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钩虫病 |
释义 | 钩虫病(ancylostomiasis)是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钩虫的科属很多,寄生于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 西医学名:钩虫病 英文名称:ancylostomiasis 所属科室:内科 - 主要症状:皮炎,咳嗽,腹痛,贫血 主要病因:寄生虫感染 传染性:有传染性 病原学1. 形态:成虫:虫体细长,体长约1cm,半透明,肉红色。 2. 虫卵:椭圆形,大小约(56~76)X(36~40) 微米。 3. 生活史:成虫寄生于小肠上段,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温暖、潮湿、疏松的土壤中1~2天孵出杆状蚴,再经过1周左右发育为感染性丝状蚴。丝状蚴生活能力强,可生存数周,多存在于潮湿泥土中,亦可随雨水或露水爬至植物的茎、叶上,当人体皮肤或粘膜与之接触时,即可侵入人体,经微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破肺微血管进入肺泡,沿支气管上移至咽部,随宿主吞咽活动经食管进入小肠上部,再经两次蜕皮发育为成虫,成熟后产卵[2]。自丝状蚴进入皮肤至发育为成虫产卵,十二指肠钩虫约需5周,美洲钩虫为8周左右。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一般认为70%成虫在1年内被清除,余者多可存活3年左右,也有十二指肠钩虫可活7年,美洲钩虫可活15年的报道。 流行病学1. 分布:本病是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的寄生虫病之一,从北纬36°到南纬30°都有钩虫感染存在。 2. 传染源:钩虫病的病人和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3. 传播途径:人体感染两种钩虫的主要途径均为经皮肤感染。也可因生食蔬菜而经口感染。 发病机制1. 幼虫的致病作用:幼虫侵入人体皮肤可引起钩蚴性皮炎,局部皮肤可出现小的红色丘疹。 2. 成虫引起的损害:钩虫成虫以口囊吸附在小肠粘膜绒毛上,以摄取粘膜上皮及血液为食。成虫经常更换吸附部位,并分泌抗凝血物质,故被钩虫吸附的粘膜不断渗血,引起慢性失血和血浆蛋白丢失。 病理改变病理改变主要发生于皮肤、肺组织、肠组织等。 1. 皮肤:钩蚴性皮炎可见局部血管扩张、出血、血清渗出。在真皮内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在结缔组织、淋巴管和血管内有时可见到幼虫。 2. 肺:肺组织有点状出血,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浸润。若有大量钩蚴移行,则可引起肺组织广泛炎症反应,甚至可形成肺小叶实变。 3. 小肠:钩虫成虫以口囊吸附在小肠粘膜绒毛上,造成多数出血点及小溃疡。常见者为散在、直径3~5mm的浅层出血或糜烂,其次为大块深及粘膜下层甚至肌层的出血性瘀癍。溃疡周围粘膜层、固有层及粘膜下层常有水肿及中性、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钩虫感染后是否出现症状与感染的程度、宿主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关。粪便中有钩虫卵而无明显症状的钩虫感染者颇为多见。 幼虫所致的症状⑴ 钩蚴性皮炎:是钩虫感染者最常见的早期临床症状。当丝状蚴侵入皮肤后数分钟,皮肤可发生烧灼、针刺样或奇痒等感觉,继而出现出血性的小斑点和丘疹,1~2天后变为水泡。3~5天内局部症状消失而自愈。 ⑵呼吸系统症状:丝状蚴侵入皮肤后3~7天,幼虫随血流移行至肺泡,如数量较多,可出现咽痒、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重者可出现剧烈干咳和哮喘发作,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有时可有畏寒、发热等表现。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加或肺门阴影增生,偶可发现短暂的肺浸润性病变。 ⑶急性钩虫病:是指短期内大量钩蚴感染所致的早期钩虫病综合症。临床表现除上述皮肤及肺部损害外,部分患者于呼吸道症状出现后1~2周,可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多为脐周或上腹隐痛)及腹泻(水样便为主)。此外,尚可有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 成虫引起的症状⑴消化系统的症状:病人大多于感染后1~2个月逐渐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泻、乏力、消瘦等。 ⑵贫血症状:重度感染后3~5个月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等。长期严重贫血可发生性心脏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率加快等。严重贫血常伴有低蛋白血症,出现下肢或全身水肿。 诊断鉴别诊断标准1. 临床诊断:在钩虫病流行区,有接触史、钩蚴性皮炎和轻重不一的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上腹隐痛等可考虑本病的可能性。 2. 病原学诊断:要确诊钩虫病必须找到病原体。 ⑴虫卵检查:取大便用直涂法在显微镜下找虫卵,检出率较低,可多做几次。 ⑵成虫鉴定:如发现虫体可放在70%的乙醇中送检鉴定; 鉴别诊断单纯钩虫感染的典型病人诊断并不困难,但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皮炎,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如溃疡病、胃癌、痔疮等,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等相鉴别。 辅助检查1. 如果发现虫体可直接送检。 2. 粪便虫卵检查。 3. 便潜血检查可呈阳性。 4.血象: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酸性粒细胞可有增高。 5.X线胸片检查:可出现肺纹理增多,散在片状影,肺间质呈网状结构等改变。 疾病治疗1. 钩虫病患者如无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即可进行驱虫治疗。如贫血严重,则应首先纠正贫血,然后再进行驱虫治疗。 2. 纠正贫血:饮食应富有铁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并补充铁剂,常用硫酸亚铁片等。 3. 驱虫治疗:阿苯达唑(丙硫咪唑):驱除两种钩虫效果均较好。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4. 剂量:成人每次200mg,每日2次或400mg每日1次,连服3日。12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疾病预后本病预后良好。 疾病预防1. 控制传染源:普查普治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该病的传播。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 3.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赤足与污染土壤密切接触,下田劳动最好穿胶鞋。 饮食注意注意饮食卫生习惯,如生吃瓜果蔬菜前要洗净。 疾病护理1. 有皮肤症状时要注意保持清洁,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2. 用贫血及营养不良表现是要给与患者含铁量高及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专家观点1. 钩虫病是可以根治的疾病,预后良好。 2. 注意饮食卫生。 3. 随着我国卫生条件的改善,钩虫病的患者已经明显减少,即传染源也在减少,只要大家注意上述预防措施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被感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