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Heavenly Duduk
释义

专辑中文名: Heavenly Duduk

艺术家: Djivan Gasparyan

发行时间: 1999年

艺术家介绍

1928年Djivan Gasparyan (也是 Jivan Gasparyan) 生于Solag,是位于亚美尼亚共和国首都 Yerevan 外围的村落,六岁便无师自通吹奏 都都克笛,他聆听老一辈的音乐创作,从中获得启发与想法,来增进音乐才能。

20 岁那年,他加入Tatoo' Altounian National Song and Dance Ensemble,而首次登台独奏则是与Yerevan交响乐团一同演出。

接着Gasparyan 到世界各地巡回表演,包括欧洲、亚洲、中东和美国。由UNESCO(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举办的世界音乐大赛中,Gasparyan 分别于1959、1962、1973 与 1980年获得金牌,1973年亚美尼亚政府首开先例,尊封他为People's Artist of Armenia这个殊荣。

只要提到都都克笛,就一定要聊一下Djivan Gasparyan,他是有造诣的制作人,也是位传统民谣歌手,受到亚美尼亚诗人Vahan Derian (1885-1920) 影响,作品弥漫着爱与丰富的情感。

后来Gasparyan到Yerevan艺术学校担任音乐教授,栽培出超过七十位以上专业的音乐表演家,相信经过他的努力与热情,都都克笛这项传统乐器不会失传。

1989年是重要的一年,Gasparyan在Opal(老板是 Brian Eno)旗下发行个人首张专辑 I Will Not Be Sad in This World,献给亚美尼亚地震罹难者,他重新诠释了亚美尼亚传统民谣,透过都都克笛缓缓孕育出沉思与共鸣。我们透过倾听悲伤的音乐,将忧郁宣泄,洗涤心灵,擦拭泪水后获得抚慰,才能勇敢面对明天。

早在1983年,此专辑就在俄罗斯厂牌Melodyia发行过,但1989这个发行版本是最棒的,连 Brian Eno都赞不绝口。

同年Gasparyan也开始跨界与主流音乐合作,和Peter Gabriel 一起为Martin Scorsese 导演的电影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基督的最后诱惑》制作配乐,成功将都都克笛与摇滚音乐结合,不但创新曲风,也为他打开了在西方国家的知名度。

此后Gasparyan便将都都克笛的音乐注入电影原声带的世界,他接着制作 Fred Schepisi 导演来年上映的The Russia House《俄罗斯大厦》电影配乐,此外还有电视节目Storm and Sorrow,也与Lionel Richie,Hans Zimmer,Brian May… 等artists 合作过。

得到纽约市世界音乐机构的赞助,他常在纽约与洛杉矶表演,与洛杉矶交响乐团,还有 Kronos Quartet 一起表演,为大家带来亚美尼亚传统民谣,无论是古老异教徒,还是基督教圣乐的旋律,皆让当地乐迷们大饱耳福。

1998 年Gasparyan 与加拿大知名吉他乐手Michael Brook共同制作了专辑Black Rock。2002 年,73 岁的Djivan Gasparyan获得WOMEX(World Music Expo - 世界音乐博览会)颁发终生成就奖。

2006年12月Djivan Gasparyan与俄罗斯国家管弦乐团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演出。

Djivan Gasparyan--来自亚美尼亚的忧伤笛声

作者:athos

Djivan Gasparyan的音乐是我听过最动人的、触及人的灵魂的音乐之一。他是吹奏duduk,这种亚美尼亚民间传统乐器的无可争议的大师。Duduk是一种木质笛子,它发出的声音是一种丰满的,声音尖锐而清亮的音调,那令人难以抗拒的旋律由一种轻柔的呼吸吹出—就象是古老的祈祷声,来自充满苦难的亚美尼亚历史。

Gasparyan大部分的音乐都来源于古老的亚美尼亚民间音乐。他用一种自然而又带着轻微抑扬的颤音吹奏出悠扬而轻抚人心的音乐;他的乐句温柔而连绵,不时能听到轻柔的呼吸声。这种忧伤的音乐里充满了亚美尼亚人民的欢乐和渴望。是Brian Eno发现了他的音乐,并将他的音乐带给了世界。Brian Eno第一次听他的音乐是在莫斯科一个朋友的家里,那时正是1988年亚美尼亚灾难性的大地震之后,Brian立刻就被迷住了。那是充满悲怆、痛苦和渴望的音乐,是与古老的教堂和民间传统,以及亚美尼亚人宗教身份有着紧密联系的音乐。他的音乐有强烈的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在电影«基督最后的诱惑»和«Dead Man Walking»中,他的音乐被运用出了很好的效果。

在谈到他的音乐是,Gasparyan很谦虚。但可以说是他将duduk从快要湮没无闻的境地挽救出来。Duduk是用杏木制成,有8个指孔在上部,1个指孔在后边。民族音乐学家将duduk的历史追溯到公元400年,尽管一些亚美尼亚学者坚持duduk是起源于公元前1200年。跟巴松管一样,duduk是一种双簧片的乐器,它的声音温暖而又柔和,音色介于长笛和双簧管之间。因为它只有一个八度音程,所以它的表现力取决于吹奏方法,手指的技巧和音调的细微差别。Gasparyan则用更诗意的语言来加以描述:“Duduk是有灵魂和情感的,它是人类精神净化后的谐音,从它小小的指孔中吹出的是亚美尼亚苦难历史的悲音,同时又是对现实的赞歌—亚美尼亚人对光明的生活的追求向往,他们的信念,正直和巨大的力量。”

Gasparyan出生在Solag,那是一个在现亚美尼亚首都埃尔温(Yerevan)郊外的小村庄。从六岁起,他开始听一些老人们演奏,并向他们学习—从另一个角度说他也算是自学成材。在1948年,他加入了Tatool Altounian 国家歌舞团(National Song and Dance Ensemble),并且作为一个独奏演奏员在Yerevan爱乐乐团开始了职业生涯。从那以后,他多次因他的艺术才华而被表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性比赛中他获得了金奖,并且他是唯一接受亚美尼亚政府授予的“亚美尼亚人民艺术家”称号的音乐家。除了独奏以外,他还与Kronos Quartet以及洛杉矶交响乐团合作录制过唱片。而且他还参加了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举办的多个艺术节。

“I Will Not Be Sad in this World”这首曲子第一次录制是在1983年。在被Eno发现之后,它得到许可在国际上发行(用了一个新的标题)。“他们从莫斯科给我打电话,让我过去,”Gasparyan回忆道,“从那儿出发我们去了伦敦。在1988年大地震后,我们换了标题。由一个歌已经有了题目:‘在这世界上我不会再悲伤和哭泣’。所以我们觉得,尤其是在地震之后,这个题目适用于整张CD。亚美尼亚的历史是悲剧性的历史。”Gasparyan将这张CD的所得全部捐给了地震受害者。

另一张专辑Moon Shines at Night(月亮在夜晚照耀)中的一首曲子标题为“1988年12月7号”,那正是大地震的日期。那时他正在Yerevan。“在Yerevan我们没有太大的感觉,”他说,“没有新闻,没有从震中Spitak来的片言只语。我在Spitak有朋友,所以我去了那儿。那里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教堂的大钟已经坍塌了,所有的建筑物都成了废墟一片。数个月来,人们所能做的仅仅是挖掘尸体。”

当问及为什么他的音乐,事实上也使大部分亚美尼亚的音乐,都是那么忧伤的音乐,他回答道:“我们曾有过快乐的时光。但是我们这个民族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受压迫,这肯定对我们的音乐有影响。我自己也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们的音乐那么悲伤’,但我们就是这样的。”

亚美尼亚人生来就带着忧伤。而且我们从父辈那里听来这种音乐,尽管很悲伤,我们仍然很爱这种音乐,这是我们遗传下来的东西,也就是通过我们的演奏所表达出来的东西。没办法,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只有悲伤的音乐。有很多快乐的时候,我们也演奏duduk。但是就是在这些欢快的场合,我们所演奏的情歌和抒情歌曲,都透出一种忧伤的味道。”

今天的亚美尼亚,在学校里又开始教授duduk。让Gasparyan感到自豪的是,现在的亚美尼亚年轻人再一次渴望学习乐器来传承他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将美好的传统传给我的孙儿们和所有的年轻人。我有两个孙儿,我已经开始教他们吹duduk。我也教过很多年轻人,每个人都非常喜爱它。在亚美尼亚,任何音乐会或是社会活动的场合上,都能听到duduk的乐声。”

专辑曲目:

01. Menag Jamport Em/Yes Kez Tessa

02. Aravot Luso/Kanch, Hovivi

03. Siro Jusher-To Eva

04. Ojakhum

05. Nazani

06. Kele Kele, Haberban

07. Havun Havun

08. Kele Lao

09. Dzakhord Orer Gukan U Kertan

10. Kanatsi Par

11. Kokh Songs and Dances from the Wedding Ceremony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1: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