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鼓楼广场
释义

南京鼓楼广场是南京市的主要城市广场之一,1959年开辟北京东西路的同时修建,有中山路、中山北路、中央路(以上三条干道开辟于民国年间)、北京东路和北京西路五条干道在此交汇,形成南京市的交通枢纽,曾经作为南京市大型集会和活动的场所,其名称来源于其西侧的南京鼓楼。

广场简介

鼓楼广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因明朝鼓楼建于这里而得名。现为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央路、北京东路、北京西路五条主干道和鼓楼街、天津街两条支干道的交会处,是市内重要的交通枢纽,属大型的交通广场。在1929年5月中山大道(包括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建成通车之前,鼓楼地区仅有江宁马路、天津路(原名筹市街)和京市铁路(宁省铁路)等少数几条道路通过这里。

中山大道通车后,鼓楼成为中山北路、中山路、保泰街和天津路四条道路交会处。1931年前后,中央路建成通车后,在鼓楼东侧。中山北路、中山路、保泰街与中央路四路交会,为此,修建了长径42米、短径18米的椭圆形中央环岛,成为环形交叉口。今天的鼓楼广场,就是在原有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

主要建筑

紫峰大厦、电信大楼、邮政大楼、中信银行大楼,鼓楼医院大楼、南京消防大楼、南京大学校舍、东南大学校舍、宋子文公馆、鼓楼、大钟亭等。

著名建筑

中央银行南京分行

中央银行南京分行现存行址有两处:一处在建康路205号(原为建康路230号),另一处在中山北路2号,位于中山北路与中央路的交界处,面对鼓楼广场。

中央银行是国民政府的国家银行,1928年11月1日在上海成立。两周后,即11月15日,中央银行南京分行开业。这在各分行中成立的时间最早。该行的主要业务是:发行钞票,代理国库,调剂金融,管理外汇和支应军政用款。地位非同一般。

抗战期间,中央银行南京分行西迂。抗战胜利后,中央银行南京分行奉命接收汪伪中央储备银行和朝鲜银行等,并于1945年9月15日在新街口汪伪中央储备银行旧址恢复营业。因该处原是交通银行南京分行行址,因此,交通银行南京分行恢复营业时,中央银行南京分行又迂回建康路205号办公。1946年,中央银行南京分行与金城银行南京分行相互租用对方房屋,11月,金城银行南京分行迁至建康路205号中央银行旧址营业,中央银行南京分行迂至鼓楼新落成的金城大楼营业。

中山北路2号建筑建于1946年,上海申泰营造厂承建,地上四层,地下一层,门厅高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解放后曾为鼓楼食品商店,后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01年5月拆除。

鼓楼食品大楼

国民政府中央银行,解放后称之为鼓楼食品大楼,其四楼还曾是江苏电视台创建时的播出地点。1949年4月23曰南京人民庆祝南京解放欢庆场面的高潮就在这儿掀起,老照片和新闻纪录片中展现出市民载歌载舞欢庆解放场面的背景正是这座大楼,它成为南京解放和南京历史的见证之一。

鼓楼食品大楼楼上是闻名当时南京城的“鸡鸣酒家”。楼下食品大厅主要经营各种副食品,和新街口的“冠生园”、“太平村”、“桃园村”、“小苏州”齐名南京四大食品商店。名噪一时。我小时候就住在鼓楼,所以鼓楼食品大楼是我常去游玩的地方。鼓楼食品大楼成A形结构,所以内部营业厅也成A形排列:前厅A尖左为饼干柜、右为糖果、巧克力等小包装柜,A尖三角底部为烟酒柜。后厅中央为圆形食品柜,后面为补品柜、卤菜柜、茶叶、零食等副食品柜。当时的鼓楼食品大楼食品丰富、货物齐全、人来客往、生意兴隆.是闻名南京,营业销售额最大的食品商店之一。

红霞纺织品商店

鼓楼地铁建设前,在鼓楼广场向北成v形伸延的两条大路“中央路”和“中山北路”上,靠近鼓楼广场的有两座沿街的伸延式商业性建筑:中央路上的红霞纺织品商店和中山北路上的鼓楼百货商店。拆迁前它们均属新街口百货商店管辖,但各自历史却不尽相同。

红霞纺织品商店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建成的专营纺织品的商店,开业时的定名就是“红霞纺织品商店”,大楼一、二两层辟为商场,经营各种高中档丝绸、布匹和服装,每天客来客往,生意红红火火,是当时南京最大的专业纺织品商店。但在新街口、湖南路商业圈繁荣之后,这里的生意变得清淡起来,虽然后来归属新街口百货公司管辖,但经济效益也一直不好,最终在两年前地铁建设动迁中被拆除了。 谢如璧日伪汉奸的闹剧1938年1月1日下午2时,在日军的授意下,日伪汉奸组织──南京自治委员会在鼓楼广场举行成立大会,上演了一幕闹剧。这一天,日军和汉奸强迫一大批还未来得及从南京大屠杀恐惧中恢复过来的难民,携带自制的太阳旗和五色旗到鼓楼广场参加大会。驻南京的日本军政要员,如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参谋长饭沼守、南京警备司令佐佐木到一、南京总领事代理福井淳等人,分别在会上发表“祝词”。大汉奸、自治会会长陶保晋发表“成立宣言”。南京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特地为自治委员会的成立发表“贺电”。

三姑娘投火铸大钟

有鼓楼必有钟楼,按我国古代建筑体制,鼓楼钟楼相互对称,遥相呼应。在鼓楼的西边,原有一座同时建造的钟楼,明代南京钟楼内,原来悬有两口紫铜铸大钟。清康熙年间,钟楼塌陷,大钟坠于路旁,其中之一已毁于清咸丰年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江宁藩台许振纬于鼓楼东北侧择地另建钟亭,称大钟亭。重建的钟亭为重檐六角攒尖式,顶盖琉璃瓦,虽然比不上鼓楼的宏大壮观,却也古色古香,风姿独具。大钟亭高达14.5米,有铁柱六根,上用六角交叉铁梁,残存的一口明代大钟被掘出,悬挂于梁上,亭门书题“元音再起”。亭内大钟高达4.27米。口径2.29米,底边厚O.17米,重约四万六千斤,钟顶部凸铸荷花瓣花纹一周,提梁上饰有云纹和波浪式卷角,钟上有“洪武二十一年九月吉日铸”铭言语,质精形美,敲击钟身。声音洪亮,闻达数里,是我国有名的巨钟之一。传说朱元璋当年攻打集庆时,连攻旬日未下,便用牛首山宏觉寺中四万六千斤重的青铜钟熔铸成一批大炮,并许愿日后打下江山定将重铸一口同样的铜钟还于寺中。明初他传旨召集工匠限期铸钟,但屡铸不成,重量达不到标准,如限期铸钟不成,工匠将有性命之虞,其三女为救父命,毅然舍身投入熔炉之中,终于感动上天,铸成巨钟,为纪念这位孝烈女子,人们在钟亭建有一座三姑娘庙。

倒钟厂辨疑

《南都察院志》记钟楼云:“(钟楼)洪武十五年建,楼下悬鸣钟一口,洪武二十四年四月二十日铸建。立钟一口,在楼前,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建。卧钟一口,在府军后卫岗地方,洪武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建。”楼今废,鸣钟、立钟并亡,惟卧钟见存。

卧钟其处原名倒钟厂,今名大钟亭,在中央路南端,与鼓楼遥遥相对,惟相隔约一里之遥。现已辟为大钟亭公园,陈列盆景,亭中悬巨钟一口,即过去的卧钟。

传此钟为永乐时僧道衍所铸(即永乐近臣姚广孝)。近人《钟南淮北区域志》载:“坡上作城阙状,置楼其上,以鼓报昼夜时刻,明都之规制也。清康熙初,立圣祖戒碑于上,名目碑楼。旁为倒钟厂,有明钟二,钟楼中鼓,敝物也。泥土丛积,一立一卧,立者为粤贼所毁。光绪中许方伯、江宁藩台许振纬以机器起其卧者,筑亭覆之,人呼为大钟亭。”

鼓楼地下立交桥

鼓楼广场是南京市最大的广场,也是南京市交通中心。北京东路、北京西路、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北路五条主干道在此交会。由于路口多。车流交织,平面转盘式交通形式,造成鼓楼广场交通经常受阻。

南京市政府经过多年研讨论证,1994年,决定开工建设鼓楼广场交通改造一期工程,即:南起中山路、汉口路北口,北至中央路傅厚岗的南北向地下隧道。当年10月15日,隧道工程正式开工。工程由南京市市政设计院设计,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承担施工任务。1995年10月15日隧道基本建成。命名为鼓楼地下立交。隧道南北入口横额上由书法家武中奇题写的“鼓楼地下立交”六字金光闪烁。

建成后的鼓楼隧道总长度为1152米。隧道为双向四车道,单洞宽1咪,洞高7米,最大埋深为14米,最小埋深仅026米。在城市中心实施这样超浅埋、大跨度的隧道工程,为国内所罕见。

鼓楼盆景园

鼓楼盆景园位于中央路73号,因地处鼓楼区而得名。

盆景园址,建国前为马成华私营“江南花园”,1950年马病逝,其妻金凤英继承,生产桂花、玉兰花等花卉。1958年改造花农,花园由丁家桥街道办事处代管。“文革”期间,花园无力维持,经鼓楼区房管所协调,由鼓楼区绿化队(今园林绿化管理所)接管,花园所欠税款由绿化队付清。1979年,经南京市城建局批准。在此建盆景园,1984年10月1日建成开放。是年,经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批准,征收中央路69号、71号两宅基地,扩建盆景园。位于大门内山石屏后为盆景露地陈列场,系培育与展示盆景之场所。这里苍松翠柏,花木扶疏,左有假山点缀,右有溪流潺潺,2000余盆桩景、水石盆景各展风姿,令人目不暇接。春秋两季,这里配合举办春花、秋菊展销,游人如织。1994年,盆景园经营转向,遂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6: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