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工联主义 |
释义 | 工联主义(trade unionism):国际工人运动中一种改良主义思潮。因最早出现于英国工人联合会而得名。英国工联产生于18世纪后半叶。工联主义在19世纪中叶宪章运动衰落后开始广泛传播。主要代表人物是工联伦敦理事会领导人G.奥哲尔等。 工联主义者主张工人组成工会在雇佣劳动制度范围内改善工会工人的经济条件和法律地位,不要求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工联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宣传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是协调一致的。主张进行纯经济的斗争。注重工人眼前的和暂时的利益,忽视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和最终目的。1851年成立的混合机器工人协会和1860年成立的混合木工协会为代表的新模范工会最完整、最系统地体现了工联主义思想。后者拥有坚强的领导和雄厚的基金,很快取得对全国工会运动的领导权。工联领袖把雇佣劳动制度看作是永恒的,否定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提出“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的口号。而争取“公平的工资”的主要手段,就是由资本家代表和工人代表组成仲裁法庭调解劳资纠纷,以达成劳资两利的协议。工联主义工会领导人采取排外和抵制新工人的政策。 早期工联运动早期工联运动作为组织工人的形式,在联合无产阶级为争取提高工资、缩短工时以及改善劳动条件而对资本压迫进行的斗争中建树过功绩。19世纪60年代初,工联一度向左转,一些工联领袖参加了第一国际的创建工作。但是,工联领袖的改良主义思想始终妨碍工人阶级觉悟的提高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工联的狭隘行会性质和保守倾向引起工人的普遍不满。19世纪80年代末,英国出现新的工联运动。新工联允许非熟练工人参加,主张进行阶级斗争。19世纪末,工联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统治地位日益动摇,逐渐同社会改良主义合流。 工会主义工联主义又称“工会主义”。19世纪中叶工人运动中的一种资产阶 级改良主义思潮。因首先在英国工人联合会中形成而得名。在西欧和美国 有较大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乔治·奥哲尔、亚历山大·麦克唐 纳。其主张是: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将工人运动限制在经济斗争范围 内,提出“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的机会主义口号,把增 加工资、减少劳动时间和改善劳动条件看成是工人运动的唯一目的;宣扬 阶级合作和社会改良,反对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本主义的政治斗争和暴 力革命,只允许工会进行争取普选权和劳动立法的运动,认为这能劳资两 利,达到根本改善工人阶级状况的目的,主张通过合法的谈判来解决劳资 之间的矛盾,把谈判作为工人阶级斗争的根本手段;支持本国政府的殖民 侵略扩张政策,认为保持国外超额利润的来源,才能争取改善工人阶级的 生活状况。工联主义是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上层分子实行收买政策和自 由主义政策的产物,是工人贵族利益的代表,曾给第一国际和工人运动造 成极大危害。马克思、恩格斯对其进行了严肃斗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