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耿庄村
释义
1 河北省深泽县耿庄乡耿庄村

简介

耿庄村位于河北省深泽县城西南部,距7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6000余人。近年以来,村委把“富民强村”作为工作的总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日用化工,以农持家以工养家,带领大家走上致富的道路。

村政建设

积极推进二、三产业发展,突出发展个体私营工商业企业,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收入增长,推动了村落经济建设的实质性进展。

产业

耿庄村有日用化工、纸箱厂、彩印厂、纺纱厂、织补厂等等和其相关的企业,有“工业明珠”、“深泽四大村之首”之称。该村党支部、村委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美村、安村、强经济”的要求,对照“建设小康示范村”的标准,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整治村容村貌,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河南省新乡市凤泉区耿黄乡耿庄村

基本概况

耿庄村位于新乡市凤泉区区治所西南0.5公里,耿黄乡政府驻地,太行山南麓凤凰山下,明洪武年(1368年)有耿家庄名。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又有耿姓从滑县耿庄迁此。民国元年(1912年)易名耿庄。全村2500多人,耕地面积1400多亩,1995年,退伍军人耿瑞先担任党支部书记后,与班子成员一道继承发扬部队优良传统,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塑造了“团结群众,共谋发展”的团队精神,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历经几年,把一个昔日负债累累,社会治安混乱,群众上访不断的穷村建设成了国家级文明村。2005年,全村实现总产值3.9亿元,利税3803万元,村集体收入1832万元。同时完成固定资产8000万元,新上项目6个,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耿庄村1994年为小康达标村,1996年获区级文明村,1997年获市级文明村,1998年获市级先进农村党支部,市先进单位,2000年,获省级文明村,全省先进五好党支部等称号。

基础设施

耿庄村位于村东邻新乡化纤厂生活区,在京广铁路和宝共路东侧。聚落呈方形,村中有天主教堂。1996年始,该村农历逢二有集。村落建设占地38公顷。十字主街,4条纵向路,4条横向路。村内道路实现水泥硬化、绿化,安装路灯,修建输水、排水管道。村内拆旧建新,住宅规划步入规范化轨道。市内7条公交线路汽车在村设站。1995年,耿庄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后,耿瑞先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实施“依托大厂,搭车发展”战略,建村办龙头企业新光加工厂,为新乡化纤厂生产二硫化碳,带动编织袋厂、面粉厂、砖厂发展。村集体购置大、中、小型农业机械40台,对全村151公顷耕地实行机耕、施肥、播种、浇灌、收割五统一,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园田化格局。农业主产小麦、玉米与蔬菜,年粮食总产达1425吨。村有养鸡、养猪专业户9户。1998年,耿庄村设活动阅报栏及政策法纪宣传栏,建文化娱乐室、农民阅览室和老年人活动室。对村内60岁以上老人年发养老金120元,逢年过节给五保户、特困户、军烈属送慰问品,发放救济款物。1999年9月,村内有线电视频道开通,电视覆盖率95%以上。2000年6月,村小学三层现代化教学楼落成,村民装程控电话500余部。村两委会开始对区府路耿庄段实施沿路房地产开发,耿庄花园住宅小区开始建设。

3 河南省邓州市夏集乡耿庄村

耿庄村位于夏集乡东北部,全村2100人,35名党员,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耕地3416亩,小学一所,养鸡厂2个,3个养猪场,全村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芝麻为主。该村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不断提高生产产品数量和质量,向商品化市场迈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致富奔康步伐。

4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耿庄村

地理位置

耿庄村位于山东省菏泽市菏泽城北20公里处,沿黄公路一公里,高庄镇政府驻地4公里。耿庄下辖6个自然村(白庄、耿庄、胡庄、黄庄、李庄、马庄)全村南北东西公路贯通,居民640户,人口2520人,全是汉族,耕地3900亩,农机500余套,小学一处,卫生室一处,窑厂一座。耿庄新村建设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占地面积158亩,设计建筑面积十余万平方米,内设敬老院、老年公寓、卫生院、学校、幼儿园、文体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计划一期建筑面积八万平方米。可容纳600余户,预计两年内完工。耿庄新村建设项目是高庄镇党委、政府确定实施的又一项重点建设项目,它的开工建设,标志着高庄镇在招商引资、抢抓机遇上又迈出了新步伐;它的建设使用,必将发挥积极的带动辐射作用,必将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必将进一步提升城镇品位,优化城镇环境。

村庄简史

耿庄:据《耿庄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耿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耿庄。

白庄:(1368-1398),白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白庄。

胡庄:明成化年间(1465-1487),胡庄由河南省濮阳市胡寨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胡庄。黄庄:清雍正年间(1723-1735),黄氏由城南黄口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黄庄。

李庄:明洪武年间,李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取名李庄。

马庄:据《马氏宗谱》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马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马庄。

经济状况

村名主要从事农业,新中国建立前,少数村名从事手工业,男人编草席、床垫。妇女居家纺棉、织布、制衣。人民公社期间,全行政村编为一个大队,下分16个生产队。改革开放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科学种田、兴修水利,现在农田作业全部实行机械化,粮食生产不断提高,小麦玉米单产一般在800斤左右。中央出台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后,免除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为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收入,劳务输出渐成重要渠道,村中每年由600人以上外出打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1: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