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共济会 |
释义 | 共济会,字面之意为"自由石匠"(Free-Mason),全称为"Free and Accepted Masons",其起源目前并没有确定的说法。根据其公式文献《共济会宪章》(THE CONSTITUTIONS OF THE FREE-MASONS),共济会标志 ( The Free Mason's Symbol),传说1701年写成,初版出于1723年)第一部《历史篇》的解释,共济会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这一年称为A.L.(Anno Lucis,"光明之年"),他们自称为该隐的后人,通晓天地自然以及宇宙的奥秘。 世界上最大的神秘组织(《创世记》第四章 古代共济会登场 英国最早记载 成立初期属于一种秘密结社 奉行上层路线,获王室的支持 参与西欧的政治和思想活动 分规、曲尺和法典与共济会) 共济会与美国金融霸权(控制美联储的私人银行 美联储八大股东) 共济会在中国的发展史(鸦片战争后开始传播 修建共济会会堂 洪门与共济会 甲午战争爆发后开始兴盛) 环境规划经福尔摩斯中的记述(《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多次记录 《国家宝藏》中对共济会的描述 组织一直伴随着西方文明成长 从中世纪就有名人和贵族加入 “影子政府” 一元美钞上的数字13) 简介共济会,也称美生会。英文Freemasonry,字面含义是自由石匠工会。中文“共济会”一词取其组织性质。其会员被称为“美生”(英语:Mason,原意为石匠),这也是中文美生会一词的来源。而中国美生会员则称之为“兄弟”。 共济会并非宗教,对入会申请者是否有宗教信仰或是什么宗教背景并没有要求,但申请者必须是有神论者,相信存在着一位神。共济会的理论明显继承了诺斯提教派(Gnosticism)的宗教思想。而除了诺斯提思想之外,共济会也包含了13世纪左右兴起的卡巴拉(犹太教隐秘哲学)、拉丁炼金术的诸多元素。 华人组织洪门的英文名称是Chinese Freemasonry,尽管英文是同一个词,但并不属于共济会分支组织。 世界上最大的神秘组织《创世记》第四章在共济会传说中如此记载: “……这伟大的学问究竟从何而来?听吧,如同《创世记》第四章中记载的那样,早在大洪水之前有一个名叫拉麦的人,他是该隐的后代。拉麦有两个妻子,一个叫亚大,一个叫奇拉。亚大生了两个男孩,他们是雅八和犹八,奇拉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他们是土巴该隐和拿玛。这四个人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科学的探索:雅八是第一个研究“地理”的人类,他将家养山羊和野羊群分并且第一次使用石材和木材建造房屋;犹八是世界上第一个音乐家;土巴该隐发现了冶炼钢铁的技术;最小的妹妹拿玛发明了纺织技术……”这一段记述和《创世记》中并无两样,然而共济会的故事还有后话:“……四兄妹知道自己对自然的探索会引起神的震怒,宇宙的伟大建筑者必将以水火惩罚窥视神之秘密的人类。在洪水来临之际,他们为了让伟大的学问流传人间,特地将知识镌刻在两根石柱之上,其中一根称为‘亚伯’——它不会因火而毁坏,另一根称为‘拉特拉斯’——它不会毁于水中。其中一根石柱终于被一个人发现,他是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Hermes Mercurius Trismegistus),将伟大的学问的一小部分传授给人类。(赫尔墨斯为埃及神明透特的希腊名,是埃及智慧神,其人在传说中为自然科学和自然哲学的大宗师、现实身份和神话中的身份已经不可分,通常被作为自然科学的一种拟人化)……” 古代共济会登场接下来便是古代共济会的登场,这部分记载开头引用《创世记》第10章和第11章: 洪水消退之后,神因挪亚的虔诚而喜悦,并且决定不再毁灭人类。然而人类并没有忘记对神之领域(自然科学)的探索,在复兴之后,大多数人类仍旧十分愚昧,只有石工(Mason)仍旧掌握着自然科学和几何学的秘密,根据这些知识他们知晓了人只不过是神的“不完善的复制品”。石工们发现如果通过自身努力,就可以克服人类自身的精神和肉体上的缺陷,从而回归神的领域。 挪亚的不孝之子中有一个儿子叫古实,古实有一个儿子叫宁录(Nimrod,传说中最强大的猎人),宁录是巴比伦的国王。当时石工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巴比伦,开始建造一座通天塔,也就是传说中的巴别塔(Turris Babel)。宇宙的伟大建筑者这一次采用了一种幽默的手法进行惩罚,搅乱了他们的语言,于是他们荒废了造塔的工程而散布到世界各地…… 而这些石工们从此不再将伟大的学问透露出去,他们组成秘密结社,采用口令暗号和秘密的握手方式表示身份、同时区分在团体中的级别和工作中的职务。这些“自由石工”在耶路撒冷建造了所罗门王的神殿,他们在古希腊被称为丢尼修建筑团,他们在中世纪为基督教徒建造教堂和各种大型石造建筑。石工们严守组织秘密,在建筑工地旁开设的集会所(Lodge)进行聚会,交流知识,他们信奉宇宙的伟大建筑者,通晓宇宙天文、人体解剖学、几何学的浩瀚知识,他们互相称为“兄弟”,奉行兄弟友爱、同舟共济。 1738年出版的《完全的共济会概况》中的版画《石工作业》,描绘了建设古代神殿的石工,左下角折断的柱子象徵着共济会传说中希兰之死(栋梁的折断,象徵着“哲学的死亡”和“理性的新生”),太阳和月亮代表所罗门神殿的两根铜柱,象征世界和人的二重性。 英国最早记载而共济会褪去传说的迷雾,正式出现的最早记载始于1717年的英国。1716年之前,伦敦的四个小酒馆中聚集着贵族和高级神职人员,举办类似高级俱乐部的聚会,内容多半是社交活动、娱乐和饮食为主,这些人是近代共济会的真正创立者。1717年6月24日“圣约翰日”(圣约翰是共济会古典派的守护圣人),四个会所(Lodge)的共济会会员(Mason)联合成立了第一个总会所(Grand Lodge),会员投票选举安松·塞亚为第一代总导师(Grand Master)这一天也就是近代共济会运动的开端。而这一时期也正值传奇的蔷薇十字运动的影响消退之际,近代共济会摆脱了石工团体的“实践性的石工”性质,成为“思想性的石工”、亦即投身社会改革的政治团体。 当时共济会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一共只有约700名会员,很快更多的志愿者希望入会,原来的那种沙龙性质的聚会已经不能管理如此之多的新会员,为了制订内部的条约规则,共济会于1721年开始筹备编纂自己的宪章。总会所委派新教长老派牧师詹姆斯·安德森完成这项工作,安德森根据共济会的古代条文《传统宪章》进行编纂,在1723年(共济会历5723年)出版了《共济会宪章》,这部宪章分为历史、责任义务、通则三个部分。 成立初期属于一种秘密结社共济会并非宗教,在成立的初期属于一种秘密结社,允许持有各种宗教信仰的没有残疾的成年男子加入,但志愿者必须是有神论者(可以是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印度教徒等)。近代共济会对于神的解释来自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对造物主的阐述,他们认为神是一位理性的工匠(理性的人格化),而宇宙是神-“宇宙的伟大建筑者”创作的手工品,宇宙的秩序(作品的外形)来自神赋予的理性,这个外在的宇宙称为大宇宙(Macrocosm);而每一个人类都是宇宙的影子也就是神的复制品“小宇宙”(Microcosm),然而由于材料的先天性的缺陷,这个复制品总是不完美的。然而如果人能够以理性为准绳,以道德为工具,不断地修正自身精神上的缺陷,那么最终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也就是完成了“内在神殿”的建造,成为完美的“石工导师”并且进入神的领域。共济会会员(“石工”)建设“所罗门神殿”的过程象徵着人追求理性和自身完善的过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先进的思想观念。通过奉行理神论的理想,共济会发起了启蒙运动并且在不到50年时间里迅速扩散到西欧、中欧和北美,建立起可以和天主教会匹敌的巨大体系。伏尔泰、孟德斯鸠、歌德、海顿、贝多芬、萨德侯爵、莫扎特、腓特烈大帝、华盛顿、富兰克林、马克·吐温、柯南道尔、加里波第、牛顿、爱因斯坦……无数共济会会员的名字如同星光一般闪耀在西方近代史的夜幕之中。 共济会的理神论明显继承了诺斯提教派的宗教思想(Gnosticism,基督教公开时期和基督教进行斗争的各种希腊化教派的总称,公元1世纪兴盛,4世纪因基督教压力而崩溃,剩余势力成为秘密宗教)。在隐蔽了将近1300年之后,天主教会再次面临强大的挑战,这令教廷十分恐惧。1738年,教皇克莱门斯12世命令禁止天主教徒加入共济会,违反者将被教会开除(共济会允许天主教徒入会,但并不积极鼓励),在18世纪后半叶教廷一直致力于打压共济会,至今双方的关系仍不怎么样。而除了诺斯提思想之外,共济会也包含了13世纪左右兴起的喀巴拉(犹太教隐秘哲学)、拉丁炼金术的诸多元素。 奉行上层路线,获王室的支持初期共济会名义上对志愿者不作限制,人人平等,但是当时只有白人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可以入会,为了争取更大的影响力,共济会不断地招收贵族入会并且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王室的垂青。从第二代总导师蒙塔魁公爵(1721年就任)开始,大贵族在共济会中占有一段时间的支配地位。1722年沃顿公爵成为新一代总导师,继续奉行上层路线的政策。15年后,等待终于有了结果:1737年3月5日,乔治二世的长子-皇储弗雷德里克·刘易斯在伦敦的“临时会所”加入共济会。次年,安德森修改了《共济会宪章》并且将新版宪章献给皇储。 虽然这位皇储死的太早,没有坐上王位,但是其长子也就是乔治三世维护共济会的政治地位,这之后王室和共济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乔治四世、乔治六世、爱德华七世、爱德华八世都是共济会会员。 参与西欧的政治和思想活动共济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西欧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活动中,虽然初期共济会仍旧奉行严守内部秘密的规定,但是1745年在阿姆斯特丹匿名出版的一本书籍完全暴露了共济会内部的规定、活动内容甚至入会礼仪等细节。然而共济会也因此将活动更加公开化,会员并不隐瞒自己的身份,他们也更公开地进行慈善活动,会员的阶层也逐渐向中产阶级转化。现代的共济会除了内部各级别的接头暗语仍旧保密之外,其余活动基本全部公开。 英国共济会于1753年分裂为古典派和近代派,双方长期对立,直到1813年才告和解,在19世纪中叶之后英国的共济会迅速丧失其社会改革的锐意和先驱性。而共济会给英国带来的另一大负面影响则是丧失了肥沃的北美殖民地,北美独立运动的先驱者几乎全部都是共济会会员(freemasonry),签署《独立宣言》的56人中有53名共济会会员。历任美国总统中从华盛顿开始,只有被暗杀了的林肯和肯尼迪不是共济会会员。今天的共济会大约有600万名会员,其中英国约100万、美国约400万、法国约7万。 正如《来自地狱》中所描述的,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上层社会中充斥着共济会会员并不奇怪。当然,由于此时的共济会禁止女性入会,所以女王本人肯定不是其会员之一,但是当时的皇储(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和其长子-片中患上梅毒的艾伯特·维克多王子都是共济会会员。(今天,英国的高级神职人员、富豪和贵族在英国共济会中所占比例急剧减小,普通公民的比例占有优势) 分规、曲尺和法典与共济会这个由分规、曲尺和书本组成的象征符号(寓意画)是共济会最基本的代表性纹章,分规和曲尺都是石工测绘使用的工具,在共济会思想中它们代表着会员完善自身所使用的“道具”。每一个共济会会所几乎都饰有分规与曲尺的符号,它可能由印度古代坦陀罗教(Tantrism)的象征符号六芒星(Hexagram,“伟大的图象”)变化而来,曲尺代表六芒星中向下的正三角形“真理”(女性原理,精神中被动的一面)、而分规代表向上的正三角形“道德”(男性原理,精神中主动的一面),两者的结合代表阴阳调和、真理和道德的和谐、行动和节制的规范,从而完成“伟大的作业”-在炼金术中,通过“化学的婚礼”而出现的这种完成体称为“两性共有”(Androgyne),是喀巴拉思想中人类的真正完全状态“最初之人”(Adam Qadmon,“光之巨人”、“神的影子”)。 而书本则是共济会的“法典”,并没有强制的规定,完全尊重会员的宗教信仰。对于基督教体系的共济会会员来说它是《圣经》(一般翻开到新约·约翰福音第一页),而对于信奉其他宗教的会员来说,法典就是该宗教的圣典(比如犹太教徒阅读的《摩西五经》)。 分规、曲尺和法典在共济会中被看作“会所的家具”,是会员完成个人实践、突破三重黑暗、重见理性光明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被称为“三重伟大之光”。共济会会员(“石匠”)建设“所罗门神殿”的过程象徵着人追求理性和自身完善的过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一种先进的思想观念。阴谋论者认为共济会与新世界秩序有关,特别是那些自称“光明会”会员的人。有些人甚至指称共济会是个玄秘组织。由于共济会行事神秘低调,可能因此引发诸多流言,然而事实上共济会会员在社会上受人敬重,而且耗费许多时间与金钱参加慈善活动。共济会除了有趣的握手方式之外,还有不为人知的内幕。共济会遍布全球,会员来自社会各行业各阶层。 共济会常见的人事构架尊者尊主,Worshipful Master,简写WM 共济会会所(Masonic Lodge)的高级官员是会长(Master),通常会挂衔“尊者尊主”(在苏格兰,根据苏格兰宪法,通常被成为“右尊主”)。尊主通常坐镇在会所的东方位置,指挥会所的大小事务。他拥有很大的权利,不需要参考其他会员的意见。他还负责主持仪式和庆典。 成为尊主是一个会所所能赋予其会员的最大荣耀。本职位由选举产生,一般是由不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然而,在大多数会所,该职位通常是由上一年的高级督导员(Senior Warden)担任。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尊主被冠以“尊贵”头衔,但并不意味着他是被膜拜的。相反,这个词在这里的意义更多是“给予尊重”,类似的用法比如称法官为“尊敬的法官阁下”,称市长为“尊敬的市长大人”。实际上,市长和法官在英格兰的部分地区依然被成为“尊贵的”,或“荣耀的”。法国共济会使用“可敬的”(Vénérable)来尊称他们的会长。 当任期结束,尊主会被称为前会长(Past Master)。前会长的职责和特权因会所和辖区的不同而异。例如,在一些辖区,前会长可以获得总会所的投票资格,而另一些辖区则不行。在大多数辖区,前会长依然继续享有“尊贵”头衔(例如“尊兄史密斯”),而少数一些辖区则规定唯有现任会长可享有尊贵头衔。 与尊主相应的更高级职务是总会长(Grand Master)。总会长除了可以掌管自己的总会所,在其辖区的所有会所也享有一定的权利。总会长通常挂衔“至尊主”(Most Worshipful)。 高级督导员 (Senior Warden) 高级督导员(有时被称为首席督导员)在会所三位主要官员中位列第二,并且是会长的副手。在一些区域,如果尊主缺席的情况,高级督导员将主持会议,被称为“理事长”(acting Master),并且可以代理会长掌管会所内的所有事物。在另一些区域,包含英格兰总会所和爱尔兰总会所,只有现任会长或前会长可以任职“理事长”,因此如果高级督导员不是前会长的话就不可以担任该职务。在很多会所,高级督导员将会被内定成为下一任的尊主。 初级督导员 (Junior Warden) 会所三位主要官员的第三位就是初级督导员(或次席督导员)。初级督导员负责在会所举行宴会或其他社交活动。在一些区域,初级督导员拥有一个特殊的职责,保证所有来访共济会员拥有所有必须的凭证。在其他地区,这是属于守门人(Tyler)的职责。在一些区域,初级督导员在会长和高级督导员都缺席的情况下可以主持会所。 督导员是会所的常规官员,意味着这些职位必须没有空缺。 司库 (Treasurer) 司库的职责是记账、收集会员年费,支付账单,并向总会上交年度会费。 年度财政报告是一个会所持续经营能力的重要度量标准,同时年度会费的缴纳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意或无意)的付款失误都将导致会员失去投票权、访问其他会所的权利,甚至会被禁止进入他自己的会所,或被驱逐。 通常司库是由有经验的前会长担任,但这不是必需条件。 秘书 (Secretary) 秘书的职责包括发出传票(会议前的正式通知,包括时间、地点和议程)、会议记录、完成统计并汇报给总会,以及对尊主提供程序流程方面建议。 许多独立的会所制定有额外的职责,例如,秘书必须服务于特定的委员会。 尽管所有会员均可以任职秘书,但一般情况下是由有经验的前会长担任。 执事 (Deacons) 执事是会所中的初级官员。在大多数地区,会所设有两位执事,分别服务高级督导员与初级督导员(然而有时候首席执事和次席执事在职责上可以互相调换。) 首席执事的主要职责,是在会所内指挥管理新人,并在某些特定典礼上为他们发言。另外如果有需要还要协助尊主,并且在会长和高级督导员之间传话。 次席执事的职责与首席执事很相似。次席执事的主要职责是协助首席督导员,并在两位督导员之间传递信息。在一些地区,他还要负责镇守会所大门的内侧,并保证会所被“封闭”(在另外一些地区这项工作交付给内卫或随从)。 干事 (Stewards) 干事负责一系列的初级助理事务。即便在同一区域,他们的职责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一些共同职责如下: 干事往往担任首席执事或次席执事的替补,如果上述人员缺席的话。 当受阶典礼进行时,一个或更多的干事将被要求协助两位执事在圣坛(temple)上管理新人。 在很多地区,干事的传统角色是在会所会议结束后的宴会上侍酒。通常他们的职责会被扩展到监管整个宴会的膳食和小食。 一些地区有特别的规定,一个会所有两位干事,首席干事和次席干事。其他地区对干事的数量不做限制,这样的情况通常是特殊的。尊主可能会根据其会所的大小和需求指定任意数量的干事。这些额外的干事通常被称为助理干事(Associate Steward)。 虽然干事通常由新会员担任,但根据传统,在一些会所前会长通常会被指派督导干事的工作。 守门人 (Tyler) 守门人也被人称作会所“外卫”。他的职责是守卫大门(从外面),持锋利的出鞘之剑,保证仅有那些有资格参加会所会议的人通过大门。在一些地区,他还要为新人准备许可证。守门人通常会负责在会议前布置会场,并在会后保存和维护所有的会徽等仪式用品。 在一些区域,守门人由前会长担任,而在其他区域他可能是从其他会所雇来的兄弟(Brother)。 以上所列均为普通人事构架,不同的会所可能会有不同。 在中国美生会,还可以看到更多细分的职务,例如: “总会监、总司祝、总司导、总司讲、总司礼、总司旗、总司剑、总司经、总司客、总司事、总司护、总司乐、总司卫”等等,分工非常精细明确。 “大王”与“小王”欧洲“大王”(三十三级)的势力早已在二战后分化了,一部分在“小王”的扶持下仍在英国隐蔽的发挥着他的傀儡作用(外界对此知之甚少);另一部分势力主要位于法国,德国,行使着以前“大王”在欧洲的大部分功能。不过国际上依然把欧洲的“三十三级”看做一个整体。 美国“小王”(十三级)早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就从欧洲体系独立出来,二战后势力进入全盛,但现在受到法德“大王”崛起而带来的严重威胁。 说到“共济会”,就不得不提起一个民族(虽然共济会成员包含民族人种众多)——犹太人 有很多人认为共济会幕后真正的老大是犹太人的“锡安长老会”,其实关于这个长老会的存在,是完全由“小王”捏造出来的,目的是引起欧洲各势力对犹太人的警觉,从而打压犹太人的势力,从而解构“大王”在欧洲的主要控制机能。 犹太人和“大王”是什么关系呢?这么说吧,最初共济会是由一些社会精英发起的,目的就是把人类带入他们所谓的乌托邦,他们该依靠什么样的势力呢?单纯依靠一个国家的势力是不可能完成的,他们需要多个国家同时向他们所希望方向转变,犹太人因为分散在社会各地,拥有良好的组织性和大量的财富,犹太人以代言人的方式在欧洲促进了各种各样的革命(包括苏维埃革命),犹太人从中也获得了相当的好处(不要天真的以为犹太人在欧洲各种各样的垄断是完全依靠商业运作的来的) 有一点可能大多数人都知道,那就是纳粹德国的短时间崛起是受到美国的扶持(美国无偿给予德国大量无息贷款甚至是技术)美国的几大家族都和希特勒有过亲密无间的合作,但美国这样做最初目的是让希特勒消灭犹太人,从而削弱“大王”的势力。美国建国后就积极消除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洲的势力,取而代之的是“小王”的嫡系——洛克菲勒等家族。 总的看来,“大王”推动的欧洲一体化(尤其是欧元的发布)已给“小王”带来不小的压力,但新一轮的决战还远远没有到来,因为现在世界上还存在的他们两家都无法控制的势力(主要是中俄)。不过作为现在的中国,还是可以运用各种手段从他们两家的争斗中获得不小的利益。 共济会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支撑现代共济会运营是一个名为路西弗的基金会(Lucis Trust),坐落在纽约市联合国广场第666号,成立于1922年,早先的名称是Lucifer Trust,该组织至今还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常驻机构。路西弗(Lucifer)正是撒旦背叛上帝之前的名字,意为“明亮之星”。而在幕后存在着曾经世界金融界的主宰——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子。 世界金融历史上最著名的法兰克福犹太家族──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是现代国际金融史上最神秘最富有神奇色彩的家族。十九世纪中叶,英、法、德、奥、意等欧洲主要工业国的货币发行大权均落入了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之中。在控制住欧洲主要国家的金融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开始把触角伸向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开始全面部署控制美国的计划。在金融业,罗斯切尔德家族一手扶持了摩根银行和库恩雷波公司的创建,在工业界有洛克菲勒,阴谋论者认为这些大鳄的背后无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资产在运作,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及老约翰·洛克菲勒等无不是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巨额资助下才壮大起来的。当然如今罗斯家族已经没落,是否对共济会依然有控制力不得而知。 最近几年来, 何新与宋鸿兵通过各自的专著,描写了共济会的来龙去脉以及在世界上推行的阴谋。也引来了很多批评称其情节十分离奇. 共济会与美国金融霸权控制美联储的私人银行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美联储是完全私人性质的中央银行,政府在美联储占有的股份是零,美国政府根本没有货币发行权(不像英国的私人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政府还始终保持20%的股份)。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后,美国政府最终丧失了仅剩的“白银美元”的发行权。美国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须将美国人民的未来税收(国债),抵押给私有的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由美联储来发行“美联储券”,这就是“美元”。美国将中央银行称为“美联储”也颇有一段来历。由于18世纪末期中央银行的名称始终与英国的国际银行家阴谋联系过紧,因此美联储的总设计师保罗·沃伯格用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的名称来遮人耳目。实际控制美联储的是与共济会关系密切的私人银行。 美联储八大股东美联储的股东结构比较隐秘,其八大股东列名如下: 1.柏林和伦敦的罗斯柴尔德银行 2.巴黎的Lazard兄弟银行 3.意大利的以色列摩西Seif银行 4.纽约的Lehman兄弟银行 5.纽约的Kuhn,Loed银行 6.纽约的Chase Manhattan银行 7.纽约的Goldman,suchs银行 8.阿姆斯特丹的Warburg银行 另有近300股东,且多有亲属关系。其中家族势力最大的是洛克菲勒家族。他们都是共济会的成员。共济会操控的以华尔街为主的国际游资自20世纪80年代起相继扫荡了日本、拉美、东南亚及俄罗斯,由于共济会的进攻武器美元是当今世界结算货币,因此国际游资屡屡得手。 美元钞票上的秘密美国发行的1美元钞票图案,由一座未完工的金字塔、一只“全视之眼”和两条拉丁标语组成。这座金字塔共十三层,代表美国建国伊始的十三个州。金字塔黑暗的一面朝向西方.暗示了当时蛮荒未被探索过的北美西部。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征,埃及文明是人类古文明的主要策源地之一。此图表明美国不仅是英格兰新教精神的天然之子,而且也与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一脉相承。未完工金字塔,象征着合众国会继续无止境地上升,强盛不衰。金字塔上方独立的“帽子”中,包含一个全视之眼,这象征了虽然美国的建设还没有完成,但在上帝的帮助下,目标一定会达到。最底层上有“MDCCLXXVI”的字样,是罗马数字的1776,代表美国人民于该年一举推翻了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美国人民从此挺起来了” 两条拉丁标语,下面的一句是:“Novus Ordo Seclorum”,翻译成英语是:“A New Order of the Ages”,再翻成中文是:“世界新秩序”。这是共济会的用语之一,这句拉丁文是在1782年才被发现和共济会有关的。代表的是新纪元的秩序,即美国脱离英国独立之后的新秩序,或者说是那个“影子政府”所要建立的新世界秩序。 共济会在中国的发展史鸦片战争后开始传播1759年末,瑞典东印度公司卡尔王子号“Prince Carl”到达中国广东,船上的共济会成员登陆举行了集会,这是共济会在中国活动的最早记录。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共济会开设了在广州的英格兰总会辖下谊庐第407分会,当时仍以外籍人士为主。鸦片战争后,随着大量涌入的外国商人和军队,共济会也在中国沿海依照通商条约开放的港口城市逐渐建立起来。最早在上海、宁波、天津、九江、青岛、威海,其后在内陆城市南京、北京、哈尔滨、成都也出现了共济会分会。这些共济会会所分别由各国共济会总会建立,绝大多数来自由英国、苏格兰、爱尔兰、德国、美国的马萨诸塞州以及后来的菲律宾共济会。 修建共济会会堂1849年英国共济会授权在上海建立中国北方会所the Northern Lodge of China No. 570 EC,并在南京路上建造了上海第一座共济会建筑,1861年又在广东路建造了第二座建筑。此后英国共济会又分别在外滩、北京西路修建了共济会会堂。1949年3月18日,在菲律宾总会的赞助下,共济会所迁到了上海北京西路1623号(现为上海中华医学会的办公楼)。大楼上面的六芒星纹饰,是“共济会”的标志之一。这幢建筑可能就是中国大陆保留下来的唯一的“共济会”遗物。关于这幢楼房的来历和资料,不知什么原因,在已出版的各种各样介绍上海老建筑的书籍、报刊以及网络上都没有提到过,好像这幢大楼从来不存在似的。由于政局因素,1951年共济会上海组织宣布停会,而在1954年总会始在台湾复会。1955年10月28日经中华民国内政部核准成立。因为共济会在台湾非常低调,会员也未必知道他们的欧洲兄弟的历史。不过因为共济会是兄弟会,女生不得参加。目前台湾相继成立了11个分会组织,台中、高雄均有分会,其它均集中在北部;台北县深坑乡也有分会海山庐。会员鲜少有公开对外的场合。蒋纬国曾出任美生会会长。 洪门与共济会共济会在欧洲分为33级,在美洲分13级。就其底层的成员来说,大部分都是行善的。洪门是海外有名的爱国组织,即使当年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都是借助了洪门的力量。由于不是纯种的盎克鲁萨克迅人,所以洪门是进入不了共济会顶层的。洪门和共济会的渊源可以参阅蔡少卿的书--洪门与共济会。 清代中国人被禁止加入共济会,而1873年一位在马萨诸塞州率领清朝留美幼童的首领很可能加入了共济会。最早一位有材料记载的中国共济会员是一个叫Shan Hing Yung的海军中尉,他于1889年在广州加入南中国之星会社。最早在香港加入共济会的中国人包括,香港首任华人立法局会员何启爵士及其继任者韦玉爵士。 甲午战争爆发后开始兴盛甲午战争爆发后,大量中国人加入了共济会,特别是在菲律宾共济总会下属分会。抗战日据期间,日本人禁止共济会活动,然而并未阻止共济会在中国的壮大,到抗战胜利六个菲律宾共济分会成员已几乎全部是中国人,并且发起成立了中国美生总会the Grand Lodge of China。提议得到中国的英国、爱尔兰共济分会支持。1949年3月18日中国美生总会在上海巨福路共济会神庙Masonic Temple,Route Dufour正式成立。 新中国建立后共济会的活动并没受到干扰,1952年位于上海的美国共济会神庙the American Masonic Temple和中国美生总会关闭,而英国的四海共济会会所Cosmopolitan Lodge No. 428 SC则一直活动到1962年,其后由于成员缺乏迁往香港。 环境规划经福尔摩斯中的记述《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多次记录以下为《血字研究》其中一段原文引述。 葛莱生答道:“都在这里。”说着,他朝楼梯最后一级上面的东西指了指,又继续道:“一个金表,号数九七一六三,伦敦白劳特公司制造;一条贵重的艾尔伯特金链;一枚金戒指,镌着共济会的徽章;一枚金扣针,上有狗头图案,狗的眼睛是两个红宝石;另有一个俄国皮的名片匣。名片上印着‘依拿克.兰勃,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人’字样。这名字和他衬衫上E、J、D,三个缩写字母恰好相合。此外,没有钱包,但有些零钱,约七英镑十三先令;另有一本薄伽丘的《十日谈》,扉页上签着约瑟夫·史坦格逊的姓名。另有两封信,一封是写给死者的,另一封是寄给史坦格逊的。” 《国家宝藏》中对共济会的描述一个被暴君,法老,皇帝,军阀争夺了几个世纪的宝藏。每易其主,它便增加一分。但是突然它消失了 。在超过一千年的时间里,它沉睡于世间的某个角落。直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骑士们在所罗门王的圣殿下面发现了一扇秘密的墙,发现了这些宝藏的骑士们认为宝藏的价值太大,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独自拥有它,甚至国王也不能。他们把财宝带回了欧洲,并自称为“圣殿骑士”。在后来的几个世纪里,他们从欧洲走私财宝,他们创建了一个亲密无间的组织“共济会”,用以纪念那些建造了神殿的人们。 组织一直伴随着西方文明成长秘密结社在西方世界的历史上有几种可能的来源, 第一种是受到迫害的宗教。西方世界大多数的时期是以一神教为主,而如果有其他信仰的人往往会遭到相当残酷的迫害;因此,许多信徒们为了要在这种严格查缉之下生存,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秘密集会仪式、口令和密码,让外人无法轻易渗透入真正的聚会核心中,从而也大幅降低他们被破获的命运(当然也就少了被丢入竞技场或是丢在火堆上烧的机会)。 另外一个则是知识保存的社群,西方世界的学徒制非常重要。青少年必须要选择自己未来要跟随的师傅,并且藉此而决定自己未来的职业。但是,这些拥有各自专业的木匠、石匠等也希望要拥有自保的能力。不管是在面对当权者、或是在面对各种的挑战上,成群结党总是比较安全的。所以公会(Guild)就应运而生了。公会基本上是专业人士的集合,但同时也肩负着保存许多专业知识的功能。这些专业知识包括了建筑的秘密、数学、炼金术等等,许多这些密藏的资料被查获之后不但会导致不传之密外泄,甚至还可能导致整个组织被认为是叛教集团,导致全部的人都被牵连处理。所以,不只这些组织有入会的限制,严格的认证,甚至许多秘密都必须要等到该人达到某种层级之后才能够获得。而且,这些秘密本身又都被复杂的密码和责任保护制度给层层禁锢住。所以,这一类的秘密组织一直是伴随着西方文明成长的。 从中世纪就有名人和贵族加入而在这些组织中最有名的又属于目前依旧势力庞大,公开活动的“共济会”(Freemason)。这个组织成立的架构十分类似以建筑和木匠知识为主的结社,其标志就是圆规和一把角尺。(据说他们是中世纪石匠所延续下来的组织)但其内部的运作、规范十分神秘,并不为外人所知。只不过,这个组织从中世纪开始就有许多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名人和贵族加入。莫札特就是共济会的一员,其著名的剧作“魔笛”中就引用了大量的共济会象征,甚至据说目前美国的副总统钱尼也是共济会的成员。而且,直到2003年之前,全世界瞩目的奥斯卡奖都是在共济会的聚会所举办。 如此拥有众多名人参与的组织当然会受到极大的瞩目。多年以来,共济会一直成为众多社会势力批判的对象。某些一神教指控共济会是反对该教的大本营,甚至参加者死前都不能够请神职人员到床前为他祈祷,因此许多个案或是实证都以这个结社为主题。连希特勒都曾经利用捏造的文件来指控共济会主要由犹太人所组成,意图控制整个德国和欧洲,也藉此展开了恶名昭彰的种族大屠杀。当然,这些误解和指控都只是历史上的一小部分而已。其他最有名的就是所谓的“光明会”(Illuminati)的影子政府指控。 “影子政府”所谓的影子政府理论是有一个秘密结社,专吸收社会名人和位高权重的人为成员,希望能够透过影响各国政府和势力的安排,来在暗中统治整个世界。肯尼迪的遇刺、越战的失败等等,都是这个影子政府所安排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世界的动荡不安只要在控制之下,都是他们获利的良机。相信这派理论的人当然有其完整的推论依据,就像是丹·布朗的小说一样精彩。我们就以一元美金的钞票来说吧。 这张钞票背面左边的金字塔和上面的那颗眼睛和美国的国徽、立国精神一点关系也没有,为什么会加上去呢?这是共济会的标志之一,据说是因为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也是共济会的成员之一,因此这个标志就这么被悄悄的放了上去。“NOVUS ORDO SECLORUM”这句出现在该徽记旁的拉丁文也是共济会的用语之一,这句拉丁文则是在1782年才被发现与共济会有关。代表是新纪元的秩序,也就是美国脱离英国独立之后的新秩序,也有人认为这应该是“新世界秩序”的意思。所谓的新世界秩序,自然就是“影子政府”所要建立的新世界秩序。 一元美钞上的数字13除此之外,在整个一元美钞上还有许多13这个数字,而这个数字正是共济会和光明会的象征之一。包括了老鹰头上的十三颗星星(这十三颗星星象徵着创始时的十三州,但把这些星星全部连接起来也成为象征犹太人的大卫之星,六芒星)。金字塔上有十三个阶梯,钞票背面的拉丁文ANNUIT COEPTIS(上帝祝福我们的行为)也有十三个字,E PLURIBUS UNUM(众皆为一)也是十三个字,而老鹰所夹着的盾牌有十三条棒状图、所含着的橄榄枝有十三个叶子、有十三个果实、十三枚箭头。 组织架构共济会在全球都有发展,但并没有全球中心。共济会分为两级组织:会所和总会所。会所名称为阿拉伯数字编号和地名的组合。总会所是共济会的最高组织形式,各总会所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多年的流传中,各总会所之间在章程和仪式上会有一些差异。总会所往往是在司法管辖区内以社团的形式注册的公开的合法机构。 共济会名义上要求会员效忠所在国家的政权。历史上,共济会曾在沙皇俄国、苏联、德国的几个历史时期、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被禁止,现代在绝大多数的穆斯林国家和一些非洲国家依然禁止其存在。其在1962年主动退出了中国大陆,转到香港和台湾发展。 现代共济会在服饰和仪式上分为英格兰分支和苏格兰分支。 各国及地区共济会美国共济会1733年组建的总会所被认为是美国的第一个共济会总会所;这个总会所后来被更名为圣约翰会所(英语:St. John's Lodge)。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31年成为这个总会所辖区内的会员。 现在确认的共济会会员里,历届美国总统中至少有15位,美国《独立宣言》的56位签署者中至少有8位,1781年的第一部美国宪法的签署者中至少有10位,1789年的美国宪法的40位签署者中至少有9位,乔治·华盛顿的63位将领中至少有31位,以及英国北美殖民地13个州的30名州长中至少有10位。 共济会成员哈扬·所罗门(Haym Salomon)提供了北美独立运动所需的绝大部分资金,并在其后拯救了新政府使其免于破产。哈扬·所罗门前后总共为北美殖民地政府及其领导人提供了大约60万美元的资助,折合成2005年的美元汇率相当于39,264,947,368.42美元,也就是将近400亿美元,如果算上利息则已将近上万亿美元。 英国共济会初期的共济会名义上对志愿者不作限制,人人平等,但是当时只有白人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可以入会,为了争取更大的影响力,共济会不断地招收贵族入会并且希望能够得到王室的垂青。从第二代总导师蒙塔魁公爵(1721年就任)开始,大贵族在共济会中占有一段时间的支配地位。1722年沃顿公爵成为新一代总导师,继续奉行上层路线政策。 1737年3月5日,英王乔治二世的长子王储弗雷德里克王子在伦敦的临时会所加入共济会。次年,安德森修改了《共济会宪章》并且将新版宪章献给皇储。这之后王室和共济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乔治四世、乔治六世、爱德华七世、爱德华八世都是共济会会员。 英国共济会于1753年分裂为古典派和近代派,双方长期对立,直到1813年才告和解,在19世纪中叶之后英国的共济会迅速丧失其社会改革的锐意和先驱性。而共济会给英国带来的另一大负面影响则是丧失了肥沃的北美殖民地,北美独立运动的先驱者几乎全部都是共济会会员。 2005年6月英国国会曾下令,英国上议院及下议院的所有议员必须公开他们是否隶属共济会。当日提出动议的英国自由民主党议员强调,为了增加国会的透明度,以及重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议员必须申报利益。 法国共济会有证据显示法国最早出现共济会是在1688年。1721年,一些英国共济会成员在港口城市敦刻尔克建立了法国第一个共济会所。法国共济会总会所建立于1738年6月24日,是欧洲大陆最早成立的共济会总会所。 虽然罗马天主教皇克莱蒙十二世和本笃十四世分别于1738年和1751年两度颁发教皇禁令,禁止天主教徒加入共济会,然而在法国并未产生足够影响,共济会仍然在发展壮大。到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前,法国已经建立了很多会所。 共济会是启蒙运动中瓦解天主教会和反对教皇权威的急先锋。18世纪的共济会组织体现出排外特征,下层的劳动阶层不被接纳,成员主要来自贵族、教士和中产阶层,有些会所完全由天主教教士构成。中资产阶级被共济会自由、平等的思想所吸引,成为主要的成员来源,因为在这里他们能够与贵族平起平坐。在军队组织中,共济会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很多后来拿破仑军队中的将军都是共济会成员。 1804年11月6日,拿破仑一世加冕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随后他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成为法国共济会总导师。 德国共济会1250年德国第一个石匠总会所在科隆成立,这也是最早使用圆规、矩尺作为石匠行会标志的记录。15世纪末斯特拉斯堡举行的各地石匠总会的集会上,颁布了第一个石匠行会会徽。从此科隆和斯特拉斯堡石匠总会分管南北德国各地会所。这是石匠手工业者的行会组织,与现代“精神石匠”共济会组织并不相同。 现代德国共济会最早的会所出现在1737年12月6日。普鲁士的王储,后来国王腓特烈大帝曾在1738年8月在14日夜间出现在会所里,并于1739年接管了总导师的职位。 在共济会宗教宽容和兄弟间平等的宗旨下,会所不仅仅只是为美生兄弟提供了一个空间,也成为宣传启蒙运动思想的场所。与很多其他国家不同,德国的共济会有女性参与。莱辛、歌德和席勒是三位开创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道路的领袖,他们与共济会也存在密切关系。 1771年10月14日莱辛在汉堡加入共济会三玫瑰会所,并成为导师。他的《共济会员对话录》被认为是共济会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他也是最早倡议接纳犹太人加入共济会的发起者,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底层犹太人不具有公民权,也不被共济会接纳。他的好友普鲁士犹太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发起了的犹太启蒙运动哈斯卡拉,开启了欧洲犹太社会开放和世俗化进程。欧洲犹太人尤其是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开始学习当地民族的语言,接受当地民族的教育和文化,进入欧洲上流社会。日尔曼文明史上一些最耀眼的明星都是这一运动的产物,海涅、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等。哈斯卡拉运动培养了强大的犹太世俗势力,揭开了欧洲犹太民族政治运动的序幕。 歌德于1780年6月23日在魏玛加入安娜·阿玛丽亚三玫瑰会所。会所名字来自当时在魏玛执政的女伯爵。阿玛丽亚会所与当地贵族建立了良好关系,魏玛公爵奥古斯杜和普鲁士将军费迪南伯爵也是会所成员。共济会在歌德的一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他的思想和作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最早加入共济会很可能是受到莱辛的影响。歌德著名的遗言是“再多些光!”(Mehr Licht),常被认为反映了共济会和启蒙运动的光明崇拜。1913年成立的 Wolfstieg 协会旨在促进共济会的科学研究。 现在保存下来的帝国安全办公室记录显示了共济会在纳粹德国时期受到了残酷迫害。一般认为,大约有80,000到200,000共济会会员被纳粹政权杀害。共济会的集中营囚犯被评定为政治犯,戴着一个倒置的红色三角形以识别身份。 蓝色小花勿忘我最早是在1926年被 Zur Sonne 总会所采用作为德国不来梅市共济会年度会议的会徽。生产勿忘我会徽的工厂在1938年被纳粹党选为募捐机构。这个巧合,使共济会会员有机会将勿忘我徽章作为相互识别的秘密标记。 即便在纳粹时代受到了残酷迫害,但共济会会员们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甚至在集中营里建立了 Liberté chérie 这样的会所。[33]在二战结束后,勿忘我在1948年再次成为德国总会所年度大会的会徽。 中国共济会有一些证据显示早在1758年,共济会已随瑞典东印度公司传入中国。1768年清乾隆三十二年,英格兰总会辖下的谊庐第407分会在广州建立会所,这是有记录的第一个中国共济会会所。据说李鸿章也曾是共济会成员。随着广东和香港交往的日益增加香港共济会于1848年开始在广东活动,1849年开始在上海活动,但很长时间内只允许在中国的外国人参加。附属于美国马萨诸塞总会的中国共济会总会成立于1864年(英语:District Deputy Grand Master),1877年英格兰分支中国共济会总会正式成立。传自苏格兰的中国共济会总会成立于1921年1949年三月十八日,在菲律宾总会的赞助下中国美生总会在上海正式成立。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中国美生总会也迁往台湾。 随着日本战败、国共内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1947年到1962年间中国共济会的活动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一些会所由于外国人的离去造成的人数不够而关闭,另一些迁到了香港和英国。这些曾经在中国的共济会总会目前都已经不存在。中国官方现在对共济会并没有明确的态度,但根据香港共济会在香港回归中国时向中国政府咨询的情况看,中国政府禁止共济会以慈善基金会和秘密组织的形式向中国内陆扩张,但并没有禁止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存在和发展。 香港共济会香港共济会第一个会所在1844年4月29日成立于维多利亚岛,三年之后成立英格兰分支香港共济会总会。历史上香港的共济会分别传自于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 1845年4月3日会所举行第一次集会,之后会所转移至广州、上海,于1952年重返香港。 共济会香港分会在泄兰街设立的泄兰会所是香港第二个成立的共济会分会,于1846年3月1日获得授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雍仁会馆被日军炸毁,遂于1950年迁往香港岛坚尼地道一号至今,现由共济会香港及远东区的最高代表、前立法局议员黄匡源主持。 1865年,英格兰分支香港共济会在现时新世界大厦所在的泄兰街兴建“雍仁会馆”作为英格兰分支香港共济会总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会所被日军炸毁,遂于1950年迁往香港岛坚尼地道一号至今。 三位香港总督包括夏乔士·罗便臣、麦当奴及卜公都是香港共济会会员。前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杨铁梁、希慎集团利铭泽、国泰航空前董事姚刚、香港赛马会前副主席周湛燊等政商界人物也都是共济会会员。 台湾美生会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中国美生总会也随之迁往台湾。由于政局因素,1951年宣布停会,而在1954年美生中国总会始在台湾复会,并于1955年10月28日经内政部核准成立。共济会在台湾非常低调且神秘,但会员之间非常团结。 蒋纬国是美生中国总会最有名的总会长,在檀香山及中国的美生会中也流传着孙中山在檀香山时也曾加入此一组织。 到2009年,台湾相继成立了13个会所(又称为分会),其中也有因中国政局因素迫使停会后,在台湾再复会的。台中、高雄均有分会,其它均集中在北部;各分会皆以“庐”(英语:lodge)做会所之名,并予以区分,如:谊庐、川庐、自由庐、汉庐、唐庐、明庐、融庐等。其中唐庐为一双语庐,意即其美生仪礼采英语,而庐中讨论事项为国语。台北县深坑乡也有分会海山庐。会员非常低调,鲜少有公开对外的场合;黑色西装搭配白衬衫和领结,是美生兄弟们集会时的标准穿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