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葛 |
释义 | 1 中国汉字gé(形声。从艸,曷(hé)声。本义:一种植物,纤维可以织布)植物名。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Puerarialobata),茎长二三丈,缠绕他物上,花紫红色。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葛布。根可提制淀粉,又供药用〖lobedkudzuvine〗。如:葛屦(葛制的鞋子。贫贱人家所穿用。一说夏天所穿用);葛屦履霜(冬天穿夏季的鞋子。比喻非常俭啬);葛面(葛粉) 中文学名:葛 二名法:曷(hé) 界:植物界 ◎ 基本信息1、夏衣的代称〖summerclothing〗 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辛弃疾《水调歌头》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表面有横棱的纺织品,用丝或化纤卡丝作经,棉线或毛线作纬〖akindoftextilefabric〗。如:毛葛;华丝葛 葛仙米gěxiānmǐ 〖nostoc〗生在潮湿处的一种蓝藻类植物。植物体由球形的单细胞连成串珠状的细丝,外面包着一层胶质物,湿时蓝绿色,干时灰色。可食,又可入药,有解热,祛痰等作用。 2、通“盖”。掩覆〖cover〗。如:葛沟(古代埋葬尸体的一种方法) 【葛布】 gébù 〖ko-hempcloth〗可做夏装的用葛草纤维织成的布。 葛布:指以葛为原料制成的布、衣、带等〖kohempcloth〗 grosgrain 【葛衣】 葛布制成的衣服 【葛帔】 用葛制成的披肩 【葛纱】 以葛的纤维织成的纱布 【葛根】 gégēn 〖rootsofkudzuvine〗中药名。豆科植物。葛的块根。因含有黄酮类及多量淀粉成分,能解饥退热,治高血压、颈项强痛、冠心病等 【葛粉】 géfěn 〖kudzuvinerootstarch〗从葛根提取的淀粉,先磨碎葛根后滤干凉晒而成 【葛巾】 géjīn 〖ko-hempclothscarf〗古时用葛布做的头巾 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三国演义》 【葛藤】 géténg 〖complication〗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3、姓氏 葛Gě 如:葛天氏(葛天。传说中的远古帝名。一说为远古时期的部落名) ◎ 汉字葛《康熙字典》记载《申集上》《艸字部》 ·葛 《唐韵》《集韵》《正韵》居曷切,音割。《玉篇》蔓草也。《易·困卦》困于葛藟。《注》引蔓缠绕之草。《埤雅》瓜葛皆延蔓相及,故属之绵远者取譬瓜葛。《蔡邕·独断》凡与先帝、先后有瓜葛者,皆会尚书官属陛西除下。 又《说文》絺綌,草也。《诗·周南》葛之覃兮。《传》葛所以为絺綌。《周礼·地官·掌葛掌》以时徵絺綌之材于山农。 又《司马相如·大人赋》杂遝胶葛以方驰。《注》胶葛,驱驰也。 又国名。《书·仲虺之诰》乃葛伯仇饷。《春秋·桓十四年》邾人、牟人、葛人来朝。 又水名。《水经注》沭水又南与葛陂相会。 又山名。《越绝书》有葛山。《山海经》葛山之首无草木。 又姓。《通志·氏族略》葛氏有三,嬴氏之後,以国为氏。又诸葛,有熊氏之後为詹葛氏,齐人语讹,以詹葛为诸葛。 又《毛诗古音考》音结。《诗·邶风》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马融·围棋赋》乍缓乍急兮上且未别,黑白纷乱兮於约如葛。 又《唐韵古音》《路史》葛天氏,葛音盖。◎按古本葛与盖通。*考证:〔《周礼·地官·掌葛疏》以时徵絺綌之材于山农。〕 谨照原文疏改掌。〔《水经注》沐水又南与葛陂相会。〕 谨照原文沐水改沭水。 2 厚实并有明显横菱纹的丝织物质地比较厚实并有明显横菱纹的丝织物。采用平纹、经重平或急斜纹组织织造。为了达到起横菱纹的外观效应,经丝细而纬丝粗,经丝密度高而纬丝密度低。经丝原料多采用人造丝,纬丝采用棉纱或混纺纱;也有经纬丝均采用桑蚕丝或人造丝的。葛有不起花的素织葛和提花葛两类。提花葛是在有横菱纹的地组织上起经缎花,花形突出,别具风格。葛的品种有文尚葛、缎背葛、金星葛等。金星葛的外观具有较粗横菱纹并嵌有填芯线,使花纹和地纹凹凸效应明显,并且饰以金银丝,是较高级的装饰织物,多用作座垫和沙发绸。文尚葛经丝采用有光粘胶人造丝,纬丝采用3股丝光棉线,以急斜纹组织交织而成。织物正面形成明显的横向菱纹,反面则由浮长较长的经丝组成光滑的背面。素文尚葛在多臂机上织造。花文尚葛是在横菱纹地组织上提出经花,需在提花机上织制。文尚葛重为230~239克/米2,属厚型丝织物。多用作春、秋季服装或冬季棉袄面料。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敞籯,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明史·海瑞传》 3 豆科葛属植物◎ 植物 葛◎ 基本信息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别名甘葛、野葛等。豆科葛属植物。多年生草质藤本,又名葛藤。长10米以上;有地下块根,圆柱形;小枝密被棕褐色毛。叶柄长5.5-14 厘米,托叶披针形,盾状着生;三出羽状复叶,小叶片全缘或浅裂,侧小叶歪斜,卵形,中央小叶菱状卵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紫红色;蝶形花冠,旗瓣近圆形,顶端微凹,翼瓣卵形式,龙骨瓣长方形;子房密被毛。荚果线形,长5-11厘米,宽9-10毫米,扁平,密被棕黄色毛。种子扁平,圆形。茎皮纤维可柠成绳索,块根含淀粉可制葛粉或酿酒。我国新石器时代使用这种植物的纤维作纺织原料。据《韩非子·五蠹》记载的传说,尧怕服装,是“冬日麑裘,夏日葛衣。”1972年江苏吴县草鞋山出土的三块织物残片就是用葛纤维织造的。 ◎ 植物特性多年生藤本。块根圆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内部粉质,富纤维。藤茎基部粗壮,上部分枝,长数米,植株全被黄褐色粗毛。叶互生,具长柄,三出复出有毛,项生叶片菱状卵圆形,先端渐尖,边缘有时浅裂;侧生小叶宽卵形,边缘波状浅裂。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被黄色茸毛,蝶形花冠,紫红色。荚果长条形,扁平,密被黄褐色硬毛。花期7~8月,果期8~10月。 ◎ 生长特性葛对气候的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多分布于海拔1700米以下较温暖潮湿的坡地、沟谷、向阳矮小灌木丛中。以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为佳。 ◎ 地理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 “葛”的来源葛属豆科植物,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一,主产于湖北、江苏、江西、河南等地,尤其在湖北钟祥、江苏句容茅山、宝华山地区及连云港云台山地区资源十分丰富,品质上乘。葛根全身都是宝,其根、茎、叶、花均可入药。葛根是我国卫生部批准的药食同源植物,既有药用价值,又有营养保健之功效。 关于“葛”,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东晋升平年间(公元357-361年),我国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养生家葛洪(今江苏句容人)带领弟子仁山、乐水云游四方寻找仙山福地修道炼丹。一日来到茅山,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绿树蔽山,青竹繁茂,物华天宝。从山麓上远眺,抱扑峰尽收眼底,四面峰峦叠翠,云雾缭绕,于是葛洪选中了抱扑峰作为结庐炼丹,清修行道之所。 炼丹的原料有丹砂、雄黄、雌黄、云母、硫磺、空青、戎盐、消石等八种,古人谓之为“八琼”。丹炉炼丹,终日烟熏火燎,紫烟漫卷,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有害气体,时间一长,两弟子因修行不深,出现了毒火攻心,口臭牙痛、大便秘结,身上出现红疹等症状。葛洪看在眼里,疼在心头。用什么办法才能解除丹毒呢?葛洪用了许多草药,但效果都不理想。一天夜里,葛洪梦见三清教祖来到眼前,向他指点迷津:“此山漫山遍野长有一种青藤,其根如白茹,渣似丝麻,榨出的白液,清秀中略带甘甜,既可清热解毒,祛燥消疹,亦可煮之食用充饥,你不妨寻来一试。”葛洪拜谢了教祖。 第二天,葛洪让弟子们在山中静养休息,自己独自一人带着干粮,按教祖指点的方向,一路寻找“青藤”。有位樵夫告诉他:“往东的山垄中,有你所要找的那种青藤。”葛洪忘了途中辛劳,加快脚步寻到此处,放眼望去只见古藤缠绕,野趣盎然。平地上,藤攀藤、叶挤叶,象铺上了一层翠绿色的大地毯。山坡上,树挂藤,藤缠枝,一阵山风吹来,象青龙出海,似绿浪翻腾。葛洪顾不得欣赏这秀景,找到一处松软的黄土坡,选中一株粗壮的青藤,用棍撬,用手抠,终于将一颗钵盘粗的大藤根掏了出来。葛洪在山泉处洗净泥土,将青藤根背回了抱扑峰。 回山后,葛洪将青藤根切成片状,用锤敲碎,挤出白浆,煮熟了端给两个弟子喝。浆水一喝下,两个弟子便感到燥热的身体逐渐平静了下来,没几天,两弟子的病就全好了。青藤能解毒治病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按葛洪的指点,挖青藤根清凉解毒,食用充饥,织布遮衣,并大量采种繁殖,一时间,青藤传遍大江南北。而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这种青藤叫什么名字,只知是葛洪发现所传,于是就将这青藤取名为“葛”。 至此,这个原本没有名字的植物有了一个名字叫“葛”,而葛的根块则称之为“葛根”。 从此,葛洪用葛为民间治头痛中风、疗疮解毒,解民间疾苦,并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还将上茅山的大道命名为“葛洪路”。 ◎ 葛的产品1、葛片、 功效:清凉、解酒、降压、减肥。 2、葛花、葛谷 功效:清凉、解酒、降压、治下痢、肠风下血。 3、葛虫: 功效:消食健胃。 4、葛粉 由葛根制成,浙江省西部城市江山市、四川、江西、湖北、重庆华蓥山地区、安徽大别山区、陕西秦岭地区都有生产。葛粉蕴含丰富的黄酮,对三高,胃病有治疗功效,还可以美容丰胸。 5、葛粉食品 在日本,葛粉被誉为皇家食品。被制成各种各样的美味在餐馆销售。 6、浙西山区江山市山区盛产野生葛根粉,主要采用人工纯手工制作的葛粉为最佳其黄酮含量超过其他地区同品种葛根广受各地群众青睐。 7.葛根素 葛根素是由葛根提取制成,主要剂型有片剂、注射剂等,主要化学成份为皂苷类化合物葛根黄酮,具有提高免疫,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肌细胞,降低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上。在冬季深翻30~50厘米,使风化2~3个月,至第二年春季再耙平,作畦。 ◎ 2.繁殖方法(1)种子繁殖 3~4月播种。种子用30~35℃清水浸泡24小时,取出晾干表面水分,点播,按行株距50~60厘米挖浅窝,每窝播种4~5粒,再施入人畜粪水,最后盖3~4厘米厚的细土。 (2)压条繁殖 当夏季生长繁茂时,选健壮枝条,用波状或连续压条法,将葛藤埋入土中使其生根。生根以后,施清淡人畜粪水,并勤除杂草,待次年早春末萌发以前,剪成单株,挖起栽种。栽前按行株距50厘米开穴,穴径27厘米,深20厘米,填入堆肥,上盖一层薄土,每穴1~2株,栽后填细上压紧。 (3)扦插繁殖 在早春未萌发前,选择节短、生长1~2年的粗壮葛藤,每2-3个节剪成一段,每穴扦插2~3根,插条入土一端以成环状或半环状平卧穴中为好,入土深度10~15厘米,盖上压紧,再盖一层松土,上面一端留一个芽露出土面,插后及时喷水。 (4)根头繁殖 在冬季采挖时,切下10厘米左右长的根头,直接栽种。 ◎ 3.田间管理出苗后需间苗,每穴留壮苗1~2株;苗高17厘米时应设立支柱或搭设棚架,以利藤蔓伸展;苗高170厘米左右时,应摘除项芽,促使分枝。每年中耕除草2~3次,每次中耕除草后都要追肥,追肥以磷钾肥、厩肥为佳。 ◎ 4.病虫害防治(1)蟋蟀 用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喷杀。 (2)金龟子 用灯光诱杀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叶面防治。 ◎ 采收加工葛栽培3~4年采挖,在冬季叶片枯黄后到春季发芽以前进行。先制去整藤,挖出块根,切下根头作种,除去泥沙,刮去粗皮,切成1.5~2厘米厚的斜片,或对剖后切成1.5~3厘米厚的块,既可直接晒干或烘干,也可用盐水或淘米水浸泡,再晒干,这样色更白,品质更好。葛根以块肥大、色白、粉性足,纤维少者为佳。 ◎ 利用价值、功能与主治其根、藤茎、叶、花、种子及葛粉均可入药,葛根药用价值最高。葛根味甘辛、性平,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之功能,用于伤寒、温热头痛、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诊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等症的治疗。 葛粉是从葛根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纯天然营养佳品,它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补肾健脾、益胃安神、清心明目、润肠道便及醒酒等功能。可以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药典》2010年版 一部,葛根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记载和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研究鉴定,葛粉具有清热解毒、滋补营养、防暑降温、养颜护肤、清除体内垃圾之功效,对风火牙疼、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热咳、高热、头痛、疱疹、皮肤瘙痒、痔疮、热痢、泄泻、醉酒、前列腺炎等有明显疗效,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癌症、大皮肤肉瘤等有特殊功效。 4 北京方言葛,北京方言,即脾气各色,古怪。有时也用作形容词,形容什么事儿或什么东西。也可以当作“滚”来使用 5 中国姓氏葛与葛天氏上古时候,宁陵(地名)叫葛,此地名源于一种植物名----葛。《本草纲目》和《河南省志·植物志》载:葛,别名野葛,葛藤和葛条,其拉丁学名为Pueraria lobata<willd> Ohwi。豆科落叶缠绕植物,三出复叶,总状花序,花冠蝶形,花色紫红,荚果线形。葛对生存环境恶劣、生产水平低下的远古人有莫大功用:一,葛花期7—9月,为长夏之精神振奋;二,花序、块根,富含营养,可食用裹腹;三,块根、花序入药,味甘辛平,入脾胃经,具有解肌发表、升阳透疹、退热生冿、杀毒止泻之功效;四、茎皮纤维可以纺织,遮羞御寒;五,叶为家畜优良伺草;六,种子可以食用、榨油。故古人甚感神奇,对葛顶礼膜拜以为图腾,当地人更是以葛为荣,特以“葛”为地名。此为古葛地名之来历。 约新石器时代初期,葛天氏部族在葛地休养生息,其领袖葛天氏是位大圣人。《吕氏春秋》训解:“<葛天氏>三皇时君号也”。《中国人名大辞典》:“上古帝王。”《辞源》:“传说中远古帝号,在伏羲之前。”《帝王世纪》:“有巢氏之后有葛天氏等,皆袭伏羲之号”。说明葛天氏是“三皇”时的一方君主。葛天氏发现、总结葛的养生保健作用,提高了族人的健康水平;葛天氏传授、推广用葛纺织生活、生产用品的技能、如搓经绳、编篮筐、制葛履、织葛布等。纹理粗的葛布叫“綌”,纹理细的葛布称“絺”。又用葛布缝制葛衣、葛衫、葛巾等,以遮羞蔽体、御寒防暑,使族人告别蛮荒,步入文明。《说文解字》曰:“葛,絺綌。”《本草纲目》:“<葛>有野生,有家种,其蔓延长,取治可作絺綌”。《诗经》中有“为絺为綌”,“絺兮綌兮,凄其当风”的诗句,《论语·乡党》有“当暑,袗絺綌”的圣语。为使天地人和谐相处,葛天氏草创了道德规范----礼。葛天氏时古人称道的“理想之世”,《中国人名大辞典》称“其治不言而信,不化而行。”《竹窗词·阮郞归山寺樵歌》:“忘世虑,断尘缘,逍遥傲葛天。”《史记·司马相如传》:“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正是在此和谐生存状况下,葛天氏才创制了“葛天氏之乐”。对“葛天氏之乐”,诸多典籍均有记载,以《吕氏春秋》记述最详。《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经专家考析,“葛天氏之乐”是我国音乐、舞蹈、诗歌、剧目、农牧业和养生学的重要源头之一,葛天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 ◎ 葛国和葛伯仇饷葛国为夏诸侯嬴姓之国。 虞舜时,禹为司空,受命治水。禹荐伯益为助手。伯益随禹治水十三年,左准绳,右规矩,定山川,图博物,察民俗,著《山海经》十八篇。因治水功,伯益授虞,禹晚年把伯益定为接班人,预效尧舜禅位于伯益。及禹去世,伯益谦让不就,避于箕山,禹子启继位,特封伯益子若木为徐伯、飞廉<一作大廉>为葛伯,此为葛封国之始。葛商二国均为三等爵位一伯诸侯国。初,商国仅70时,而葛疆较大,其四至为:北定陶,南戈(今太康)、西老丘(今开封)、东虞(今芒砀)。到夏末,葛邻国为:北辛、南厉、西杞、东商。国已弱小。 汤为契十世孙,继商伯后,志高气满,图谋天下。因夏有400年根基,且汤与桀有君臣名人,只好耐心等待,徐徐图之。他在假仁德揽民心、用贤能增实力的基础上,自荐方伯,诬害邻国。为其兴商灭夏作舆论准备。所谓的“葛伯仇饷”就是如此。 关于“葛伯仇饷”,《史记·殷本纪》:“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孟子·腾文公》:“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予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以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仇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尚书·商书·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曰:“呜呼!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由上知“葛伯仇饷”是商汤的“政治宣传”,因为:一,商伯、葛伯为同等诸侯,葛伯不祀应由夏桀裁处,汤无权责罚;二,看似为杀送饭童子复仇征葛,为何十一征连祭祀又无错的诸侯一块伐?三,汤捕猎“网开三面仁及禽兽”,十一征得天下,死伤何其多!汤视人民生命不如禽兽吧?四,流放夏桀南巢后,汤惭愧不已,既怕后人指责,又怕学他犯上。仲虺连忙作诰,劝汤并向天下解释,“此地无银三百两”吗?五、“仲虺之诰”说:“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不遭战乱,反而怨愤,什么逻辑?汤征葛国,唯易葛伯,国存祠祀,商周不改。《春秋·桓公十五年》:“邾人、牟人、葛人来朝。”证明葛国经历夏商周三代,立国约1800多年。 古葛地和三代时葛国是否在宁陵?此问题古有定论,只是近几年出于旅游业的需要,才有长葛、偃师等地争葛天氏、葛国故地。葛在宁陵有权威依据:一、《史记集解》:“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二、《汉书·地理志》:“宁陵莽曰‘康善’。孟康曰:‘故葛伯国,今葛乡是。’”三、《后汉书·郡国志》:“宁陵故属陈留,有葛乡故葛伯国。”四、《水经注》:“汴水又东经宁陵之沙阳亭北,故沙随国矣;汴水又东经葛城北,故葛伯国也。”五、《四书五经集注》宋元人注:“葛,梁国宁陵县东北。”六、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宁陵,古葛国。”“葛,古国名,嬴姓,故城在今河南省宁陵县北十五里。”七、《一统志》:“葛在宁陵县北一十五里古葛伯国。”八、《河南通志》:“宁陵,夏葛伯国。”九、《归德府志·古封建表》:“葛,伯爵,夏所封邑。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十、《宁陵县志·古迹》:“葛城,在县北十五里,古葛伯国。”十一、《中国历代战争史》:“葛,今河南宁陵县。”十二、《河南是华夏姓氏的主要发祥地》:“夏朝除建都嵩山一带外,它的很多属国也在河南。如许<今许昌>、斟灌<今濮阳>、顾<今原阳>、葛<今宁陵>……”十三、《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从亳之所在可知葛之所在。《史记正义》、《元和郡县志》和《河南通志》均云: 梁州谷熟县为南亳,即汤都也。“《尚书蔡传》、《通典》、《括地志》和《河南通志》均有“三亳”之说:“书所称三亳者,蒙县之亳曰‘北亳’,汤所兴;谷熟之亳曰‘南亳’,汤所都;偃师之亳曰‘西亳’,汤所迁也。”《归德府志》和《商丘县志》都说:“在谷熟镇南五里,即古亳故墟。”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亳》一文对葛、亳之地考辨最详:夏商“北亳”即春秋亳<薄>、两汉薄县和今曹县:“皇甫谧、司马彪、杜预、郦道元均以宁陵县<前汉属陈留郡,后汉属梁国>之葛乡为葛伯国。谧且谓‘偃师去宁陵八百余里,不能使民为之耕’以证汤之所都当为谷熟之南亳。”故知偃师之葛,非汤所征之葛国。长葛学者张佐军在《长葛之名琐谈》一文中,驳斥清代长葛知县何鼎所谓“葛天氏故址也,后人思永泽,故名曰长葛。”是“不考证历史的妄说”,长葛之“葛天氏故址”之说不攻自破。同样,其他地方也是既无史志书证,又无考古物证。古葛地、葛天氏、葛国<俗称葛伯国>在宁陵铁案如山。 ◎ 宁陵及源宁姓氏宁陵,远古称葛,三代封葛国,战国末先后为信陵君、宁陵君封邑;此后宁陵之名历二千二百多年而不改。在中华民族姓氏中,祖籍宁陵的姓氏有葛、葛伯、诸葛、信和沙五个姓氏。其由来分别是: 葛姓:葛姓有四个来源,其中除汉族洪姓和少数民族贺葛氏改为葛姓两种外,另外两种都来自宁陵。其一,以祖上名号“葛天氏”之“葛”为姓。《风俗通》:“葛,古葛天氏之裔。”《姓氏考略》:“葛,古葛天氏之后。”《百家姓姓氏溯源》:“葛姓源于葛天氏。”葛天氏为上古葛地<今河南宁陵县>葛天氏部族领袖,因创制“葛天氏之乐”成为中华民族音乐、舞蹈、诗歌、剧目和礼仪的始祖之一,后世子孙奉其名号为姓氏,尊葛天氏为葛姓始祖。其二,以三代诸侯国葛国国名为葛氏。《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姓氏考略》和《百家姓姓氏溯源》均载:“夏时诸侯有葛伯,子孙以国为氏。”禹临死禅位与伯益,伯益谦而不就,避于箕山,禹子启继位,封伯益子飞廉<一说大廉>于葛国为葛伯。商汤灭葛;其子孙兴灭国,以国为姓,奉葛伯飞廉为葛姓始祖。 葛伯:以国爵葛伯为姓氏,“葛”为国名,“伯”为爵名,葛国诸侯授三等爵位伯。《通志·氏族略·以国爵为氏》:“葛伯氏,赢性,夏时诸侯,为商所灭,子孙以国爵为氏。”《元和姓纂》和《姓氏考略》均曰:“葛伯,夏诸侯,为商所灭,子孙因以为氏。”参见葛姓。 诸葛:祖上本葛姓,原住诸县,后迁阳都,人称诸县葛氏,简称诸葛。《通志·氏族略》:“葛伯之后居诸县,谓之诸葛。”《三国志·吴志·诸葛谨传》:“其先葛氏,为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徙居者为诸葛氏,因氏焉。”参见葛姓。 ◎ 历史人物葛洪:西晋思想家、医药学家。少好儒学、兼及神仙导养之术,晚年辞官谢隐。于罗浮山精研炼丹。著《抱朴子》一书,另撰《肘后备急方》,对急性传染病的诊治颇有己见。 葛云飞:清代将领,英国侵略军犯定海,他率军血战六昼夜,全身被伤数十处,后中弹殉国。 ◎ 葛家姓史歌知我是何人, 姓源系何从, 寻根觅脉线, 传承到如今. 我家本姓葛 ,草头曷字身; 勾手喝亡者, 姓调入上声. 我祖葛天氏 ,颛顼 之后人.伏羲女娲代, 人分氏族群; 有一古部落, 葛天为首领; 治世有验方, 懿德亮高风; 民守真诚信, 不化自维公; 三人牛尾歌, 八曲乐升平; 自然淳朴世, 理想原始境. 虞夏王朝始, 奴隶制度生. 葛伯诸侯国, 亳地建都城. 商汤灭夏桀 ,葛国不复存; 春秋战国时, 我祖居山东. 诸县和阳都 ,洽与鲁国邻. 因地演复姓, 诸葛由此生. 陈吴反暴秦, 葛婴主将领. 东汉刘秀时, 葛庐立大功, 受封邳僮侯, 葛氏到吴中. 三国有葛玄 ,道界称仙翁; 东晋继葛洪 ,炼丹第一人. 北魏葛荣公, 起义杀暴君. 南宋葛长庚 ,梅竹画艺精. 明朝葛贤公, 抗捐反恶棍. 清末葛云飞 ,抗英呈英雄. 赵构逃临安, 辽金 入关中,燕京建中都 ,我祖居此城. 始祖讳葛椿, 离京入平定; 宋金元明清, 辉映八百春. 繁衍三十代, 代代有贤能. 然始三百载, 未见谱成文; 直到明嘉靖, 爱轩建草本 ;此后五百年, 续谱从未停; 九版续至清, 十续在如今. 礼义之望族, 勿失好传统. 倡导修新谱, 族人葛福庆, 马年成新作, 昭告氐族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