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格勒 |
释义 | 格勒——集成吊顶品牌格勒——集成吊顶品牌格勒企业集成吊顶项目立项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生产和销售集成吊顶、浴霸等产品的高素质企业,格勒不断开发不同风格的厨卫产品,倡导优化卫厨空间设计,致力打造中国人家居高品质生活环境的理念。为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量身定做产品,打造品质、创新、时尚、科技的现代卫厨,是现代家装新标准。所生产的吊顶集取暖、换气、照明、吊顶多功能与一体。在结构上对传统产品做出了突破性的变革,在技术上更添人性化科,在风格上承载北欧风尚之精髓。 格勒坚持以过硬的质量在商场上取胜,坚信只有完美局部才能打造优质整体的哲学理念,其配置都尽可能做到精益求精,采用最科学合理的材料,其安全性能、使用寿命明显优于市场同类产品。 同时,格勒也是一款提供品质服务的产品。它以精心呵护消费者为服务宗旨,倡导“手心服务”理念,通过专业贴心细致的服务,用心感动客户。不仅关心售前,更在乎售后服务。 格勒在每个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发展战略,在品牌成立初期,企业只做集成吊顶。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在品牌成长期,企业采取多元化战略。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开发出卫浴系列。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正是格勒精益求精的执著追求和更为体贴入微的品质服务.在集成吊顶在业内领先一大步。 “格勒”在俄语中是城市的意思,也是列宁、斯大林的名字。格勒希望可以跟俄国的城市一样,凭借坚强的意志,获得巨大的荣耀。“格勒”一此来自于俄语 “格勒”集成吊顶秉承俄国铁血精神 格勒不能用理性揣测, 格勒不能用尺子衡量 格勒有独特的秉性 对于格勒只能信仰 格勒永远怀抱激情 心永远向往未来 若是现在是犹豫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格勒一直精益求精 既不畏惧侮辱,也不按部就班 赞美和诽谤,都平心静气地容忍 格勒坚信 我的名声将传遍整个国家 整个行业会为我侧目 我现在的一切都是日后他们学习的对象 无论是国内的巨头还是国外的领头羊 “独特、激情、涵养、自信”即是企业文化 发展历程2005年2月,格勒企业集成吊顶项目立项; 2006年2月,格勒企业组建,筹备生产; 2006年5月,格勒企业组建完毕正式运营; 2006年6月,格勒企业导入专业工业设计公司,产品加工进入加速阶段; 2007年7月,格勒“炫彩系列”亮相广州国际建材展会; 2008年5月,全国终端营销巡回培训拉开序幕; 2008年7月,格勒“氧化艺术天花”亮相广州国际建材展会; 2009年6月,格勒加快转型,重视款式和工艺的多元化和风格化; 2010年3月,格勒淘宝旗舰店被淘宝商城收录到“家装家电”类品牌店铺,与多个世界大品牌共享殊荣; 2010年6月,格勒被淘宝商城推荐为品牌店铺,人气和销量远高于同行; 2010年9月,格勒被授予“中国绿色环保产品”称号; 2010年10月,格勒又被授予“中国著名品牌”称号; 2010年10月,格勒官网全新改版,为配合电子商务销售的发展和兑现包修服务,建立“消费者专区”客户购物清单永久可查服务; 2010年11月,格勒产品款式和结构作全面整合,让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能享受格勒带来的唯美的吊顶体验。 2010年12月,历时1年半年投入生产,格勒精品不锈钢浴室柜上线; 2011年3月,历时三个月的淘宝商城全新购物体验式系统性改版,一站式全套购物,单品全套下单,三维空间配合集成吊顶立体式展示,为集成吊顶电子商务购物建立全新体验模式; 2011年5月,格勒开阔视野,加盟更多网络购物平台,整合内部资源,建立全国吊顶安装服务体系、打通线上线下。 2011年6月,格勒成功入驻搜房网商城、当当商城、亚马逊商城等平台,同时格勒集成吊顶网页版平面设计软件上线,业主可以自行设计自家吊顶 2011年7月,格勒成功入驻京东商城、QQ商城,内部多平台订单对接系统进入开发阶段 2011年8月,格勒官方独立购物平台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对接电子商务的内部ERP管理软件同时进入开发阶段 2011年8月,格勒启动天罗地网式全国实体店招商项目,高姿态、高要求、高标准、高服务为一体的,打通线上线下,建立全国性高服务网点和销售渠道,争取在三年内成为行业领跑者 2011年9月,格勒在上海惠德大厦成立中国营销中心,强大的天罗地网式线下招商项目拉开序幕 2012年1月,格勒公司搬入宽敞明亮的新厂房,整体装修风格以黑绿色为主,时尚、明亮尽收眼底 2012年3月,格勒开创网络订单与实体经销商利润分享模式(即B2B2C模式),打通线上线下。 格勒——城市名苏联、俄罗斯有以名人命名地名的习惯。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等地名中的“格勒”是城市的意思。(“格勒”与现代俄语中的город发音接近) “堡”也是城市的意思(大概缘于德语)“斯坦”是国家的意思(缘于突厥语,俄语)。 其他一些城市名称确实有后缀,如布拉格维申斯克(布拉格维-“报喜”的意思)、符拉迪沃斯托克(符拉迪沃-与人名有关)、哈巴罗夫斯克(哈保罗夫-人名),叶卡捷琳堡(人名) 但是,俄罗斯等俄语国家城市绝非都有后缀,莫斯科是约定俗成的译名,按照发音规则应该是“莫斯科娃”。取名于“桥”有关,明斯克(取名于обмен,即“交易”“贸易”)。这类的例子还有萨马拉,萨拉托夫等 俄罗斯不同级别的城市都有叫法 格勒----相当于我国的直辖市 斯克----相当于我国的省级市 在俄语中град(гoрад )是“城市”的意思(汉语翻译为“格勒”实际发音近似于:格拉得) Ленинград(列宁格勒) 就是列宁市或者列宁城; Сталинград(斯大林格勒)就是斯大林市或者斯大林城。 至于Москва(莫斯科)、 Мурманск (摩尔曼斯克)、Челябинск (车里雅宾斯克)、Минск(明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布拉格维申斯克、伊尔库茨克...等等的后缀都带有“斯克”,就没有任何解释了,大约相当于我们的: 郑州、杭州、广州、兰州、福州、柳州、锦州、常州、苏州、温州、德州、雷州、惠州、株洲......的意思 格勒——新中国第一位藏族博士人物简介格勒,藏族,1950年5月1日出生,国际知名藏学家。现任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总干事兼所长,研究员(教授)。同时还是美国加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客座博士生导师。 2010年9月12日当选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第四届副会长。 格勒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人类学博士和第一位藏族博士。他除大量学术专著外,还出版了学术随笔《月亮西沉的地方——对西藏阿里人类学田野考察侧记》等散文类作品。 俄语,城堡。 学术成果1978年-1981年,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实地学术考察,完成学术专著《从游牧部落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对色达草原游牧社会的民族学研究》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史话》(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出版)。 1981年-1983年,在全国人大民委调研处工作,从事民族关系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调研。 1983年-1986年,受中山大学研究生基金的资助,前往西藏和川西北等民族地区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人类学田野考察,完成了被专家们评价为“当今唯一以青藏高原文化为依据的人类学著作”的博士论文《论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1986年分配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课题《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1996年出版,1999年获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的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和调查组副组长,参与制订该项目的研究计划,组织实施,拟定编写大纲。并承担了其中第四章的编写任务。该项目也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多次带队深入西藏农村牧区,进行田野调查,完成了一系列被专家认为“有份量的科学调查报告”。其中《藏北牧民》(四人合著)。1993年出版后,在国内外藏学界和社会人类学界反响较大,世界著名的日本社会人类学家中根千枝教授认为“《藏北牧民》是迄今为止,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西藏社会的最好的一本书”。 1992年主持并主编受中华社会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国家“八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拉萨卷》。负责组织实施课题的计划,调查;拟定全书的编写大纲和总体设计;带领五个科研单位的12位学者深入实地调查和收集第一手材料;承担第一,二,三章的编写;负责全书的审稿,定稿。该项目列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重点科研项目和国家“八。五”重点出版项目,于1995年8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拉萨市委和市政府在拉萨举行了该书的首发式,西藏自治区政府和拉萨市委的领导对此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原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现任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列确为该书写序指出:“《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拉萨卷》,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拉萨市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拉萨、振兴拉萨、促进拉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对于帮助国内外人们了解拉萨,匡正视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认为该书是“一部可贵的资料性学术专著。它既可作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和发展战略的依据,又可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资料,同时也是国情市情教育的好素材。” 1995年承担并主持国务院新闻办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西藏百户家庭调查”。在制订调研计划的基础上,组织和带领15位来自不同科研单位的中青年学者深入西藏城镇、农区、牧区三个不同类型的社区进行问卷调查。该项目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是《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西藏百户家庭调查报》,于1996年7月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作为该项目的附带成果,《西藏农民》、《西藏牧民》、《西藏城市居民》三本小册子,于1998年10月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向国内外发行。《瞭望》周刊和人民日报海外板(连载)公布了此项课题的调查结果。 1995年7月应邀给北京大学举办的我国首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做了题为《中国西藏文化的人类学研究》学术演讲。此讲稿后经整理、修改,收入《社会文化人类学演讲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 1996年“藏东地区的一个游牧群体”(英文论文)“The Washug-Sethar: A Nomadic Community of Eastern Tibet”(in English).发表在台湾“民族学报”总第22卷。Min Zu Xue Bao(ethnological Journal), Vol.22. National political University, Taiwan(1996). 1996年5月到2000年,即目前正在承担和主持的科研项目是“中国藏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究”。这是国家社科规划·基金资助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立项通知书和经费数额见附录)。四年来先后组织了八、九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30余名中青年学者,分别前往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藏区进行问卷调查和入户调查,并收集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和文献材料,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一系列的调查报告、专题论文.其中《西藏现代化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获中央中直机关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奖和中共中央中宣部、中央文献研究室、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颁发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入选证书”。主编《西藏昌都-历史、传统、现代化》,该书定稿会于1999年9月27日至29日在成都举行,会上,来自西藏和全国各地的领导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该书“结构严谨,系统全面,资料翔实,观点正确,论证有力,学术价值高,可读性强,填补了空白,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1998年12月21日,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颁发的“纪念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入选证书”。 1998年12月,“西藏现代化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文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的理论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并获奖励和证书。 1992年10月,作为“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表彰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4月,获中山大学“踏上工作岗位后,艰苦创业,为断进取,在生产、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表彰和奖状。 1991年1月,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和荣誉证书。 《论藏族文化的起源形成与周围民族的关系》获中南地区1986年-1988年优秀图书二等奖。 1985年荣获中山大学研究生学业优秀一等奖。 格勒——隶属东川区拖布卡镇行政村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东川区拖布卡镇,地处镇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40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东邻会泽县纳古镇红泥村委会隔小江相望,西与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四川会东县野牛坪、曲靖市巧家县蒙姑村委会相邻,南邻象鼻村委会,8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95户,有乡村人口2038人,其中农业人口2038人,劳动力136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37人。 自然资源全村国土面积16.2平方公里,海拔80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水量6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红薯、稻谷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640亩,人均耕地0.8亩,林地3124.3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7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 基础设施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640亩(其中:田300亩,地 1,340亩),人均耕地 0.8 亩,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稻谷等作物;拥有林地 3,124.3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3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0.02 亩,主要种植桔子、枣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 2,760.8 亩;荒山荒地 6,201 亩,其他面积 10,573.9 亩。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有49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13户,占农户总数的6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9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72户(分别占总数的39%和35%)。 该村到镇的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水泥 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道路,距离最近的码头1公里,距离集贸市场8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21辆,摩托车132辆。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9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0户;建有小水窖292口。全村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有8个自然村已通路;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8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6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76.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26.6万元,占总收入的71%;经济作物收入92万元,占总收入的10%;畜牧业收入194.6万元,占总收入的2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115头,肉牛64头,肉羊292头,肉鸡2950只);第二、三产业收入 27.6 万元,占总收入的3%;工资性收入 18.00 万元,占总收入的3%。农民人均纯收入1635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1人(占劳动力的4%),在省内务工57人,到省外务工4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 区内。2007年全村销售总收入821.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94%。该村在发展西瓜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4,216平方米,拥有教师14人,距离镇中学40公里。 人文地理格勒村委会:驻地大田坝,以地处格勒坪子得名。解放前属会泽县拖布卡区拖布卡乡第七保。解放后属会泽县拖布卡区象鼻乡。1956年属东川矿区拖布卡区播卡乡,1957年属因民区播卡乡,1958年属东川市因民区播卡乡。1959年属拖布卡人民公社,1961年属象鼻人民公社,1965年设新良大队,1980年更名为格勒大队。1984年5月改大队为乡,属播卡区公所。1988年1月改为设格勒村公所,属播卡乡。2005年撤乡并镇,属拖布卡镇。辖大田坝、格勒、小河口等8个自然村。地处小江西岸山麓,气候炎热。有1640亩耕地,主产玉米、红薯、籽西瓜。 新农村建设200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