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葛藤山战斗 |
释义 | 简介中文名称: 葛藤山战斗 发生时间: 1934年3月12日 发生地点: 安徽金家寨以西葛藤山 事件介绍1934年3月11日,活动在皖西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8军(约2300人)由六安县金家寨以南古碑冲地区出发,取道葛藤山到大埠口地区进行休整,12日进抵葛藤山休息。为防备驻南溪的国民党军第54师第161旅(2个团)和驻汤家汇第75师1个旅的袭击,红28军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郭述申即以第84师第1营占领葛藤山东南山脊,警戒南溪方向;以第82师第3营占领火炮岭北公路两侧高地,警戒汤家汇方向。 战斗经过不出所料,第161旅果然自南溪倾巢出动向红军第84师第1营阵地进攻。第84师第1营坚守阵地阻击,第2、第3营隐蔽集结于葛藤山待机。同时以红军第82师第1、第2营向葛藤山西南佯动,将第161旅主力诱至簸石沟一带,尔后留下1个排以猛烈火力吸引敌人,主力迅速隐蔽撤回葛藤山。当敌军以主力向簸石沟进攻时,徐海东亲率两师主力共4个营和军直属队2个连,沿葛藤山东南坡迂回到第161旅主力侧后突然发起攻击。与此同时,位于簸石沟阵地的1个排和坚守葛藤山东南山脊的第84师第1营亦乘势出击。 战斗结果经1个多小时激战,将国民党军第161旅击溃,毙伤其1000余人,俘其第54师代理师长兼旅长刘书春以下130余人。 事件分析事件意义葛藤山反击战斗的胜利,打击了敌人的疯狂气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斗争情绪,配合了红二十五军在鄂东北地区的反"围剿"斗争。 胜利的主要原因1.决心大胆果断。这次战斗,双方兵力基本相等,但是,红军利用敌人战斗力弱、没有后续部队和自己处于有利地形等条件,定下歼敌的决心。 2.造成敌人的错觉,争取了主动。战斗一开始,敌以主力向红军左翼进攻。红军以两个营的兵力向右翼佯动,造成敌人的错觉,迷惑敌人,诱使敌人改变主攻方向,陷入被动。毛泽东说:这种"有计划造成敌人的错觉,给以不意的攻击,是造成优势和夺取主动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59页)。 3.集中优势兵力,打敌侧后。红军以少数兵力积极佯动,符制和吸引敌人主力。当敌之主力被吸引到簸石沟后,红军集中优势兵力,隐蔽迂回到敌之侧后,予敌以突然猛烈的打击,使敌猝不及防,顿时动摇、混乱,失去控制。 4.战斗作风英勇顽强,战术动作灵活协调。红军虽然经过长途跋涉,已很疲劳,但军首长下达战斗命令后,部队立即投入战斗,发扬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主攻部队动作隐蔽迅速,猛打猛冲,担任防守和佯动的部队沉着顽强,动作积极,反击适时,构成了战术上的密切协同,使敌人在红军前后夹击之下溃败。 主题关键词: 侧翼迂回 反击战斗 阻击战 分类: 民主革命战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