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元654年 |
释义 | 纪年甲寅年(虎年) 唐永徽五年 日本白雉五年 年表高宗以武氏为昭仪 太宗曾以武氏为才人,太宗死后武氏入感业寺为尼。高宗为太子时,入侍太宗,初见武氏,便喜悦之。高宗即位后,再召入后宫。不久就得到宠爱。永徽五年(六五四)三月,武氏被拜为昭仪。王皇后无子,与萧淑妃都失宠。 薛仁贵急报水警 永徽五年(六五四)闰四月,高宗幸麟游之万年宫(即仁寿宫),初三夜,大雨,山洪暴发,冲玄武门,宿卫士皆走散,右领军郎将薛仁贵曰:“安有宿卫之士,天子有急而敢畏死乎!”乃登门桄大呼以警宫内(因卫士不许进入宫内),高宗乘黑起床立即攀登高处,俄而水入寝殿,水溺卫士及麟游县民,死者三千余人。 日本第三次遣唐使 永徽五年(六五四)二月,日本遣唐押使高向玄理、大使河边麻吕、副使药师惠日来唐。押使高向玄理(曾为留学生)在唐病殁。七月,去年遣唐大使吉士长丹等与新罗百济使一同回到筑紫。 雇人修筑长安外郭 永徽五年(六五四)十月,唐政府雇雍州四万一千人修筑长安外郭,三十天完成。 大事(1)春,正月,壬戌,羌酋冻就内附,以其地置剑州。 (1)春季,正月,壬戌(十五日),羌族首领冻就归附朝廷,在其所在地设置剑州。 (2)三月,戊午,上行幸万年宫。 (2)三月,戊午(十二月),高宗行幸万年宫。 (3)庚申,加赠武德功臣屈突通等十三人官。 (3)庚申(十四日),追赠武德朝功臣屈突通等十三人的官爵。 初,王皇后无子,萧淑妃有宠,王后疾之。上之为太子也,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太宗崩,武氏随众感业寺为尼。忌日,上诣寺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泣。王后闻之,阴令武氏长发,劝上内之后宫,欲以间淑妃之宠。武氏巧慧,多权数,初入宫,卑辞屈体以事后;后爱之,数称其美于上。未几大幸,拜为昭仪,后及淑妃宠皆衰,更相与共谮之,上皆不纳。昭仪欲追赠其父而无名,故托以褒赏功臣,而武士预焉。 起初,王皇后没有儿子,萧淑妃得高宗宠幸,王皇后十分忌妒。高宗做太子的时候,进寝宫侍奉太宗,看见才人武氏便十分喜欢。太宗驾崩后,武氏随着众位妃嫔到感业寺当尼姑。到了太宗的忌日,高宗到感业寺行香拜佛,见到了她,武氏哭泣,高宗也流泪。王皇后听说后,暗中让武氏留发,劝说高宗纳武氏入后宫,想要以武氏来离间高宗对萧妃的宠爱。武氏机敏聪慧,善施权术,刚进宫时,侍奉皇后十分谦恭有礼;皇后十分喜欢她,多次在高宗面前称赞她。不久大得宠幸,拜为昭仪,皇后与萧妃均失宠,二人又一同诬告武氏,高宗均不予采纳。武昭仪想要追赠他的父亲武士的官爵,而苦于没有什么名义,于是便假托要褒奖赏赐十三位功臣,其中便有武士。 (4)乙丑,上幸凤泉汤;乙巳,还万年宫。 (4)乙丑(十九日),高宗巡幸凤泉汤;己巳(二十三日),回到万年宫。 (5)夏,四月,大食发兵击波斯,杀波斯王伊嗣侯,伊嗣侯之子卑路斯奔吐火罗。大食兵去,吐火罗发兵立卑路斯为波斯王而还。 (5)夏季,四月,大食国出兵进攻波斯国,杀死波斯国王伊嗣侯,伊嗣侯的儿子卑路斯投奔吐火罗。大食军队退去,吐火罗派兵护送卑路斯回到国中,立为波斯国王。 (6)闰月,丙子,以处月部置金满州。 (6)闰五月,丙子(初二),唐朝在处月部设置金满州。 (7)丁丑,夜,大雨,山水涨溢,冲玄武门;宿卫士皆散走。右领军郎将薛仁贵曰:“安有宿卫之士,天子有急而敢畏死乎!”乃登门桄大呼以警宫内。上遽出乘高,俄而水入寝殿,水溺卫士及麟游居人,死者三千余人。 (7)丁丑(初三),夜里,天下大雨,山洪爆发,大水冲击玄武门;宿卫士兵纷纷逃散。右领军郎将薛仁贵说:“怎么能出现天子有急难而宿卫士兵怕死的情况?”于是登门框大声呼喊警告皇宫里的人。高宗急忙走出宫内登上高处,一会儿大水漫入寝殿,溺淹卫士及住在麟游县的人,死三千多人。 (8)壬辰,新罗女王金真德卒,诏立其弟春秋为新罗王。 (8)壬辰(十八日),新罗女王金真德去世,高宗下诏立她的弟弟金春秋为新罗国王。 (9)六月,丙午,恒州大水,呼沱溢,漂溺五千三百家。 (9)六月,丙午(初二),恒州发大水,呼沱河水涨满,淹没五千三百家。 (10)中书令柳以王皇后宠衰,内不自安,请解政事;癸亥,罢为吏部尚书。 (10)中书令柳因为王皇后失宠,内心很不安稳,请求解除相职;癸亥(十九日),罢黜柳中书令,改任吏部尚书。 (11)秋,七月,丁酉,车驾至京师。 (11)秋季,七月,丁酉(二十四日),高宗车驾回到京城。 (12)戊戌,上谓五品以上曰:“顷在先帝左右,见五品以上论事,或仗下面陈,或退上封事,终日不绝;岂今日独无事邪,何公等皆不言也?” (12)戊戌(二十五日),高宗对五品以上官员说:“以前在先帝身边,看见五品以上官员议论朝政,有的在立仗的诸卫士之前当面陈情,有的退朝后上书奏事,连日不断;难道惟独现在无事可奏吗,你们为什么都不上书言事呢?” (13)冬,十月,雇雍州四万一千人筑长安外郭,三旬而毕。癸丑,雍州参军薛景宣上封事,言:“汉惠帝城长安,寻晏驾;今复城之,必有大咎,”于志宁等以景宣言涉不顺,请诛之。上曰:“景宣虽狂妄,若因上封事得罪,恐绝言路。”遂赦之。 (13)冬季,十月,朝廷雇佣雍州四万一千人修筑长安外城,三十天后竣工。癸丑(十一日),雍州参军薛景宣上书言事,说道:“汉惠帝修筑长安城,不久死去;如今又要修城,一家会有大的不幸。”于志宁等人认为景宣言语涉于妖妄,请求将他处斩。高宗说:“景宣虽然出言狂妄,如果因为上书言事而获罪,恐怕会断绝言路。”于是宽赦了薛景宣。 14)高丽遣其将安固将高丽、兵击契丹;松漠都督李窟哥御之,大败高丽于新城。 (14)高丽国派其将领安固统率高丽、军队进攻契丹;松漠都督李窟哥率兵抵抗,在新城大败高丽军队。 (15)是岁大稔,洛州粟米斗两钱半,粳米斗十一钱。 (15)这一年大丰收,洛州粟米一斗才值两钱半,粳米一斗十一钱。 (16)王皇后、萧淑妃与武昭仪更相谮诉,上不信后、淑妃之语,独信昭仪。后不能曲事上左右,母魏国夫人柳氏及舅中书令柳入见六宫,又不为礼。武昭仪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 (16)王皇后、萧淑妃与武昭仪之间相互诬告诽谤,高宗不相信王后、萧妃的话,惟独信任武昭仪。王皇后不会曲意事奉高宗身边的人,她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及舅舅中书令柳进见六宫妃嫔,又不讲礼节。武昭仪观察到皇后讨厌的人,便与之倾心相交,所得到的赏赐也要分给她们。因此王皇后与萧妃的一举一动,武氏都知道,并且都告诉给高宗。 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数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又畏大臣不从,乃与昭仪幸太尉长孙无忌第,酣饮极欢,席上拜无忌宠姬子三人皆为朝散大夫,仍载金宝缯锦十车以赐无忌。上因从容言皇后无子以讽无忌,无忌对以他语,竟不顺旨,上及昭仪皆不悦而罢。昭仪又令母杨氏诣无忌第,屡有祈请,无忌终不许。礼部尚书许敬宗亦数劝无忌,无忌厉色折之。 王皇后虽然失宠,但高宗并未有废后的想法。正巧此时武昭仪生下一个女孩,皇后怜爱她并逗弄她玩,皇后走出去后,武氏趁没人将女孩掐死,又盖上被子。正好高宗来到,武氏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婴已经死了,武氏大声哭闹。问身边的人是怎么回事,身边的人都说:“皇后刚刚来过这里。”高宗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昭仪借机哭泣着数落其罪过。皇后无法申辩,高宗从此有了废皇后立武昭仪为后的打算。又担心大臣们不服,于是便和武氏一道临幸太尉长孙无忌的宅第,宴饮酣畅欢乐到极点,酒席上将无忌宠姬的三个儿子都拜为朝散大夫,又命人装载金银财宝、锦缎丝绸等共十车赐给无忌。高宗乘机讲到王皇后没有子嗣,以此暗示无忌,无忌顾左右而言他,竟然没有顺从旨意,高宗与武氏二人在不愉快中结束这场酒宴。武昭仪又让自己的母亲杨氏到无忌的宅第,多次请求,无忌最终还是没有答应。礼部尚书许敬宗也曾多次劝说无忌,无忌正言厉色斥责了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