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开信 |
释义 | 公开信是将内容公布于众的信件。公开信可以笔写,也可以印刷、张贴、刊登和广播。其对象一般比较广泛,如“三八”妇女节写给全国妇女的公开信;“五四”青年节写给全体青年的公开信;也可写给一人,如廖承志写给蒋经国的公开信。不论是写给社会中的某一部分人或写给个人,从写信者的角度看,都希望有更多人的阅读、了解,甚至讨论信中的问题。信的内容一般涉及比较重大的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教育作用和宣传作用。公开信类型. 公开信类型公开信可分为三种类型,写法各有不同。 第一种 问候、表扬、鼓励以领导机关、群众团体的名义,在纪念活动、传统节日或其他必要的情况下,给有关单位、社会阶层、集体、个人、发出的书信。这类公开信有问候、表扬、鼓励的作用。结构与普通书信基本相同。 第二种 写给有关对象的公开信领导机关、群众团体或个人针对某一问题写给有关对象的公开信。这类公开信有的是表扬,有的是批评,有的是倡导好风气,有的是提出建议。 第三种 是发给私人的公开信由于某种原因,找不到收信人,而信又比较紧急,非发给本人不可。这类信通过报刊或广播公开发布,写信人和收信人双方就有可能取得联系。如路遇未留名的好人好事,需表示感谢;大陆与台湾失去联系亲人之间的寻亲信等,常以此种方式发出。 第四种 给予澄清群众反应某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涉嫌不合法操作时,某人或相关部门给予澄清,这一般是指娱乐圈的明星涉嫌抄袭事件时会比较常见。 这类信写法与普通书信相同,但由于要寄给报刊编辑部或广播电台、电视台,因此要注意写好信封。 注意问题写好公开信,有如下几个问题须注意: 一是考虑需要与可能,的确有写公开信的必要,确有实现公开信所说的目标的可能; 二是既要诚心诚意地将发表公开信的理由告诉读者,又要向读者灌输公开信的基本思想,切忌夸大其辞; 三是把握好发表公开信的最佳角度及最佳时间,使公开信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公布某件喜讯,噩耗,求助信件,需要人们了解,消除影响的事情。 公开信是将不必保密的全部内容公布于众,让大家周知和讨论的信件。公开信的内容—般都具有普遍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一封好的公开信,在宣传中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它能促进人们积极参与,树立良好社会的风气,指导工作广泛开展和推动活动顺利进行。有的公开信可以在报上刊登,也可以在电台上广播。 公开信的写法(一)以领导机关、群众团体的名义,在重大事件、纪念活动、传统节日里给有关单位、集体发出的书信。这种信有问候、表扬、鼓励的效果,如“五四”青年节给青年的公开信等。 这类信的格式与普通书信格式基本相同。出于公开信的对象不只一两个人,而是一个团体、一类人,其内容与写法有很大的不同。 标题 正中写“公开信”三个字,或“×x×致×××公开信”’或术写。 称谓 针对发信的对象多寡和发信方式的不同,有的写集体的称呼,有的写个人性名。在称呼之前,根据不同对象的身分特点。例加:“尊敬的”、“敬爱的”等宇样。写在第行,顶格,称呼后加冒号。 正文 另起——行,空两格开始。内容可分若干段落; (1)写关怀、问候、祝愿的话,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觉。 (2)热情赞颂收传人的品德、成绩、贡献及其影响,并位收侍者深切地感受到发信者对他们的关怀。 (3)根据收信对象的共同持征,提出要求、希望,鼓励他们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4)以饱满、热烈的感情发出号召。 结尾 写上表示祝愿的话,如“此致敬礼”、“妥否请参考”“祝进步”等。 署名 另起一行,在有下方写发信单位或个人姓名,下边写年、月、日。如果登在报纸上,为了引起有关读者的注意,可根据信的中心内容概括一个准确、醒目的标题,标题前边可冠以署名,标题后边加“一封倍”的字样,如《×××关于×××给×××的一封信》这样在末尾就不必再署名。标题也可不署名,如《给×××的一封信》,这就要在末尾署名。 (三)有的信本来是私人信件,但由于某种原因找不到收件人的地址,而信的内容又很急切,非发给本人不可。这种信可通过报纸编辑的帮助登在报纸上,收信人如从报纸上看到对方的来信,双方便有可能取得联系。有的可以征电台上广播,使对方从广播中听到来信。如路遇好人好事须表示感谢;偶见不正之风须批评、帮助;尤其是在祖国尚未完全统一时,大陆同胞给台湾乡亲的信,国外侨胞给祖国人民的信等等,常用这种方式发出。 这类信的格式,基本上与普通书信相同。 公开信示例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注意到了身边的环境吗,在电视中,报纸上,各种传播途径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了解。但我看来,同学们并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的被破坏速度是多么惊人。 据统计,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特大沙尘暴在全国发生了40多次,到了21世纪,变得更加频繁,从2008年1月1日到4月23日,短短的114天里,仅北京就发生了11次,单论其次数之多,范围之大,时间之长,均是历史所罕见。 40年,只是弹指一挥间。对于环境的恶化,人们只是一味感叹事态的严重性,而未透过现象看本质。 就地理情况来分析:在古代,北京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沙尘暴?这是因为当时与其毗邻的内蒙古高原生态结构良好,土地无明显沙化,由内陆来的风无法带走这些土。而到了现代,人们大规模砍伐与放牧,内蒙古高原土地严重沙化!原来那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疮痍的贫瘠土地!同学们,你们是否知道,呼伦贝尔大草原2004年沙漠化总面积已达130.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5.6%,与1999年比,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增加了42.9万公顷;因为水资源匮乏和严重浪费,黄河中下游到1997年就已是2/3时间断流,松花江也是水位不断下降导致航运停滞…… 这一切的灾难,难道就真是上天注定的吗?不!这是人们不遵循自然规律的结果。同学们想一想,自己是否做过曾经以为微不足道,却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事情:大量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乱扔垃圾、浪费自来水和纸张……小草在哭泣!河流在呐喊!山川在崩溃!我们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何必大惊小怪”!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如果全中国13亿人都这样想、全球60亿人都这样做,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同学们,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清醒起来、行动起来!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也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家园,像珍视我们的生命一样珍视我们的地球! 我相信你、相信你们!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吧!尽我们之所能!施我们之所力,把我们的国家建成全球人民神往的地方、把我们的地球建成宇宙最美丽的花园! XX校803班 二00八年六月一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