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坪村 |
释义 | 1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哲觉镇营坪村营坪村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县南部,距威宁县城72公里,距哲觉镇17公里,威哲公路横跨南北,是毕节、赫章、威宁前往云南的交通要道,折耳根(当地称为鱼腥草)、百合、木香、半夏、魔芋等中药材是营坪村的主要商业产业。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5亩,森林覆盖率61%。全村有428户农户,人口1985人,人均纯收入2500元,是威宁县的小康村,同时也是威宁县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 2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踏水镇公坪村公坪村位于乐山市沙湾区踏水镇,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是个典型旱山村。拥有耕地面积1915亩,427户1521人。该村水稻、玉米产量连续好几年实现稳产高产,位居踏水镇第一,素有粮仓的美称,在原小乐山市安谷区赫赫有名。粮食产量的提高,彻底解决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告别了昔日借包谷还大米度日的艰难历史。 公坪村村民们抓住了西部大开发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大胆尝试,实施了970亩退耕还林。许多村民们都自发种树。耕地还林,林中种草养牛,2000年,村民们种植黄竹草,从马边、峨边引进肉牛养殖。2003年,引进业主投资200余万元在七、八组的阴阳山以每年每亩300元的租金流转土地种植800余亩生态绿茶。然而,由于业主是领导干部,不能经商办企业,在一年多后只好退还给了农户自己经营。种茶很快见效,精心管理种植茶树的农户,亩收入达到了2000余元,种茶比种粮食强,有相当一部分村民想发展茶叶产业,都因无技术和受交通条件的制约而打消了念头。 2006年初,村两委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广泛动员。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小组会层层宣传动员,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硬化村干道,得到村民们的普遍认同,很快通过了捐资硬化村主干道的决议,短短两年的时间人平捐资400元、企业助、社会帮等形式共筹资90余万元硬化了3米宽、8公里长的村主干道。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村两委在“发展”二字上狠做文章,试种过生姜,但是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不够明显。那么发展什么呢?问题摆在了公坪村两委的面前,就在村两委一筹莫展之际,机遇来临,峨眉种茶业主前来看地,反复论证,反复磋商,达成了租赁流转土地种植见效快效益高的安吉白茶的共识,经与业主多次座谈协商,从2007年6月至8月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在党的十七大召开时种下了1500亩安吉白茶,业主感到满意,老百姓也能就近务工,留守看家的200多村民成了种茶的产业工人。村民们每年不仅坐收土地租金,婆婆大娘们每天也能到茶山务工挣个二三十元钱,一算账比较,现在的收入比以前从事农业耕种的收入高得多。村民们从2007年9月到2008年9月挣得务工收入达125万元,其中九组70多岁的老妪就挣了5000余元。实现了双赢,今年业主又扩大安吉白茶种植面积1100亩。照此计算,茶场在正式投产后,将可解决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务工,预计村民们可挣劳务收入年均1200万元。 提升茶叶产业,全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引进业主,还得服好务,村两委积极争取了土地整理项目,再硬化了村道1公里,打通了连接长坪村的通道,修建了100立方米的蓄水池10口,修生产便道3条约2500米,整治旧机耕道3000米,新开辟机耕道5000米,修U型槽6000米,土地整理530亩。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进一步增强了业主投资办好茶场的信心。 从坑坑洼洼的黄泥巴土路到如“玉带”般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间的水泥路;从纯农业生产到坐收土地流转租金、当农业产业工人;从破旧的木板房到如今装修一新、林荫处熠熠生辉的砖瓦房、小别墅,从光秃小山到层峦叠翠中退耕还林、生态茶叶形成的绿色屏障。全村的变化可大啦,村民们的生活状况变化可大啦。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占99%的户有了彩电,占90%的户有了摩托车,占95%的户有移动电话或无绳电话,占25%的户有冰箱或冰柜,占30%的户装修了住房。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公坪村的小康户、小康组、小康村逐步形成,全面小康指日可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