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格宜镇 |
释义 | 格宜镇位于宣威市东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宣威县城42公里,东北与宝山、文兴接壤,东南和南部与田坝镇、东山镇隔革香河相望,西与龙场镇相连,北与乐丰乡、阿都乡为邻,南北最大跨距55公里,东西最大跨距17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50.1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91965.6亩,人均1.77亩。 简介格宜镇属典行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地形狭长,地形为封闭型盆地,中部多湖泊。山脉为乌蒙山东列山系,一列从北向南由白泥井、五里坪、得马梁子组成,长20余公里,一列自北向东,由火药街、花红、跑马三梁子组成,长10公里。北部水汇入华泽河,南部水汇入革香河,中部水汇入石磨大海坝,全镇境内最高海拔2248米,最低海拔1460米,年平均气温13.2­℃,年均降雨量1090毫米。全镇水资源分布不均,启文、龙山、华泽等8个村委会较为丰富,白泥、旱稻等6个村委会较为缺乏,煤炭、铁矿、硅矿、砂石等矿产资源丰富。格宜集镇位于宣文公路与格阿公路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宣威东北片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连接宝山、文兴、普立、阿都等乡镇和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主要产业有“粮、烟、煤、猪”,近年来在宣威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格宜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思路灵活、解放思想,带领全镇人民调结构、兴产业、上项目、重举措,使格宜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社会稳定,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大,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2006年在过去的基础上,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投入资金690万元,投工1300个,实施了土地开发整理、农村安全饮水、冬春水利工程、第二期基本烟(农)田建设等项目,建设水利工程121件,高稳产农田2000亩,基本烟(农)田新增受益面积3000亩,治理水土流失1平方公里,解决了3000人和335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新修生产道路5公里,新修河堤5处380米,支砌排洪沟640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投入资金270万元,投劳12000个,新修道路14公里,维修道路47公里,农网改造投资174万元,完成“一户一表”2700户,全镇累计完成电网改造8726户,网改率达76%。 同时严格执行集镇总体规划,不断完善集镇规划,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城镇化进程,投入资金70万元,完成了集镇供水工程规划,对湖滨路,文康路南段进行硬化,投资17万元对集镇主街道进行了绿化亮化,对集镇两条河流的河堤进行了除险加固,对河道进行了清淤除障,镇容镇貌明显改善。 农村经济2006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协调发展。2006年末,格宜镇国内生产总值2.81亿元,比上年增8.1%;国民收入2.12亿元,比上年增5%,工农业总产值2.0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0.84亿元,比上年增0.5%,农业总产值1.17亿元,比上年增6%。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58亿元,比上年增11.9%,农民人均纯收入2074.34元,比上年增30.8%。财政收入381万元,比上年增31%,财政支出2101万元,比上年增33%。全镇有非公企业281个,从业人员6420人,实现总产值0.8亿元,比上年增13%,营业收入7115万元,比上年增15.3%,工业增加值1455万元,比上年增13.04%,利润总额1778万元,比上年增8%,上交税金107万元,比上年增6%。 2006年格宜镇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大兴、石磨两个村委会真正形成了以魔芋种植为主的生产格局。全镇全年种植烤烟7000亩,收购烟叶150万公斤,收购产值890万元;种植魔芋3000亩,实现产值750万元,建成了一个魔芋精粉加工厂,加工魔芋精粉50吨,实现产值160万元;建成一个花香菇种植基地,成立了宣威市弘苑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种植花香菇50万棒,实现产值150万元;种植各类水果、经济林果3392亩,实现产值300万元左右;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以魔芋、蔬菜、花香菇为主的特色产业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初步形成规模,强化了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提高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另外,以生猪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生猪养殖小区4个,养牛小区1个,发展年养羊100头以上的养羊户1户,肥猪出栏72259头,牛出栏549头,羊出栏2249只,肉类总产8076吨,畜牧业总产值7438万元,比上年增22%。 人文历史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尖角洞尖角洞位于格宜镇集镇南500米处的小红山腰部,系石灰岩溶洞,1983年7月,文物调查小组在洞内发现一批石器和陶片,并采集石器3件,石锛6件,穿洞石刀1件,均为磨光石器,打制石器1件,经省地县三级考古鉴定,确认为新石器时代中晚器遗址。2002年,云南省,曲靖市文物专家对尖角洞进行了第一期试掘,发掘出土石器、陶器等文物5000多件,发现古生物化石点两处,收集到剑齿象、犀牛、熊、鬣狗等动物化石200多块(件)。从而证明3000多年前格宜就有人类居住,2005年被列为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六起义纪念地1947年6月6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云南第一支反蒋武装“六六分队”在格宜镇法马坡宣告成立,揭开了云南反蒋武装斗争的序幕,随后,宝山春节起义、宝山中学起义、大水塘起义、格宜花红梁子起义、盘县土城起义等武装斗争烈火燃遍全境。1947年8月,成立特别支部,下设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3人,1949年2月下旬,“六六分队”被整编为永昆支队第四大队。为缅怀先烈格宜镇党委、政府,原边纵六支队老站士联谊会于1994年10月共同负责筹建了“六六起义”纪念园,起义纪念园座落在格宜镇第一中学校园内,学校内设有六六起义展览室,共展出各类革命文物、图片56幅,纪念亭内有132位烈士英名录,纪念碑身高6.6米,寓义“六六起义”和“六六分队”,碑前镶嵌着47米长的19级台阶,寓意“1947年”,到现在真正形成了格宜镇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科教文卫全镇境内除一所市级宣威市第二中学外,全镇有中学2所,教学班42个,教职工147人,在校学生2830人,完小14所,教学班186个,教职工298人,在校学生6122人,中心幼儿园1所。教学班6个,教职工16人,在校学生214人,初中和小学入学率分别为98.5%,99.6%,普及率分别为99.2%,99.79%,巩固率分别为98.5%,99.6%。毕业率分别为99.5%、100%。“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投资248万元,新建校舍2800平方米,排除危房1400平方米,投资77.5万元,新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6800名贫困生享受免费教科书,9522名学生免交学杂费,360名贫困生得到救助,全镇中考上线537人,上线率64.2%,名列全市乡镇第一。全镇有文化站1个,工作人员3人,设有图书阅览室、文物陈列室达省二级文化站标准,广电站工作人员3人,有线电视用户2120户,比上年增5.37%,有移动基站6座,程控电话840部,移动电话9480部。 全镇有镇级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25人,设有中医、儿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妇产科、B超室、化验室、心电图、X光室、防疫保健等10个科室,功能设施基本齐备,有专门的门诊楼和住院部,有病床20张。全镇下辖有14个村级卫生所,卫生所面积1150平方米,现有村医35人,病床50张,基本配有专门的药房和简单常用的医疗器械,基本上解决了群众看小病不出村的困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全镇参合人数46678人,参合率达到90%以上,1295人享受减免补偿金额1169737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投资114万元,建成格宜镇卫生院综合楼,投资20万元,建成5个村卫生所,390平方米。疾病预防工作深入扎实,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大。计划生育成效显著,计划生育服务所现有专职技术人员3名,2006年完成一胎放环2987例,二胎结扎212例,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办证99户,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