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共卫生学 |
释义 | 这是一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学科,主要涉及到行政和卫生管理行为。就像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就属于公共卫生的范畴,其包括调配医疗资源、控制疾病扩散、具体实施卫生厅的一些政策,也都是公共卫生学的范畴。公共卫生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的研究、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毒理学、营养与食品、社会医学与少儿卫生、全科医学、医学伦理与卫生法学等。 基本信息公共卫生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页码:6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61529589/9787561529584 ·条形码:978756152958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经典的、当前各公共卫生学院或预防医学系所恪守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有限的改革,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厦门大学医学院新设立了“公共卫生学”作为专业课程,目的是要充实预防医学的专业课程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际工作的需要。 作者简介范春,男,1965年生。医学博士,环境科学博士后,厦门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系教授。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五、六届环境卫生分会委员,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杂志(日本)客座编辑,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二届致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编委,厦门市预防医学会理事。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工业人学、厦门大学长期从事公共卫生、环境卫生的教学科研。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著作5部,参编著作14部,主持科研课题8项,协作和参与科研课题6项科研、著作、教学多次获奖(抉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2次,及优秀教学成果奖2次)。 目录前言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公共卫生的定义与内涵 一、公共卫生的定义 二、健康的概念 三、新公共卫生及其内涵 第二节 公共卫生的特征、功能与价值 一、公共卫生的特征 二、公共卫生的功能 三、公共卫生的价值 第三节 公共卫生的主要内容 一、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二、健康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三、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四、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公共卫生危机管理 六、公共卫生安全与防控 七、公共卫生伦理 八、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 第四节 我国公共卫生发展简史 一、我国古代的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 二、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防疫工作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公共卫生事业 四、我国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专业教育的历史 第五节 公共卫生的未来 一、政府将在公共卫生事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科技的发展将促进公共卫生进步 三、社区卫生与农村卫生工作将得到大的发展 四、公共卫生人才建设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五、公共卫生建设将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六、公共卫生将面临新的威胁和挑战 思考题 第二章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第一节 公共卫生体系的构成要素 一、公共卫生的政策法律体系 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四、公共卫生监督体系 五、医疗救治体系 六、基本卫生服务体系 第二节 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 一、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概况 二、疾病的预防控制制度 三、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 一、美国的公共卫生体系 二、英国的公共卫生体系 三、日本的公共卫生体系 四、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 思考题 第三章 我国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第一节 传染性疾病 一、新生传染性疾病威胁日益增加 二、鼠疫、霍乱的流行趋势不客忽视 三、AIDS、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形势严峻 四、以血吸虫病为代表的虫媒传染病疫情回升 第二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一、幔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瘸的特点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伤害 一、我国伤害发生的现状 二、应对伤害的策略 第四节 职业性危害 一、职业性危害的内涵 二、我国职业性危害的种类和现状 三、职业性危害与职业病 第五节 其他公共卫生问题 一、食源性疾病 二、医院感染 三、网络成瘾 四、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公共卫生问题 思考题 第四章 公共卫生研究方法 第一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三、分析流行病学方法 四、实验流行病学方法 五、流行病学研究的实施 第二节 毒理学研究方法 一、一般毒性评价方法 二、特殊毒性评价方法 第三节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 二、定量研究 三、定性研究 思考题 第二篇 健康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第五章 生物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第一节 生物性危险因素的分类 一、致病微生物 二、传染病媒介物 三、致害动物 四、致害植物 五、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 第二节 生物性危险因素与疾病 一、生物性危险因素与感染性疾病 二、生物性危险因素与食源性疾病 三、生物性危险因素与肿瘤 四、生物性危险因素与职业危軎 五、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其他疾病 第三节 生物性危险因素评价 一、生物性危险因素的鉴定 二、生物危险度评价 三、暴露评价 四、危害效应评价 思考题 第六章 物理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第一节 物理性危险因素的分类 一、气泉条件 二、声 三、振动 四、辐射 第二节 物理性危险因素与疾病 一、物理性危险因素所致常见疾病 二、物理性危险因素所致肿瘤及其他疾病 第三节 物理性危险因素评价 一、物理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方法 二、物理性危险因素的监测、识别与评价 思考题 第七章 化学性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第八章 社会、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第三篇 疾病预防控制与公众健康保障 第四篇 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 第五篇 突发事件与公共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序言根据教育部关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总体要求,为适应新时期预防医学相关人才培养的需求,推动医学教学改革的进行,各医学院校纷纷对预防医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遵照教高司函[2005]195号《关于申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的通知》的精神:“新编教材:反映当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最新成就,在内容和体系上有明显特色的教材;教学改革力度较大的教材以及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的教材;系列配套的教材;解决教学急需的教材”,结合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厦门大学医学院联手国内21个兄弟单位,共同编写了这本《公共卫生学》。 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经典的、当前各公共卫生学院或预防医学系所恪守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有限的改革,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厦门大学医学院新设立了“公共卫生学”作为专业课程,目的是要充实预防医学的专业课程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际工作的需要。 2007年4月21日,共有来自12个参编单位的编委参加了在厦门召开的《公共卫生学》编审会。与会者集中讨论了《公共卫生学》(讨论稿、申报稿)的框架和编写内容。内容涉及《公共卫生学》的定位和读者对象,公共卫生学的内涵,公共卫生体系与《公共卫生学》的关系,编写大纲的框架结构和体例,《公共卫生学》的内容、教学安排、教材内容交叉重复的现象,以及《公共卫生学》与其他教材的关系等问题。根据与会编委们的意见和建议,主编对编写大纲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并将《公共卫生学》的编写大纲(征求意见稿)发送给各位编委,征求大家对编写大纲的意见。经仔细研究、比较和综合各位编委的意见,参考美国、欧洲、俄罗斯、台湾地区的有关书籍,最后确定了本书的编写大纲。 文摘第二节公共卫生的特征、功能与价值 一、公共卫生的特征 (一)公共卫生具有社会公正性 社会公正是公共卫生的基础和出发点。社会公正性决定了社会上的每个成员如何分享其应得的社会利益,如何承担其应担负的社会负担。分享的社会利益可以包括幸福、收入、社会地位等;承担的社会负担包括对个人行为的限制和向政府纳税等。社会公正性决定了在社会利益和社会负担分配时的公平性,包括市场公正和社会公正两种形式。市场公正认为,健康是个人的事,社会除了解决个人不能解决的健康问题之外,保护和促进健康完全是每个社会成员自己的事。而社会公正认为。诸多社会因素可以影响社会利益和社会负担的分配,如社会等级、遗传、种族等。要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需要集体行动,但集体行动通常又会增加社会负担。 按照社会公正性的原则,公共卫生应该为社会上所有的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保护和促进所有人的健康。当需要采取公共卫生集体行动来解决某些问题时,受疾病影响少的人群要承担较多的社会负担,获取较少的社会利益;但是,当必须采取的公共卫生集体行动不能得到落实时,重要的公共政策问题就不能解决,最终只会加大社会负担,影响整个人群。因此,公共卫生作为一种社会事业,必须遵循社会公正性的原则。 (二)公共卫生具有政治内涵 公共卫生的社会公正性理念,决定了公共卫生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个人自由和公众健康之间产生冲突时,政治决定了政府会采取什么行动来化解和平衡这种冲突。公共卫生问题并非仅仅靠科学技术就能解决的,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政治对价值和伦理道德的选择。政治决定了公共卫生如何应用科学技术既保障公众的健康,又保护公众的基本权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