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孙贺 |
释义 | 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今甘肃宁、庆一带)人,胡人后裔,其祖父公孙昆邪为平定七国之乱立下汗马功劳。公孙贺生年不详,约为汉景帝时期。少年从军,数有功,为太子舍人。汉武帝时升为太仆,娶卫子夫长姐卫君孺为妻。历任轻车将军、车骑将军、左将军等职出击匈奴,其后官拜丞相。征和二年巫蛊之祸,与其子敬声死于狱中,全家被族。 时任太仆,武帝近臣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今甘肃宁、庆一带)人。是胡人后裔。生年不详。 贺的父亲(一说祖父)公孙昆邪(公孙浑邪),景帝时为陇西太守,率军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传世。中元四年(前146),坐法,免为庶人。 汉景帝时期,少年公孙贺从军,数次立功,任太子舍人。 当时的太子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刘彻即位后,升公孙贺为太仆。 武帝即位后一直无子。建元二年,平阳侯家的讴者卫子夫被平阳公主送入宫中。第二年,卫子夫大宠,怀孕。陈皇后之母馆陶公主为女儿出气,绑走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欲杀之,幸好卫青得好友公孙敖等人相救。事发后武帝大怒,接连封赏卫青公孙敖及卫家相关之人,并把卫子夫的长姐卫君孺嫁与公孙贺。由此可见,公孙贺相当得武帝信任。 元光年间,公孙贺任轻车将军,率军驻扎战略要地马邑。 七击匈奴,戎马倥偬汉武帝刘彻在位时,历经“文景之治”的西汉帝国盛极一时。为了解除边患,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积极发动了长达数年的抗击匈奴的战争。 雁门郡马邑县豪强聂壹通过大行王恢向汉武帝建议:匈奴刚刚与汉和亲,对汉缺乏防备,如果能诱使匈奴深入侵掳,以伏兵袭击,可以大获全胜。 元光二年(前133年)六月,汉武帝派遣精兵30万,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3万多人出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准备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一举全歼匈奴主力。同时派聂壹前往匈奴诱敌。 军臣单于识破诱敌之计,汉军无功而返。 马邑之谋虽败,却标志着西汉一改汉初的和亲政策,拉开了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的序幕。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 汉军分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直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治代县,今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 此役公孙贺无功无过。另三路,卫青突袭龙城得胜,公孙敖李广皆败。 元朔五年,公孙贺任骑将军,随车骑将军卫青出征。此役卫青率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发;苏建、李沮、公孙贺、李蔡都受卫青的节制,率兵从朔方出发;李息、张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发。 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军一时无法到达他的驻地,饮酒大醉。谁料卫青率大军长途奔袭,夜间突袭右贤王驻地犹如神兵天降,右贤王大骇,无心抵抗,匆匆抱着美姬在数个护卫的保护下狼狈突围逃离,汉军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有几百万头。高奏凯歌,收兵回朝。 此役,公孙贺因战功封南窌侯,封邑一千三百户。 元朔六年,公孙贺任左将军随大将军卫青再次出征。此役汉军二出定襄,斩获匈奴军一万多名,少年霍去病初露峥嵘。美中不足的是,前将军赵信与右将军苏建领军三千余人遭遇单于主力,大战一日后三千余人所剩无几,赵信本是匈奴人,听了匈奴的劝诱,便带人投降匈奴。苏建突围逃回。 元鼎五年,公孙贺坐酎金失侯。 元鼎六年,公孙贺任浮沮将军,出五原二千余里,无功而返。 拜相封侯,是福是祸太初二年(前103年),武帝命公孙贺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当时进行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帝相因争权,矛盾极为尖锐,前任丞相唯公孙弘老死,丞相李蔡(李广之弟)、严青翟、赵周三人因罪被杀,石庆虽然处处小心,事事谨慎,也多次受到武帝谴责。 公孙贺长期追随武帝,怎能不知道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因此他以首叩地,痛哭流涕地恳求汉武帝说:“臣生长在边远的地方,出身低微,又因长期在军队中任职,才能低下,实在不敢当丞相这个职务。”汉武帝虽然被他的忠诚感动得流泪,但未接受他的请求,命令手下人“扶起丞相”。公孙贺再三推辞,长跪不起。汉武帝无奈起身拂袖而去,贺迫不得已,只得接受相印。出宫后,他对随行的幕僚说:“今上太贤明了,我任丞相一定会有不称职之处,一旦出现纰漏,必遭横祸。” 巫蛊之乱,祸起安世巫蛊之乱,又称巫蛊之祸,是指汉武帝征和二年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牵连者上至皇后太子、下至普通平民,达数十万人。此事件是各方势力为角逐太子之位而对卫皇后、太子刘据及相关人等的血腥阴谋。 征和二年,公孙贺和卫君孺之子公孙敬声,时任太仆,为人骄奢不奉法,擅自动用军费1900万钱,事发后被捕下狱。 时值武帝下诏通缉为非作歹的阳陵大侠朱安世,公孙贺为赎儿子之罪,请求皇帝让他追捕,武帝允诺。公孙贺历经艰辛,将朱安世捕获移送朝廷,其子之罪将得以赦免。 孰料朱安世怀恨在心,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丞相把祸事引到自己家族里了,终南山的竹子写不尽我要告发的罪状,斜谷里的树木也不够制作被牵连的人所用的桎梏。]于是他在狱中上书,声称公孙敬声与武帝女儿阳石公主私通,且在皇帝专用驰道上埋藏木人以诅咒皇帝等事件。于是武帝大怒,下令追查。 朱安世上书之事是否得到巫蛊之祸主谋的指使已不得而知,但在此之后,江充等人污蔑公孙敬声及其下属——李敢之子李禹勾结李陵,打算投奔匈奴。 公孙贺父子死于狱中。公孙家被族。阳石公主被诛。 牵连数十万人的巫蛊之祸由此而起。 史书留名,长眠彬县《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将军公孙贺。贺,义渠人,其先胡种。贺父浑邪,景帝时为平曲侯,坐法失侯。贺,武帝为太子时舍人。武帝立八岁,以太仆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岁,以轻车将军出云中。后五岁,以骑将军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南窌侯。后一岁,以左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无功。后四岁,以坐酎金失侯。后八岁,以浮沮将军出五原二千馀里,无功。后八岁,以太仆为丞相,封葛绎侯。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为丞相。坐子敬声与阳石公主奸,为巫蛊,族灭,无后。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自武帝为太子时,贺为舍人,及武帝即位,迁至太仆。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元光中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岁,出云中。后五岁,以车骑将军从大将军青出,有功,封南窌侯。后再以左将军出定襄,无功,坐酎金,失侯。复以浮沮将军出五原二千余里,无功。后八 岁,遂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比坐事死。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宰相。” 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云,贺不得已拜。出,左右问其故,贺曰:“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 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巫蛊之祸起自朱安世,成于江充,遂及公主、皇后、太子,皆败。语在《江充》、《戾园传》。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延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③。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④。以及敬声⑤之畴、李禹⑥之属,谋入匈奴,有司无所发③。) 注: ③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有司无所发:江充巫蛊、小人为祸,有司官员无人审讯、举发。④椒房:皇后居所,暗指卫子夫。 ⑤敬声:公孙敬声,贪污军费,与阳石公主私通。 ⑥李禹:李敢之子,其妹为卫太子中人。 公孙贺墓葬公孙贺墓,地处南距彬县县城十公里的水口乡祁家崖村西,属陕西省名胜古迹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彬志》记载:“汉公孙贺故宅,在县西二十五里,今呼孙村(属水口乡)。” 据传贺墓原来莹域宽阔,时易世移,现在墓冢仅存一半,残存封土东西长十一米,南北宽七米,残高三米。墓北现有一九五七年五月三十一日省人民政府所立保护标志一一石碑一通。墓地四周平旷,南临白土坳,北达韩家原,东望寨园堡,西接长禄村。越过长禄,西距该墓三里许的孙村,为贺当年故宅公孙庄,烟柳依稀,登墓遥遥可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