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Hafnium |
释义 | 晶体结构有两种:在1300℃以下时,为六方密堆积(α-式);在1300℃以上时,为体心立方(β-式)。具有塑性的金属,当有杂质存在时质变硬而脆。空气中稳定,灼烧时仅在表面上发暗。细丝可用火柴的火焰点燃。性质似锆。不和水、稀酸或强碱作用,但易溶解在王水和氢氟酸中。在化合物中主要呈+4价。铪合金(Ta4HfC5)是已知熔点最高的物质(约4215℃)。 元素简介元素名称:铪 元素原子量:178.5 元素类型:金属 原子序数:72 元素符号:Hf 元素中文名称:铪 元素英文名称:Hafnium 相对原子质量:178.5 核内质子数:72 核外电子数:72 核电核数:72 质子质量:1.20456E-25 质子相对质量:72.504 所属周期:6 所属族数:IVB 摩尔质量:178 密度:13.2 熔点:2150.0 沸点:5400.0 外围电子排布:5d2 6s2 核外电子排布:2,8,18,32,10,2 颜色和状态:金属 原子半径:2.16 常见化合价:+4 发现人:考斯特、海维西 发现时间和地点:1923 丹麦 元素来源:它存在于大多数锆矿中 元素用途:由于它容易发射电子而很有用处(如用作白炽灯的灯丝)。用作X射线管的阴极,铪和钨或钼的合金用作高压放电管的电极。 发现人:科学家科斯特(D.Coster)、冯·赫维西(G.Von Hevesy) 发现年代:1923年 发现过程1923年由丹麦科学家科斯特(D.Coster)和匈牙利科学家冯·赫维西(G.Von Hevesy)由X射线光谱中发现。 元素来源地壳中含量很少。常与锆共存,无单独矿石。可由四氯化铪(HfCl4)与钠共热经还原而制得。 元素用途: 常用作X射线的阴极和钨丝制造工业。由于它对中子有较好的吸收能力,因此常用来做核反应堆的控制棒,以减慢核子连锁反应的速率,同时抑制原子反应的"火焰"。 元素辅助资料在莫斯莱对元素的X射线研究后,确定在钡和钽之间应当有16个元素存在。这时除了61号元素和72号元素之外,其余14个元素都已经被发现,而且它们都属于今天所属的镧系,也就是当时认为的稀土元素。 那么72号元素应当归属于稀土元素?还是和钛、锆同属一族?当时多数化学家主张属于前者。法国化学家乌尔班1911年从镱的氧化物中分离出镥后,又分离出一个新的元素。在1914年乌尔班去英国将该元素的样品送请莫斯莱进行X射线光谱检测,得到的结论是否定的,没有发现相当于72号元素的谱线。乌尔班坚信新元素的存在,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新研制的机器灵敏度不够,无法检测到样品中痕量新元素的存在。他回到巴黎后与光谱科学家达维利埃共同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改进的X射线谱仪进行检测。1922年5月,他们宣布测到两条X谱线,因此断定新元素是存在的。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论。接着在1921-1922年之间又提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理论。玻尔认为根据他的理论,72号元素不属于稀土元素,而和锆一样是同族元素。也就是说,72号元素不会从稀土元素矿物中出现,而应当从含锆和钛的矿石中去寻找。 根据玻尔的推论,在1922年,匈牙利化学家赫维西和丹麦物理学家科斯特对多种含锆矿石进行了X射线光谱分析,果真发现了这一元素。他们为了纪念该元素的发现所在地——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命名它为hafnium,元素符号定为Hf。后来赫维西制得了几克纯的铪的样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