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
释义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一书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了常用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工艺方法、性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本教材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适用范围广,可作为材料类、机械类和自动化类等专业教材,其适用教学学时数为72学时。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基本信息

ISBN:9787030194879 [十位:703019487X]作/译者:艾云龙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

页数:416

约重:0.530Kg

定价:¥38.00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体系注重厚基础、宽口径、高技能,并进行了教学体系、教

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全面革新,在融合传统的“金属学”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工艺学”等有关课程的基础上拓展了非

金属材料的知识。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材料科学的发展与工程材料

第二节 物质的状态

第三节 原子问的结合键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材料的性能

第一节 静态力学性能

第二节 动态力学性能

第三节 断裂韧度

第四节 高低温性能

第五节 材料的工艺性能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金属的结构与结晶

第一节 金属的晶体结构

第二节 金属的实际结构和晶体缺陷

第三节 金属的结晶与铸锭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二元合金

第一节 合金的晶体结构

第二节 二元合金相图

第三节 铁碳合金

第四节 碳钢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第一节 金属的塑性变形

第二节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第三节 回复与再结晶

第四节 金属的热变形

第五节 提高材料塑性变形的抗力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金属热处理及材料改性

第一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第三节 过冷奥氏体转变曲线图

第四节 钢的退火和正火

第五节 钢的淬火

第六节 钢的回火

第七节 钢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第八节 热处理技术条件及工序位置

第九节 先进热处理技术简介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合金钢

第一节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第二节 低合金钢和合金钢的分类与编号

第三节 低合金钢

第四节 合金结构钢

第五节 合金工具钢

第六节 不锈钢和耐热钢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铸铁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灰口铸铁

第三节 可锻铸铁

第四节 球墨铸铁

第五节 蠕墨铸铁

第六节 特殊性能铸铁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有色金属

第一节 铝及其合金

第二节 铜及铜合金

第三节 钛及钛合金

第四节 轴承合金

第五节 镁及镁合金

第六节 粉末冶金材料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 高分子材料

第二节 陶瓷材料

第三节 复合材料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工程材料的选用

第一节 零件的失效分析

第二节 选材的一般原则和步骤

第三节 典型零件选材及工艺分析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 铸造

第一节 铸造基本原理

第二节 砂型铸造

第三节 特种铸造

第四节 铸件结构设计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 压力加工

第一节 压力加工基本原理

第二节 自由锻

第三节 模锻

第四节 板料冲压

第五节 少切削、无切削锻压工艺简介

第六节 各种压力加工方法比较

复习思考题

第十四章 焊接

第一节 焊接方法

第二节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第三节 焊接结构设计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与评论

本教材从机械工程材料的应用角度出发,阐明工程材料及其成形技术的基础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注重分析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体系注重厚基础、宽口径、高技能,并进行了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全面革新,在保证教学内容基础性和实践性原则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在融合传统的“金属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工艺学”等有关课程的基础上拓展了非金属材料的知识。

本教材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适用范围广,可作为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机械设计及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本科专业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林建榕 编者:林建榕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原价:23.40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040226997

字数:

页数:308页

印次:

版次:1版

纸张:平装

开本:16

编辑推荐

新专业规范

新基本要求

新课程体系

新教学内容

内容提要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分为两大篇,共11章。第一篇工程材料,介绍了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金属材料的改性处理,常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组成特点、性能及应用;新材料的发展。第二篇工程材料的成形技术和成形方法的选择,介绍了材料的液态成形、塑性成形、连接成形技术;塑料、陶瓷及复合材料的成形技术;材料各种成形技术的新发展及快速成形技术等。各章后面附有复习思考题。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内容丰富,不仅阐述了各种材料技术和成形过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自身规律、相互联系及其新发展,归纳总结了工程材料的选择与成形方法的选择,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而且还介绍了一些工程上常用的基础知识(如书中带※号的内容)。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主要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课程的教材,或其他工程类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厂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工程材料

第1章 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

1.1 材料的力学性能

1.1.1 强度与塑性

1.1.2 弹性、刚性与粘弹性

1.1.3 硬度

1.1.4 韧性

1.1.5 疲劳强度

1.1.6 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

1.2 工程材料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

1.2.1 物理性能

1.2.2 化学性能

1.2.3 工艺性能

复习思考题

第2章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

2.1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2.1.1 金属的晶体结构

2.1.2 纯金属的结晶

2.1.3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2.1.4 合金的晶体结构

2.2 铁碳合金相图

2.2.1 元合金相图种类

2.2.2 铁碳合金相图

复习思考题

第3章 钢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3.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3.1.1 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3.1.2 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控制

3.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3.2.1 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及转变过程

3.2.2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

3.2.3 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3.3 钢的退火与正火

3.3.1 退火

3.3.2 正火

3.4 钢的淬火

3.4.1 淬火温度和冷却介质

3.4.2 淬火方法

3.4.3 钢的淬透性

3.5 钢的回火

3.5.1 回火时组织和性能的转变

3.5.2 回火的分类及应用

3.6 钢的表面热处理

3.6.1 表面淬火

3.6.2 化学热处理

3.7 钢的表面强化技术

3.7.1 表面熔融强化

3.7.2 气相沉积表面强化

3.7.3 化学溶液沉积表面强化

3.8 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技术新进展

3.8.1 形变热处理

3.8.2 超细化热处理

3.8.3 真空热处理

3.8.4 激光表面处理

3.8.5 电子束表面处理

3.8.6 离子注入和离子渗碳

3.8.7 计算机在热处理中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4章 常用金属材料

4.1 工业用钢概述

4.1.1 工业用钢的分类与牌号

4.1.2 杂质对钢质量的影响

4.1.3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4.2 结构钢

4.2.1 工程结构用钢

4.2.2 机械结构用钢

4.3 工具钢

4.3.1 碳素工具钢

4.3.2 合金工具钢

4.3.3 合金模具钢

4.3.4 合金量具钢

4.4 特殊性能钢

4.4.1 不锈钢

4.4.2 耐热钢

4.4.3 耐磨钢

4.5 铸铁

4.5.1 铸铁的石墨化

4.5.2 灰口铸铁的牌号、性能及应用

4.6 非铁金属

4.6.1 铝及铝合金

4.6.2 铜及铜合金

4.6.3 钛及钛合金

4.6.4 镁及镁合金

4.6.5 轴承合金

4.7 粉末冶金材料

4.7.1 粉末冶金材料及其特点

4.7.2 常用粉末冶金材料

4.8 新型金属材料

4.8.1 纳米材料

4.8.2 形状记忆合金

4.8.3 非晶态材料

4.8.4 功能梯度材料

4.8.5 金属间化合物

4.8.6 减振合金

4.8.7 磁性材料

复习思考题

第5章 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5.1 高分子材料概述

5.1.1 高分子化合物的含义

5.1.2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5.1.3 高聚物的结构

5.1.4 高聚物的性能

5.1.5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5.2 工程塑料及其应用

5.2.1 塑料的组成

5.2.2 热塑性工程塑料及其应用

5.2.3 热固性工程塑料及其应用

5.3 工业橡胶及其应用

5.3.1 工业橡胶的组成

5.3.2 常用工业橡胶

5.4 陶瓷材料及其应用

5.4.1 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

5.4.2 陶瓷材料的性能

5.4.3 工业陶瓷及其应用

5.5 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5.5.1 复合材料及其特点

5.5.2 复合材料的构成

5.5.3 金属基复合材料

5.5.4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5.5.5 陶瓷基复合材料

复习思考题

第二篇 工程材料的成形技术

第6章 金属液态成形技术

6.1 金属液态成形原理

6.1.1 液态合金的凝固特点

6.1.2 液态合金的充型

6.1.3 液态合金的收缩

6.1.4 铸件中的缩孔和缩松

6.t.5 铸造应力、铸件的变形与裂纹

6.1.6 铸件中的气孔与防止措施

6.1.7 常用铸造合金的铸造性能

6.2 金属液态成形的方法

6.2.1 砂型铸造

6.2.2 特种铸造

6.3 金属液态成形件的工艺设计

6.3.1 浇注位置与分型面的选择

6.3.2 工艺参数的选择

6.3.3 工艺设计举例

6.4 金属液态成形件的结构设计

6.4.1 铸造性能对铸件结构设计的要求

6.4.2 铸造成形工艺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6.4.3 铸造成形方法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6.5 金属液态成形技术的新发展

6.5.1 造型新技术

6.5.2 液态成形新技术

6.5.3 计算机在铸造中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7章 金属塑性成形技术

7.1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7.1.1 塑性变形的机理

7.1.2 金属冷塑性变形后的组织与性能

7.1.3 金属热变形后的组织与性能

7.1.4 材料塑性成形性能及影响因素

7.2 金属塑性成形方法

7.2.1 自由锻造

7.2.2 模型锻造

7.2.3 胎模锻

7.2.4 薄板冲压成形工艺

7.2.5 拉拔、挤压与轧制工艺简介

7.3 金属塑性成形件的工艺设计

7.3.1 自由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7.3.2 模型锻造工艺规程的制订

7.3.3 板料冲压成形工艺规程的制订

7.4 金属塑性成形件的结构设计

7.4.1 自由锻件的结构设计

7.4.2 模锻件的结构设计

7.4.3 冲压件的结构设计

7.5 塑性成形技术的新发展

7.5.1 精密模锻

7.5.2 超塑性成形/扩散连接技术

7.5.3 半固态模锻

7.5.4 粉末锻造

7.5.5 高能率成形

7.5.6 计算机在塑性成形中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8章 材料连接成形技术

8.1 焊接成形原理

8.1.1 焊接热源

8.1.2 焊接冶金特点

8.1.3 焊接材料

8.1.4 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8.1.5 焊接应力与变形

8.2 连接成形方法

8.2.1 熔化焊

8.2.2 压力焊

8.2.3 钎焊

8.2.4 铆接

8.2.5 胶接

8.3 常用材料的连接

8.3.1 金属材料的焊接

8.3.2 塑料的连接

8.3.3 异种材料的连接

8.4 焊接件的工艺设计

8.4.1 焊接工艺分析

8.4.2 焊接工艺评定

8.5 焊接件的结构设计

8.5.1 焊接结构件材料的选择

8.5.2 焊接工艺方法的选择

8.5.3 焊接接头及其表示

8.5.4 焊缝结构的合理设计

8.6 焊接技术的新发展,

8.6.1 激光焊接

8.6.2 电子束焊

8.6.3 扩散焊接

8.6.4 超声波焊

8.6.5 等离子弧焊接与切割

8.6.6 摩擦焊的发展

8.6.7 微连接技术

8.6.8 焊接过程自动化技术

复习思考题

第9章 非金属材料成形

9.1 高分子材料的成形

9.1.1 塑料的成形

9.1.2 橡胶制品的成形

9.2 陶瓷制品的成形

9.2.1 陶瓷成形基础

9.2.2 陶瓷成形方法

9.3 复合材料的成形

9.3.1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形

9.3.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形

9.3.3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成形

9.4 非金属材料成形技术的新发展

9.4.1 高分子材料成形技术的新发展

9.4.2 陶瓷成形技术的新发展

9.4.3 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9.5 塑料模具设计基础

9.5.1 注射成形模具设计基础

9.5.2 挤出成形模具设计基础

复习思考题

第10章 快速成形技术

10.1 快速成形技术的原理及特征

lO.1.1 快速成形原理

10.1.2 快速成形的工艺过程

lO.1.3 快速成形技术的特征

10.2 几种典型快速成形工艺

10.2.1 立体光固化成形

lO.2.2 选择性激光烧结

10.2.3 分层实体制造

10.2.4 熔融沉积成形

lO.2.5 三维印刷

10.3 快速成形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11章 工程材料及成形方法的选择

11.1 工程材料的选择

11.1.1 工程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

ll.1.2 选材的方法步骤

11.1.3 典型零件材料选择举例

11.2 成形方法的选择

11.2.1 成形方法选择的原则

11.2.2 常用成形方法及其特点

11.2.3 典型零件成形方法选择

实例

复习思考题

附录l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3: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