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茶镇 |
释义 | 安徽小镇中国,茶的故乡。北京的大碗茶、福建的工夫茶、广东的早茶、成都的茶铺,在中华大地上清香四溢。而地处淮北的临涣镇也是品茶的好去处。斗大的“茶” 字招徕着人们的无限茶欲,饮茶是他们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这个1万多人口的安徽淮北小镇经历了3000年的历史风雨侵蚀,而茶文化则自明代起便一代代“香烟”不断,延续了600多年。那里茶香独特,是淮北地区颇有名气的古茶镇。 小镇茶文化小镇茶俗据《通志载记》记载,临涣人的饮茶习俗始于明代,迄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临涣集现有十余家茶馆,茶座三百余张,茶壶六百多把,早晨五点开张,晚十点后熄炉。临涣城下名泉多,茶馆用水先是用回龙泉水,因浍水污染,现改用古城脚下的龙须泉水。茶叶皆为六安茶棒。茶水入杯,初饮润嗓压渴,常饮延年益寿。可谓春提神、夏消暑、秋解乏、冬温暖。城内及城外数十里民众一有空闲,便坐进茶馆,远至三皇五帝,近至时政新闻,终日茶馆烟雾缭绕,座无虚席,谈笑风生。进茶馆者,先向茶馆掌柜的招呼“给半壶茶”或“给一壶茶”。若半壶,即为一带把陶瓷小茶壶和一小茶盅;一壶,便是一大陶瓷壶和两个小茶盅。一次付钱,喝完即添,不计时间和水量。半壶茶价,明代为一个制钱,清代为一个铜子儿,民国为两个铜子儿,人民共和国以来先后为人民币五分、一角、两角、三角不等,这已是约定俗成。 龙泉水茶,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历史,已经怏然成泱泱茶文化。南方的茶,已经接近精致的茶文化;北方的茶,泛卷历史的底蕴和粗犷,挟裹南方的精致和阴柔。由茶文化导引出的博大,已经不是本人本文所不能,也不需要涉及的了。我想:何以坐落在江淮平原这样的一个千年小镇,与茶叶产地无缘,与文人墨客无染,竟演绎600多年连绵不衰的饮茶习惯或风俗?我想答案只有一个:神奇的水。 在临涣的历史上,共有三方出名的泉:回龙泉、珍珠泉、。正是这神奇的泉水、圣水,迎合了千年的绝配:棒棒茶梗。人说一方说土造就一方人,这三方泉,造就了临涣人解之不开,挥之不去,绵绵延延600多年棒棒茶情结。而由棒棒茶演义出来的朴素民风,不自觉演化成临涣周围乡村的茶文化。虽然今天临涣的水失却往昔的香甘泠冽,但水的浸淫已经融化成临涣人流动的血,骨头里的髓,由此长出的肉身,既有变异,也秉承遗传。 棒棒茶淮北特产临涣棒棒茶:临涣当地不产茶,但安徽却盛产茶叶。在临涣南面不足两百里的地方,就有着一个叫做六安的地方,茶叶生产远近闻名。临涣就是借着六安当地一种叫做红茶棒的茶叶,打造出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据说常饮这种茶,除有春生津、夏消暑、秋提神、冬生暖的奇特功效外,还能解酒,多饮不撑腹,还可暂解饥渴。临涣镇的人口,现在还不足两千人,可这里数得上名字的古茶馆就有10多家,相传,这还因为临涣古镇有好泉水的缘故。古镇南面有一口泉,叫做回龙泉,相传这口泉水清冽甘甜,现今的茶楼也就大多分布在它的附近。 清澈透明的古浍河水横穿临涣镇东西,还有水质纯净甘甜的龙须泉在小镇南端飞珠溅玉。这泉水泡制小镇特有的“龙泉棒棒茶”,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从大清早喝到掌灯时分,嘴不涩,腹不胀,满口清香,通体松酥,一切疲劳、烦躁被清茶稀释殆尽,飘然欲仙的感觉油然而生,令你不能停杯罢盏。貌美手巧的女老板搞起“茶务”来有条不紊,她沏的茶定然醇香醉人。 临涣人将独有的茶文化作为最珍贵的礼品,馈赠给八方来客。临涣人的热情好客,临涣古镇“龙泉棒棒茶”的清醇、甘甜,在现代生活中展示的那种特有的地域文化,给人以安详、悠然的绵长回味。 小镇茶馆茶馆休闲文化沿着小镇,一里多长的中心街,十六家茶馆鳞次栉比,每家茶馆平均每天接待茶客二三百人次。如果碰上逢集赶场子,茶客更是摩肩接踵,穿梭不断。有三四十里外进镇的老乡,有外地路过的商贾游客,更有本镇面孔挺熟的老茶客。一时间,小镇便充溢着幽幽茶香,感染着身处此境的每一个人。你只需花上两角钱,就能买到满满一大壶,望着白玉般的壶流出茶的醇香,一种温馨、惬意的氛围将柔柔地拥抱着你。你可以随意地喝,爱喝到什么时候就喝到什么时候,轻咂细品,美美地慢慢地享用。茶博士会不断地给你添水,而茶色依然不减。你可以与同桌或隔桌的茶客们或大发宏论,或低声细语。国家大事,居家琐事,街巷逸闻,乡野民俗,嬉笑怒骂皆在此中。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开怀的大笑,笑出了小镇的静谧、舒心。茶馆里还常常有说书艺人客串演出,袖珍半导体收音机不时附加伴奏,更增添了几分热闹。味觉、听觉、视觉一同感受着北方人的粗放与豪爽,此时,你会自然地联想起老舍先生的“茶馆”、阿庆嫂的“茶棚”——传统的茶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情调和谐、轻松地合拢在一起。 临涣人饮茶不是仅仅停留在止渴的生理满足上,而是作为生活方式和文化情调糅进了每一个日子。在临涣,无论长幼妇孺,品起茶来有板有眼。寻常百姓家本身就是一家茶馆,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是弄茶好手,丝毫不逊色于正宗茶馆。茶馆同时也是游艺场所。说书的、下棋的、打扑克的、唱大鼓的、拉丝弦的,听众或多或少,均见其乐无穷。 茶馆评理临涣茶馆在解放前还是调解群众纠纷、评议是非的场所。“走,到茶馆评理去”这是群众因房产地边、婚、丧、嫁、娶、经济交往等等事件发生口角或打斗后必讲的一句话。到茶馆评理的双方进入茶馆后不再打闹、骂人,不要写申诉,这里没有衙门的恐吓,可以无拘无束地陈述事件经过和自己的理由。茶客们一边品茶一边倾听双方的诉说。根据法理、人情习惯进行评论。有问必答,有议有论,是非曲直,秉公评议,直说得双方口服心服,多数纠纷者往往昂首盛怒而来,低头含笑而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