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宫殿建筑
释义

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古代宫殿建筑物自身也被分为两部分,即“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居住生活的所在。

基本概况

中国宫殿 Chinese palaces 洛阳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宫殿遗址是现知最早的宫殿,以廊庑围成院落,前沿建宽大院门,轴 线后端为殿堂。殿内划分出开敞的前堂和封闭的后室,屋顶可能是四阿重屋(即庑殿重檐)。整个院落建筑在夯土地基上。以后,院落组合和前堂后室(对于宫殿又可称为前朝后寝)成了长期延续的宫殿布局方式。

万象神宫

万象神宫即武则天明堂,于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建成,号“万象神宫”,高300尺(今90余米)。富丽堂皇,准许民众入内参观。武太后又令于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贮夹像,颁《亲享明堂制》。后来武则天称帝,万象神宫成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举行祭天地的仪式,同时迎接各地使节。武则天命令僧薛怀义率令万多人,毁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有条九龙作捧著的姿态于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这个大像。所花费用以万亿计,政府财政为之枯竭。是年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在洛水中发现,献给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宝图”。之后武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明堂 明堂于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建成,号“万象神宫”,富丽堂皇,准许民众入内参观。武太后又令于明堂之北起天堂,以贮夹像。颁《亲享明堂制》。 后来武则天称帝万象神宫成为武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每年举行祭天地的仪式,同时迎接各地使节。 明堂为武则天垂拱四年(668年)在乾元殿旧址上建造。据文献记载,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为多边形,圆顶。有上中下三层,古人认为明堂可以上通天象,所以“下层象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圆盖,盖上盘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圆盖。”上层为圆顶亭子,上立高一丈的涂金铁凤,屋顶铺木胎夹纻漆瓦。明堂有上下贯通的巨木中桩,作为斗栱梁架依附的主干。明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超过唐两京所有宫殿,反映其设计与施工能力已接近或达到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武则天时期,曾在此宴飨群臣,接受朝贺,发布政令。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武则天时的一些宏伟建筑物先后被毁掉。开元二十七年毁明堂上层,改修下层为新殿,次年又改新殿为乾元殿。

同时,明堂又是标新立异、时髦华丽之作。武则天以独特的方式和创新精神建造明堂,“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一反过去拗于周制的复古传统和呆板四方的单层建筑模式,又在内涵上继承了传统明堂“象天法地”的设计原则。唐洛阳宫明堂上圆下方的建筑形制,开创了以后中国古代明堂建筑由方到圆的先河,它所体现出的天子与天相通、象征性表达四时、十二时辰、二十四气以及四面八方、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等宇宙时空观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明清礼制建筑——天坛祈年殿的形制与设计。 明堂建成后,武则天非常高兴,“永昌元年正月元日,始亲享明堂,大赦改元。其月四日,御明堂布政,颁九条以训于百官。文多不载。翌日,又御明堂,飨群臣,赐缣纁有差。自明堂成后,纵东都妇人及诸州父老入观,兼赐酒食,久之乃止。吐蕃及诸夷以明堂成,亦各遣使来贺。” 可见当时大唐第一高楼——明堂落成之后天下轰动的盛况,游客纷至沓来,像极了今天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刚落成时的样子。只不过,这个大唐最著名的地标和旅游景点只是偶尔对游客开放。

不过,明堂“大唐第一高楼”的称号并没有保持多久。则天帝是个高楼迷,明堂建成后不久,即命僧薛怀义开始修筑更高的用来安放大佛的“天堂”。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记载:“怀义作夹大像,其小指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之,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也记载:“堂始构,为风所摧,更构之。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库为之耗竭。”可见,天堂工程比明堂大的多,也比明堂(高88米)高的多,在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全景,仅天堂内放置的大佛就高达百尺(30多米),其小指就能容数十人。而且,天堂在初建之时,曾数次被大风吹倒而后重建。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天堂的确切高度(估约150米以上),但它是我国古代木结构第一高楼则是毫无疑问的。

大唐帝国第一、第二高楼——天堂、明堂的落成,构成了神都洛阳城最恢弘壮丽的天际线,代表了大唐建筑技术无与伦比的杰出成就,折射出大唐国民昂扬自信、开拓奋进、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大唐,正站在世界之巅,神都,则是万国中心。

然而由于明堂离天堂过近(考古勘察知,两者之间的夯土地基仅距16米),“证圣元年(695)正月丙申夜,天堂火灾,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具毁”。明堂是帝国命运和皇权的象征,明堂被毁这件事对武则天打击很大,然而她并没有灰心。同年三月,武则天诏令原尺寸重建明堂,天册万岁二年(696年)三月新明堂落成。由于这次新修的明堂贡奉的是武氏族人,故为武周明堂,又号曰“通天宫”。

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国势日隆,曾先后5次移居东都,在洛阳主政近11年,开创了繁盛一时的“开元盛世”。这时的大唐帝国依然是两京并重,“三秦九洛,咸曰帝京”,在唐玄宗眼中,东都依然是第二首都。帝国心脏,东西两京,攘外安内,交相辉映,他们共同撑起了大唐盛世的天空。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更明堂为“乾元殿”;开元十年(722年),又恢复了“明堂”旧称。

开元末期,唐玄宗迷恋杨玉环而对其无法自拔,从此沉醉于歌舞升平、声色犬马之中,“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时的唐玄宗已无进取之心,亲佞远贤,朝政渐废。至天宝年间,玄宗已不出长安,东都的重要性已渐被遗忘, 这也为以后的“安史之乱”和大唐的急剧中衰埋下了伏笔。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玄宗认为洛阳明堂“体式乖宜,违经紊乱,雕镌所及,穷侈极丽”,遂于十月二日诏令将作大匠康素往东都毁明堂;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素以毁拆劳人,遂奏请且拆去上层,卑于旧制九十五尺。又去柱心木,平座上置八角楼。楼上有八龙腾身捧火珠。又小于旧制周围五尺。覆以真瓦,取其永逸。”这座新殿依旧叫“乾元殿”;“二十八年,佛光寺火,延烧廊舍,改新殿为“含元殿”。可见这时的明堂,被拆掉了最上层,去掉了通心柱,并在中层鼓座上改置了八角形攒尖顶;其高度依然有200尺近60米之高,依然是一个体量庞大的巨型建筑。

安史之乱(755年~763年)中,明堂经叛军和回纥兵两次焚烧,762年最终被毁。乱后,大唐的强大国力骤然崩塌,一蹶不振,进入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藩镇割据、宦官乱政和朋党之争局面中。除了那些千古流芳的诗人墨客的名字外,这个时期的大唐似乎乏善可陈,已开始被世界渐渐遗忘。

明堂,帝国国运的象征。唐明堂——万象神宫、通天宫的命运见证了大唐帝国的盛衰沉浮、荣辱变迁。它曾经是以世界第一的高度傲然于世,睥睨天下,后来又自毁求全,但也仍不失英武伟岸之气,可最终还是在战乱中轰然倒下了,化为焦土残垣。

有关诗词

唐明堂乐章。迎送王公」武则天

千官肃事,万国朝宗。载延百辟,爰集三宫。君臣德合,鱼水斯同。睿图方永,周历长隆。

唐明堂乐章。外办将出」武则天

总章陈昔典,衢室礼惟神。宏规则天地,神用叶陶钧。负扆三春旦,充庭万宇宾。顾己诚虚薄,空惭驭兆人。

唐明堂乐章。皇帝行」武则天

仰膺历数,俯顺讴歌。远安迩肃,俗阜时和。化光玉镜,讼息金科。方兴典礼,永戢干戈。

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武则天

至人光俗,大孝通神。谦以表性,恭惟立身。洪规载启,茂典方陈。誉隆三善,祥开万春。

唐明堂乐章。登歌」武则天

礼崇宗祀,志表严禋。笙镛合奏,文物惟新。敬遵茂典,敢择良辰。絜诚斯著,奠谒方申。

唐明堂乐章。配飨」武则天

笙镛间玉宇,文物昭清辉。晬影临芳奠,休光下太微。孝思期有感,明絜庶无违。

唐明堂乐章。宫音」武则天

履艮包群望,居中冠百灵。万方资广运,庶品荷财成。神功谅匪测,盛德实难名。藻奠申诚敬,恭祀表惟馨。

唐明堂乐章。角音」武则天

出震位,开平秩。扇条风,乘甲乙。龙德盛,鸟星出。荐珪篚,陈诚实。

唐明堂乐章。徵音」武则天

赫赫离精御炎陆,滔滔炽景开隆暑。冀延神鉴俯兰尊,式表虔襟陈桂俎。

唐明堂乐章。商音」武则天

律中夷则,序应收成。功宣建武,义表惟明。爰申礼奠,庶展翘诚。九秋是式,百谷斯盈。

唐明堂乐章。羽音」武则天

葭律肇启隆冬,苹藻攸陈飨祭。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其他建筑

天阙:即龙门“伊阙”,位于中轴线的最南端,对应于天上的“天阙星座”。

天街:即“定鼎门大街”,连接宫城正门和郭城正南门“定鼎门”的御道,宽110米。“天街”有天子之街的意思,对应于天上的“天街”星座。

天津:即“天津桥”,隋炀帝时所建。洛阳就像天帝的居所“紫微宫”,洛水就像天上的“银河”,其上之桥则喻意通向天庭天子之渡口,故取名“天津桥”。

天枢:立于皇城正门端门外、天津桥头以北之“万国颂德”铜铸纪念碑,高30余米,对应天上的“天枢星”。天门:即宫城正门“应天门”, 对应天上的“天门”星座。隋、唐初之时称“则天门”,睿宗李旦因避其母名讳而改名,晚唐五代时期称“五凤楼”,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李世民取东都时因太过奢华而被焚毁,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重建。平面呈“凹”字形,双向三出阙,由门楼、朵楼、阙楼组成,是隋炀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朝廷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经考古发掘,“应天门”形制为北京故宫宫城正门“午门”之最初原型。天宫:即“明堂”,初号“万象神宫”,重建后曰“通天宫”。史上体量最大之木构建筑,基底正方90米X90米,高约88米,唐代建筑技术之巅峰巨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礼制建筑,开创了明堂建筑由方到圆的先河,其形制及理念为北京天坛“祈年殿”所延用。

天堂:即礼佛堂“天堂”,内贮大佛,高度估约150米以上,史上最高之木构建万象神宫国家遗址公园

据记载,明堂建于公元688年,号“万象神宫”,高约86米,是武则天布政令、飨群臣、迎使节、祭天地的大殿,是武周王朝的统治中心。1986年,明堂遗址在今天洛阳中州路与定鼎路交叉口东北侧被发现。

北京故宫

中国宫殿建筑以北京的故宫为代表。紫禁城,即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廷,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过。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房屋9千多间,故宫周围是数米高的红色围墙,周长3400多米,墙外是护城河。故宫规模之大、风格之独特、陈设之华丽、建筑之辉煌,在世界宫殿建筑中极为罕见。故宫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发布命令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些建筑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建筑形象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三个大殿的内部均装饰得金碧辉煌。故宫的后一部分——“内廷”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乾清宫、坤宁宫、御花园等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建筑多包括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它们均自成院落。 一条中轴贯通整个故宫,这个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紫禁城4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异常美观。紫禁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由于朝代更迭及战乱,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留存下来的并不多,现存除北京故宫外,还有沈阳故宫,此外,西安尚存几处汉唐两代宫殿遗址。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为中国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里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华丽的了。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前,往往久久不忍离去。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展出各种奇珍异宝。如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为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阿房宫

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可见阿房宫确为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楚霸王项羽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迤逦不断,形成一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当地称为“郿坞岭”。这两处地方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于骊山修建的豪华宫殿。阿房宫遗址位于秦都咸阳上林苑内,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始建于公元前212年。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牧曾经写过《阿房宫赋》,认为此宫殿被项羽焚烧。清代画家袁耀也曾绘制过《阿房宫图》。秦朝此宫殿仅完成地基而已,也未被火焚烧过,项羽焚烧的是咸阳宫。

阿房宫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史记》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自觉功绩可以与三皇五帝相比。他嫌都城咸阳的宫室太小,不足以展现自己君临天下的威仪。在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他下令在王家园囿上林苑所在的渭河之南、皂河之西建造规模庞大的宫殿群落。“先作前殿阿房”,随后,以阿房宫前殿为中心,在周围建造了270余座离宫别馆。宫室之间以“空中走廊”连接。这些走廊又依地势直达终南山下,在山顶建宫阙作为阿房宫大门。这座宫殿究竟有多大?《史记》说,那座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秦代一步约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合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前殿东西大概宽690米,南北进深约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后人推测,阿房宫包含两大建筑群,一是前殿建筑群,另一是“上天台”建筑群。

杜牧描绘的这幅阿房宫盛景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的脑海里。这位从事宫殿考古40年之久的研究人员很清楚,这仅是文学描写,出土资料才是还原历史的最可靠手段。

阿房宫基础夯土台基东西北三面建筑有高大的城垣,故又称阿城,其名称的出现不会晚于汉代。《汉书·东方朔传》载:“举籍阿城以南。”唐颜师古注:“阿城,本秦阿房宫也,以其城壁崇广,故俗呼为阿城。”

考古发现,阿城的北垣长1270米。由于夯土台基的西部和东部为现代村庄覆盖,故西墙和东墙的详细情况还不清楚。

2007年12月,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西安市文保考古所联合进行的阿房宫遗址考古活动终于结束了。阿房宫考古队队长李毓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表示,此次活动基本摸清了阿房宫及其周围秦汉宫室建筑的情况。结论显示,阿房宫只有一座建了一半的前殿。文学作品和历史典籍中那些宏大宫室场景的描写,勾勒的是该组宫殿的设计蓝图而已。项羽“火烧阿房宫”的传闻也缺乏考古证据的支持。 尽管考古队员将钻眼打到每平方米5个之多,还是没有发现任何灰烬层。项羽火烧阿房只是一场历史误会。

尽管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只有一座前殿,根本称不上是一座“宫”,更不用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了,但关于这座神奇宫殿的传说却流窜于各种历史文献之中。后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为了预防刺客,秦始皇让人用磁石建造阿房宫的北阙门,这样身怀利刃的刺客经过此地时就会被发现。《三辅旧事》则说,秦始皇将东方六国的兵器收集起来,铸造成12个铜人,安置在阿房宫门口,作为显赫功绩的象征。

长乐宫

公元前202,汉高祖在秦朝兴乐宫的基础上建成的长乐宫,是为大汉三宫之一,两年之后建成未央宫于是才把汉朝的都城从栎阳迁都长安。长乐宫是西汉的政治中心,其总体上是由四组宫殿组成:长信殿、长秋殿、永寿殿、永宁殿。长乐宫是汉高祖刘邦处理政务的地方。在历史上,长乐宫又叫“东宫”。淮阴侯韩信就是被刘邦的老婆吕雉和萧何诱杀在长乐宫的钟室只内。刘邦死后,皇帝移住未央宫。长乐宫就专供太后居住,遂得名。

安在秦代原是咸阳附近位于渭河南岸一个乡聚的名称,由于成为交通的要冲而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刘邦采纳了贤臣张良的建议,遂定都于此。

长安城里有三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合称“汉三宫”。而长乐宫位于城东南角,平面近方形,周围夯筑宫墙,墙基宽20米,周长1万米,面积约6平方公里,相当于汉长安城的六分之一。宫墙的四面有门。宫内的殿址破坏严重。 在历史上,长乐又叫“东宫”。当时有名的军事家韩信就是被刘邦的老婆吕雉谋杀在这里。刘邦死后,皇帝移住未央。长乐宫就专供太后居住,遂得名。长乐宫是西汉的政治中心,其总体上是由四组宫殿组成:长信殿、长秋殿、永寿殿、永宁殿。长乐宫是汉高祖刘邦处理政务的地方。

最近长乐宫遗址又出土罕见排水渠道,在一米多深的地下,两组陶质排水管道如两条南北向的巨龙“聚首”在一条长达五十七米的排水渠边。而排水渠道由一条排水渠和长短不一、粗细不均的五角形排水管道共同构成。排水渠长达五十七米,宽约一点八米,深约一点五米,在接纳了来自南方和东方的各个排水管道的污水之后,便向西北方向流去。这从侧面表明了西汉时期中国皇宫建筑的高超水平。

长乐宫不愧是中国汉代的“三宫”之一。

未央宫

未央宫在长安城的西南部,是皇帝朝会的地方。始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自高祖九年迁朝廷于此,以后一直是西汉王朝政治统治中心。所以它的名气之大远远超过了其他宫殿。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未央宫宫内的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阳殿、柏梁台、天禄阁、石渠阁等。其中前殿居全宫的正中,基坛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00米,北端最高处约15米,是利用龙首山的丘陵造成的。据历史书籍的记载,未央宫的四面各有一个司马门,东面和北面门外有阙,称东阙和北阙。当时的诸侯来朝入东阙,士民上书则入北阙未央宫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北约3千米处,建于长安城西南角,为长安城地势最高之处。因在长乐宫之西,汉时称西宫。为汉高祖七年(前200)在秦章台基础上修建,惠帝即位后,开始成为主要宫殿,成为西汉诸帝的日常起居和办公场所。其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宫内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殿等,另外还有寿成、万岁、广明、椒房、清凉、永延、玉堂、寿安、平就、宣德、东明、岁羽、凤凰、通光、曲台、白虎、猗兰、无缘等殿阁32。其殿台基础是用龙首山的土作成,殿基甚至高于长安城。由于其处西南,命名很可能是位于未(西南方)的中央宫殿之意。

汉未央宫在长安城的西南部(今天的西安市西北5公里),是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总体的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东西两墙各长2150米,南北两墙各长2250米,全宫面积约5平方公里,约占全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 未央宫建于长乐宫修复后不久,是汉高祖称帝后兴建,由刘邦的重臣萧何监造。自未央宫建成之后,汉代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所以它的名气之大远远超过了其他宫殿。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整个宫殿由承明、清凉、金华等40多个宫殿组成。南部正门以北偏西建未央宫前殿,现在汉未央宫的遗址仍存有当时高大的夯土台基。

建章宫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以北5公里的地方就是西汉首都长安城遗址所在地。建章宫在汉长安城直城门外的上林苑,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始建,是由许多宫殿台阁组成的,号称千门万户。西汉武帝时建桂宫、北宫、明光宫,并于城西外侧建建章宫,于城西南扩充秦以来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广建离宫别馆。汗高祖刘邦开国后,因定都问题上两种意见未定,所以长安城先建宫殿后筑城墙。城墙是刘邦之子惠帝(公元前194年)时才建,而汉时城内宫殿大都在开国皇帝的手里就完成了。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则堪称中国的“汉三宫”。

大明宫

初建於公元634年,当时,李世民在城东北角禁苑内的龙首塬上修“永安宫”让其父李渊在那里临时消暑,但还未完工,李渊就死去,于是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更名为“大明宫”。龙朔二年(公元662年)重加修建,改名蓬莱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又改名含元宫,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复名大明宫。从此,直至唐末的200余年间,唐皇帝都住在大明宫(除开元年间的唐玄宗一度在兴庆宫),并成为皇帝处理朝政、接见群臣、举行阅兵仪式等重要大活动的地方。这里也就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大明宫可堪称中国古建筑的杰作,但中和三年(883)、光启元年(885)与乾宁三年(896)连遭兵火,遂成废墟。1957~196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勘察与发掘,1980~1984年又做了重点发掘。这样才使得遗址内的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翔鸾和栖凤两阁及太液池、蓬莱亭等遗址清楚可见。

布达拉宫

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郊西北的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是闻名世界的的宫堡式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古藏民高超的智慧与才艺。它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又是西藏过去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起的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布达拉宫早在公元7世纪的时候就开始建造,至今已近1400年的历史。据说当时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1000间九层楼宫宇——布达拉宫。

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规模宏伟,现占地41万平方米,仅建筑面积就达到了13万平方米。宫体为石木结构主楼有13层,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高达115米。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

由于历史的变迁,当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纪(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以后历代达赖又相继进行过扩建,于是布达拉宫就成了今天规模,并且正式成为了藏传佛教的圣地。

布达拉宫的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为达赖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组成。在红宫前还有一片白色的墙面为晒佛台,这是每当佛教节庆之日,用以悬挂大幅佛像的地方。布达拉宫是神圣的代名词,素有“高原圣殿”的美誉。它是西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向上的表征。因为它凝结了藏民无穷的智慧和汉藏文化交流的伟大结晶。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由于宫内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布达拉宫在1961年被列入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1994年12月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建于1625年,始建于后金第一代汗努尔哈赤之手。努尔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极继续修建数载终获成功。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宫内建筑物保存完好。它的规模虽然比占地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建筑风格独特。完好的文物保存,壮观的建筑规模以及非凡的皇家宫廷气度,从而和北京的故宫一样成为了中国现在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代表,并成为满清王朝早期历史的见证。

雍和宫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北隅三环路之内。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它原是清世宗雍正做皇帝前的府邸,建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曾称为“贝勒府”。雍正即位后第三年,改为行宫。雍正死后,为在殿内停放他的灵柩,将中路殿堂原有的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从此,雍和宫成了一座宫殿般的寺院。雍正、乾隆都很崇信喇嘛教,乾隆九年(1744)改为喇嘛寺庙,占地66400平方米。这座建筑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特色,是中国罕见的重要名胜古迹之一。

雍和宫内保存着数以千计的佛像及丰富的佛教经典文物。其中还陈设有大量的珍贵文物,“五百罗汉山”、“金丝楠木的木雕佛龛”和18米高的“檀木大佛”被誉为雍和宫的“三绝”。雍和宫原有4个学殿,即医学殿、数学殿、显宗殿和密宗殿。喇嘛分别在这里学习医学、佛教、历法和佛学经典知识,学期一般为十几年。学习佛学的喇嘛从入学到毕业,要用30年的时间。

圆明园

圆明园是宫殿与园林的完美结合体。历史上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5200余亩(350公顷),有著名景群上百处。自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起,原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雍正)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后,依照紫禁城的格局,大规模建设。到乾隆年间,清朝国力鼎盛,是圆明园建设的高潮,以倾国之力,空前的规模扩建圆明园,以后又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续建,5个皇帝前后经过151年将其建成。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建造经营而成。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圆明园惨遭劫掠焚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