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柏
释义
1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历史人物古柏,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古柏留下坚持斗争,任闽粤赣边游击队司令员。1935年2月,被派往赣粤边开展游击战争。3月6日在广东龙川上坪鸳鸯坑被国民党军包围,在掩护同志们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 古柏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后,毛泽东亲笔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

人物简介

古柏(1906-1935) 男,汉族,江西省寻乌县人,中共党员。1906年生于江西省长宁(后改寻邬,今寻乌),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从事党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寻邬学生、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历任中共寻乌小组组长、任中共寻乌支部委员、共青团梅县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寻乌县委书记、赣南红军第21纵队党代表、红4军前委秘书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裁判部长和文化教育部长、中央政府劳动部秘书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和党团书记等职。

1933年因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斗争被撤职。1934年春到中央政府粮食部负责粮草征集工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苏区坚持游击斗争,任闽粤赣红军游击队司令。1935年3月6日在广东龙川县鸳鸯坑突围时牺牲,年仅29岁。

人物生平

1906年生于江西长宁(后改寻邬,今寻乌)。1920年起在广东梅县广益中学读书,并兼任梅县女子师范学校教员,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回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建立了寻邬第一个中共支部,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3月参加领导寻邬农民起义,建立游击队。1929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主力从井冈山向赣南进军到寻邬时,红4军一部与当地游击队合编为第21纵队,他任政治委员,率部开展游击战争。同年10月组建中共寻邬县委,任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领导创建寻邬根据地,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0年5月协助毛泽东作寻邬调查,毛泽东在《寻邬调查》中写道:“在全部工作上帮助我组织这个调查的,是寻邬党的书记古柏同志。”此后,古柏调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先后任中共第4军前委秘书长、第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全力以赴协助毛泽东工作。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时期,古柏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因此,与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一起受到错误批判。他坚持真理,百折不挠,始终忠实积极地为党工作。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古柏留下坚持斗争,任闽粤赣边游击队司令员。1935年2月,被派往赣粤边开展游击战争。3月6日在广东龙川上坪鸳鸯坑被国民党军包围,在掩护同志们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

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古柏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后,毛泽东亲笔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愿古氏同胞,继其遗志,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

古柏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回家乡组织农民协会,建立了寻邬第一个中共支部,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3月参加领导寻邬农民起义,建立游击队。1929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主力从井冈山向赣南进军到寻邬时,红4军一部与当地游击队合编为第21纵队,他任政治委员,率部开展游击战争。同年10月组建中共寻邬县委,任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领导创建寻邬根据地,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0年5月,协助毛泽东作寻邬调查。不久,调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先后任红4军前委秘书长、第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1931年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兼内务部长、中央劳动部秘书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和党团书记。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时期,他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因此与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一起受到错误批判。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任闽粤赣边游击纵队司令员。1935年2月,被派往赣粤边开展游击战争。3月6日在广东龙川上坪鸳鸯坑被国民党军包围,在掩护部队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29岁。

人物年表

学生时代

 1920年,入寻乌县城爱群小学念高小。

1922年,考入广东梅县广益中学读书,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兼任梅县女子师范学校教员,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

1924年,因参加爱国反帝运动被迫退学。为继续学业,一些进步学生组织了“学生互助社”,创办了“学艺中学”。

1925年夏,领导梅县学生参加声援“五卅”运动的斗争,成为梅县学生运动领袖。

革命活动

 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倡导成立了“寻乌留粤校友会”和“寻乌县平民合作”等进步组织,创办了《石溪新潮》和《犁头周刊》等刊物,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

1926年3、4月间,在广东梅县组建中国共产党寻乌小组任组长。

1927年,当革命形势日益恶化时,拒绝长辈的劝告,毅然从事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广州起义和平远、蕉岭等地的工农武装起义。随后,奉命回寻乌开展革命活动,创办“中山学校”。

1927年冬,与共产党员刘维炉等组建中国共产党寻乌县支部,任委员,领导全县人民开展武装斗争。

1928年3月25日,组织领导了“寻乌暴动”,任副总指挥。暴动失败后,转移至广东梅县,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梅县县委宣传部部长。5月,不顾敌人多次悬赏通缉,秘密返回寻乌,组织游击队。1928年8月,任中共寻乌县执行委员会书记。9月,在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了赣南红军第二十一纵队,任党代表,率部以阳天嶂山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斗争。

1929年10月,组建中共寻邬县委,任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领导创建寻邬根据地,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1月,成立了寻乌县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改为寻乌县革命委员会),任主任委员。1929年冬,率二十一纵队打下了寻乌大田反动土围子,分了外祖父大地主梅洪馨的土地财产。

1930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第二次到寻乌,他协助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寻乌调查”。6月中旬,调红四军前委,任秘书长,随军转战闽、赣。后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

1931年5月,担任总前委宣传工作。总前委撤销后,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兼内务部长、中央苏维埃政府劳动部秘书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和党团书记等职。后受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派,去江西行委协助搞肃反工作,平息了“富田事变”。

1931年1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篡夺了党中央的领导权,排斥打击坚持正确路线的同志。1933年,在瑞金打击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在反“邓毛谢古”的斗争中,他没有放弃原则,同“左”倾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被撤职后,分配到会昌担任扩红运动的突击队长。他继续抵制“左”倾教条主义者在扩红运动中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错误做法。

1934年春,分配到苏维埃中央政府粮食部负责粮食征集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有力地支援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古柏被留在赣南坚持斗争,任闽粤赣边游击纵队司令员。1935年2月,被派往赣粤边开展游击战争。

1935年3月初,在广东龙川县鸳鸯坑召集游击队员会议,传达遵义会议精神,对游击斗争作了新的部署。

牺牲

 1935年3月6日,他在广东龙川县上坪鸳鸯坑被国民党军包围,在掩护同志们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

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古柏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后,毛泽东亲笔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愿古氏同胞,继其遗志,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上,亲自为在江西中央苏区被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打击迫害的邓、毛、谢、古四位同志予以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1984年7月4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为“古柏烈士纪念碑”题字:古柏烈士,永垂不朽!

主要事件

寻乌调查

 1930年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到了寻乌,并在这里作社会调查。当时,古柏是寻乌县委书记,曾碧漪负责妇女工作,夫妻俩和毛泽东同住在县城边马蹄岗的楼房里。古柏同志根据毛泽东提出的调查内容和要求,提供了调查对象,帮他作笔记、整理记录、刻腊板、油印等,还兼当翻译,因寻乌话外地人不好懂。曾碧漪主要是下乡做妇女工作,但一有空也去帮忙。

毛泽东对这次寻乌调查非常满意,他说:“这回到寻乌,因古柏同志的介绍,找到了郭友梅、范大明等人,他们提供不少材料。多谢他们的指点,使我像小学生启蒙一样开始懂得一点城市商业情况,真是不胜欢喜”。还说:“在全部工作上帮助我组织这个调查的,是寻乌党的书记古柏同志。”毛泽东回到军部,又高兴地对朱德说:“有收获,这个县城有意思。古柏熟悉情况,他忠厚随和,宽以待人,在寻乌各界都有朋友。”

“邓毛谢古”事件

 193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开始在中央占统治地位。9月下旬,王明去苏联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博古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临时中央政治局,继续推行和发展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不久,这条“左”倾路线就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贯彻。

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4人,曾分别发表过一些有利于反“围剿”和巩固根据地的言论,抵制“左”倾冒险主义一些做法。由于他们的正确意见,是对“左”的“进攻路线”和政策的抵制,尤其是面对“左”倾路线对毛泽东无端地指责和攻击,他们勇敢地挺身而出,为处于政治逆境中的毛泽东辩护,这样便得罪了王明路线的推行者和代言人,而受到他们无休止的批判。

2 树龄长的柏树

江西省古柏

古柏 是指江西赣县田村镇宝华村宝华寺的十宝之一,树植于唐代,与创寺同代,现存于宝华寺上栋的大春楼前侧。树高十多米,据传,这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两棵古柏至今苍劲茂盛,生机勃勃。

北京市古柏

北京的古柏,树龄在五百年以上的约有5000棵以上,占北京一级古树的绝大多数。它们大多种植在辽金时期至明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唐朝。尤以明柏最多,因在明代的永乐、嘉靖等年间修建了很多皇家祭祀的坛庙,而在这些坛庙里是广植长寿常青、木质芳香、经久不朽的柏树。以示“江山永固,万代千秋”之意。在民间,很多地方的人们也视古柏为吉祥昌瑞的“神柏”。在北京的古柏群中,著名的古柏很多,它们以树龄古老、姿态奇绝和传闻有趣而驰名。

中山公园的古柏

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南门外,巍然屹立着七棵参天古柏,它们郁郁葱葱的绿冠高达20多米,盘曲苍虬的粗干周长有四棵达6米。这里原是辽代兴国寺遗址,这七棵古柏是当年的遗物,距今已一千年了。人们称为“中山辽柏”,或俗称“七柏”。这其中最东边的一棵古柏很是奇特,在它粗干的裂缝中,竟又生长出一棵高大的国槐来。槐柏两树,枝繁叶茂,青黛交映,情趣盎然。它们已天然共生三百多年,是园林中罕见的珍品,人称为“槐柏合抱”,是北京著名的“古柏奇观”之一。

天坛的古柏

天坛回音壁外西北侧,矗立着一棵堪称“世界奇柏”的古柏。它高达18米,干周长达3.8米,是明永乐十八年种植的,距今已五百八十多年。它的奇特之处是,在其粗壮的躯干上,完全是突出的干纹从上往下扭结纠缠,好像数条巨龙绞身盘绕,又似拧着捆捆钢筋,所以得名“九龙柏”。明清两代,皇帝们到圜丘坛祭天时,要路过此柏,因此又称此柏为“九龙迎圣”。相传在皇帝祭天时,有九条金龙从柏身上飞出,在圜丘坛上空盘旋,待祭天完毕,金龙又飞回柏身。

像“九龙柏”这样有奇特优美干纹的古柏,在全世界上只此一棵,故尤为珍贵。之所以生长成这样,据林学家研究考证,可能是由于表皮细胞分裂不均所致。天坛内还有“槐柏合抱”、“迎客柏”、“问天柏”、“莲花柏”等名柏。

国子监街孔庙的古柏

安定门内国子监街的孔庙里,是古柏森森。在大成殿前西侧屹立着一棵巨柏,它就是驰名京城的“除奸柏”。

据说它是元代国子监第一任祭酒许衡(相当于大学校长)所植,距今已七百多年。其高达20多米,干周长达5.3米。相传在明嘉靖年间,有一年奸相严嵩来孔庙祭孔,路过此柏时被其枝干掀掉了乌纱帽。人们认为古柏有知,也痛恨奸臣,说它“严惩奸佞,欲意除之”,所以叫它“除奸柏”。还有传说在明天启年间,魏忠贤祭孔路过此柏时,忽然狂风大作,古柏上的一个大枝断落,正打中魏的头,故人们又称为“触奸柏”。

孔庙前院的碑楼西还有“柏上桑”,在大成殿西并排高矗两棵“将军柏”、“罗汉柏”。

故宫中的古柏

故宫御花园天一门内的“连理柏”,久负盛名。它是由两棵古柏组成,这两棵古柏的双干跨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其上部相对倾斜生长,它们的树冠相交缠绕在一起,树干相交的部位,里面的木质部已融为一体,成为一棵树。国人历来喜欢视树木的连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脍炙人口的佳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清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曾在此柏前照过合影。御花园的摛藻堂旁有“遮阴候柏”、万春亭北有“驼峰柏”、亭西南有“凤凰柏”、延晖阁东有“罗汉柏”,园西从南到北有十八棵“十八罗汉柏”,棵棵高大挺拔,雄伟壮观。

西山樱桃沟的古柏

在西山樱桃沟的水源头处南边,屹立一居高临下向东倾斜的巨石,就在巨石绝顶凌空挺立一棵古柏,傲骨藏风,姿态奇绝,人称“石上柏”。

有趣的是,这棵石上奇柏竟和古代两位大文人有关——明末清初的孙承泽,曾居住在樱桃沟内,称沟为“退谷”,并著有《春明梦余录》和《天府广记》。他在《春明梦余录》记述“石上柏”写道:“独岩口古桧一株,根出两石相夹出,倒挂于外……是又岩中之奇者也。”另外,相传曹雪芹住在西山的正白旗村时,经常到樱桃沟来游览,他就是看到了这棵“石上柏”的“木石姻缘”奇观而大受启发,从而著书黄叶村抗风轩,才创作出举世名著《红楼梦》的。

潭柘寺的古柏

京西古刹潭柘寺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圣地,在其历代主持高僧居住的方丈院内,高矗两棵参天古柏,它们都高达30多米,是北京最高的古柏。

这两棵古柏为辽代所植,所以名叫“千年柏”。它们还带有佛教文化色彩,因其高矗入云,相传寺内得道的高僧就是从这里升入仙界的,故又名“登天柏”。因此,“千年柏”被视为寺内神树。

在寺的毗卢阁殿门西,高矗一棵向西倾斜的古柏,它也带有佛教文化色彩,名叫“事事如意柏”。因殿内有一尊“不空事业佛”专管事业的原故。

新城子关帝庙遗址的古柏

密云县新城子关帝庙遗址前,屹立一棵巨大古柏,高达25米,粗干周长达7.5米,为唐代所植,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是北京的“古柏之最”。因它的粗干要好几个人伸臂合围才能抱拢,其树冠是由十八个大杈组成,最细的杈也有一搂多粗,所以得名“九搂十八杈古柏”。

因此柏的树冠极大,遮阴的面积很广,故当地乡民称之为“天棚柏”;因它是屹立在关帝庙前,人们出于对关帝的敬仰,又叫此柏为“护寺柏”,当地人都视此柏为“神柏”。过去在古柏的枝干上,都挂满了各色写有祈祷祝福的布条,附近乡民都希望生活吉祥平安。

其他知名的古柏

另外,像劳动人民文化宫西部的“鹿形古柏”、后河边的“望楼柏”,地坛方泽坛外西北的“迎客柏”、日坛朝日坛西南的“九龙柏”,中南海静谷的“人字柏”、北海团城上的“承光柏”,颐和园介寿堂的“介字柏”、长廊邀月门前北侧的“邀月柏”,香山玉华山庄上边的“瘿瘰柏”、八大处五处龙王堂的“龙王柏”,西山大觉寺四宜堂的“古柏鼠李”、寺前院功德池旁的“古柏蛇葡萄”、椒园寺遗址的“龙虎二柏”、军响乡灵水村的“柏抱榆”、“柏抱桑”、“龙爪柏”,十三陵定陵的“母托子古柏”、延庆县旧县龙王庙的“香炉柏”,顺义牛栏山元圣宫(现牛栏山一中)的“元圣宫双柏”、平谷区乐政务乡九圣寺的“旋风柏”,怀柔区仙台村凤翔寺的“凤翔寺双柏”、密云县白岩村宝泉寺的“范公柏”,朝阳区金盏乡的“干妈树古柏”,房山区上方山兜率寺的“拧丝柏”、吕祖殿的“柏树王”等,都是北京著名的古柏,其例浩瀚如海,举不胜举。

北京的古柏,它们虽身经数朝,历尽沧桑,但如今仍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它们是活的文物,是北京悠久历史的见证,是古都风貌的代表,也是北京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7: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