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葛承雍 |
释义 | 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男,汉族,1955年7月9日出生于西安。 学习经历1979.9—1986.7在西北大学历史系读本科生、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1986.7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助教; 1989—1991西北大学历史系讲师; 1992年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教授,同年获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93年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 1995年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同年出任西北大学图书馆馆长; 2000年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 2001年《文物》月刊主编; 2003年4月起担任中国文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2005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学术兼职中国史学会理论分会理事 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唐史学会理事 美国唐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 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海南师院等兼职教授 教育部全国高校图情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文物局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成员 获奖情况1985年获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89年获陕西省历史学会第三次优秀成果奖 1989年西安市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1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2年获西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和“505”奖励基金 1993年获陕西省优秀理论论文一等奖 1993年获陕西省历史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4年获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5年获西安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6年获陕西省教委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1998年获陕西省教委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1998年获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9年获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9年获西北大学先进工作者一等奖 1999年获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理论宣传一等奖 1999年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2001年获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专著[1]《唐都建筑风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2]《中国传统风俗与现代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3]《唐代国库制度》,三秦出版社,1990年。 [4]《中国古代等级社会》,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5]《儒生、儒臣、儒君》,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6]《传统农民与中国社会》,(第一作者),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7]《帝王的艺术世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 [8]《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 [9]《王莽新传》,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三秦出版社2003年再版,更名《王莽新政》) 。 [10]《秦陇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1]《煌煌盛世--隋唐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 [12]《20世纪唐研究》(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论文: 1.《王莽的悲剧》,《西北大学学报》1981年1期。 2.《不应一概贬斥东汉宦官》,《西北大学学报》1982年3期。 3.《论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评价的历史沉思》,《1982年西北大学社会科学论文选》。 4.《西汉末年社会大动乱试论》,《西北大学学报》1983年3期。 5.《重评高力士》,《人文杂志》1984年第1期。 6.《略论王莽改制》(合撰),《中国古代史论丛》第七期1984年。 7.《对史学未来的展望》,《光明日报》史学版1985年1月9日。 8.《论唐代的“飞钱”》,《中学文史》1985年1期。 9.《2000年的中国史学》,《未来与展望》1985年2期。 10.《唐代太仓试探》,《人文杂志》1985年第4期。 11.《中国史学面临的重大转变》,《社会科学评论》1985年5期。 12.《中国传统史学的变革趋势》,《社会科学评论》1985年8期。 13.《历史科学在战略决策中的作用》,《社会科学评论》1986年3期。 14.《略论隋代地方风俗中的社会心理》,《西北大学学报》1986年4期。 15.《唐代甲库考察》,《人文杂志》1987年1期。 16.《选官制度研究的新收获》,《西北大学学报》1987年4期。 17.《对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忧虑和思忖》,《社会科学评论》1987年5期。 18.《试论史学的真实性与有用性》,《汉江论坛》1987年9期。 19.《唐代服装与长安气象》,《文博》1988年4期。 20.《论中国考古学的不成熟性》,《陕西师大学报》1988年4期。 21.《唐代知识分子观念变革》,《人文杂志》1988年6期。 22.《当代史学理论研究长期停滞的反思》,《社会科学评论》1988年7期。 23.《新启蒙是当代史学的主要意义》,《人文杂志》1989年3期。 24.《毛泽东晚年历史观对中国史学的影响》,《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4期。 25.《棱角峥然的苏报社论》,《新闻知识》1989年10期。 26.《理论的活力与中国唐史研究》,《学术界》1991年1期。 27.《唐代民谣俗语与唐人社会心理》,《传统文化》1990年4期。 28.《唐代的左藏、右藏与内藏》,《人文杂志》1990年5期。 29.《大周女皇武则天——纪念武周政权建立一千三百周年》,美国《世界日报》<中文版>1990年9月13日,9月14日。 30.《武则天研究的新高度》,香港大学《东方文化》28卷第1期,1990年。 31.《法门寺出土珍宝与唐代内库》,《首届法门寺国际文化讨论会论文集》,1992年。 32.《试论唐代梦境文化》,《云南社会科学》1991年1期。 33.《论唐代社会中的赌博浊流》,《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4期。 34.《论等级划分与新莽王田双重形态》,《纪念陈直诞辰九十周年论文集》,1992年。 35.《商鞅变法》 36.《尉缭和王翦》,《长安历史·上古周秦分册》,1991年。 37.《关陇集团的形成与崛起》,《长安历史·魏晋南北朝分册》,1991年。 38.《史书的局限与史学的真实》,《晋阳学刊》1991年2期。 39.《当代青年史学工作者史学研究之我见》(第一作者),《求实》1992年10期。 40.《复兴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活力的改革探索》,《高教发展研究》1992年1期。 41.《史书永远有局限,史学永远无定论》,《汉唐史籍与传统文化》,1992年。 42.《唐代乞丐与病坊探讨》,《人文杂志》1992年6期。 43.《唐代金鸡风俗考》,台湾《历史》月刊1993年11期。 44.《法门寺千年宝藏出土研究》,台湾《大地》国家地理杂志64期1993年7期。 45.《巍巍大唐离宫建筑》,《玉华宫》,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3年。 46.《玄奘圆寂玉华寺》,同上。 47.《二世纪后的历史反思》,《炎黄春秋》1993年11期。 48.《唐代国库对日本的影响》,《中国史研究》1993年3期。 49.《残阉人世界的历史阐述》,《浙江学刊》1993年3期。 50.《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时代特色与启蒙价值》,《西北大学学报》1994年1期。 51.《唐玄奘晚年活动散论》,《人文杂志》1994年2期。 52.《唐代香料建筑考》,《国际汉学论坛》1994年1期。 53.《唐京的恶少流氓与豪侠武雄》,《地域社会与传统中国》论文集,收入《唐史论丛》第7辑。 54.《千年苦旅话玄奘》,台湾《历史》月刊1994年12期。 55.《论丝绸之路的起点》,《华夏文化》1995年第1期。 56.《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新趋向》(合撰),《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 57.《我国审计史研究的可喜成果》,《书品》1996年第2期。 58.《唐华清宫沐浴汤池建筑考述》,《唐研究》第二卷(1996年)。 59. 《唐长安伊斯兰教传播质疑》,《人文杂志》1996年第6期。 60. 《盛唐皇家沐浴建筑》,《历史》月刊1996年第11期。 61. 《探索语言背后的社会史》,《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 62.《汉唐城市和宫苑》,《汉唐气象》,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 63.《超越史书局限的灵魂是创新》,《唐研究纵横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4.《读周积明著<纪昀评传>》,《历史研究》1997年第2期。 65.《新出土唐遂安王李世寿墓志考释》,《唐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66.《唐代“复壁”建筑考》,《文博》1997年第5期。 67.《为抓住机遇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三秦论坛》1997年第6期。 68.《大学图书馆珍藏文化资产的分析》,《西北高校图书馆》1997年第4期(该文收入台湾《海峡两岸图书馆事业研讨会论文集》)。 69.《唐代综合国力散论》,《周秦汉唐研究》,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 70.《秦陇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历史地位》,《人文杂志》1998年第1期。 71.《丝绸之路与古今中亚》,台湾《历史》月刊1998年第3期。 72.《唐代移民与社会变迁特征》,《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6期。(收入《中国社会史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1998年出版 ) 73.《论唐朝的世界性》,《深圳特区报》1998.8.24第11版(学者论坛)。 74.《东西方交流与陕西历史文化》,《99’世界注册会计师大会学术演讲论文集》。 75.《唐昭陵六骏与突厥葬俗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第60辑,1999年。 76.《西安新出土唐裴伷先墓志考述》,《唐研究》第5卷(1999年)。 77.《唐代龙的演变特点与外来文化》,《人文杂志》2000年第1期。 78.《“天下国家”与盛唐气象》,《今日中国》2000年第1期。 79.《一个儒生皇帝的悲剧》,台湾《历史》月刊2000年第3期。 80.《试解唐昭陵六骏来源之谜》,《寻根》2000年第2期。 81.《从景教碑试论唐长安景教的兴衰》,《碑林集刊》第六辑(2000年)。 (又收入韩国《春史卞麟锡教授停年纪念论丛》2000年) 82.《中朝汉籍交流的文化史章》,《西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83.《唐昭陵、乾陵蕃人石像与“突厥化”问题》,《欧亚学刊》第三辑(2001.12) 。 84.《唐长安印度人之研究》,《唐研究》第6卷 (2000年)。 85.《“胡墼”语源与西域建筑》,《寻根》2000年第5期。 86.《唐长安黑人来源寻踪》,《中华文史论丛》第65期(2001.1)。 87.《唐长安一个粟特人的景教家庭信仰》,《历史研究》2001年第3期。 88. 《论新编咸阳方志的人文价值》,《陕西地方志》2001.5。 89.《中国文物考古类期刊应走向世界》,《中国文物报》2001.8.5。 90.《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为<应县木塔>第三次重印而写》, 《中国文物报》2001.10.26。 91.《寻访被岁月黯淡的大秦宝塔》,《中国文物报》2001.12.21。 92.《祆教东传长安以及在陕西的遗痕》,《国学研究》第九辑,2002年。 93.《唐长安外来译名Khumdan之迷》,《中国文物报》2002.6.28。 94.《西安出土西突厥三姓葛逻禄炽弘福墓志》, 《古代中外关系史:新史料的调查、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3。 95.《走近女皇母亲的陵墓》,《文物天地》2002.8。 96.《西安发现唐秦王李世民女侍卫墓志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5。 97.《评<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中国学术》2002.3。 98.《一个大学的文化名片——读<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藏品集>》,《中国文物报》2002.7.26. 99.《崔莺莺与蒲州粟特移民踪迹》,《中国历史文物》2002.5。 100. 《东突厥阿史那摸末墓志考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1。 101.《对西安市东郊唐墓出土契丹王墓志的解读》,《考古》2003.9。 102.《中亚粟特胡名“伽”字考证》,《华学》第六辑,2003年。 103.《中国文物事业与世界先进文化》,《中国文物报》2003.3.7。 104.《中国文物事业的民族性与文化产业的世界性》, 《中国文物报》2003.4.9。 105. 《谈崔莺莺身世角色的探索——与宁宗一先生商榷》,《光明日报》2003.10.8。 106.《斗拱飞檐:谁复原中国文化——古建保护修复中的文化内涵》,《中国文物报》2003.12.5.。 107.《大运河为何没列入人类文化遗产》,《中国文物报》2004.2.6。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