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公主坟
释义
1 京西公主坟

北京有个著名的地方叫公主坟。自从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映播后,人们对京西公主坟内埋葬的公主是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乾隆义女,有的说是金泰之妻,有的说是奇女孔四贞等。

其实公主坟内的公主是谁,早在1965年修地铁时,文物部门就对公主坟进行了考古挖掘,并参考历史资料考证,谜底早已揭开。在复兴门外,复兴路和西三环路交界处的街心花园,因过去曾葬有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而得名公主坟,两位公主分别葬东西两边,东边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她为嘉庆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她于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嫁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岁。西边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为嘉庆四女,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她于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玛尼巴达喇郡王。嘉庆十六年五月卒,年二十八岁。

因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进公婆墓地,必须另建坟莹,故北京郊区有很多公主坟,有的地方现仍叫公主坟。因庄敬和硕公主和庄静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仅隔二个月,所以就埋葬在同一处了。公主坟的墓地原有围墙、仪门、享殿等地面建筑,四周及里面广植古松、古柏和国槐、银杏等树木,显得古色古香。地宫均为砖石结构,非常坚固。双墓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宝、丝绸等物。

清太宗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仿明制,皇帝的女儿称“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为“固伦公主”,“固伦”满语意为天下、国家、尊贵、高雅;妃子所生之女或皇后养女称为“和硕公主”,“和硕”,满语,意为一方。两种封号强调了嫡庶之别,但偶尔也有例外。公主不能称为格格,格格是皇家贵族小姐婚前的统称,顺治17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为格格。公以下之女称为宗女。若为侧室所生,均依次降二等。

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还珠格格》至少3点违背了历史:一是公主坟下埋着两位公主,而不是一位;二是公主坟下埋着的是乾隆的孙女,而不是女儿;三是乾隆的女儿是公主,而不是格格。

至于传说最多的公主坟埋葬的是降清明将孔有德之女孔四贞。是因明将孔有德降清后屡立战功(注:清朝对明朝降将采取利用政策,如范文程、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等),如取南京、攻江阴、征贵州、战广西等,顺治六年被封为“定南王”。在顺治九年,孔有德在桂林被明将李定国围困,受伤后自杀身亡。顺治母亲孝庄皇后收养其女孔四贞为义女,并封为和硕公主,成为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她武艺高强,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因此就以讹传讹地流传开了。

2 北京玉渊潭公主坟

简述

位于复兴门外,现有公主坟立交桥和北京地铁公主坟站。历史上称王佐村,清末改称苑家村,日伪时期改称公主坟。

公主坟这个地方原有清朝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个公主的陵墓。在1965年修地铁时考证出这两个公主分别是:

庄敬和硕公主,嘉庆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她于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嫁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岁。 庄静固伦公主,嘉庆四女,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她于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土默特部的玛尼巴达喇郡王。嘉庆十六年(1811年)五月卒,年二十八岁。

因为两个公主去世的时间只差两个月,所以陵墓建在一起。二公主墓于1937年被日伪军所盗,费时三昼夜。传说中公主坟葬的公主有:孔四贞、乾隆流落在民间的女儿、乾隆的汉人干女儿(改编成著名电视剧还珠格格)。

1967年公主坟迁出,今公主坟立交桥绿地中尚遗当年墓地中之白皮松、古槐。

两位公主一个坟墓

顺着长安街往西走,复兴门外复兴路与西三环交会的地方,就是公主坟,归海淀区管。

这里原是两位公主的坟地。1965年修地铁时,文物部门就对公主坟进行了考古挖掘,并参考历史资料考证,证实这里因过去葬有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满族称为格格)而得名。

两位公主分别葬东西两边,东边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她是嘉庆的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她下嫁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去世,享年只有三十一岁。西边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为嘉庆皇帝的四女,孝淑睿皇后所生,生于乾隆四十九年。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玛尼巴达喇郡王。嘉庆十六年五月去世,年华二十八岁。

和硕是满语。意为一方。清初有八和硕贝勒,即八方八部落长之意,也可以理解为八大贝勒。清宗室封爵第一级为和硕亲王。清代嫔妃之女和由中宫抚养的宗室之女封为和硕公主。宗室中有封爵者之女都称为格格,其中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即郡主。公主和格格的丈夫称为额驸,额驸是满语,即汉语的驸马。固伦公主之夫为固伦额驸,和硕公主之夫为和硕额驸;格格之夫依次为郡主额驸、县主额驸、郡君额驸、县君额驸、乡君额驸。

固伦,满语为天下的意思,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

因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进公婆墓地,必须另建坟莹,因此北京郊区有很多公主坟。因为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仅隔二个月,所以埋葬在一处。公主坟的墓地原有围墙、仪门、享殿等地面建筑,四周及里面广植古松、古柏和国槐、银杏,古色古香,十分幽静。地宫都是砖石结构,非常坚固。双墓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宝、丝绸等物。

关于这两位公主,本来并没有更多可说的,然而,就是这座公主坟,却有着不少离奇的传说……

民女格格凄凉而死

有一个网上的版本,说的挺有意思,很有点刘宝瑞单口相声“君臣斗”的味道。原文照载,大家欣赏:

清代,乾隆皇帝派人拆明陵给自己修陵寝,被大臣刘墉奏本,参了皇上一个挖坟掘墓之罪,乾隆无法抵赖,只得准奏,自己定了个发配江南。说是发配,实际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换上便衣小帽步行罢了。刘墉、和珅一路跟着保驾。这是乾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间,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一路上指指划划、问这问那,不知不觉日头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饿。他们走进一个小村庄,来到一户门前,和珅前去扣门,开门的是个老头儿。老人看他们模样不象是恶人,就把他们让进屋里,叫女儿为三位客人准备饭。老头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穿的虽然破旧,但干净利索,显得十分可爱。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几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和一大海碗白薯。三个人饿急了,吃的还真香。第二天,他们一出门,看见小姑娘比昨天晚上显得更加俊秀。乾隆很喜欢这个小姑娘,就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要乐意,就让您的女儿给我做干闺女吧!”老人一听很高兴,就让女儿过来拜见了干老子。乾隆掏出一锭银子对老人说:“拿去给孩子做几件衣裳吧,”又从怀中掏出一块手帕,递给姑娘,“孩儿如遇急难,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听皇……”,这时刘墉哼了一声,接着说:“打听皇家大院!” 乾隆忙改口:“对!对!皇家大院。”

几年后,赶上连年闹灾荒。父女俩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到京城来找姑娘的干老子。父女俩千辛万苦来到京城,找遍北京城里的黄家大院,就是没找到干老子的家。父女俩直埋怨自己当初太粗心,没问清干老子姓啥名谁,住在哪条街。爷俩在京城无亲无故,无钱无粮无处住。没法子,只得白天沿街要饭,晚上缩在墙根或破庙里过夜。老人年岁大了,熬不过这苦日子,得了重病,姑娘愁得只是哭,没办法。这天清早,姑娘急的实在无奈,来到护城河边,想寻短见。可想起身染重病的爹爹,犹豫了,生,生不得,死,死不得,只好一个人在河边痛哭。说来也巧,这时刘墉正好出来遛弯儿,听见哭声悲切,便寻声而来。姑娘见有人来,连忙止住哭声。抬头一瞅,不觉怔住了:这人不就是随干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先生吗?这可有救了。连忙上前双膝一跪。这一跪倒把刘墉弄糊涂了。他仔细一看,认出来了,噢,是皇上的干闺女!于是,问明原因,就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到了府上,爷俩才知道,干老子原来就是乾隆皇上,接他们的先生是丞相刘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官。爷俩先惊,后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亲呢?第二天一早儿,刘墉带着父女俩进宫去见乾隆。再说乾隆回宫后,早把干闺女的事忘了,如今一提才想起来,可他怕别人知道这件事笑话皇上和乡下佬攀亲,想赖亲。可父女俩手中有自己的黄手帕,又有刘墉作证,怎么赖得掉?没辙,只好把二人宣进宫来,找了个住处。没成想皇宫里虽然不愁吃、不愁穿,可繁文缛节多得要命,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待卫太监都是势利眼,老人家可受不了。本来就是病歪歪的身子,再加连惊带吓,没多少日子就死了。咽气之前,嘱咐女儿把他的尸骨葬在家乡。打这儿以后,就剩下姑娘一个人孤孤怜伶地呆在宫里,每日思念爹爹,想着老人的临终嘱咐,常常泪流满面。姑娘有话无处说,不仅把眼泪往肚子里咽,还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皇妃、公主见她长得漂亮,很嫉妒她,常常冷言冷语地挖苦她;王爷、太子、王孙们见她长得端在秀丽,与福晋小姐大不一样,都对她不怀好意,总想欺侮她;太监、丫环们也因她出身贫贱,又给不起赏钱,看不起她,时不时地也指桑骂槐地数落她一通。俗话说:宁喝舒心的粥,不吃皱眉的饭。姑娘整天眼泪泡着心,日久天长,就憋出病来了。没多少日子,姑娘就病得不行了,几天水米没沾牙,昏昏沉沉的。宫娥这才害了怕,回禀了皇上。乾隆无奈,只好来看她,可姑娘已经病得不行了。第二天,姑娘就死了。

宫女禀报了乾隆,说姑娘临死前要求皇上把她和她爹爹的尸骨葬到家乡去。乾隆说:“埋了算了!”这时,正好刘墉进宫,听到这话心里很不高兴,抢上一步,拱手道:“启禀万岁,臣有一事不明。”乾隆一听,就像当头挨了一棒,他就怕听到刘墉这句话,他一句 “一事不明”,曾经参过皇上和多少大臣。这回不知又该谁倒霉了。乾隆赶紧朝着刘墉又是摇头,又是摆手,意思是说:咱们待会儿再说。刘墉装没看见,接着说: “这位公主虽说不是万岁亲生,可却是您自己认的干女儿啊!并且留有信物,就这么草草葬了,万岁脸上可不光彩呀!”乾隆心想:“越怕你你越来,好晦气呀!” 有刘墉这儿盯着呢,乾隆只好传旨,按公主的葬礼,把姑娘葬在了翠微路这地方。人们都管这座坟叫公主坟。年长日久,周围长满了杂草。直到解放前,这座孤坟还孤单单地立在那里,就像姑娘生前在皇宫里一样凄凉、冷清。

汉族公主铁血传奇

第二个版本说的是这里埋的是清代惟一的汉族公主孔四贞。

清皇室怎么会赐封一名汉族公主呢?说来话长,孔四贞的父亲孔有德,原是明朝镇守辽阳的一名参将,明末降清,顺治初年封为定南王,后来成为清政府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和其它抗清力量的得力干将。顺治七年,孔有德率清军打到广西,杀了宁死不降的南明东阁大学士瞿式铝,从此驻军桂林,镇守广西。顺治九年五月,一直活跃在西南的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余部——大西军,北伐抗清。起义军在李定国率领下,打到广西。七月初,大败孔家军,将孔有德围困在桂林城。孔有德无路可走,只好手刃爱姬,闭门自焚。大西军进城后,杀了孔氏全家,唯有女儿孔四贞被部下线国安救了出来。

消息传到北京,顺治帝深感震惊,下令撤朝“痛悼”,十分隆重。后来,世祖与皇太后(即孝庄)感于孔有德殁于王事,下令将孔四贞送入宫内由太后抚养。于是,孔四贞就从广西来到北京,住进皇宫。顺治十一年,孔有德灵柩自广西经北京运往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安葬。据《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皇帝特命“葬车至日,应遗内大臣、礼部官员各一员迎奠。并令和硕亲王以下、梅勒章京以上各官往迎”。“往东京时,仍令诸王大臣会送,给银四千两造坟,工部立碑”。接着,又派礼部侍郎恩格德给孔四贞另送去白银二万两,供她日常生活之用。孔四贞接受赠银后,又提出:“臣父骸骨,原命归葬东京,但臣兄既陷贼营,臣又身居于此,若将父骸送往东京,孝思莫展,请即于此地营葬,便于守视”。顺治帝欣然允诺,不但将孔有德安葬在京城,还以“定南武状王孔有德建功颇多,以身殉难,特赐其女食禄,视和硕格格。”从此,孔四贞就成了清宫中的一名公主。

孔四贞十六岁时,孝庄皇太后曾打算把她嫁给顺治帝为妃,顺治皇帝本人也有这个意愿。但她却申明,自幼父母作主,已经许配给其父的部将孙龙之子孙延龄。皇太后不好勉强,只得给他们完婚,并赐第西华门外。康熙五年,孔四贞因家口众多,费用浩繁,向朝廷提出就食广西的请求。康熙准许了她的请求,并任命孙延龄为广西将军。孔、孙举家南迁,从此一直住在广西。康熙十二年,吴三桂等三藩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发动叛乱。孙延龄碍于孔家与三藩的老关系,也参加了叛乱,受封临江王。对丈夫反叛清廷,孔四贞一直持反对态度,认为不仁不义。因此,她时时规劝丈夫归顺清朝,故孙延龄叛乱不到三年,便表示要投降清朝。这个消息不慎被吴三桂获悉,吴便以收复广东为名,派其孙吴世琮从云南到桂林,将孙延龄暗杀。孙死后,孔四贞落人吴三桂手中,被拘往云南。直到清军最后攻克昆明,扫平三藩,孔四贞才回到京城,死后葬在京西即现称为公主坟的地方。

孔四贞之所以受到清王朝如此厚遇,是有原因的。清王朝从关外起,就重用明末降清的范文程、洪承畴、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人,封以高官显爵,赐予重禄厚俸,使他们竭诚为清王朝进取中原卖力。在降清武将中,孔、尚、耿以及后来的吴三桂,力量最强,是清王朝在全国建立政权的依靠力量。当孔有德自焚身死,孔家军遭到李定国大西军重创时,南方还激荡着抗清斗争的风云,存在着永历南明小朝廷,这无疑是清王朝统一全国的严重障碍。因此,清廷仍然要利用吴、耿、尚等降清汉官的力量。顺治十一年,孔家军的部将线国安、李菇春率军击败大西军,再度盘踞广西。孔四贞就成为孔家军的一个招牌,也是清廷维系吴、孔、尚、耿四家的一条重要纽带。孔、尚、耿三家是世交,他们曾同是明总兵毛文龙的部将.孔四贞又是吴三桂的养女。清政府深知对他们必须持积极、慎重的态度、故而孔有德死后,孔四贞破例由太后抚养,赐封公丰,恩宠有加。然而当孔家军及其它三藩的作用消耗殆尽,孔四贞的地位也就随之降低了。康熙朝以后,随着政权在全国范围的逐步确定与巩固,清政府对孔家及其它三藩由依靠变为控制。因此当孔四贞举家迁往广西后,清政府便乘势将她的名分由和硕格格降为郡主,并明确规定“下不为例”。就这样,孔四贞成了清王朝二百余年中绝无仅有的一位汉族公主。

商厦林立都市繁华

几百年过去了,当年幽静的公主坟,早已荡然无存,如今成了都市中热闹、繁华之地,汽车川流不息,行人摩肩接踵,立交桥错综复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其实,人们大多是奔着北京城乡贸易中心来的。

北京城乡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商贸为主体,集高科技产业、外经外贸、商品生产、房地产开发等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公司前身是北京市城乡贸易中心商场,于1992年1月18日开业。同年9月,公司成功地实现了股份制改造,1994 年5月又实现了由定向募集公司向上市公司的转变,完成了企业经营机制的重大改革。公司荣获北京市经济百强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购物放心单位、重合同守信誉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成为全国最大300家股份制企业之一,并被列为北京市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

城乡贸易中心在本店的基础上,于1997、1998年相继创办了北京城乡华懋商厦和北京城乡仓储大超市,从而完善了公司的主业经营格局。华懋商厦与城乡错位经营、优势互补;城乡仓储超市则以低价位、快节奏、高质量的服务模式取胜,赢得了广泛而稳定的消费群,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多元化经营、综合性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公司还成功涉足了宾馆、餐饮、商品生产、房地产开发、商品拍卖、教育投资和高科技等多个行业。

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具有雄厚经济实力,良好商誉和发展潜质的大型上市公司。

吸引大批人流的另外一个地方是北京翠微大厦。

北京翠微大厦是一座以购物为主,集娱乐、餐饮、服务、邮电、银行、宾馆、商务办公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国有大型商业企业。总占地面积2.3公顷,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商厦营业面积3.6万平方米。于1997年11月18日隆重开业。

翠微大厦位于长安街延伸线——公主坟立交桥的西侧,距北京西客站仅2公里,是12条公交线路和地铁的交通枢纽处。为方便顾客开车购物,大厦地上地下停车场共有300多个车位。

传说故事

清代,离玉渊潭西边不远,有一座大坟头,人们都叫它公主坟。相传,乾隆派人拆明陵给自己修陵寝,刘墉奏本,参皇上一个挖坟掘墓之罪,乾隆无法抵赖,只得准奏,自己定了个发配江南。说是发配,实际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换上便衣小帽步行罢了。刘墉、和珅一路跟着。

这是乾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间,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一路上指指划划、问这问那,不知不觉日头落山了,乾隆感到又累又饿。他们走进一个小村庄,来到一户门前,和珅前去扣门,开门的是个老头儿。老人看他们模样不象是恶人,就把他们让进屋里,叫女儿为三位客人准备饭。老头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穿的虽然破旧,但干净利索,显得十分可爱。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几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和一大海碗白薯。三个人饿急了,吃的还真香。

第二天,他们一出门,看见小姑娘比昨天晚上显得更清秀了。乾隆很喜欢这个小姑娘,就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要乐意,就让您的女儿给我做干闺女吧!”老人一听很高兴,就让女儿过来拜见了干老子。乾隆掏出一锭银子对老人说:“拿去给孩子做几件衣裳吧,”又从怀中掏出一块手帕,递给姑娘,“孩儿如遇急难,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听皇……”,这时刘墉哼了一声,接着说:“打听皇家大院!” 乾隆忙改口:“对!对!皇家大院。”

几年后,赶上连年闹灾荒。父女俩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到京城来找姑娘的干老子。父女俩千辛万苦来到京城,找遍北京城里的黄家大院,就是没找到干老子的家。父女俩直埋怨自己当初太粗心,没问清干老子姓啥名谁,住在哪条街。爷俩在京城无亲无故,无钱无粮无处住。没法子,只得白天沿街要饭,晚上缩在墙根或破庙里过夜。老人年岁大了,熬不过这苦日子,得了重病,姑娘愁得只是哭,没办法。

这天清早,姑娘急的实在无奈,来到护城河边,想寻短见。可想起身染重病的爹爹,犹豫了,生,生不得,死,死不得,只好一个人在河边痛哭。说来也巧,这时刘墉正好出来遛弯儿,听见这哭声悲切,便寻声而来。姑娘见有人来,连忙止住哭声。抬头一瞅,不觉怔住了:这人不就是随干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先生吗?这可有救了。连忙上前双膝一跪。这一跪倒把刘墉弄糊涂了。他仔细一看,认出来了,噢,是皇上的干闺女!于是,他问明原因,就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到了府上,爷俩才知道,干老子原来就是乾隆皇上,接他们的先生是丞相刘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官。爷俩先惊,后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亲呢?

第二天一早儿,刘墉带着父女俩进宫去见乾隆。再说乾隆回宫后,早把干闺女的事忘了,如今一提才想起来,可他怕别人知道这件事笑话皇上和乡下佬攀亲,想赖亲。可父女俩手中有自己的黄手帕,又有刘墉作证,怎么赖得掉?没辙,只好把二人宣进宫来,找了个住处。没成想皇宫里虽然不愁吃、不愁穿,可繁文褥节多得要命,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待卫太监都是势利眼,老人家可受不了。本来就是病歪歪的身子,再加连惊带吓,没多少日子就死了。咽气之前,嘱咐女儿把他的尸骨葬在家乡。

打这儿以后,就剩下姑娘一个人孤孤怜伶地呆在宫里,每日思念爹爹,想着老人的临终嘱咐,常常泪流满面。姑娘有话无处说,不仅把眼泪往肚子里咽,还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皇妃、公主见她长得漂亮,很嫉妒她,常常冷言冷语地挖苦她;王爷、太子、王孙们见她长得端在秀丽,与福晋小姐大不一样,都对她不怀好意,总想欺侮她;太监、丫环 们也因她出身贫贱,又给不起赏钱,看不起她,时不时地也指桑骂槐地数落她一通。俗话说:宁喝舒心的粥,不吃皱眉的饭。姑娘整天眼泪泡着心,日久天长,就憋出病来了。没多少日子,姑娘就病得不行了,几天水米没沾牙,昏昏沉沉的。宫娥这才害了怕,回禀了皇上。乾隆无奈,只好来看她,可姑娘已经病得不行了。第二天,姑娘就死了。宫女禀报了乾隆,说姑娘临死前要求皇上把她和她爹爹的尸骨葬到家乡去。乾隆说:“埋了算了!”

这时,正好刘墉进宫,听到这话心里很不高兴,抢上一步,拱手道:“启禀万岁,臣有一事不明。”乾隆一听,就像当头挨了一棒,他就怕听到刘墉这句话,他一句“一事不明”,曾经参过皇上和多少大臣。这回不知又该谁倒霉了。乾隆赶紧朝着刘墉又是摇头,又是摆手,意思是说:咱们待会儿再说。刘墉装没看见,接着说:“这位公主虽说不是万岁亲生,可却是您自己认的干女儿啊!并且留有信物,就这么草草葬了,万岁脸上可不光彩呀!”乾隆心想:“越怕你你越来,好晦气呀!”有刘墉这儿盯着呢,乾隆只好传旨,按公主的葬礼,把姑娘葬在了翠微路这地方。人们都管这座坟叫公主坟。年长日久,周围长满了杂草。直到解放前,这座孤坟还孤单单地立在那里,就像姑娘生前在皇宫里一样凄凉、冷清。

3 黑龙江公主坟

公主坟,是金代文化遗址,是金国公主民间传说的物证。具体指一座巨大的圆形土丘,地理位置---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四方台镇呼兰河北岸,绥北铁路东侧---从火车上可以见之,碑文清晰。公主坟,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引起专家关注。宛家悦是原绥化北林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执著于对公主坟的研究,曾同黑龙江省考古所曾经试图揭开公主坟真相。公主坟,在《绥化县志》中,有明确记载,但不详尽。

公主坟---绥化地图上,铁路以直线自北向南而修,在公主坟这却蹊跷的拐弯,拐弯处正好绕过了公主坟。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拍摄的《公主坟的诅咒》是通过探寻北林区四方台镇境内的公主坟和金兀术点将台的神奇传说。公主坟,确是宋金战争重要金代遗址。

公主坟---1994年,人们为四方台下的公主坟立了碑,在公主坟的碑文上这样写到:公主坟传说是金兀术九妹的坟墓,传说种种,扑朔迷离,其土“谁动谁死”更是匪夷所思...四方台,流传着一种习俗:将红丝带绑在四方台的老榆树上,据说可以得到幸福平安---根根的红丝带,寄托着当地人对美妮公主的崇拜与追思。据考证,公主坟下是长年冻土,不适合修铁路。挖坟便死人说巧合耳,但诅咒流传至今。因为土丘是金兀术妹妹美妮公主的坟墓,雄鹰常旋。

公主坟,四周的土地都早已被开垦成为耕地,产生了众多诡秘的传说。日本人修呼海铁路绕行、当地人说是金兀术的妹妹的坟墓、专家说是自然形成的土丘...东北平原上,留存着数量众多的四方型土台,来历与用途扑簌迷离。绥化四方台据说是金兀术的点将台。探察显示,确是人工堆砌土台。曾出土铁剑(大量铁器,说明金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很高)和碳化稻谷,是驻兵与储粮建筑,与金宋战争关联。金兀术其妹封地金代八里城,史料考证是肇州城---为军事重镇。因此,公主坟一带必然存在金国活动的国家力量。

公主坟,曾现古钱币---崇宁通宝,是宋徽宗时期的流通币。徽、钦被金国掳去祭祖。北宋“靖康之难”,后妃宫嫔、金银财宝、能工巧匠、文化典籍等被押运至金上京。中原文化传播到了东北,而金国对中原文化也进行了吸收。崇宁通宝,似乎在暗示着历史深处更多的玄机。学者邢海珍先生曰:“公主坟,已形成一种深入民间的文化特征,其源头与黑土地上生活着的先民有渊源,起流传与迁徙到东北的中原人,带来的中原文化有内在的约定俗成。”

饶鹏飞著长篇小说《公主坟》,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4 北京海淀区西洼公主坟

西洼公主坟东到于家庄,南邻八家村,西至铁路线,北邻清河。西洼公主坟原有两所公主坟,东西并列,因此又具体分为西公主坟和东公主坟。西公主坟的墓主西公主为清太宗第十女,她是清初下嫁一等雄勇公府的。东公主坟的墓主东公主是清文宗之女荣安固伦公主,她是清末下嫁一等雄勇公府的。她们虽然相差二百二十余年,但命运都是凄惨的,不幸的。

西公主为清太宗第十女,《清皇室四谱》卷四记载:“皇十女县君,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二十一日辰时生,庶妃妠喇氏出,为镇国公高塞同母娣。顺治八年,年十七,八月下嫁瓜尔佳氏。前封一等公辉塞,十月夫亡。十八年八月卒,年二十七。”辉塞是一等公图赖之子,顺治四年六月袭父爵,封一等公,顺治五年三月因事削爵,十月去世。西公主坟占地十六亩,原有宫门、享殿、朝房,未立碑。一等雄勇公府在1919年将西公主坟拆改。改建后的西公主坟四周仍是月河包围,南边有一道花栏墙,东西两侧各建桥一座供出入。与桥相对有东西排房,排房北侧是月台改制的高台,台上是圆形围墙一道,墙内栽有白果松。里边是大宝顶一座。西公主坟历史上一直由太监掌管,院内朝房在他们掌管时称为禅房。

东公主坟占地二十亩,在今海淀区环卫局附近。公主为清文宗之女,咸丰五年五月初七日丽妃他他拉氏即庄静皇贵妃生。同治五年九月指配一等雄勇公符珍,同治九年九月封荣安固伦公主。十二年八月下嫁。天不遂人愿,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主亡,年仅二十岁。东公主坟同样也建有宫门、享殿等建筑。落成不久,二十八岁的刘同裕到这里守护。荣安固伦公主的额驸符珍,在同治十一年二月擢汉军副都统,十八年闰六月授内大臣。二十六年八月命留京办理旗务,宣统元年(1909年)十二月卒。

解放前夕,公主坟即已被盗,公主坟的树木也被砍伐得所剩无几。解放初期,已被陆续砍光。直到1989年听松堂动工,这个昔日的公主坟仍未“铲除”净尽。

公主坟大火

北京市海淀区公主坟一建筑2012年2月6日傍晚起火,对交通造成一定影响,目前北京消防部门已经调派3个消防中队15部消防车赶赴现场。

“三环公主坟车站边大火,屋顶都烧没了,辅路公交车上的乘客都下车往主路上爬……”网民“绵绵超小西”发布微博说。陆续有多名网民上传起火现场的图片。

目击者称,着火地点为海军大院北门东侧一建筑物。由于起火位置为北京西三环新兴桥交通节点,火情对周边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

记者从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证实,18时14分,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公主坟(西三环新兴桥)西南角一建筑发生火灾。119指挥中心立即调派3个消防中队,15部消防车赶赴现场扑救。

北京市消防局证实,经过消防官兵奋力扑救,北京市海淀区公主坟(北京西三环新兴桥西南角)建筑物火灾于19时50分被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火灾原因正在调查中。

记者在现场看到,建筑物屋顶和外立面明火已扑灭,消防人员仍在现场清除余烬,建筑物临街辅路采取了交通管制措施。

5 北京安定门外雷桥村公主坟

在安定门外立水桥东边雷桥村南,占地约数十亩,坐北朝南,有月河、三孔平桥、东西朝房、宫门、享殿、角门、月台。月台上是砖砌抹灰宝顶,下设须弥座。宝顶后边是圈墙。红墙内外广植松柏树,宝顶后边是白果松五株。守护班房在公主坟东南。

雷桥村公主坟的公主是恭亲王奕长女,生于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初二日,母福晋瓜尔佳氏,咸丰十一年十二月特旨封为固伦公主。同治四年(1865年)九月恭亲王奕固辞“固伦”封号,诏改荣寿公主。同治五年九月依和硕公主例下嫁富察氏、额驸、一等公景寿之子一品荫生志端。他们的结合是政治婚姻,又系亲上加亲,因为景寿是她的亲姑父。同治十年十月夫亡。光绪七年十月晋封荣寿固伦公主,赐乘黄轿。光绪二十年正月赏食公主双俸。公主常常出入宫禁,有一定的见识,“稍习外事”,“颇有匡正”,据说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能保住帝位,也与公主有关系。

公主死后葬于雷桥村,1937年被冀东保安队盗发。1961年,地方上以修水库为名,将公主坟彻底拆毁

6 北京朝阳区草房村公主坟

朝阳区内叫公主坟村的地方有好几个,最东的是草房村北的公主坟村。这里埋葬的是清太宗后皇太极十四女和颐格纯长公主。她是有清一代惟一嫁给汉人的皇帝亲女。她的丈夫是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吴三桂反,吴应熊及其子世霖被诛。因公主是康熙帝姑母,得到康熙帝特别慰谕。她活了63岁,死后葬于今草房村北,形成公主坟村。草房村与公主坟二自然村于1958年合并,称公主坟村,1982年改名草房村至今。公主坟则已平毁。

7 海淀区永丰乡公主坟

在海淀区东北边界,昌平县沙河镇西南有座小村叫公主坟,它位于西玉河村东,属东玉河村委会管辖,现有81户居民254人。传说这里埋葬的是乾隆帝第10女固伦和孝公主,她的丈夫丰绅殷德,就是有名的贪官、乾隆帝宠臣和珅的独生子。坟墓早已平毁,现在上面已盖起了房子。

8 朝阳区来广营乡六公主坟

位于东北四环转弯处。因埋葬道光帝六女寿恩固伦公主而得名。1982年地名普查时,将六公主坟改名六公主村。但目前多路公交车过此,都仍以六公主坟为站名。

9 丰台区长辛店公主坟

在今长辛店南约3.5公里处,有村庄名公主坟村。该村附近埋葬的是清世祖福临抚其兄承泽亲王硕塞之女和颐和顺公主。村名沿用至今三百余年,现公主坟宝顶夯土仍存二米多高,是北京地区唯一留有残迹的公主坟。

10 张五毛最新小说公主坟

作者:张五毛(原名张国臣)

出版时间:2011年

简介:201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公主坟》是其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著名作家海岩这样评价此书:《公主坟》幽默而又深刻地记录了80后一代的迁徙史,凡有背井离乡之辛酸者,凡有占领城市之欲望者,必读!诗人赵丽华认为:《公主坟》向我们展示了最真实的80后,在躁动的青春和残酷的现实背后,还隐藏着些许的纪念和伤逝,这不仅是张五毛的经历,更是80后一代人的经历。

《公主坟》序言

[壹]梦想

上小学时,老师说马克思写《资本论》时很艰苦,每天坐在图书馆里喝矿泉水、吃面包……我当时非常羡慕马克思,因为对我而言,吃面包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上了高中,我发现有钱的男同学可以给漂亮的女同学送很大的毛绒玩具,连他们写情书的信纸,也都是那种带着暧昧花纹的专用信纸。所以,在别人都梦想着成为科学家、医生、政治家的时候,我就梦想着成为大款!很大的那种,就是香港片里演的那种能拿着一叠港币烧着玩的那种款……

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拿着我的作文,让班里声音最甜美的女生在课堂上大声朗读。从那以后,我成了同学眼里的才子,我开始梦想着能成为一位作家。这两个梦想加在一起,就是要成为一个大款作家。我知道,大款是一个庸俗的称谓,作家也是个越来越不受人尊重的角色。但是,无论我如何忙碌地在生活中辗转,这两个梦想都深埋在内心深处,兀自疯长。也许只有童年和故乡,能赋予一个梦想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因为这样的缘故,毕业多年,我一直都在两手抓,两手都不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