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工 |
释义 | 汉字中的一个字,有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工作量等字义。 基本信息拼音:gōng注音:ㄍㄨㄥ 部首:工 部外笔画:0 总笔画:3 五笔86&98:AAAA 仓颉:MLM 郑码:BI 笔顺编号:121 四角号码:1010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5DE5 基本字义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 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 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 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 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 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 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 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 9.通“公”。《管子·问篇》:‘处女操工事者几何人?’句中‘工事’即‘公事’。——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 详细解释工 gōng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2 同本义 [carpenter's square] 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说文》 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3 工匠;工人。古代对从事各种技艺的劳动者的总称;现代为工人和工人阶级的总称 [craftsman;worker] 凡攻木之工七。——《考工记·总目》 五日工事之式。——《周礼·天官·大宰》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论语·子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唐· 韩愈《师说》 得赵人 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战国策·赵策》 4 又如:矿工;临时工;工农联盟;工民(古代从事工艺的人) 5 古代特指乐官或乐人 [musicians]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6 又如:工师(乐师);工瞽(古代乐官) 7 古代特指女工 [woman worker]。如:工容(女工和容貌);工德(指妇工) 8 官吏;职事 [official;duty]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剩,便备用,使雕琢文来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 9 又如:工部大堂(工部尚书。大堂:明清时对中央各院、部、司长官的恭维称谓);工正(古官名。主管工艺之事);工师(古代官名。掌管百工);工官(周礼官名。属冬宫。汉代时负责工艺、器械、武器制造等);工尹(官名。掌管百工及官营手工业) 10 工夫;技术 [skill]。如:工细楼台(工笔细画的楼台);工伎(技艺方术);工用(技艺和使用);工架(戏曲演员表演时的身段和姿势);做工;唱工 11 工地;工作场所 [building;post]。如:工地;工棚 12 工程 [engineering]。如:工功(工程);工要(工程重要之处);竣工 13 工业 [industry]。如:工商业;工业品;工机(古时指纺织业) 14 工作;生产劳动 [work;productive labor]。如:做工;上工;工食(工钱;伙食费);工顾钱(雇佣人所付的工钱);工银(工薪,工金,工钱,工资。均为工作、劳动的报酬) 15 工作量 [amount of work]。如:工时 16 工日,一人一个正常工作日的劳动量,由一个假设的平均人日构成的一种单位 [manday]。如:这项工程需两千个工 17 用于人的姓氏后作为“工程师”的简称 [engineer]。如:张工,李工 18 传统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3”。 [note of musical scale]。如:工尺谱 19 通“功” 20 劳绩,功绩 [feat;achievement] 凡师不工则助牵王车。——《周礼·春官》 21 又如:天工(很大的功劳) 22 成效 [result;effect] 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韩非子·五蠹》 23 医工-古医生之称谓。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工:①古代对包括医生在内的各种具有技艺的劳动者的总称。《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问其病,知其处,名曰工。’②医生的神、圣、工、巧四级之一。” ⑴ 工者,古代指治病之医也。医者,治病工也。其义有二: ①泛指医生,又称医工。如 《内经·王冰序》:“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慧无穷。”工徒:医者和学徒。工:古代以医者为治病工。 《素问·六节藏象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森立之《素问考注》:“工,谓医工,犹云师也。”张介宾《类经二十三卷·运气类一》注:“工者精良之称,故本经屡及此字,诚重之也,非后世‘工技’之‘工’之谓。” 《灵枢·官针》:“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 ②指医术高明。如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问其病,知其处,名曰工。……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顺天之时,则病可与期,顺者为工,逆者为粗。” ⑵ 医生的神、圣、工、巧四级之一。 《难经·六十一难》:“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素问·至真要大论》:“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词性变化 工 gōng 〈形〉 (1) 精巧,精致 [delicate] 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韩愈《进学解》 此非兵力之精,非计之工也。——《战国策·魏策》 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既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邪?——明· 侯方域《马伶传》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宋· 姜夔《扬州慢》 (2) 又如: 工奇(精巧奇特);工捷(精熟敏捷);工楷(工整的楷书);工绮(精致华丽) 工 gōng 〈动〉 (1) 擅长;善于 [be good at] 工文学者非所用。——《韩非子·五蠹》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乐府诗集·上山采蘼芜》 宋, 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工于心计;工于书画 说文解字《卷五》《工部》 ·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与巫同意。凡工之属皆从工。古文工从彡。古红切〖注〗徐锴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後为工。否则,目巧也。巫事无形,失在於诡,亦当遵规榘。故曰与巫同意。”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巧饰也。饰拭古今字。又部曰。饰也。巾部曰。饰、也。聿部曰。聿饰也。彡部曰。彡、毛饰画文也。皆今之拭字也。此云巧饰也者。依古文作????为训。彡者饰画文。巧饰者、谓如㡪人施广领大袖以仰涂而领袖不污是也。惟孰於规榘乃能如是。引伸之凡善其事曰工。见小雅毛传。象人有规榘。直中绳。二平中准。是规榘也。与巫同意。????有规榘。而彡象其善饰。巫事无形。亦有规榘。而象其褎。故曰同意。凡言某与某同意者。皆谓字形之意有相似者。古红切。九部。凡工之属皆从工。 《康熙字典》记载《寅集中》《工字部》 ·工 〔古文〕㣉《唐韵》古红切《集韵》沽红切,音公。《说文》巧饰也,象人有䂓榘也。《广韵》巧也。《玉篇》善其事也。《诗·小雅》工祝致告。《传》善其事曰工。《疏》工者巧於所能。 又《玉篇》官也。《书·尧典》允釐百工。 又共工,官名。《书·尧典》共工方鸠僝功。 又《韵会》匠也。《礼·曲礼》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周礼·冬官考工记》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又《正韵》事任也。《书·臯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集传》庶官所治,无非天事。 又射工,虫名。《博物志》射工虫口中有弩形,气射人影,随所著处发疮。 又通作功。《魏志·管辂传注》辂弟辰曰:与辂辨人物,析臧否,说近义,弹曲直,拙而不功也。*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审曲面势。〕 谨照原文势改埶。 常用词组工本 工笔 工兵 工厂 工场 工潮 工尺 工程 工程兵 工程师 工党 工地 工读 工读学校 工段 工房 工分 工蜂 工夫 工夫茶 工会 工价 工架,功架 工间 工件 工匠 工交 工具 工具书 工具箱 工绝 工竣 工科 工课 工力 工力悉敌 工料 工龄 工农兵学员 工农联盟 工棚 工期 工钱 工巧 工区 工人 工人阶级 工人运动 工日 工伤 工商联 工时 工事 工头 工细 工效 工薪 工休 工序 工业 工业革命 工业国 工业化 工业区 工蚁 工艺 工艺品 工友 工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运 工贼 工致 工种 工装 工资 工字钢 工字梁 工作 工作服 工作量 工作面 英汉互译labour man-day project skill work worker 方言集汇粤语:gung1客家话:[台湾四县腔]gung1[客英字典]gung1[海陆丰腔]gung1[梅县腔]gung1[陆丰腔]gung1[客语拼音字汇]gung1[沙头角腔]gung1[宝安腔]gung1潮州话:gang1(kang),gong1(kong) 单位计量雍正4年(公元1726年),开始在撒拉族地区查田定赋,列入版籍。至雍正7年(公元1729年),清廷封授撒拉族两个土千户(《循化志·建置沿革》)。除上述行政归属外,撒拉族地区在历史上还形成了一种名为“工”的行政区划单位。工者,“干”字的变音。“干”突厥语是城镇的意思。最早出现“工”的名称,是在清雍正8年的粮册上,以县城为中心分为十二“工”。城西为上六“工”,即:街子、草滩坝、查加、别列、查汉大寺、苏只;东部为下六“工”,即:清水、达速古(今大寺古)、孟达、张尕、夕昌、崖曼(乃曼)。土司韩炳驻街子,管理上六工,称“上六工土司”;土司韩大用驻崖曼,管理下六工,称“下六工土司”。清政府为加强管理,于雍正8年在十二工的中心草滩坝筑土城一座,取名“循化”,设循化营,驻兵八百。 乾隆年间,撒拉族十二工并为八工之后,土司韩昱管辖上四工,土司韩光祖管辖下四工(《循化志·土司》)。乾隆27年(公元1781年)又改置循化厅,隶兰州府。清乾隆46年,苏四十三反清起义失败后,人民遭受屠杀,人口锐减,于是将十二“工”并为八“工”。上四工为街子、查加、苏只、查汉大寺(今改为查汉都司);下四工为清水、张尕、崖曼、孟达。当时上四工有46个村庄,下四工有36个村庄,共82个自然村。道光3年(公元1823年),循化厅改属西宁府。至光绪22年(公元1896年)撤消土司制度。 经一百多年的相对稳定,撒拉族人口又得到了发展。一些迁居到邻近地区的撒拉族,在化隆县境内形成了甘都工、卡尔岗工、上水地工(亦称群科工)、黑城子工(亦称扎巴工)、十五会工(化隆县城附近)五个工。与循化本土的八工相对,称之为外五工,共计十三工。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撒拉八工,外五工,藏族六沟,中原四庄”(中原指回族居住的瓦匠庄、托坝、钱尕拉、沙坎塘四庄,亦称河沿四庄),形象地概括了循化各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工”包括若干村落,相当于后来乡一级的行政单位。最初,撒拉族因与藏民通婚,受藏民风俗影响,固有的宗教信仰曾一度松懈下来。据说后来有40位宗教信仰坚强、道德高尚的老人从撒玛尔罕下来,到处宣扬讲伊斯兰教教义。从这时起,开始在撒拉族内建立了“朵最”(即12工的总掌教)以执掌教规。还在“朵最”之下设有专管诵经、呼唤教徒和领教徒做礼拜的各种宗教职业人员。但是,当时的宗教信仰意识还不是很强烈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清真寺聚敛了大量财物,占有了大量土地。在这种基础上形成了宗教世袭封建特权和掌教兼地主的制度。12工总掌教——朵最,是宗教的最高统治者,各个工地形成了海依、哈提布、伊麻目(或称掌教、付掌教、小掌教)所谓的“三头”。这时的撒拉族人民,已处于宗教的牢固控制之下了。 撒族拉的八工,每工都有一总寺,其下又有若干小寺。如街子工大寺其下有9个小寺。大寺为宗教活动的中心,每到作“主麻”日礼拜或开斋节、宰牲节等活动。九个小寺的教民均要集中到街子总寺来作礼拜。这个大寺历史悠久,历来是撒拉族地区宗教活动的中心。循化撒拉族八工,共有清真寺73处,住寺的阿訇和满拉约有290人。 字源字形字源演变字形对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