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元686年 |
释义 | 公元686年,唐武则天垂拱二年,中国尚处于封建社会的繁盛阶段,国富力强,影响着世界,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一些国家纷纷效仿唐朝做法,尤以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为重。 中文名:公元686年 别名:唐武则天垂拱二年 事件:安北都护府,莲花寺,渭阳城 纪事:颁行-兆人本业,新罗索求礼典词章 事件安北都护府,开始称为瀚海都护府,龙朔三年(公元663年)移燕然都护府于回纥本部(蒙古国今杭爱山东端),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改名。辖境约相当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一带。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移置内蒙古。 在泉、潮二州之间移出建一个州,今云肖东畔江溪如同河南上党之漳河,故将此江名为漳江,在漳江边建一州故州名曰漳州。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十二月写奏章向朝廷上疏《请建州县表》在中书令裴炎,御史王求礼,大臣狄仁杰类师德等赞同和支持下,于垂拱四年戌子年(公元688年)六月二十九日下旨建州,州址在今云肖县火田西林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点。地处市区西街,始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为现名。 唐时,属会稽郡及越州。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划诸暨、会稽部分地置永兴县。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复分诸暨县之吴宁故地入东阳县。光启三年(公元887年),诸暨改称暨阳。五代属吴越国越州东府。吴越王天宝三年(公元910年),复名诸暨。 黄丝桥古城位于县城正西24公里处,古称渭阳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当时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时有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彭州早在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于此置彭州,彭州园即由此得名。 章元年(公元686年)灭高句丽,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 太后下诏复政于皇帝,睿宗不敢受。李孝逸被武承嗣(则天侄)所谮,左迁施州(治今湖北恩施)刺史。命铸铜匦,接受言事和诉冤者。时太后疑天下阴谋反对者多,作用酷史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来俊臣与万国俊派兵撰《罗织经》,专事陷害无辜。麟台正字陈子昂上疏谏兴大狱,不听。派兵接应撤出安西四镇戍兵(据出土《汜德达告身》)。以继往绝可汗子斛瑟罗袭可汗号,统率五弩失毕部落。 纪事颁行《兆人本业》垂拱二年(六八六)四月七日,则天召集文学之士周思茂等撰《兆人本业》,颁行于世。书共三卷,已佚,内容包括农俗农事及四时种莳之法等,供州县官吏指导农民作业之用。唐代曾把每年二月一日进呈《兆人本业》定为制度,对后世劝农制度也有一定影响。按:讳“民”为“人”,故“兆人”即“万民”。 新罗索求礼典词章垂拱二年(六八六)二月十四日,新罗王金政明遣使来唐,索求《礼记》并杂文章。唐以吉凶要礼及有关规诫词章共五十卷给之。 其他事件太后复称制垂拱二年(六八六)正月,则天还政于皇帝。睿宗知太后非诚心,奉表固让,太后复临朝称制。 置铜匦垂拱二年(六八六),鱼保宗上书请置匦(谏议箱),以受四方之书。三月八日,则天令铸铜匦四,涂以方色。青匦在东,曰延恩,献赋颂,求官位者投之;丹匦在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白匦在西,曰申冤,有冤抑者投之;黑匦在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密计者投之。每日置之于朝堂,以收天下表疏。因有攻讦阴私和谤讪朝政之表疏,则天遂令正谏、补阙、抬遗官充使监察投状,然后方许进封。此制延续至五代。鱼保宗曾教徐敬业作刀车及弩,人告保宗所作兵器杀伤官军甚多,保宗伏诛。 任用酷吏则天称制,知宗室大臣人心不服,自徐敬业起兵反,尤疑天下多叛己,垂拱以后,遂大兴告密之风,任用酷吏,诛杀立威。凡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五品食,则天亲自召见,授官爵不等,所言不实亦不罪。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则天将被告交付酷吏,酷吏竞造讯囚酷法以邀功。时有酷吏来俊臣、周兴、丘神绩、索元礼、侯思止、万国俊等。彼等造定百脉、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等酷刑,被告不胜毒楚皆自诬。酷吏索元礼讯一人,必令诬引数十百人。来俊臣私养无赖数百人,专事告密,欲陷一人,令数处俱告,事状如一。俊臣并与万国俊撰《罗织经》数千言,教其徒诬陷无辜。酷吏本性残忍,即遇赦令,亦令狱卒先杀重囚,然后宣示。则天多次赏赐以张其权,因此,天下惶恐,人人自危。 阿史那斛瑟罗袭继往绝可汗号垂拱二年(六八六),西域局势紧张,安西四镇危急,唐欲征西突厥十姓部落助守碎叶等镇,时兴昔亡可汗已被遣征东突厥及铁勒部落,稽留于甘、凉州一带,九月十日,唐遂擢西突厥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步真之子斛瑟罗为右玉钤卫将军,袭可汗号,统率五弩失毕部落,以助唐军。 庆山踊出垂拱二年(六八六),地壳变动,雍州新丰县(今陕西临潼县东南)东南有山踊出,改新丰为庆山县,四方毕贺。有俞文俊上书,言此乃女主处阳位,反易刚柔,地气塞隔,山变为灾,并非庆事。劝则天修德答天谴。则天怒,流之于岭外。 黑齿常之拒突厥垂拱二年(六八六),突厥入寇,右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拒之。至两井,遇突厥三千余人。突厥见唐兵,皆下马擐甲,常之以二百余骑冲之,突厥溃奔。日暮又大至,常之令营中燃火,又于东南燃火,突厥疑有唐兵相应,夜遁。 三废安西四镇调露元年(六七九),唐复置安西四镇后,西域相对平静数年。垂拱年间,西域局势再度紧张,吐蕃大肆侵扰四镇,唐军连连失利。垂拱二年(六八六)十一月三日,则天令废于阗、安西、疏勒、碎叶安西四镇。此乃第三次废四镇。 狄仁杰入朝垂拱二年(六八六),右台监察御史郭翰巡察陇右道,所至州县,官吏多有不法,唯入宁州(今甘肃宁县)境,百姓歌刺史狄仁杰美德者盈路。翰荐仁杰入朝,征为冬官侍郎。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