蒙城县界沟入境,途经褚集、双桥、新集、 四方湖、斜河入怀洪新河,最后汇入怀洪新河五河境内进洪泽湖。 古城境内有淝河、清沟河、符怀新河天然河道,水资源丰富,尤以四方湖的水产养殖颇负盛名。 14 四川省郫县古城镇◎ 概况古城镇位于成都市西北面,处于郫县最北端,距郫县县城9公里,东与新都龙安镇相邻,北与新都利济镇隔河相望,南与郫县三道堰镇毗邻,西与郫县唐元镇接壤,沙西线与郫彭公路贯穿全境,交通优势十分便利。 ◎ 基本情况古城镇是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镇域内历史古迹众多。古城镇的乡镇企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目前主要有和丰食品厂、中平酱盐厂、古城白酒厂、川农大种子公司、奶奇乐基地、成都甜佳食品厂、四川地道食品有限公司等已建成并投入生产;产品主要生产豆瓣、酒类、腌菜、炒货、糕点、熟制品加工等为主。古城镇根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原则,按照招商引资抓项目聚集产业增人气,繁荣经济添活力,统筹发展创业绩的工作思路,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15 四川省平武县古城镇平武县辖镇。汉初建街场,1940年置古城镇,1950年改古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0.3公里。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1.4万。南(坪)泸(州)省道过境。辖火炬、民权、朝阳、龙咀、山河、柏林寺、石马、青羊、又新、阳南、沙坪、建新、石坪、白草、桑坪、玉林、青杠、新阳18个村委会和古城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皮革、采金等厂、矿和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油菜籽。特产茶叶、核桃、蚕茧、桐油、生漆。 16 陕西省西乡县古城镇◎ 基本概况古城镇属1996年撤区并乡新建制镇,行政区域为原二郎乡、三郎乡和原堰口镇的古城村、泾洋村。地处浅山丘陵地带,位于210、316国道交汇处,距县城以东7公里,“十天”高速路贯穿东西,全镇总面积88.3平方公里,辖11个村,71个村民小组,现有5814户,20416人,总耕地面积18687亩,其中,水田10564亩,旱地7616亩,临时性耕地507亩。农业种植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等农作物为主。近年来,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茶叶、生猪、烤烟、林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镇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716毫米,平均气温17℃,气候温和、湿润。全镇拥有中学一所,完全小学6所,卫生院1个,移动、联通、固话信号覆盖全镇,信息发达,交通便捷,是旅游、投资的理想场所。2008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503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01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70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1元。 ◎ 特色产业该镇主导产业以茶叶、生猪、烤烟、林果以及集镇餐饮业非公经济为主,境内有何家湾新石器文化遗址和封洞山茶场旅游观光景点。青霞、红翔、渔米坊、乡渔庄等饭店,以特色名菜——麻辣鱼驰名县内外,吸引了大量游客品尝佳肴。石梯铁矿正在进行积极探矿,投资均在300万元以上的2个琉璃瓦厂和1个页岩砖厂正在建设,即将投入生产。2008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7020万元,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3%。 ◎ 实用技术全镇以茶叶加工生产、生猪养殖、烤烟生产、食用菌生产、袋料香菇、中药材生产和汽车修理为主要实用技术。 ◎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贯彻“三个一”管理体制,坚持“三为主”方针,落实“三结合”工作,计划生育“三查”率和措施及时平均达98%以上,有效地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医疗卫生:加大公共卫生工作力度,强化社会免疫,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健全完善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食品药品责任追究和宴席报告等各项制度,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2009年新型农村医疗群众参合率达94.3%,全镇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 基层党建以“三级联创”和“标兵工程”创建为抓手,扎实开展“三培两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村干部“三制”管理、中心户长党员化暨星级管理、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两述两测”等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扎实开展为民服务代理和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积极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贡献”活动、“五送一建”关爱活动、党员标兵示范带动工程、党员帮带致富工程和村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17 陕西省洛南县古城镇概况 古城镇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城东25公里处,东与灵口镇、寺坡乡接壤,西与景村镇为邻,南依蟒岭与丹凤县(贾平凹故乡)交界,北与柏峪寺乡毗连。镇政府驻古城街村,现有行政事业单位28个,在岗人数458人。个体私营企业(含工商个体户)220户,从业人员647人。辖19个行政村,164个村民小组,6638户,26476人。总面积121.6平方公里,耕地31892亩,人均1.2亩。林地面积11万亩。年平均降雨量为410mm。 基本情况 本镇是洛南县东部重要的商贸中心,307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起源于蟒岭山区的沙河,横贯东西,全长21公里。境内川道地域宽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素有洛南“米粮川”之称。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中药材、蔬菜等。林种以油松为主,林产品有核桃、板栗、柿子等。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核桃王”的特大核桃树位于境内蒋河村,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比黄帝陵一号柏还粗出尺许、闻名县内外的千年古柏——页山古柏生长在该镇南村,古名“柏折庵”,长年吸引不少休闲爱好者前来观赏,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前景。 经济发展 近年来,古城镇始终坚持产业兴镇和城镇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烟、畜、药、果”四大主导产业,烤烟面积达3000余亩,年产值347.1万元,创税65万元.发展畜牧养殖大户15户,年出售商品畜2800头。以天麻、丹参、桔梗、黄芹为主的中药材(五大商药)面积达到7500余亩,年产值750余万元。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年产值300余万元。年劳务输出8800余人次,年创收1000余万元。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新建成的北新街宽畅亮丽、吸引50余家客商入驻,成为繁荣古城商贸经济,创建洛南东路明星集镇的良好平台。实现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极大改观。 旅游景点 姬河水库,水发源古城南山的马莲滩村,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渔业优势,目前省政府正在开发其旅游资源;蟒岭,冬季雪景,位于古城最南端,与丹凤县分界,油松资源丰富,冬季形成蓬松景观,北国奇观,具有丰富的风力资源和牧场资源,冬季雪景让人流连忘返。尖山也是重要的旅游点。 18 黑龙江省克山县古城镇古城镇位于克山县西南部,古城之称始于清末,依辽金古城堡遗迹而得名,它地处齐北铁路沿线,地理坐标东经125°,北纬48°。距县城15公里,东靠克山镇,南隔乌裕尔河与双河乡相望,西同依安县泰东镇为邻,北与古城乡接壤。全镇土地面积317500亩,其中耕地面积175000亩,草原184公顷、林地2718公顷。境内乌裕尔河及鳌龙河流径,水面900公顷。铁路,公路贯穿镇内,交通便利,有“齐北通衢”之称。 古城镇地处松嫩平原与小兴安岭的过度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土层深厚,常年积温2200-2300℃,无霜期在115天左右,具有生产绿色,农产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盛产大豆、小麦、马铃薯、亚麻、玉米、甜菜、水稻、葵花等农作物。距镇政府东北10公里的新隆村拥有储量的60万吨的紫泥矿藏。几年来,古城镇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古城镇在民营经济发展种和植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连续几年被县委评为:农业工作先进镇。 一、区划和人口 古城镇现有9个行政村,45个自然屯,6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822户,总人口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有汉,满、蒙、朝鲜等4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5%。 二、机构设置 镇政府现有于部编制44人,其中行政干部21人,事业干部23人,工勤人员3人。党政机构调整为“三办”,即平安办,经济办,服务办。近几年古城镇的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全镇拥有达标中学2所,镇村级小学11所。镇卫生院、邮政、电信、电业、信用合作社、敬老院、派出所、法庭等机构健全。 三、组织建设 镇党委下设14个基层党支部,有50个党小组,574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73名;全镇有后备干部38名。有五好支部4个,四好党员346名,有电教播放点16个;已建种、养、加各业党员典型30个。 四、乡镇企业 古城镇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经济发展环境,为古城镇流通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镇各类企业218个,其中工业企业20个,个体工商户198个,从业人员近1872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12%农副产品通量达18万吨,境内有春江集团私营企业,美康公司外资企业,市直属企业黑龙江内燃机配件厂和国家粮食储备企业古城粮库等。 五、种植业 古城镇的农业发展存在很大发展空间,2003年全镇粮豆薯总产3.2万吨,农业总收益5600万元。随着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和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古城镇农业已显现根本性转机和巨大发展潜力。全镇已建成省级马铃薯繁育基地1处,商品薯繁育基地1处,优质亚麻和优质亚麻原种繁育基地1处,优质林木种苗繁育基地1处,农业生态示范因区1处,古城镇已成为金鼎亚麻公司,瑞雪糖业公司,美康公司,沃华公司的重要原料基地。随农田水利建设的加强,古城镇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利用效果进一步提高,沿河4.5万亩宜水农田的改造完成和600公顷水面的开发将使古城镇成为稻香四溢,鱼跃波光的鱼米之乡。 六、畜牧业 古城镇几年来强势推进主副换位战略,依托丰富水草资源,为古城镇逐步向畜牧养殖大镇辅就了发展之路。目前,已建成畜牧养殖专业村4个,专业屯12个,全镇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7%,年禽蛋产出量600吨,出栏生猪1万头,大牲畜存栏6000头。已建立了春江集团“瑞业兴”公司,蓬壁养殖厂,明华养殖场等养殖龙头企业。 七、小城镇建设 古城镇小城镇建设粗具规模。镇内居民达1500户,468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达3891人。镇内所有街道实现绿化,沙石化。主干道设有路灯,镇内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8.9平方米,砖瓦化率达78%,自来水入户率达100%,电话普及率84%,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7%。 八、全镇总收入 2003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3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56亿元,畜牧总产值0.51亿元,乡企产值0.6亿元,劳动力转移务工收入71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1933元。 九、行政沿革 “古城”之称,始于清末放荒招垦时期,垦户踏荒发现辽金古城堡的断壁残垣,遂称此地为“古城”。中华民国初期,隶属克山县第一区管辖,称“三十四号井”,1930年设古城镇。东北沦陷后,在古城镇修建火车站,人口渐稠。1935年伪满设警察分所,1938年设置古城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设置古城区,后改为第七区,为区政府驻地。1956年4月,并村划乡,设置古城乡。1958年9月,改称古城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古城镇。 19 黑龙江省林口县古城镇古城镇隶属林口县管辖。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9公里,牡佳线铁路和方虎公路穿越镇区,为林口林业局所在地。 古城镇镇区,原名下亮子。清末,这一带是一片茂密的森林。中华民国初年,形成了上亮子(今龙爪乡)、中亮子(又名林子口小屯,今林口镇)、下亮子(今古城镇)等几个较大的屯落,1917年划归勃利县管辖。东北沦陷后,1939年设置林口县,划归林口县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设置古城区,后改为第二区。1956年撤区划乡,设置古城镇。1958年改为新城人民公社。1963年于镇内建立林口林业局。1984年2月,撤销新城公社,设置古城镇。 镇内除林业局及其所属的贮木场、汽车修配厂、林业中学外,还有地方国营水泥、化工厂等。镇办工业有木器、机械、制砖厂等,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576万元。全镇共辖古城一村、古城二村、古城三村、古城四村、古城五村、新立、乌斯浑、德安、马路、安民、长安、大砬子、红丰、四间房、湖水一村、湖水二村、湖北、小河北、沿河、前进、寒葱河、新四、红石等23个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4.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5万人;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9.5%。镇政府驻于镇内。 20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古城镇古城镇地处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南部,乡域面积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179亩。辖古城、下古、六林、祁山、上古、八五、九五、三畦、三坝、光明路、小河、中河、上河13个村,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176人。乡政府驻古城村。有中小学14所,在校学生16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20元。有中小学14所,在校学生1903人;有卫生院2处。因汉唐时曾设有屯兵戍边之也而得名。古城历史悠久,文化遗迹众多,其中磨嘴子汉墓群闻名遐迩,塔儿湾西夏文物更是名扬海外;另有历史记载国的杂木寺、千佛洞、水母三娘洞、西夏村落遗址等旅游景点,都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和旅游开发前景。 该镇规模养殖迅速发展。目前已形成规模养猪20个,规模养猪户510户;充分利用沿山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全乡大发展规模养羊,规模养羊户达36户;淡水养鱼,特别是红鳟鱼的养殖在当地已有一定的规模。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全乡有以陶瓷、磷肥、餐饮、商贸、交通运输业为主的乡镇企业103家。小城镇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实步形成了一个有一定聚集、辐射功能、服务于生产生活的商贸小集镇,以小城镇为依托的餐饮娱乐、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 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乡上确立了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中心,坚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坚持科技兴农、城镇带动战略,壮大种植、养殖、商贸三大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扶持乡镇企业上水平、上规模,促进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将校尉乡撤并于古城镇,合并后的古城镇辖20个村民委员会,15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868人,区域面积约155平方公里。原校尉乡位于凉州区南部。乡域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万多亩。辖东河、头坝、陈庄、长流、校尉、五畦、河北7个村,5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555人。乡政府驻校尉村,因乡内古时曾设校尉营而得名。有中小学7所,在校学生2120人;卫生院1处。 21 河北省阜城县古城镇古城镇位于阜城县县境中西部,距县城11.1千米。面积94.8平方千米,人口4.30万人(2002年)。辖76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古城村。 古迹有汉代阜城县城遗址。 ◎ 沿革1953年设古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1996年付庄乡并入。1997年,全镇面积94.8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 ◎ 辖区古城镇辖古城村、海里屯、杜南星阁、沈南星阁、戴南星阁、刘南星阁、西火星堂、东火星堂、前宋村、后宋庄、郭里阳、前雄河、后雄河、前场、军张庄、西徐庄、北徐庄、郝家庙、西马庄、耿庄、何里阳、李里阳、倪灰窝、史灰窝、祁井庄、殷灰窝、齐门、缠枣杭、励桥、王台庄、田庄、东徐庄、东周庄、东郑庄、岳庄、刘灰窝、李灰窝、张枣杭、大王庙、魏枣杭、小刘庄、崔枣杭、东马庄、晋庄、费庄、东付庄、中付庄、南付庄、东马厂、拔贡王、蒋庄、塘坑、高什井、南王庄、辛集、孟庄、王皮庄、李小庄、于小庄、张家院、柳树高庄、小王庄、马赵村、陈赵村、白马堂、王派庄、单高庄、薛家坟、李贡庄、纪庄、康店、卢店、张杨店、张伙寺、西柳庄、东柳庄76个村委会。 ◎ 代码代码 131128101:~201 古城村、~202 齐门村、~203 军张村、~204 前场村、~205 后雄河村、~206 海里屯村、~207 郭里阳村、~208 何里阳村、~209 李里阳村、~210 刘灰窝村、~211 李灰窝村、~212 殷灰窝村、~213 倪灰窝村、~214 祁井庄村、~215 岳庄村、~216 史灰窝村、~217 蒋庄村、~218 耿王村、~219 西马村、~220 前宋村、~221 后宋庄村、~222 东火星堂村、~223 西火星堂村、~224 刘南星阁村、~225 代南星阁村、~226 杜南星阁村、~227 沈南星阁村、~228 西徐庄村、~229 北徐庄村、~230 励家桥村、~231 郝家庙村、~232 晋庄村、~233 东马庄村、~234 费庄村、~235 田庄村、~236 东周庄村、~237 东郑庄村、~238 王台庄村、~239 东徐庄村、~240 魏枣杭村、~241 大王庙村、~242 张枣杭村、~243 缠枣杭村、~244 崔枣杭村、~245 李刘村、~246 陈赵村、~247 王派庄村、~248 单高庄村、~249 前王村、~250 唐坑村、~251 高什井村、~252 辛集村、~253 小王庄村、~254 白马堂村、~255 马赵村、~256 王皮庄村、~257 东付村、~258 中付村、~259 南付村、~260 张秋寺村、~261 西柳村、~262 东柳村、~263 芦店村、~264 康店村、~265 张杨庄村、~266 张家院村、~267 于家小庄村、~268 李家小庄村、~269 拔贡王村、~270 东马厂村、~271 薛家坟村、~272 李贡庄村、~273 纪庄村、~274 柳树高村、~275 孟庄村、~276 前雄河村 22 福建省长汀县古城镇◎ 乡镇简介福建省长汀县辖镇。位于海峡西岸福建西部边陲的地方,是一个古老的村镇,地处江西瑞金与福建长汀交界,东邻大同乡,南接四都乡,西北邻江西省境,面积236.003平方公里,距城28公里,海拔高度199m。319国道过境。农业主产水稻、薯类、蔬菜,兼产烟叶、竹木。古城镇有一条古道,是昔日闽西与赣州的交通要道,听说是交换文书的古驿站,古代的时候一直有重兵把守,当时由于有官兵来往,经济很繁华,建筑也别具一格。是闽赣边境地区物资集散地。 ◎ 行政辖区辖古城、中都、井头、长塅、下增、溜下、青山、苦竹、梁坑、黄泥坪、元坑、南岩、丁黄、元口、黄陂、杨梅溪、马头山17个村委会,142个村民小组,2596户,14708人。 ◎ 历史沿革五代时在此筑城,名“古城寨”。1949年设第十三区,1956年改古城区,1960年改古城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4215 男 7181 女 7034 家庭户户数 3815 家庭户总人口(总) 13990 家庭户男 7023 家庭户女 6967 0-14岁(总) 4236 0-14岁男 2166 0-14岁女 2070 15-64岁(总) 8918 15-64岁男 4590 15-64岁女 4328 65岁及以上(总) 1061 65岁及以上男 425 65岁及以上女 636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3631 ◎ 人文历史古城暴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古城暴动”,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 1929年11月20日(农历10月22日)晚八时,县委书记段奋夫、汀西党委负责人李国玉、直接领导农民暴动队200余人,会合古城团防局起义队伍40余人举行暴动,截获并击毙国民党长汀县长丘耀丽,公安局长郭瑞屏、法官曾冠群、教育局长林永章、举人张选青、商会会长谢章侯、副会长丘海楼、税务局长游南轩等。23日,召开群众大会,成立汀西革命委员会。会上临时革命法庭公开宣判以上8人极刑。会后,汀西革命委员会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粮财。发放谷子500多担。同时暴动队胡海青(赤卫班长)等人前往汀州向红四军报捷,毛泽东、朱德奖给暴动队15支日造五响盖子枪和黄鬃马一匹。在毛委员、朱军长的关心下,汀西工农武装不久即发展成拥有数百人,一百余支枪的汀西游击大队,刘宜辉任大队长,黄继烈兼党代表。 ◎ 旅游资源古驿站地处长汀县古城镇闽赣交界处,是古代福建通往江西的重要关卡,是福建的西大门。离此不远有大小隘岭,形势险要。早在宋代这里就置有驿站,是古代交通驿道的机构,设有驿丞,为传达、迎送的基层行政长官。 古驿站遗址在古城镇的大隘山凹里,俗称罗坑隘,建于宋嘉定元年(1280年),明、清均有修葺。现存砖石拱门一座,高3米,内宽2.5米,长5米。拱门顶上昔有珠楼,早已毁,周围现有几十间商店、客栈的残垣痕迹可辨,占地约1.500平方米。出土有清代康熙三年立的界碑残块,可惜内容不全,无法考证更多的史料。现存的古异道是河卵石彻成的官道,从山凹一直延伸到古城镇旁的井头村。骆道宽3米,长约2公里,是“车马道”,可容车骑通过。古驿站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古代福建省与外省的交通历史提供了又一见证,具有较高的考证研究价值。 长汀古城,据考在宋代已筑有土城,据岭守隘,自古扎有兵营,“古城”得名于此。又据考唐代时由曲江(广东韶关)经赣州至汀州的驿道,就是从古城通过的。所以历来古城是军事要冲与闽赣边陲的贸易集镇。 1990年长汀县古城镇古驿站被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特色农产品食用菌、苦竹、杨梅、水稻、薯类、蔬菜、烟叶 23 河南省禹州市古城镇概况 古城镇位于禹州市东北10公里处,郑平公路贯穿南北,东与长葛市和许昌县接壤,西与浅井乡交界,南与郭连乡为邻,北与无梁镇相连。镇域总面积53.82平方公里,山岗、平原各半,耕地面积63500亩,辖25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212个村民小组,45465口人。 2004年,古城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6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8.5万元,同比增长14%;乡镇企业入库税金完成908万元,同比增长41.8%;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000万元,招商引资3390万元,占年度目标的2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82元,新上项目58个,总投资达27100万元。 地名由来 古城原名为司马古城,三国时期,魏武帝都许,令司马懿屯兵于此,后改为司马古城,又因古城内有一座显庆寺,建于唐代,较有盛名后又改为古城寺。 古城的古迹有;古城遗址,东西宽3华里,南北长5华里,内外两城,西北部有诸侯山,是夏禹的儿子启会见诸侯之地。 特色产业 三粉加工、中药材种植、烟叶生产成为农业三大特色产业。2004年,古城镇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多渠道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做好“三粉加工、中药材种植、烟叶生产”三篇文章,调优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依靠典型引路,逐步建成了以西部岗区为中心的2.5万亩优质红薯基地,由镇政府牵头,实行统一育苗和新品种改良,先后推广了“徐薯101”、“豫薯12”、“豫薯13”等优良品种,亩产由过去的3000—4000斤,稳定在现在的5000斤以上。镇政府牵头成立了薯制品行业协会,无偿提供指导服务。对新上三粉企业免收一切费用,改过去的单一作坊式手工加工为机械化制作,膨胀总量,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多次增值。现拥有日生产能力3000公斤以上的“三粉”企业74家,年收入达6000多万元,安排富余劳动力4000人。同时,鼓励企业上规模、上档次,真正实现深加工、精包装。投资480万元,在龙屯村建设了占地30亩的禹州市三粉市场,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正在配套完善,市场建成后,可实现年交易三粉万吨,交易额实现3500万元。按照“集中联片,规模种植,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全镇中药材联片种植面积达12000亩,亩均效益超1600元。万亩道地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已上报省计委待审批。按照“头年起步,二年发展,三年突破”的目标,市烟草局投入专项资金,为烟农提供“耕、耙、地膜、田间管理、烘烤”五统一服务,使全镇烟叶种植面积由2001年的57亩迅速发展到2004年的2006多亩,创税收达40多万元,亩效益1300元以上。以三大特色农业为主的农业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2004年,古城镇被省农业部门授予“河南省农业特色乡镇”称号。 农村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镇政府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加大道路、水利、教育、卫生设施等的建设力度,积极配合交通部门完成了山浅公路的融资、拆扒、土方、协调等任务,保证了山浅公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完成了刘楼、张堂、蔡坡、马庄、常庄、狮子口、大北等村的村村通扫尾工作。进一步优化教学布局,完善办学条件,已规划完成了一半村小学定点布局工作。投资百万元的古城卫生院改造扩建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古城三中扩建项目已开始启动,投入近20万元恢复了广播的运营,丰富和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招商工作 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带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镇党委政府把发展工业经济的方向定位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如建材、泵业和化工分离机械产业)和着力发展新兴产业(如三粉生产加工)上,实行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和安全的要求,引导企业走精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道路,使工业产业向精化、深化发展。全年共新上项目58个,总投资27100万元,三粉生产已由过去的手工粗加工逐步发展为品牌、小包装、精包装生产,新兴产业如投资480万元的长兴特钢厂、投资392万元的洪源机械配件厂、投资470万元的中原铸造厂和与湖北合作投资385万元的宏发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同时筛选了计划投资600万元的煤矸石制砖厂、与中锋集团合作的古城煤田、年产万吨的薯制品生产线,系列泵开发等近10个项目作为储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使大批农民成为新兴工人,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截至2004年底,全镇非公有制企业已发展到1077个,从业人员5300多人,年收入8.4亿元,创利税8550万元。 城镇建设 城镇化水平有所提升。镇政府以争创省文明小城镇为目标,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拉大了镇区框架,使镇区总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并为到镇区落户的商户提供多种优惠条件。投资80多万元对沿郑平公路和山浅公路、古城路口一段进行了绿化改造,硬化了地面,修建了排水道,修建花池3000多平方米,统一安装了路灯,成立了环卫队伍,对镇区的脏、乱、差现象进行重点整治,镇区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获得荣誉 荣获许昌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以全市争创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为契机,古城镇针对计生工作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基层基础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投资近20多万元,重新配套了微机和办公设施,建设了服务大厅,对计生户实行一条龙文明服务,狠抓了台帐档案资料管理,进一步落实计生政策和奖惩措施,加大了“三结合”力度,认真开展了“关爱女孩”活动,促进了计生工作明显提高,保持了全市先进位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以内。2004年,古城镇荣获“许昌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4 江西省井冈山市古城镇概况 古城镇位于井冈山市东北部,是原宁冈县第一次设县的县城所在地,历史悠久,有著名的“古城会议”,全镇辖8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960人,面积62.28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古城镇邮编:343509 代码:360881102。辖古城居委会,古城、塘头、沃壤、城边、坳头、寺源、排下、长溪等8个村委会。 经济资源 古城经济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851公顷,林地2512公顷,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次为油茶、席草、萝卜、黄瓜、西瓜种植物面积大,产量高上市早,具有肥大鲜嫩质松味、味甜等特点,矿产资源主要有资土、陶土、黄金等另设工业小区划有瓷厂、胶板厂、化工厂等工业企业已经落户。 交通条件 319国道龙市至厦坪二级公路贯穿其境,电信、网络四通八达,现有中学、小学、幼儿园、儿童入学率100%,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建有农民一条街及面积15亩的农贸市场,现有200多户个体工商户。 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好,面向市场,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强化农业,主攻工业,繁荣第三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 25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古城镇◎ 成立仪式榴红似火,荷花飘香。7月2日上午,古城乡撤乡建镇揭牌仪式在古城政府大楼门前广场隆重举行。参加今天揭牌仪式的县领导有颍上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奉田,县委常委、副县长魏宏伟,县纪委副书记、县财政局局长刘江淮。应邀出席的嘉宾有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市民政局、国投新集集团、刘庄煤矿等单位负责人。县委办、县政府办及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古城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镇直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各行政村(社区)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魏宏伟主持。 周奉田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古城镇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致辞时说,古城乡是上世纪90年代撤区并乡时成立的新乡,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干群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近年来,该乡立足煤炭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服务好煤矿的同时,务实为民,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快速、持续、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全县前列。2010年乡财政收入901万元,居全县第三位;农民人均纯收入4746元,居全县第二位。古城乡撤乡建镇,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标志着古城的发展又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古城乡撤乡建镇,不仅是古城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县加快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实现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6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增长4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亿元,增长20.8%;财政收入完成18.5亿元,增长34%。与此同时,我们坚持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着力推进中心镇、小城镇、中心村建设,实现全县城乡建设快速协调发展,201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36.5%以上。 周奉田希望古城镇党委、政府以此次撤乡建镇为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和带领古城人民,再接再厉,戒骄戒躁,继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心聚力,扎实苦干,积极适应撤乡建镇新形势,不断转变发展方式,紧跟全县发展步伐,着力打造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颍上北部明星镇,努力开创古城发展新局面,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揭牌仪式上,古城镇党委书记朱连清致辞,朱连清在致辞中说,自1992年3月撤区并乡以来,古城乡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克难奋进,实现了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亿元,较“十一五”初增长1.5倍,年均增长10.6%;财政收入901万元,较“十一五”初增长4.6倍,年均增长46.2%;农民人均纯收入4746元,较“十一五”初增长2.1倍,年均增长20.7%;非煤工业企业49个,较“十一五”初增长3.1倍,年均增长32.3%;实现工业产值1.17亿元,较“十一五”初增长7.5倍,年均增长65.5%;城镇面积达1.2平方公里,与“十一五”初相比增长2倍,年均增长18.9%。十年磨一剑,百炼方成钢。我们将以撤乡建镇为契机,以煤矿为依托,创建一流的地矿关系,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2.6亿元,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达2000万元,年均增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年均增长16%;城镇建成区面积达2.4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人。初步建成农业发展、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社会和谐、民生幸福的社会主义文明新城镇。 ◎ 简介古城镇位于颍上县城北部15.5公里处,东临谢桥镇,西靠江口镇,南至颍河与黄桥镇交接,北到济河与陈桥镇为邻。 全镇总面积57.2平方公里,耕地48750亩,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113个自然村,8976户,38426 口人,全系汉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刘庄煤矿的开发建设,古城正逐步成为颍上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 ◎ 管辖社区、村、煤矿1个社区:樊马社区 7个村:古绳村、江李村、邹王村、余联村、毛圩村、大赵村、赵楼村 1个煤矿:刘庄煤矿 ◎ 经济发展古城镇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盛产小麦、大豆、红芋、玉米,煤矿储存量高达15.6亿吨,1992年建立古城乡以来,全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先后修筑了一批主干道路连接着城镇和乡村,通讯网络覆盖全镇,广播电视通连千家万户。镇委、镇政府正带领全镇人民向着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迈进。 古城镇地处阜淮铁路北侧,224省道东侧,距颍上火车站仅4.2公里,交通便捷、市场活跃。计划中的颍上至莲花寺的快速通道贯穿古城全境,古城将成为颍上北部主要的商业物流集散地。古城镇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刘庄煤矿移民安置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