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躬耕于南阳
释义

“新《三国》的编剧认为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学术界也不会把他表达的东西当成考证,大家也可以不信的。”著名作家二月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诸葛亮躬耕地就在南阳。

躬耕地之争

“新《三国》的编剧认为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学术界也不会把他表达的东西当成考证,大家也可以不信的。”著名南阳作家二月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诸葛亮躬耕地就在南阳。南阳在汉代是大都市,有《南都赋》为证,它在当时是除首都之外的第二大城市,经济、文化、教育等都极为昌盛。张衡、张仲景等名垂千古的优秀人才也都是和诸葛亮同时期的人。而襄阳在当时很小,出现诸葛亮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好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出现了一拨顶尖人才,我们可以理解;但突然在穷乡僻壤里冒出一个诸葛亮,那就不可思议了。《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己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过了一千多年,现在说诸葛亮不是在南阳躬耕,这是没有依据的。

对于诸葛亮躬耕地之争,南阳人二月河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观点。他曾在多个场合发表言论说:“历史不是一团泥巴,谁想捏个啥样是啥样;历史也不属于有钱人,历史是属于人民的。”二月河相信,真理总能越辩越明,他对某些地方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认为是“很滑稽的事”。

明嘉靖年间,当时卧龙岗上香火旺盛,也正是诸葛亮躬耕地争论激烈之际,襄阳说和南阳说两派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官司打到翰林院,甚至惊动了明世宗。

清道光年间,籍属湖北宜昌的顾嘉蘅到南阳就任知府,其时,襄阳人和南阳人打官司争抢诸葛亮,顾知府情急之下写了一副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置于武侯祠。

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三国演义》特种邮票第二组,其中有一张是“三顾茅庐”,又触动了襄阳和南阳两地的神经。最终,国家邮票发行部门不得不让两地各自举办首发式。

200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重新收录《隆中对》,其中加注称:“隆中,山名,在现在的湖北襄阳。”在《出师表》中把“南阳”注解为:“南阳,郡名,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此举强烈刺激了南阳上下,“教材门”爆发。结果,人教社还是出版了。

2008年6月8日,央视某栏目插播了一则湖北襄阳的城市广告——“诸葛躬耕地,山水襄阳城”,又激起了南阳人的抗议。广告为此改为“诸葛故居地,山水襄阳城”,是为“广告门”。

南阳卧龙岗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庵,位于南阳市西南的卧龙岗上。它是古人为纪念三国时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而修建的一所祠堂。

南阳卧龙岗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刘禹锡有《陋室铭》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可见唐代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该祠元初毁于战火。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阳官府出资大规模重建,于延佑二年(1315年)增设孔明书院。可惜,元末明初,又焚于兵祸。至明成化年间,又将“孔明书院”恢复。以后又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崇祯历代修缮。公元1528年,明嘉庆皇帝特赐给南阳武侯祠“忠武”庙额与祭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南阳郡守罗景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在这次施工中,发现前人咏卧龙岗十景石刻一块,罗景根据这块石刻,进行复原。今日武侯祠主要建筑布局,仍保持了明末清初的形式。

现在武侯祠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向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后部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等。台下有诸葛书院。整个卧龙岗占地12万平方米。

“千古人龙”金字匾额的山门是武侯祠的起点建筑。拾级而上,穿过镌刻有“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碑坊和仙人桥,迎面就是祠院的主体建筑--大拜殿。殿内塑有诸葛孔明像,纶巾羽扇,神态飘逸,俨然如生。两侧是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的塑像。大殿外的卷棚内匾额、对联琳琅满目,两壁间还镶嵌有历代文人名士的笔迹石刻,真、草、篆、隶,各具特色。过了大殿,就是蓬松如伞、古朴美观的诸葛草庐。诸葛草庐,亦称诸葛庵,现今的茅庐系砖木结构,八角挑檐,外围有八角回廊,屋顶覆盖茅草。茅庐正门上悬挂郭沫若书的“诸葛草庐”匾额。据说这就是诸葛亮当年隐居攻读的地方。

诸葛草庐的左侧是野云庵,这是诸葛亮会友的地方。野云庵,进深三间,门两侧砖刻“云归大漠随舒卷,门对寒流自古今”对联。其外装饰以苍松、仙鹤砖雕。相传他和他四个密友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徐庶徐元直常聚于此,讨论诗书。草庐的右边是一个古柏亭。如今,柏已不在,诸葛英名却依旧为人念怀。再往前走是伴月台。人家说诸葛亮能掐会算,真乃神人。其实他不是神,他只是熟读百书,谙习天文地理而已。赤壁之战中的借东风,并不是他真能借,而是因为他早已观测天象,知道东风将至。

接着我们来到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澹宁读书台,诸葛亮的满腹经纶就源出于此。儒道两股思想贯穿了诸葛一生。他出山之后,自然是儒家思想占主流。他为了汉代江山,南征北战,戎马一生。但从他出山之前对他弟弟的嘱咐“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可见,道家的出世思想还是一直左右着诸葛亮的。

武侯祠右侧有清同治年间新增设的庭院,这是为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而特意修建的。庭院后面建有三顾堂,内有刘备、诸葛亮大型塑像。

武侯祠的另一大景观就是排列有序的400余块碑碣石刻,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属首位,被誉为“卧龙碑林”。其中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可称得上是“三绝”碑。据碑跋称,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遇雨夜宿卧龙岗,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所谓“三绝”,一为文章绝,出师表为千载名篇;二为书法绝,岳飞的书法可谓苍劲峭拔,龙飞蛇腾,尤见忠武之气流于笔端;三为刻工绝,宛如手书。三者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参观了武侯祠,就好像看过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历史。诸葛亮虽有盖世之才,可惜三足鼎立之势刚形成,他便因病而逝,空留一腔遗恨。正如诗言,“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