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公和洋行
释义

公和洋行 (Palmer & Turner Group,P&T),在香港的中文名称又称为巴马丹拿集团,是一个在远东地区历史悠久的英资建筑与工程事务所,服务范围包括规划设计、建筑结构以及机电工程。自1868年成立以来,该机构已经在许多亚洲城市,特别是上海和香港,留下了大批风格多样的优秀作品,对于这两个城市的中心区(外滩和中环)风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公和洋行

历史

19世纪

公和洋行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68年,是由一位英国建筑师萨尔维(William Salway)在香港创立。1858年,他从英国出发,途经香港前去探望在澳洲的父母,却在香港停留了下来。十年后的1868年10月1日,他在香港开创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也就是后来的P&T的前身。1870年,事务所加入了一位随军的测量师W.威尔森(W.Wilson)。

1880年代,年轻的建筑师巴马(C.Palmer,1857年—1953年)加入该事务所,不久他参加汇丰银行总行大厦(第二代)的设计竞赛并获胜,他的成功奠定了巴马在事务所的地位,他成为此后近30年事务所的设计主持。1895年,他和合伙人、结构工程师丹拿(A.Turner)两人被授予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资格(RIBA),事务所也以他俩的名字重新命名为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

20世纪上半叶:上海时期

1912年(民国元年),事务所派乔治·威尔森(George Leopold Wilson,1880年—)和洛根(M.H.Logan)前往上海开设分所,并开始使用公和洋行这个中文名称。几年以后,威尔森和洛根成为事务所的正式合伙人和主持人,于是将总部从香港迁到上海。

乔治·威尔森来到上海后接到的第一个设计任务是位于外滩4号(现在改为3号)的有利大楼(Union Building),这是上海第一座采用钢框架结构的建筑,外观基本属于仿文艺复兴风格。1916年大楼建成,公和洋行也在上海获得了承认,并将行址也迁入该楼。

此后直到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公和洋行在上海陆续设计了一批颇具水准的建筑作品,成为上海实力最为雄厚的建筑设计机构。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约有10座是他们的手笔,几乎占到总数的一半,其中堪称代表作的有汇丰银行大楼、江海关大楼、沙逊大厦和中国银行大楼。这些建筑今天均已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于其是否要申请世界遗产,也已展开讨论。

现状

公和洋行从中国大陆撤出后,继续以香港为基地发展业务,一般多采用巴马丹拿的中文名称。1970年代,随着香港及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起飞,机构规模也日益壮大,员工人数也1960年代初的60多名发展到700多名,并陆续在以下地区设立分公司,拓展业务:

澳门

新加坡

台湾

泰国

马来西亚

中国大陆:上海、北京、武汉

与以往相比,该机构的建筑呈现出风格多元丰富的特色,体现多种文化传统和地域特征的影响,并赢取过香港与外地的许多奖项。

目前,巴马丹拿的合伙人已经不单只有英国背景,而是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也有相当比重为香港本地建筑师。

2003年,该机构在全球排名第52名。

代表作品

19世纪

第二代香港汇丰总行大厦(1886):巴马为汇丰总行大厦的前后部分设计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立面,面向德辅道的一边(当时临海)采用了当时香港最普遍的外廊式(殖民地式),和周围的建筑保持了和谐;面向皇后大道的一面则采用了当时英国本土流行的新古典主义式样,拥有科林斯柱廊和一个巨大的穹顶。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建筑师对香港多元社会的一种理解,也得到了业主的认可。这幢大厦于1886年落成,到1933年被拆除重建。

20世纪上半叶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1923):1921年,汇丰银行(Hongkong&Shanghai Banking CO.)已经发展成实力最雄厚的在华外资银行,并且它设在外滩12号的上海分行业务量已经超过了香港总行。于是汇丰上海分行决定投入巨资,拆除建于1877年的三层文艺复兴式旧楼,重建一座更宏伟的分行大楼。公和洋行为它设计了一幢“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华贵的建筑”。正中巨大的穹顶,沿江正立面的爱奥尼亚式柱廊,粗犷的花岗石外墙,大理石、黄铜等装修材料,精美的壁画,无不有助于业主展示其财富与权势。这幢大楼的建成,同时也使上海人充分领略了公和洋行对于西方古典手法的纯熟运用,为该事务所赢得了巨大声誉。

江海关大楼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的北侧紧邻中国最重要的海关——江海关。汇丰银行大楼重建后,1925年,江海关也决定拆除原有的哥特式红砖建筑,出资430万两白银,请公和洋行为它设计一座新楼。1927年12月19日,江海关新楼落成,其建筑风格总体上仍属于古典主义,正立面建有风格地道的多立克柱廊。不过,顶部层层收进的钟楼所表现出的立体感和高耸感,说明公和洋行的审美趣味正在趋向于艺术装饰主义(Art Deco)风格。

沙逊大厦:1926年,公和洋行设计了上海第一幢10层以上的大楼,也是上海第一幢抛弃古典风格的高层建筑。当1929年9月5日大楼落成时,它那典型的艺术装饰主义风格曾引起上海滩的轰动,它的19米高的墨绿色金字塔形铜顶多年来一直是外滩一个醒目的标志。大厦的业主是英籍犹太人沙逊家族开设的新沙逊洋行下属的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新沙逊洋行利用大厦的大部分楼面开设了一个顶级的豪华饭店华懋饭店(Cathay Hotel),有9个国家风格的客房。底层东大厅租给荷兰银行和华比银行,顶楼是沙逊自己的豪华住宅。1956年以后饭店名称改为和平饭店。

外滩中国银行大楼:外滩中国银行大楼的原址是德国总会,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后被中国银行接管。1928年,南京政府建立以后,中国银行总行也从北京迁到上海。1936年-1937年,中国银行上海总行重建,公和洋行与中国建筑师陆谦受合作设计了这座艺术装饰主义风格的17层大楼,上方是中国传统的蓝色琉璃瓦四角攒尖顶,一些细部装饰带有中国传统色彩。大楼总高70多米,略低于相邻的沙逊大厦。

南京

原中央大学大礼堂,大礼堂位于东南大学校园中央,与南大门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它是原中央大学校长张乃燕于1930年3月28日动工兴建的,后因经费困难而停工。1930年至1931年,朱家骅任中央大学校长,他利用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召开国民会议的名义,获得国民政府的拨款。此后,由建筑系教授卢毓骏主持续建,于1931年4月底竣工。 大礼堂由英国公和打洋行设计、新金记康号营造厂承包建造。 大礼堂造型庄严雄伟,属西方古典建筑风格。主立面取西方古典柱式构图,底层三门并立,南向,三排踏道上下。正立面用爱奥尼柱式与山花构图,上覆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铜质大穹窿顶,顶高34米。堂内三层,面积共4320平方米,可容2700余人。1965年添建两翼,为杨廷宝设计,2544平方米。 数十年来,海内外校友均视礼堂为母校之象征。1994年4月,在台湾的中大校友余纪忠先生捐资107万美元修葺大礼堂,使其焕然一新。国民政府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曾在这里召开。是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

网址:

http://www.jllib.org.cn/olread/special/mgb/vh.asp?h=原中央大学大礼堂

20世纪上半叶公和洋行在沪主要作品列表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建成时间 地址

有利大楼 Union Building 1916年 外滩4号

上海永安公司 Wing On Company 1918年 南京路635号

扬子大楼 Yangtze Insurance Building 1920年 外滩26号

格林邮船大楼 Glen Line Building 1922年 外滩28号

麦加利银行大楼 Chartered Bank 1923年 外滩18号

汇丰银行大楼 Hongkong & Shanghai Banking Corp 1923年6月23日 外滩12号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 Yokohama Specie Bank 1924年 外滩24号

江海关大楼 Customs House 1927年12月19日 外滩13号

沙逊大厦 Sassoon House 1929年9月5日 外滩20号

犹太会堂 Jewish Synagogue 1931年 博物院路(已拆毁改建文汇报大厦)

上海亚洲文会大楼 Royal Asiatic Society 1932年 博物院路(虎丘路)20号

河滨公寓 Embankment Building 1933年 北苏州路310—434号

汉弥尔登大楼 Hamilton House 1934年 江西路170号

都城饭店 Metropole Hotel 1934年 江西路180号

高纳公寓 The Grosvenor Garden 1935年 法租界迈尔西爱路

中国银行大楼 Bank of China 1937年 外滩23号

上海三井银行 Mitsui Bank 1937年 九江路50号

郭宅 1924年 静安寺路1418号

1950年以后

香港:

自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间,巴马丹拿在香港陆续完成20多座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多数都属于现代风格的摩天大厦:

中国银行大厦(Bank of China Building):位于中环德辅道中2A号。建于1950年代,1991年以前曾是中国银行在香港的总部所在。

太子大厦位于中环遮打道10号,建于1965年,大厦楼高29层。置地公司的物业。

怡和大厦(Jardine House):位于中环康乐广场1号,楼高52层(179米),置地公司物业,于1973年落成,是香港首幢摩天大楼,在1970年代曾经是香港及东南亚最高的建筑物。怡和大厦前称康乐大厦,1988年,怡和集团总部搬迁至康乐大厦,并易名为怡和大厦。圆形的窗户设计是怡和大厦的特色。

交易广场 位于香港中环康乐广场8号。交易广场共有3座办公大楼,底层设有商场,地下设有巴士总站。建于1980年代。

娱乐行:建于1990年代。

渣打银行总行大厦

美国友邦保险大厦

新加坡

美国友邦保险大厦

泰国

长春广场

澳门

威斯汀酒店

中国大陆

南京金陵饭店:1983年,巴马丹拿(公和洋行)回到中国大陆后负责设计的第一个项目,1980年代中国大陆的最高建筑。

东方广场 (北京)

上海新天地

参考

伍江:《上海百年建筑史》,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

《西洋建筑及其他(l842年以后)》,香港大学[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9: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