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公元547年
释义

纪年

丁卯年(兔年)

南朝梁中大同二年,太清元年

东魏武定五年

西魏大统十三年

高昌章和十七年

新罗建元十二年

万春国天德四年

年表

高欢卒

武定五年(五四七)春正月初八日,东魏渤海王高欢卒,年五十二。欢性格深沉,人莫能测。制驭军旅,法令严肃。听断明察,不易欺犯。擢人授职,重视才能,有虚名而无实者,皆不任用。崇尚俭约,刀剑鞍勒无金玉之饰。少能豪饮,自当大任以来,饮酒不过三爵。知人好士,爱护勋旧;每获敌国尽节之臣,多不加罪,因此文武乐为之用。既卒,世子澄秘不发丧,唯行台左丞陈元康知之。

侯景叛降西魏

大统十三年(五四七),侯景自念与高澄有隙,心中不安。正月十三日,据河南叛变,先降西魏,西魏颍州刺史司马世云以城接应景。景诱捕东魏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暴显等。又遣军士二百人载兵仗暮入西兖州,欲袭取之,刺史邢子才发觉,围捕,尽获之。因而传檄东方各州,好为之备,由是景之叛迹益彰。东魏诸将皆以景之叛变由崔暹,澄不得已,欲杀暹以谢罪于景。陈元康谏道:“今四海虽未清平,但纲纪已定;若因数将在外,为取悦其心,枉杀无辜,废弃刑典,上岂不有负天神,下何以安抚百姓!晁错前事之鉴,愿公慎之!”澄乃止,遣司空韩轨督诸军讨侯景。二月,西魏以侯景为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公。

侯景又降梁

梁中大同二年(五四七)二月十三日,侯景又遣其行台郎中丁和使梁,上表言:“臣与高澄有隙,请举函谷以东,瑕丘以西,豫,广、颍、荆、襄,兖、南兖、济、东豫、洛、阳、北荆、北杨等十三州归附。惟青、徐数州,仅须短书半简,即可致之。况且黄河以南皆在臣职权之内,取之易同反掌。若齐、宋一平,再徐图燕、赵。”梁武帝召群臣议。尚书仆射谢举等皆言:“去年与魏通好,边境无事,今纳其叛臣,臣以为不宜。”帝道:“虽然如此,但得景则塞北可清,机会难得,不可固执。”原来今年正月十七日,武帝梦见中原牧守皆以其州郡来降,举朝称庆。翌晨,见中书舍人朱异,告之,且言:“吾为人少梦,若有梦必实现。”异道:“此乃宇宙统一之先兆。”及丁和至,言景定计恰为正月十七日,帝愈以为神助。但意犹未决,自语云:“我国家有如金瓯,无一伤缺,今忽受景之地,难道是良策?倘招致纷坛,后悔何及!”朱异揣摸帝意,答道:“今侯景分魏土之半归附,如非天启其心,人赞其谋,何以至此?若拒之不纳,恐绝后来之望。愿陛下勿疑。”帝乃决定纳景。二月十五日,梁拜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

梁武帝幸同泰寺舍身,改元太清

中大同二年(五四七)三月三日,武帝幸同泰寺,舍身如大通元年故事,四月十日群臣以一亿万钱赎归,大赦,改元太清,此系武帝在同泰寺第四次舍身。四次共费奉赎钱四亿万。

侯景两面求救,终降梁

中大同二年(五四七)二月,侯景既叛东魏,降梁,三月初七日,梁遣司州刺史羊鸦仁等运粮率军接应侯景。大清元年(547)五月,高澄遣武卫将军元柱等数万众昼夜兼程追袭侯景,遇景于颖川北,柱等大败。景以梁羊鸦仁等军犹未至,乃退保颍川。初八日,东魏韩轨围侯景于颍川。景惧,割东荆州、北兖州、鲁阳、长社四城向西魏以求救,丞相泰闻之,加景兼尚书令,遣太尉李弼、开府仪同三司赵贵率兵一万赴颍川助景。景恐梁帝责己,乃遣中兵参军柳昕奏帝:“王旅接应未至,死亡交急,遂求援于关中以救目前之危。臣既不安于高氏,岂见容于宇文!但事不得已,本图为国,望不加罪!”帝报景道:“大夫出境,尚有所专;况且始创奇谋,将建大业,理应适事而行,随机应变。卿诚心归本,何假言辞!”六月,东魏韩轨等闻西魏李弼、赵贵等将至,四日,引军还邺。梁羊鸦仁遣长史邓鸣率兵至汝水,李弼、赵贵亦引兵还长安,惟王思政入据颍川。景佯称拓地,引兵出屯悬瓠(今河南汝南)。景复乞救兵于西魏,丞相泰使同轨防主韦法保及都督贺兰愿德等领兵助之。大行台左丞王悦谓泰道:“侯景之于高欢,始厚乡党之情(景与欢均系怀朔镇人),终定君臣之约,任居上将,位重台司。今欢甫死,景即外叛,知其所图甚远,终不为人下。况彼能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今增其实力,以兵援之。恐贻祸于将来。”泰乃召景入朝。同轨防长史裴宽谓韦法保道:“侯景狡诈,必不肯入关,彼虽示好于公,恐未可信。不若伏兵斩之。”法保深信其言,然不敢图景,但自加戒备而已。不久,借口回归同轨。王思政亦觉景有诈,密召贺兰愿德等还,分布诸军,占据景七州、十二郡。景知泰已觉其诈,又知梁之可侮;遂辞不入魏,遗宇文泰书道:“吾耻与高澄雁行,安能比肩大弟(大弟指宇文泰)!”泰乃遣行台郎中赵士宪全部召还前后所遣援景之诸军。景遂决意宋降梁。

梁伐魏战于寒山,大败

太清元年(五四七)七月二十五日,梁羊鸦仁入悬瓠城(今河南汝南)。二十九日,诏改悬瓠为豫州,寿春为南豫州,改合肥为合州。令鸦仁为司、豫二州刺史,镇守悬瓠;西阳太守羊思达为殷州刺史,镇守项城。八月初一日,下诏大举伐东魏。遣南豫州刺史、贞阳侯肖渊明(即萧明,唐人讳渊,省。梁武帝兄懿子)督诸将,皆少年贵介,不知兵。二十四日,梁武州刺史肖弄璋攻东魏碛泉、吕梁二戍(均在江苏铜山东南),拔之。九月,武帝命肖渊明于寒山(今彭城南)筑泗水堰坝以灌彭城(今江苏徐州),俟克彭城,乃进军,与侯景成犄角之势。十九日,渊明屯军寒山,距彭城十八里,断流立堰。侍中羊侃监工筑堰,二旬而成。东魏徐州刺史王则拒城固守,侃劝渊明乘水势大以攻彭城,不从。诸将与渊明议论军事,渊明不能对,但云“临时制宜”。东魏大将军高澄使大都督高岳救彭城,欲以金门郡公潘乐为副。陈元康道:“乐不善机变,不如慕荣绍宗;况且乃先王之命。公但能以赤心待此人,景必不足忧。”十一月,以绍宗为东南道行台,与高岳、潘乐同行。初,景闻韩轨来,道:“食猪肠小儿有何能为!”及闻高岳来,道:“兵精人庸。”诸将无不为景所轻视。及闻绍宗来,叩鞍有惧色,道:“谁叫鲜卑儿(指高澄)遣绍宗来!若果真如此,高王(指高欢)定未死邪?”绍宗率众十万占据橐驼岘。羊侃劝肖渊明乘其远来击之,不从,明晨,又劝出战,亦不从;侃乃率所领之军出屯堰上。十三日,绍宗至城下,引步骑万人首攻潼州刺史郭凤营,箭下如雨。渊明醉。不能起,命诸将出救,皆不敢出。北兖州刺史胡贵孙谓谯州刺史赵伯超道:“吾等率兵而来,本欲却敌,今遇敌何为而不战?”伯超不能对。贵孙独率麾下与东魏军战,斩首二百级。伯超拥众数千不敢救,谓其部下道:“敌势甚盛,与战必败,不如全军早归。”从皆道:“善!”遂遁还。初,侯景常告诫梁人道:“追败军不过二里。”绍宗将战,以梁人轻悍,恐其众不支,故意谓其将卒道:“我当佯退,锈吴儿使之向前,尔击其背。”东魏兵实败走,梁人不用景言,乘胜深入。魏将卒从绍宗之言,争从后击之,梁军大败,贞阳侯肖渊明及胡贵孙、赵伯超等皆为东魏所虏,失亡士卒数万人。唯羊侃结阵徐徐还军。武帝方昼寝,宦者张僧胤禀朱异启奏,帝大骇,急起升舆至文德殿。异道:“寒山兵败。”帝闻之,恍然将坠床下。僧胤扶起就坐,乃叹道:“吾得无复为晋家乎!”,言将如晋之亡于胡族也。

东魏孝静帝为高欢举哀

武定五年(五四七)七月初二日,东魏帝为丞相欢举哀,服缌缞,丧礼依汉霍光故事。赠相国、齐王,备九锡殊礼。初三日,以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勃海王;澄启辞爵位。初七日,诏准太原公洋摄理军国。八月二十日,虚葬高欢于漳水之西;密凿一穴于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旁,纳入柩而封之,尽杀群匠。及齐亡,一石匠之子知之,发石穴取金而逃。

高澄幽孝静帝于含章堂

东魏孝静帝美容仪,臂力过人,能挟石狮子逾宫墙,射无不中;好文学,从容沉雅。时人以为有孝文风烈,大将军高澄深忌之。初,高欢自羞有逐君之丑,事静帝礼甚恭敬,事无大小必报与帝知。可否悉听旨而后行。每侍宴,则俯伏为帝寿;帝设法会,乘辇行香,欢捧香炉步从,鞠躬屏气,承望颜色,故诸大臣侍帝莫敢不恭。至澄掌权柄,对帝倨慢无礼,使中书黄门郎崔季舒观察帝动静,大小事皆令季舒得知。澄与季舒书信常问:“痴人(指孝静帝)近来又如何?痴状见愈否?宜用心察之。”澄曾侍饮酒,举大觞劝帝道:“臣澄劝陛下饮酒。”帝不胜愤怒道:“自古无不亡之国,朕生又有何益!”澄大怒道:“朕?朕?狗脚朕!”使崔季舒击帝三拳,振衣而出。明日,澄使季舒入慰帝,帝谢,赐季舒绢百匹。帝不堪侮辱,乃咏谢灵运诗道:“韩亡子房奋,秦帝仲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动君子。”侍讲荀济知帝意,乃与祠部郎中元瑾、长秋卿刘思逸、华山王元大器、淮南王元宣洪、济北王元徽等密谋诛澄。帝下敕书佯谓济道:“欲于何日开讲?”乃诈于宫中筑一土山,于其下开地道通向北城。开至千秋门,门者觉地下有响声,告澄。澄带兵入宫,见帝不拜而坐,问:“陛下因何反?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此必左右妃嫔之辈所为。”于是,欲杀胡夫人及李嫔。帝正色道:“自古唯闻臣反君,不闻君反臣。王自欲反,为何责我!我杀王则社稷安,不杀则灭亡无日,我自身尚不足惜,况于妃嫔!必欲弑君,缓速在王!”澄乃下床叩头,大哭谢罪。于是酣饮,夜深乃出,过三日,幽禁帝于含章堂。

荀济卒

东魏武定五年(五四七)八月,高澄杀荀济。济字子通,其先颍川人,少年时居江东,博学能文。与梁武帝为布衣之交。知帝有大志,然见帝无意北伐,负气谓人道:“当于盾鼻上磨墨作檄文。”帝不悦。及武帝即位,有人向帝举荐济,帝道:“其人虽有才,然乱俗好反,不可用也。”济上书谏帝崇信佛法,建塔寺奢费甚多,帝大怒,欲集百官于朝斩之;朱异密告于济,济逃奔东魏。澄为中书监时,欲用济为宫中侍读,高欢道:“我爱济之才,欲保全之,故不用济。济入宫,必死。”澄固请,乃许之。及事败,侍中杨遵彦谓济道:“衰暮之年,何苦至此!”济道:“壮气在耳!”因作辨辞道:“自叹年纪摧颓,功名不立,故欲挟天子,诛权臣耳!”澄欲赦之,亲问济道:“荀公何为反?”济道:“奉诏诛高澄,何谓反!”狱司以济老病,以鹿车载至东市,一并焚之。

侯景请梁立元氏一人为魏主

太清元年(五四七)十二月,侯景围谯城不下,退攻城父,拔之。初九日,遣其行台左丞王伟诣建康劝梁帝道:“邺中文武合谋(指荀济、元瑾等谋杀高澄事),召臣共讨高澄,事泄,澄幽元善见于金墉,杀诸元六十余人。河北人士俱念其主,请立元氏一人以从人望,如此,则陛下有继绝之名,臣景有立功之效,河之南北为圣朝之邾、莒;国之男女,为大梁之臣妾。”武帝以为然,十二日,下诏以太子舍人元贞为咸阳王,给兵力,使还北主魏,须渡江,许即位。

慕容绍宗败于侯景

武定五年(五四七)十二月,慕容绍宗引军击侯景,景辎重数干两,马数千匹,士卒四万人,退保涡阳。绍宗士卒十万,旗甲耀日,鸣鼓长驱而入。景使谓之道:“公为欲送客,为欲定雌雄邪?”绍宗道:“欲与公决胜负。”遂顺风布阵。景闭垒,待风止乃出。绍宗道:“侯景多诡计,好乘人之败。”使防之。景命战士皆衣短甲,持短刀,入魏阵,只下视,砍人腿马足,东魏兵大败。既败,景乘之,绍宗坠马,仪同三司刘本生负伤,显州刺史张遵业为景所擒。绍宗、丰生俱奔回谯城,裨将斛律光、张恃显责其不善战,绍宗道:“吾战多矣,未见如景之难克者。君等不妨一试。”光等披甲将出,绍宗劝戒光:“勿渡涡水。”二人乃屯军于水北。光轻骑射之。景临涡水对光道:“尔求功而来,我惧死而去。我,汝父之友(景与斛律金同事尔朱荣、高欢),何为射我?汝不渡水至南岸,非慕容绍宗教汝邪?”光无以应。景使其徒田迁射光马,穿马胸,光换马隐于树后,又射中之,光退入军中。景擒恃显,既而舍之,光等逃回谯城,绍宗道:“今日如何?而责我也!”

大事

(1)春,正月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

(1)春季,正月朔(初一),发生日偏食,未被遮尽的太阳象钩一样。

(2)壬寅,荆州刺史庐陵威王续卒。以湘东王绎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续素贪婪,临终,有启遣中录事参军谢宣融献金银器千余件,上方知其富,因问宣融曰:“王之金尽此乎?”宣融曰:“此之谓多,安可加也!大王之过如日月之食,欲令陛下知之,故终而不隐。”上意乃解。

(2)壬寅(初四),荆州刺史庐陵威王萧续去世。梁武帝任命湘东王萧绎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以及荆州刺史。萧续平素很贪婪,临终之时,他给中录事参军萧宣融留下了一封信,献出一千多件金银器皿。梁武帝这才知道萧续如此富有,便问谢宣融:“庐陵威王萧续的金银财宝只有这些吗?”谢宣融回答说:“这些已可以说是非常多了,怎么可以更多呢!大王的过失就象日食月食一样,是有目共睹的,他想让陛下您了解这一切,所以最终没有对您隐瞒。”梁武帝心里的疙瘩这才解开了。

初,湘东王绎为荆州剌史,有微过,续代之,以状闻,自此二王不通书问。绎闻其死,入而跃,为之破。

当初,湘东王萧绎担任荆州刺史,犯下了一些小过错,萧续接替他以后,就把萧绎的过错汇报朝廷,从此以后,这两个藩王就彼此不通书信,互相不往来了。萧绎听到萧续去世的消息,进门后高兴得跳了起来,连鞋都撑破了。

(3)丙午,东魏勃海献武王欢卒。欢性深密,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制驭军旅,法令严肃。听断明察,不可欺犯。擢人受任,在于得才,苟其所堪,无问厮养,有虚声无实者,皆不任用。雅尚俭素,刀剑鞍勒无金玉之饰。少能剧饮,自当大任,不过三爵。知人好士,全护勋旧;每获敌国尽节之臣,多不之罪。由是文武乐为之用。世子澄秘不发丧,唯行台左丞陈元康知之。

(3)丙午(初八),东魏勃海献武王高欢去世。高欢性格深沉谨细,一天到晚总是一副很庄严的样子,谁都不能猜测到他内心想些什么,在掌握机会和权变方面,他能千变万化,如有神助。在治理、驾驭军队方面,又能做到法令严格。他听取和断决事情,能做到明察秋毫,谁也不敢冒犯、欺骗他。在选拔人才,提升任用官员时,只注重其才能,如果能担当此任,哪怕是仆人也不管;那些徒有虚名而无实际能力的,都不被任用。高欢平时喜好节俭朴素,所用的刀、剑、马鞍以及缰绳都没用金银玉器装饰。他年轻时很能饮酒,自从担当大任之后,饮酒便不超过三杯。他了解下属,喜欢人才,对有功勋者和老部下都极力保护、成全;每次俘获到敌国的那些为本国尽忠尽节的大臣,大多不处罚他们。由于这样,文武百官都乐意被他使用。长子高澄封锁了高欢去世的消息,秘而不宣,只有行台左丞陈元康知道。

侯景自念己与高氏有隙,内不自安。辛亥,据河南叛,归于魏,颍州刺史司马世云以城应之。景诱执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怀朔暴显等。遣军士二百人载仗暮入西兖州,欲袭取之,刺史邢子才觉之,掩捕,尽获之,因散檄东方诸州,各为之备,由是景不能取。

侯景想到自己与高家有隔阂,心里感到惴惴不安。辛亥(十三日),侯景依据河南而反叛东魏,归属了西魏,颍州刺史司马世云带领全城百姓响应他的行动。侯景引诱并捉住了豫州刺史高元成、襄州刺史李密、广州刺史怀朔人暴显等人。他派遣了二百人的军队,用战车载着刀、戟等兵器在黄昏时分进入了西兖州,想用偷袭的方法夺取这个州。西兖州刺史邢子才发觉了,不动声色先发制人,侯景派出的二百人马全部被擒,于是邢子才向东方的各个州都散发了檄文,这些州各自都做了准备,因此侯景未能夺取这些地方。

诸将皆以景之叛由崔暹,澄不得已,欲杀暹以谢景。陈元康谏曰:“今虽四海未清,纲纪已定;若以数将在外,苟悦其心,枉杀无辜,亏废刑典,岂直上负天神,何以下安黎庶!晁错前事,愿公慎之。”澄乃止。遣司空韩轨督诸军讨景。

各位将领都认为侯景之所以反叛是由崔暹引起的,高澄出于不得已,想要崐杀掉崔暹,以此向侯景道歉。陈元康劝谏高澄说:“现在虽然天下还未太平,但国家法纪已经确定。如果因为几个将领外叛,为了讨得他们的欢心,便枉杀无辜、破坏刑典,岂止有负于上苍神灵,而且又用什么来安抚黎民百姓呢!汉朝晁错的事情是前车之鉴,希望大人您慎重处理此事。”高澄听完这番话,便打消了杀崔暹的念头。高澄派遣了司空韩轨督率各路军队去讨伐侯景。

(4)辛酉,上祀南郊,大赦;甲子,祀明堂。

(4)辛酉(二十三日),梁武帝在南郊祭天,大赦天下;甲子(二十六日),在明堂祭祀。

(5)三月,魏诏:“自今应宫刑者,直没官,勿刑。”

(5)三月,西魏朝廷诏令:“从今开始,凡是应该受到宫刑处罚的人,只把犯罪者没收入官为奴,不再用刑。”

(6)魏以开府仪同三司若干惠为司空,侯景为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公。

(6)西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若干惠为司空,侯景为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公。

庚辰,景又遣其行台郎中丁和来,上表言:“臣与高澄有隙,请举函谷以来,瑕丘以西,豫、广、郢、荆、襄、兖、南兖、济、东豫、洛、阳、北荆、北扬等十三州内附,惟青、徐数州,仅须折简。且黄河以南,皆臣所职,易同反掌。若齐、宋一平,徐事燕、赵。”上召群臣廷议。尚书仆射谢举等皆曰:“顷岁与魏通和,边境无事,今纳其叛臣,窃谓非宜。”上曰:“虽然,得景则塞北可清;机会难得,岂宜胶柱!”

庚辰(疑误),侯景又派遣他的行台郎中丁和前来梁朝,在上表中讲道:“我与高澄之间有隔阂,请允许我率领函谷关以东,瑕丘以西,豫州、广州、郢州、荆州、襄州、兖州、南兖州、济州、东豫州、洛州、阳州、北荆州、北扬州等十三个州来归附,而青州、徐州等几个州,我只要随便写封信过去就能来归降。况且黄河以南,都是我管辖的范围,行动起来易如反掌。倘若青州、徐州一旦平定,就可以随后慢慢攻取燕、赵之地了。”梁武帝召集大臣们来朝廷商议此事。尚书仆射谢举等人都说:“近年来,我们与魏友好往来,边境地区一直平安无事,现在若要收留其叛逆之臣,我们私下都认为不太合适。”梁武帝回答说:“尽管如此,如果得到侯景的话,塞北就可以到手了;机会难得,怎么能胶柱鼓瑟而不知变通呢。”

是岁,正月,乙卯,上梦中原牧守皆以其地来降,兴朝称庆。旦,见中书舍人朱异,告之,且曰:“吾为人少梦,若有梦必实。”异曰:“此乃宇宙混壹之兆也。”乃丁和至,称景定计以正月乙卯,上愈神上。然意犹未决,尝独言:“我国家如金瓯,无一伤缺,今忽受景地,讵是事宜?脱致纷纭,悔之何及?”朱异揣知上意,对曰:“圣明御宇,南北归仰,正以事无机会,未达其心。今侯景分魏土之半以来,自非天诱其衷,人赞其谋,何以至此!若拒而不内,恐绝后来之望。此诚易见,愿陛下无疑。”上乃定议纳景。

这一年,正月,乙卯(十七日),梁武帝梦见中原地区的牧守们都献地来投降,举朝上下一片欢庆。早晨起来,梁武帝遇见中书舍人朱异,便把做梦的事告诉了他,并说:“我这个人很少做梦,如果做了梦,梦中之事就一定会应验。”朱异忙说:“这是天下要统一的征兆。”等到丁和前来告诉梁武帝,说侯景定下计策要在正月乙卯(十七日)这天行动,梁武帝就更相信这个梦是天神的意志。但是他的决心还没有完全定下,曾独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国家象金瓯一样,无一伤缺之处,现在忽然要接受侯景送来的土地,这难道是合乎事理的吗?倘若因此而引起混乱,后悔怎么来得及呢?”朱异揣摩到了梁武帝的心思,便对梁武帝说:“陛下圣明无比,君临天下,南北方的人都仰慕、归心于您,只是因为没有机会奉事您,所以其心意一直没有实现。现在,侯景把魏的一半土地分割出来归附您,如果不是天意引导他的心,人们又赞助他的打算,怎么会走到这一步呢!如果拒绝侯景,不收留他,恐怕就会堵绝了随后准备来归降的人的希望。这些实在是显而易见的,希望陛下您不要犹豫。”梁武帝听完这席话,于是决定接纳侯景。

壬午,以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承制如邓禹故事。平西谘议参军周弘正,善占候,前此谓人曰:“国家数年后当有兵起。”及闻纳景,曰:“乱阶在此矣!”

壬午(疑误),梁武帝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封他为河南王,让他担任都督崐河南、北诸军事及大行台之职,并特意授权他可以如后汉的邓禹那样秉承皇帝的旨意发号施令。平西谘议参军周弘正擅长观察天象变化而预测吉凶,他在侯景投奔梁朝之前曾对人说:“几年之后国内会有兵戈之乱。”等他听说梁武帝接纳了侯景,便说:“祸乱原因就在这里了。”

(7)丁亥,上耕藉田。

(7)丁亥(疑误),梁武帝耕种藉田。

(8)三月,庚子,上幸同泰寺,舍身如大通故事。

(8)三月,庚子(初三),梁武帝临幸同泰寺,举行舍身仪式,和大通元年那次一样。

(9)甲辰,遣司州刺史羊鸦仁督兖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将兵三万趣悬瓠,运粮食应接侯景。

(9)甲辰(初九),梁武帝派司州刺史羊鸦仁督率兖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人,带领三万人马向悬瓠方向靠近,运送粮食以接应侯景。

(10)魏大赦。

(10)西魏大赦天下。

(11)东魏高澄虑诸州有变,乃自出巡抚。留段韶守晋阳,委以军事;以丞相功曹赵彦深为大行台都官郎中。使陈元康豫作丞相欢条教数十纸付韶及彦深,在后以次行之。临发,握彦深手泣曰:“以母、弟相托,幸明此心!”夏,四月,壬申,澄入朝于邺。东魏主与之宴,澄起舞,识者知其不终。

(11)东魏高澄担心各州会出现变故,便亲自外出巡视各地,安抚下属。他让段韶留下守卫晋阳,并委以军事重任;又让丞相功曹赵彦深担任了大行台都官郎中。并让陈元康把事先写在几十张纸上,以丞相高欢的名义发布的命令,交给段韶和赵彦深,让他们在高澄走后按顺次去执行。临出发之前,高澄握住赵彦深的手,哭着对他说:“我把自己的母亲、弟弟托付给你了,希望你明白我的心意!”夏季,四月,壬申(初六),高澄到邺城去朝见。东魏孝静帝设宴招待他,席间,高澄起身舞蹈,有识之士认为高澄父亲刚死就乐而忘哀,不会有好下场。

(12)丙子,群臣奉赎。丁亥,上还宫,大赦,改元,如大通故事。

(12)丙子(初十),梁朝文武百官给佛门捐钱为梁武帝赎身。丁亥(二十一日),梁武帝回到了皇宫,大赦天下,改换年号为“太清”,就象大通年间那次一样。

(13)甲午,东魏遣兼散骑常侍李系来聘。系,绘之弟也。

(13)甲午(二十八日),东魏派兼散骑常侍李系来梁朝聘问。李系是李绘的弟弟。

(14)五月,丁酉朔,东魏大赦。

(14)五月,丁酉朔(初一),东魏大赦天下。

(15)戊戌,东魏以襄城王旭为太尉。

(15)戊戌(初二),东魏任命襄城王元旭为太尉。

高澄遣武卫将军元柱等将数万众昼夜兼行以袭侯景,遇景于颍川北,柱等大败。景以羊鸦仁等军犹未至,乃退保颍川。

东魏高澄派遣武卫将军元柱等人率领几万大军日夜兼程去袭击侯景,在颍川北面与侯景相遇,结果元柱等人遭到惨败。侯景因为羊鸦仁等人的军队还没有赶到,于是,便退守颍川。

(16)甲辰,东魏以开府仪同三司库狄干为太师,录尚书事孙腾为太傅,汾州刺史贺拔仁为太保,司徒高隆之录尚书事,司空韩轨为司徒,青州刺史尉景为大司马,领军将军可朱浑道元为司空,仆射高洋为尚书令、领中书监,徐州刺史慕容绍宗为尚书左仆射,高阳王斌为右仆射。戊午,尉景卒。

(16)甲辰(十八日),东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库狄干为太师,录尚书事孙腾为太傅,汾州刺史贺拔仁为太保,司徒高隆之为录尚书事,司空韩轨为司徒,青州刺史尉景为大司马,领军将军可朱浑道元为司空,仆射高洋为尚书令、领中书监,徐州刺史慕容绍宗为尚书左仆射,高阳王元斌为右仆射。戊午(二十二日),尉景去世。

(17)韩轨等围侯景于颍川。景惧,割东荆、北兖州、鲁阳、长社四城赂魏以求救。尚书左仆射于谨曰:“景少习兵,奸诈难测,不如厚其爵位以观其变,未可遣兵也。”荆州刺史王思政以为:“若不因机进取,后悔无及。”即以崐荆州步骑万馀从鲁阳关向阳翟。丞相泰闻之,加景大将军兼尚书令,遣太尉李弼、仪同三司赵贵将兵一万赴颍川。

(17)韩轨等人率军把侯景包围在颍川。侯景见这种状况,害怕了,便把东荆、北兖州、鲁阳、长社四座城割让给了西魏,用此来贿赂西魏,以便取得其援救。西魏尚书左仆射于谨说:“侯景在少年时就习武练兵,为人奸诈,难以揣测,所以不如封以他高官厚禄,看看他的变化再说,先不要派兵去援救他。”荆州刺史王思政却认为:“如果不抓住时机进取,后悔就来不及了。”于是便派荆州的一万多名步兵和骑兵经鲁阳关向阳翟进发。西魏丞相宇文泰知道情况之后便封侯景为大将军兼尚书令,并派遣太尉李弼、仪同三司赵贵率领一万人马赶赴颍川去为侯景解围。

景恐上责之,遣中兵参军柳昕奉启于上,以为:“王旅未接,死亡交急,遂求援关中,自救目前。臣既不安于高氏,岂见容于宇文!但螫手解腕,事不得已,本图为国,愿不赐咎!臣获其力,不容即弃,令以四州之地为饵敌之资,已令宇文遣人入守。自豫州以东,齐海以西,悉臣控压;见有之地,尽归圣朝,悬瓠、项城、徐州、南兖,事须迎纳。愿陛下速敕境上,各置重兵,与臣影响,不使差互!”上报之曰:“大夫出境,尚有所专;况始创奇谋,将建大业,理须适事而行,随方以应。卿诚心有本,何假词费!”

侯景怕梁武帝责怪他向西魏求援一事,便派中兵参军柳昕向梁武帝送去一封信,上面说道:“陛下您派出的军队还没有来到,而我这里生死攸关,情况十分危急,便向关中求援,以便挽救自己所面临的危机。我既不能安处于高澄手下,又怎么会被宇文泰所容纳?但是手遭毒蛇螫咬而连手腕去掉,这是万不得已之事,本来想着为国,希望您不要怪罪我!我得到了关中的帮助,所以不能马上就背弃他们,现在我把四个州的地方当做引敌人上钩的诱饵,已经让宇文泰派了军队进入颍川,帮助我守卫这里。从豫州以东到齐海以西的地区,都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我的这些现在实有的土地,都归于梁朝所有,悬瓠、项城、徐州、南兖这些地方,只需要派人去加以接管就可以了。希望陛下您迅速向边境下发命令,让他们各置重兵,与我呼应,相互之间不要发生差脱误会!”梁武帝回答说:“大夫离开国境,还有自做主张的权限呢,何况你始创奇谋,将建大业,理应根据事情的发展而行事,随机应变。你一片诚意,心系朝廷,何须多加解释呢?”

(18)魏以开府仪同三司独孤信为大司马。

(18)西魏任命开府仪同三司独孤信为大司马。

(19)六月,戊辰,以鄱阳王范为征北将军,总督汉北征讨诸军事,击穰城。

(19)六月,戊辰(初三),西魏委任鄱阳王元范为征北将军,令他总督汉北征讨诸军事,去进攻穰城。

(20)东魏韩轨等围颍川,闻魏李弼、赵贵等将至,乙巳,引兵还邺。侯景欲因会执弼与贵,夺其军;贵疑之,不往。贵欲诱景入营而执之,弼止之。羊鸦仁遣长史邓鸿将兵至汝水,弼引兵还长安。王思政入据颍川。景阳称略地,引兵出屯悬瓠。

(20)东魏的韩轨等人包围了颍川,得知西魏的李弼、赵贵等人将要领兵到来,乙巳(疑误),带领军队撤回了邺城。侯景想趁机抓获李弼和赵贵二人,夺取他们的军队;赵贵对侯景产生了怀疑,不去颍川与侯景相会。赵贵想把侯景诱入军营而趁机拘捕他,李弼制止了赵贵这一做法。这时,羊鸦仁派长史邓鸿率领军队到了汝水,李弼便率领军队回到了长安。王思政带兵占据了颍川。侯景假称要攻取州郡,带领军队出颍川城,驻扎于悬瓠。

景复乞兵于魏,丞相泰使同轨防主韦法保及都督贺兰愿德等将兵助之。大行台左丞蓝田王悦言于泰曰:“侯景之于高欢,始敦乡党之情,终定君臣之契,任居上将,位重台司;今欢始死,景遽外叛,盖所图甚大,终不为人下故也。且彼能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今益之以势,援之以兵,窃恐贻笑将来也。”泰乃召景入朝。

侯景又向西魏乞求援兵。丞相宇文泰让同轨郡的防主韦法保以及都督贺兰愿德等人率领军队前去帮助他。大行台左丞蓝田人王悦对宇文泰说:“侯景同高欢之间,开始是亲密的乡党关系,最终变成了君臣关系,侯景位居上将,权倾朝廷;而今高欢刚刚死去,侯景便很快外叛,这是因为他的图谋很大,终不甘居人下的缘故。况且他能对高氏背信弃义,又怎么会为本朝尽忠尽节呢?现崐在您扩大他的势力,派兵去援助他,我私下担心这样会让后人耻笑的。”于是宇文泰便派人召侯景入朝。

景阴谋叛魏,事计未成,厚抚韦法保等,冀为己用,外示亲密无猜间。每往来诸军间,侍从至少,魏军中名将,皆身自造谐。同轨防长史裴宽谓法保曰:“侯景狡许,必不肯入关,欲托款于公,恐未可信。若伏兵斩之,此亦一时功也。如其不尔,即应深为之防,不得信其诳诱,自贻后悔。”法保深然之,不敢图景,但自为备而已;寻辞还所镇。王思政亦觉其诈,密召贺兰愿德等还,分布诸军,据景七州、十二镇。景果辞不入朝,遗丞相泰书曰:“吾耻与高澄雁行,安能比肩大弟!”泰乃遣行台郎中赵士宪悉召前后所遣诸军援景者。景遂决意来降。魏将任约以所部千余人降于景。

侯景暗中打算反叛西魏,但计划没有实现,便优抚韦法保等人,希望他们能替自己效力,表面上做出亲密无间的样子。侯景每每来往于各个军队之间,带的侍从极少,对于西魏军队中的各个著名将领,他都亲自去拜访他们。同轨防长史裴宽对韦法保说:“侯景为人奸诈狡猾,一定不肯应宇文丞相之召而入关,他肯定要通过您向朝廷讲情,恐怕不可以相信他。如果埋伏兵士斩了他,这也是一时的功劳啊。如果你不这样,我们就应该深深地提防他,不能轻信他的欺骗和引诱,以致为自己留下悔恨。”韦法保非常赞同裴宽的话,不敢杀掉侯景,只是自己加强了防卫罢了。后来,他找了个借口便回自己的镇所去了。王思政也觉得侯景在欺骗他,就秘密把贺兰愿德等人召回来,分别部署了各路军队,占领了侯景所管辖的七个州,十二个镇。侯景果然推辞而不肯入朝,他在给宇文泰的信中说:“我耻于同高澄并行,又怎么能同大弟您比肩呢!”宇文泰收到了这封信后,便派行台郎中赵士宪将以前派去的救援侯景的各路军队全部召回。于是,侯景便决心投降梁朝。西魏将领任约带领所属的一千多名将士投降了侯景。

泰以所授景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尚书令、河南大行台、都督河南诸军事回授王思政,思政并让不受;频使敦谕,唯受都督河南诸军事。

西魏丞相宇文泰把以前授给侯景的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尚书令、河南大行台、都督河南诸军事等官职收回并转授给了王思政,王思政一并推辞不受;宇文泰频繁地派人敦促劝谕王思政走马上任,最后,王思政只接受了都督河南诸军事这一职务。

(21)高澄将如晋阳,以弟洋为京畿大都督,留守于邺,使黄门侍郎高德政佐之。德政,颢之子也。丁丑,澄还晋阳,始发丧。

(21)高澄将要去晋阳,便任命他的弟弟高洋为京畿大都督,让他留守邺城,并让黄门侍郎高德政来辅佐他。高德政是高颢的儿子。丁丑(十二日),高澄回到了晋阳,方才开始为高欢发丧。

(22)秋,七月,魏长乐武烈公若干惠卒。

(22)秋季,七月,西魏长乐武烈公若干惠去世。

(23)丁酉,东魏主为丞相欢举哀,服缌,凶礼依汉霍光故事,赠相国、齐王,备九锡殊礼。戊戌,以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勃海王;澄启辞爵位。壬寅,诏太原公洋摄理军国,遣中使敦谕澄。

(23)丁酉(初二),东魏孝静帝为丞相高欢举行哀悼仪式,穿上了缌丧服。丧礼依照汉代霍光去世时的规格而进行,追封高欢为相国、齐王,并备九锡之礼。戊戌(初三),东魏孝静帝任命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勃海王;高澄启奏孝静帝,请求辞去封给他的爵位。壬寅(初七),孝静帝颁下诏书,令太原公高洋摄理军政大事,并派宦官敦促劝谕高澄,走马上任。

(24)庚申,羊鸦仁入悬瓠城。甲子,诏更以悬瓠为豫州,寿春为南豫州,改合肥为合州。以鸦仁为司、豫二州刺史,镇悬瓠;西阳太守羊思达为殷州刺史,镇项城。

(24)庚申(二十五日),羊鸦仁进入了悬瓠城。甲子(二十九日),梁武帝诏令改悬瓠为豫州,改寿春为南豫州,改合肥为合州。任命羊鸦仁为司、豫两州刺史,镇守悬瓠;任命西阳太守羊思达为殷州刺史,镇守项城。

(25)八月,乙丑,下诏大举伐东魏。遣南豫州刺史贞阳侯渊明、南兖州刺史南康王会理分督诸将。渊明,懿之子;会理,续之子也。始,上欲以鄱阳王崐范为元帅;朱异取急在外,闻之,遽入曰:“鄱阳雄豪盖世,得人死力,然所至残暴,非吊民之材。且陛下昔登北顾亭以望,谓江右有反气,骨肉为戎首,今日之事,尤宜详择。”上默然,曰:“会理何如?”对曰:“陛下得之矣。”会理懦而无谋,所乘襻舆,施板屋,冠以牛皮。上闻,不悦。贞阳侯渊明时镇寿阳,屡请行,上许之。会理自以皇孙,复为都督,自渊明已下,殆不对接。渊明与诸将密告朱异,追会理还,遂以渊明为都督。

(25)八月,乙丑(初一),梁武帝诏令派大量军队去讨伐东魏。他派遣南豫州刺史贞阳侯萧渊明、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分别督率各位将领进攻东魏。萧渊明是萧懿的儿子,萧会理是萧续的儿子。开始,梁武帝想让鄱阳王萧范担任元帅;朱异正在外面休假,听说梁武帝要让萧范担任元帅,急忙进朝对梁武帝说:“鄱阳王虽然是英雄豪杰,盖世无双,许多人为他竭尽全力地效劳。但他所到之处非常残忍凶暴,不是个能爱惜百姓的人。况且陛下您往日登上北顾亭眺望远方时曾说长江西边的地区有反叛之气,骨肉之亲常常是战争的祸首,所以由谁挂帅尤其应该仔细选择。”梁武帝点头称是,又问:“萧会理如何呢?”朱异回答说:“陛下选对人了。”萧会理怯懦而又少谋,他所乘坐的抬轿,用木板屋子的形状,外面蒙着牛皮,梁武帝知道之后,很不高兴。贞阳侯萧渊明此时正镇守寿阳,他多次向梁武帝请求去带兵打仗,梁武帝允许了。而萧会理自恃是皇帝的孙子,又担任了都督,便不把众人放在眼里,自萧渊明以下的人,一概不予理睬。萧渊明便和诸位将领一起把这件事秘密通报给了朱异,朱异派人把萧会理追了回来,就让萧渊明担任了都督。

(26)辛未,高澄入朝于邺,固辞大丞相,诏为大将军如故,馀如前命。

(26)辛未(初七),东魏高澄来到邺城朝拜孝静帝,坚决辞去大丞相的职务;东魏孝静帝诏令他仍然担任大将军,其它职务还同以前任命的那样。

甲申,虚葬齐献武王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旁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巨。及齐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发石取金而逃。

甲申(二十日),东魏把齐献武王高欢先虚葬在漳水之西;又在成安县鼓山石窟佛寺旁边秘密挖了一个墓穴,把齐献武王的灵柩放进穴内,然后把所有工匠都杀掉了。等到北齐灭亡时,一位工匠的儿子知道了安葬地点,撬开了石板,取出了墓穴中的黄金便逃走了。

(27)戊子,武州刺史萧弄璋攻东魏碛泉、吕梁二戍,拔之。

(27)戊子(二十四日),梁朝武州刺史萧弄璋带兵去攻打东魏的碛泉、吕梁二座城堡,并占领了它们。

(28)或告东魏大将军澄云:“侯景有北归之志。”会景将蔡道遵北归,言“景颇知悔过”。景母及妻子皆在邺,澄乃以书谕之,语以阖门无恙,若还,许以豫州刺史终其身,还其宏妻、爱子,所部文武,更不追摄。景使王伟复书曰:“今已引二邦,扬旌北讨,熊豹齐奋;克复中原,幸自取之,何劳恩赐!昔王陵附汉,母在不归,太上囚楚,乞羹自若,矧伊妻子,而可介意!脱谓诛之有益,欲止不能,杀之无损,徒复坑戮,家累在君,何关仆也!”

(28)有人告诉东魏大将军高澄:“侯景有北归之意。”这时正好侯景的将领蔡道遵回到了东魏,讲道:“侯景有所悔过。”侯景的母亲和妻子儿女都住在邺城,高澄便写信告诉侯景,说他的全家人都安然无恙,如果他肯回到东魏,便许诺让他终身担任豫州刺史,并还他宠妻爱子,对于他手下的文武官员,更是既往不咎。侯景指使手下人王伟给高澄回信说:“现在,我已经带领梁和西魏的军队,举旗北伐,兵卒们士气高涨;恢复中原地区,我希望能自己攻取,怎么能有劳您来恩赐给我呢!从前王陵归附了刘邦,母亲被项羽抓去他仍不肯回去;刘邦的父亲被项羽囚禁了,项羽威胁要杀掉其父,刘邦却坦然地向项羽讨要煮他父亲的肉汤喝,父母尚且如此,何况是妻子儿女,那就更不介意了!如果说杀掉我的妻子和孩子对你有利的话,我想阻止你也是阻止不了的,如果杀掉他们对我毫无损害,那么您杀戮了他们也是徒然,反正我的家室全在您手中,如何处置,与我有什么相关啊!”

戊子,诏以景录行台尚书事。

戊子(二十四日),梁武帝诏令委任侯景为录行台尚书事。

(29)东魏静帝,美容仪,旅力过人,能挟石师子逾宫墙,射无不中;好文学,从容沈雅。时人以为有孝文风烈,大将军澄深忌之。

(29)东魏孝静帝容貌、仪表俊美,臂力过人,能把石狮子夹在胳膊下面飞崐身跳过宫墙,射箭百发百中;他还喜好文学,行止丛容沉稳,性情高雅。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有北魏孝文帝的风范,因此大将军高澄特别防范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7 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