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拱坝乡 |
释义 | 拱坝乡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南端,舟曲县中部。属甘南、陇南两地(州)交界处。全乡辖农业人口4876人,非农业人口202人。藏族5063人,占总人口的99%。2005年末常用耕地面积516.85万亩,乡镇行政区域面积18969.4万亩。 地区简介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552.27万元,粮食播种面积649.27万亩,粮食总产量1219.64吨,财政总收人166.04万元,财政支出166.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1315元。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数6人,病床8张。 拱坝乡位于平均海拔1600米,年均降雨量388毫米,年均气温14℃,全年无霜期228天。拱坝乡盛产核桃、花椒、野生药材。 行政区划拱坝乡全乡辖11个村委会,21个自然村,共有990户。所辖村:拱坝村、 缠坪村、匆一族村、卡子村、坎坎村、麻一坪村、片片村、脱落村、先锋村、阳庄村、只木舟村。通电话的村9个,通公路的村1个,通自来水的村7个。乡镇总户数1093户,乡镇总人口5383人,乡镇从业人员2738人。 文化遗址上驼骆文化遗址:位拱坝乡东南半高山台地,1990年调查发现。文化遗层为村落迭压,含灰层、红褐土层,不具纹饰的泥质褐灰陶鼓腹罐、盆、碗和橙红陶、灰陶盆、罐腹沿残片。出土灰陶鼓腹罐和橙黄陶折肩罐及高54厘米、口径48厘米的石臼石器。系寺洼和安国类型同存文化。 坎坎坝文化遗址:位于拱坝乡政府北二阶地(现为耕地)。东西长约310米,南北宽260米,耕地表有大量陶片。遗层堆积含褐红烧土、灰烬层、灰坑和泥质橙红陶的侈口折沿盆、罐及侈口折沿灰陶壶、罐的残片。橙红陶厚胎,饰指压纹、竖行绳纹。灰陶薄胎,素面无纹,夹砂陶片绳纹,指压纹口沿,属齐家文化遗存。 拱坝坪文化遗址:位拱坝村东侧台地。遗层含灰坑、灰烬层、红褐土层,炭屑、圆状磨谷器、砍砸器、红、灰陶片和夹砂陶片。另出现灰陶鬲器底和罐、瓶、钵的残片,不具文饰。出土木耳灰陶瓶、无耳折肩腹罐和磨制精细的圭形凿、窄肩石斧。属齐家文化遗存。 教育事业全学区有9所学校:乡中心小学建于1954年,81年与藏中分离后,改为“拱坝藏族小学”。是一所汉语教学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藏族六年制小学。其它8所村学分别是阳庄坝小学(1962年建校),先锋小学(1962年建校),脱落坝小学(1980年建校),缠坪小学(1966年建校),勿依族小学(1965年建校),阳庄山村学(1989年建校),卡子村学(1999年建校),脱落山村学(1975年建校)。阳庄坝小学和先锋小学为四年制学校,脱落坝小学为三年制,缠坪、卡子、脱落山、阳庄山、勿依族等为二年制学校,学生升学后均到乡中心学校就读。 学区组织结构有:校务会、教导处、少先大队、工会、德育领导小组。现任校长:付玉祥,副校长:朱文军,教导主任:任建军。历任校长有:沙启源、李世荣。学区在乡教委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按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组织教学。从三年级开始加授藏语文,现有“双语”课程都开齐,设有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藏文教研组、文体教研组。建立了《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学工作责任制》、《少先队工作责任制》。有教育教学、教师业务、学生学籍、财务会计、校舍财产、教育人口统计档案。 学区占地面积496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106平方米,生均2.68平方米,乡中心学校占地2130平方米,建筑面积1272平方米。全学区近年来扩(重)建校舍162平方米,维修300平方米,筑围墙120米,乡中心学校现有1幢教学楼、1幢教工宿舍,校园整洁布局合理,能超额完成每年上级下达的各类指标。全学区有课桌凳393套,配齐率100%。乡中心学校两箱三仪配齐。 全学区现有教职工26人,男24人,女2人,藏族26人,党员16人,团员10人,公办教师23人,招聘教师3人。教师分布:拱坝藏校14人,阳庄坝小学、先锋小学各3人,缠坪村学2人,阳庄山村学、勿依族村学各1人,脱落坝小学2人。学历:大专0人,中专19人,高中以下7人。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有23人,全学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2%,中心学校学历达标率为100%。职称结构:小教高级0人,小教一级14人,小教二级9人,小教三级0人,未评的3人,校长岗位培训率100%。全学区教师平均年龄在38岁左右,专业结构合理,教师队伍稳定。九五年付玉祥同志获“甘南州教育基金先进个人奖”,九六年付玉祥获“舟曲县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九七年任建军同志获“舟曲县优秀教师”之称号。九八年苟兰木草同志获“舟曲县优秀教师”称号。九七年以来,乡教委和学区表彰奖励的教师有18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