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格氏斑马 |
释义 | 简介格氏斑马又叫细斑马、细纹斑马、狭纹斑马等,是体形最大、形态最美的斑马。因为它是在1882年由非洲的阿比西尼亚皇帝赠送给法国总统格雷维一匹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所以便被叫做格氏斑马。 外形特征它的肩高可达145一155厘米,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身上具有黑褐色与白色相间的光滑条纹,雅致大方,细密秀美,非常漂亮,构成了一幅整齐而美观的图案,尤其是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斑斑驳驳,因此被叫做“斑马”。在它的脊背上有一条很宽的纵纹,四肢上也有清晰的条纹,而且更为细密,只有胸部和腹部没有花纹,呈现洁白的颜色。它的头部和脸部都很长,吻部为灰色,两只耳朵特别宽大,耳朵里面有又厚又长的毛,鬃毛长而发达,蹄子宽大,附蝉较小,尾巴也很长,而且末端丛生长毛,可以用来驱赶身上的蚊、蝇等,奔跑时高高竖起,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 分布范围格氏斑马分布于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南部和肯尼亚北部,喜欢栖居在干燥、开阔、灌丛较多的草原上和沙漠地带,较少转移到其他地方。除成年的雄兽外,都组成群体栖息,即使年老的个体也不会被驱逐出群体而过独居生活。但群体通常不大,最多也就是10只左右,多由雌兽和未达到性成熟的雄雌幼仔所组成,群体十分紧凑而不松散,幼仔们喜欢在一起玩耍、撕闹,或与雌兽在一起嬉戏。成年雄兽通常过独居的生活,所占的领地大约有10平方公里,用排出来的粪便作为领地边界的标记,只有在雨季,等候雌兽来到身边时,才一起过上一段夫妻生活,然后雌兽又会回到群体中。在栖息范围内,群体总是沿着较为固定的路线进行迁徙活动。虽然长相不凡,但它的叫声却很难听,就像“叫驴”嘶鸣一般。它的视觉很好,眼睛和其他马类一样,可以同时看见远处的东西和近处的东西;听觉也很敏锐,进食的时候也在警惕地竖起耳朵,防止突然到来的袭击。它的主要食物是青草,有时也吃嫩树叶,在觅食时由群体成员轮流担任警戒任务,一有危险便发出长嘶的警告信号,群体立即停止进食,迅速逃跑。它奔跑的速度快而持久,每小时可达60—80公里,为狮、豹等猛兽所不及,从而能够经常逃脱食肉兽类的追杀。不仅群体成员之间十分友好,也常与鸵鸟、长颈鹿、羚羊等食草动物等混杂行动,一起生活,分享同样的食物,并且互相利用,互通信息,以避强敌。所以,它们的天敌狮子、豹、野狗、鬣狗等只能采取伏击的方法捕食,常常在其饮水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耐心等待,当距离较近的时候,突然冲出,目标对准因受惊而四处狂奔的群体中的病弱个体或没有经验的幼仔,扑倒后饱餐一顿。 生长繁殖在繁殖季节,格氏斑马表现得十分紧张而活跃,雄兽之间互相会毫不客气地进行激烈得争斗,打斗的方式为互相碰击颈部、用嘴咬、用前脚的蹄来踢等。败者狼狈逃窜,获胜者则与雌兽一起生活一段时间,通过亲昵、嬉戏等行为,然后交配。每只获胜的雄兽每年要交配数只雌兽。雌兽的妊娠期约为11—13个月,每隔3年生产1次。每胎产1仔。幼仔出生后不久,即可站立和走路。哺乳期约为6个月,3.5—4岁时性成熟。寿命约为20—30年。 其他相关斑马是马类中长相最为漂亮的成员,也是动物园中深受观众喜爱的动物之一,它身上那线条分明、细密光滑的斑纹,经常使游人们叹为观止。此外,它的肉可以食用,皮张可以制革,因此遭到过度的猎捕,尤其是格氏斑马,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格氏斑马被列入附录I。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