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个人合作建房
释义

个人合作建房,是指买房人自己集资拿地,自己找开发商盖楼,从而省掉中间成本,拿到便宜房。中国第一个发起个人合作建房的人是于凌罡,之后,王华、赵智强等人均发起过类似项目,最终只有赵智强的项目获得成功,被称为温州模式。2011年12月,温州商人赵智强再次宣布已看中北京南四环、南五环的两块地,拟寻找合作者共同出资拿地、建房。

概念介绍

在目前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个人合作建房是指依法具完全有民事行为能力和一定的购房能力并愿意在某个城市居住的多个自然人共同出资,通过委托咨询代理机构全权代理运作、银行监管资金、房地产开发机构进行开发的方式建造房屋供自己居住的一种合作消费模式。 住建部曾在2006年下发《关于制止违规集资合作建房的通知》,提出建成的住房不得在经审核的供应对象之外销售。2011年9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宋春华建议保障房可考虑合作建房等形式。

发起代表

北京,于凌罡温州,赵智强

郑州,王华

发展事记

2003年,北京的于凌罡在互联网上率先提出合作建房,得到网友的热烈响应。2006年11月15日,温州市个人合作建房项目发起人赵智强在温州宣布,该项目委托的开发商以1.0458亿元的价格取得了温州市龙湾区蒲州街道“江前三产安置地块”的开发权。温州的成功“拿地”,意味着合作建房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2007年9月9日,由温州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赵智强和郑州个人合作建房发起人代表王华在郑州成立“温州郑州个人合作建房协作联盟”,正式确立跨省域协作关系。

2007年10月,郑州中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中国第一个专业致力于个人合作建房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

组团进京

2011年12月18日下午,温州商人赵智强率领律师团队进京,宣布已看北京中南四环、南五环的两块地,拟寻找合作者共同出资拿地、建房。五年前,其曾在温州老家运作合作建房,现在即将收尾。

选址

赵智强称,考虑到北京北部、东部已几乎无地可拿,而南部地区有靠近北京南站等便利因素,因此他前期查看了南四环、南五环的两块地。但因担心太高调会引来更多竞拍人,他暂时拒绝透露两个地块的方位。

房价

赵智强认为,当前虽然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初显,但房价大跌不可能,现在房价只是在回归理性。在这种形势下,合作建房由于只收取成本费,能保证在南四环的价格为每平米一万多元,南五环每平米六千多元,相当于同地区现在售价的四成。

规模

征集一些有合作意向的出资人,根据大伙的意愿从两地块中择其一,然后找银行、开发商合作,“和开发商签一份委托协议,我们只提供土地和资金,跑手续、盖房子由他们去做”。至于征集多少人、建多大规模的房子、建多少套等,还要等待住建委等主管部门的意见。

户籍不限

温州个人合作建房第一人赵智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即日起其将正式进军北京,再次启动北京的个人合作建房计划。在赵智强之前北京最早实施个人合作建房计划的于凌罡最终以失败告终。赵智强透露,其在北京已有两个目标地块。按照他的团队预算,个人合作建房将降低同地域四成的房价。

赵智强本人曾是与潘石屹、冯伦等地产大佬一起最早到海南开发房地产的温州商人,海南地产泡沫破裂后,赵智强回到温州老家担任该市市场营销协会秘书长。2006年,赵智强率先在温州尝试个人合作建房,其发起建设的温州第一个个人合作建房项目目前已经主体封顶,房屋分配也已经完成。温州个人合作建房模式,被称之为国内个人合作建房最先获得成功的范例。赵智强表示,北京合作建房将借鉴温州的成功模式,以大家入股的形式来进行运作。

北京合作建房的参与者目前限制为在北京无房的“北漂一族”。赵智强认为,根据温州经验,合作建房的价格至少比同路段、同品质的房子要便宜四成以上。

本次北京个人合作建房的目标地块共有两块,都在南面。这两块地分别在南四环和南五环,面积都是100亩以下。初步预算,南四环合作建房价格约为一万多,南五环约为六七千。他们将根据两块地的综合情况以及参与者的选择,最终决定先运作其中的一块地。赵智强另外表示,本着拿地“低调、保密”的原则,这两块地块暂不对外公开,只有正式加盟的成员才会带去看地,而且事先还需要签订保密协议。

为了公司化运作,赵智强等组建了一个个人合作建房公司——北京中康城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由赵智强出任董事长,由新加盟的邱仁松先生出任总经理。为方便有意愿参加合作建房的无房人,该公司特设立专门网址接受网上报名。

操作经验

1、合作建房在拿地环节一定要低调。

于凌罡运作“流产”的原因,一是拿地的时候太高调,导致很多开发商也盯上了地块;二是管理不健全。温州合作建房的地块都是委托朋友去现场拍地,成功后大家才知道是合作建房用的。

2、管理费收取需制度化

温州的合作建房召集了260多会员,而在北京,找不到小的地块,起码要召集600多会员,而温州模式不可全盘照搬,在温州以协会的主体资质建房,但在北京建立协会并不容易。很多人建议成立股份公司、信托或是其他方式。

在北京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给大家信任感。在此前的温州项目中,赵智强团队几年间共收取管理费500多万元,他们会组建强大的律师团队,建立完善制度。

3、分配问题

温州建房出现过6例上诉房子分配不公的问题,赵智强表示,在北京将直接抽签选房,体现公平。 [2]

4、参与者

2011年,北京合作建房的参与者限制为在北京无房的“北漂一族”。[2]

5、运作方式。

北京合作建房将借鉴温州的成功模式,以大家入股的形式来进行运作。根据温州经验,合作建房的价格至少比同路段、同品质的房子要便宜四成以上。

专家评论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表示,合作建房、住房合作社等模式在德国等国家已有成功案例,但在我国还没有,主要是因为合作建房是很多人凑在一起,“万一有一部分人变卦了,如何进行下去困难重重”。

朱中一认为,出问题最可能是在拿地和日后办理房产证等环节,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拿地需要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参加招拍挂,与国家签订出让合同等,而合作建房者如何成为一个主体存在操作上的困难。至于办理房产证等,在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下也比较困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7: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