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功能性灭绝 |
释义 | 功能性灭绝是指该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了维持繁殖的能力,甚至丧失了维持生存的能力。 现象简介“功能性灭绝”是从物种种群功能层面对物种生存状况所下的一个定义。相对于基于数量概念的物种“灭绝”定义,这个定义的判断标准更容易掌握,对物种生存状况的判断也更为客观。 功能性灭绝是物种灭绝的先兆,如不及时抢救,该物种的灭绝危在旦夕。有时也可以理解为功能性灭绝就意味着物种的灭绝。 现在处于功能性灭绝的物种非常多,除了华南虎,还有大熊猫、白鳍豚、江豚、黑犀牛等等。 层面含义“功能性灭绝”是对生物生存状况的一个客观准确描述,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一个物种由于其种群数量非常稀少,在其生存的生态系统中不再扮演重要角色,即指其生态功能的丧失。 第二个层面的意思是指残存种群中已经没有能够繁殖的个体,或者由于种群数量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及遗传因素的影响,该物种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的功能丧失,注定走向灭绝。 科学考察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灭绝”做了严格的定义:当没有充足的理由怀疑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时才可以认为这个物种已经灭绝。可见“灭绝”是一个数量概念,必须在确定某一物种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后,才能宣布这个物种的灭绝。 但是对于大多数野生动物,实际上很难获得关于一个物种最后一个个体是否存活的确切证据。所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对于判断物种灭绝的标准又作了进一步说明:当在某一物种的全部历史分布区域内进行了系列的彻底考察后没有能够发现一个个体时就可以认为这个物种已经灭绝,并且规定考察应该涵盖该物种所有已知或可能的栖息地、采用适当的时间频次(每天、每个季节或每年一次),并且历次考察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应该超过这个物种一个生命周期。 华南虎野外灭绝事件华南虎,又称为“中国虎”,是世界9个虎亚种(现存6个亚种)之中唯一一个仅分布在中国的亚种。目前,有的科学家推测华南虎野生数量低于20只,处在灭绝边缘。而曾经在我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最有可能存在华南虎的地区从事过野外考察的一批中外科学家则认为,华南虎可能已经在野外灭绝了。华南虎在野外是否已彻底灭绝,现在任何一个机构和个人都不敢明确地给出结论,并且现阶段这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问题。但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华南虎已经属于“功能性灭绝”。 国际上,最权威的濒危动植物研究和保护组织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其下有一个专门委员会——物种生存委员会。该委员会每年组织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学家和保护学家修订一次《受胁物种红色名录》,并将动植物的保护级别分为9个层次: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以及数据缺乏和未予评估。目前,虎这一物种被评估为“濒危级”,虎的华南亚种(即华南虎)暂定为“极危级”,并在说明中指出“野外可能灭绝”。 为什么许多保护学家认为华南虎在野外已经灭绝了呢?第一,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至今,没有任何官方或生物学家见到过华南虎;第二,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组织过中外科学家进行规模较大的考察活动,涉及湖南、福建、广东等省十余个自然保护区,后来又扩大到浙江、江西等省,并使用红外摄像技术,仍然没有找到能够证实华南虎存在的确切证据;第三,我国华南地区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人类活动干扰大,生态系统不健康,缺乏华南虎所需要的足够食物和栖息地。 栖息地是华南虎存在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如果这个地区连一大片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都没有的话,就很难说这里会有老虎存在。我们更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可以在旅游地点或者风景名胜区看到老虎,从中国目前的现状看,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此外,老虎是大型食肉动物,处于食物链和营养金字塔的顶端,它是否存在,还要取决于供养它的食物——大型有蹄动物如鹿、野猪、野羊等动物是否足够丰富。从目前看,这样的栖息地在我国也极为匮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