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革命精神 |
释义 |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和人民军队本质的一种表现,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人民群众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革命英雄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是为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过去,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凭着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打败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赢得了最终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将面临着许多困难,更需要继承和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通过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使公民牢固树立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勇于献身的高尚品德、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刻苦钻研文化的毅力等,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创造新的业绩,做出新的贡献。 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是长征胜利的关键,丁晓兵身上活生生地体现了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形成于一个极其艰苦的特殊环境中,其极具魅力和辉煌的一面就是革命英雄主义。长征的胜利是红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的胜利,长征精神所凸现的革命英雄主义,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面对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却表现出了无比英勇顽强、不惧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超越常人忍受能力的艰苦奋斗精神,表现出了高昂的斗志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态度。长征精神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吸引力。长征把中华民族吃苦耐劳、不畏艰难、视死如归的精神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赋予其崭新的内容。革命英雄主义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从丁晓兵身上,我们不仅又一次看到了革命英雄主义的巨大力量,而且又一次看到了革命英雄主义在新时代的传扬。他在丛林中冒着炮火艰难前行,用短暂而又漫长的4个多小时,创造了感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他在平凡工作中朝着新的目标执着前进,用酸甜苦辣20个寒暑,诠释着英雄的深刻内涵。推动他不断超越人生、超越自我的,是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今天,我们要把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要像丁晓兵那样,继承和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视困难,勇于创新,直到胜利。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五四运动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井冈山精神1928年4月,朱德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经过连续艰苦的战斗,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围剿”,形成了井冈山精神。 1 长征精神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工农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表现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 “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摘自2006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主席的讲话) 南泥湾精神1941年前后,日本帝国主义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包围及严重的自然灾害,使抗日根据地出现了极端困难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八路军359旅开进南泥湾屯垦。经过艰苦奋斗,南泥湾成了陕北的“江南”。 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今天我们要在新形势下弘扬延安精神,仍然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延安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切实做到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革命传统要弘扬,也要创造新办法。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就叫作坚持解放思想,这也叫作坚持实事求是。 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产生的,是一种体现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的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两个坚持”(坚持团结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继续创业精神。 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10万转业官兵,按照党中央“屯垦戍边”的方针,开赴地处黑龙江省荒无人烟的北大荒,开拓北大荒。经过三代人的艰苦创业、开发建设,北大荒人把渺无人烟的亘古荒原建成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营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北大仓”。北大荒人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北大荒精神正是在这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她集中体现了“北大荒人”这个英雄群体高度的政治觉悟、崇高的思想境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70.6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赴朝进行的战争。 2000年10月25日,江泽民主席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军指战员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这也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大庆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的求实精神;胸怀大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一名普通士兵,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而只是用自己极为平凡的言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爱国家、集体和他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精神的生命力,既在于它的无私和伟大,也在于它的平凡和一贯。 64字创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 1993年3月31日,江泽民主席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了64字的创业精神。 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抗洪精神”是全国军民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战胜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地区特大洪水而形成的崇高精神。1998年9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概括出抗洪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在五、六十年代极不寻常的时期,中国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中国科学家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中国已成为少数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在某些关键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1999年9月18日,江泽民主席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大会上,阐述了“两弹一星”的伟大精神。江泽民强调,“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我国“神舟”五号飞船于2003年月10月15日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中极具风险和挑战的领域。我国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和部队官兵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表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一精神是我国航天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巨大动力,也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发贺电指出,希望航天工作者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紧紧瞄准人类探索宇宙活动的前沿,不断开创我国航天事业的新境界。 2003年10月20日,解放军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指出,载人航天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延伸和扩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特区精神──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 ──自立、自强、自信的拼搏精神。 ──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的互助精神。 ──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奉献精神。 ──爱岗敬业、健康文明的人文精神。 ──公正严明、规范有序的法治精神。 ──崇尚知识,完善自我的学习精神。 ──公开透明的民主精神。 ──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 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198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这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经过20年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中国的经济特区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文明奇迹,也创造了支撑特区经济巨人迅速崛起的特区“十大精神”。2000年11月,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时,提出了特区“十大精神”。 新时期的五种精神2001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发表讲话,在谈到“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时,他提出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这“五种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抗击“非典”精神2003年春天,全国人民在抗击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的斗争中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光彩精神 致富思源 富而思进 扶危济困 乐善好施 义利兼顾 德行并重 发展企业 回馈社会 总的来说革命精神是指老一代共产党员为国家为民族而谋的探索、献身精神。在革命早期,共产主义不是既成的,不是执政的权威理论,而是中国革命一步步发展,外国革命的成功理论被中国的先进份子借鉴而来的。今天的共产党人,发扬这种革命精神就是要不但继承和坚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要站在时代的前沿,站在今天的时代主题——经济的改革和发展——面前,锐意进取,打破陈规,吸取国际前沿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实际,那种只坚持“原则”,固步自封,患得患失的作法不是革命精神,不是老一辈革命家的作法。 革命精神是指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不畏艰险、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充分体现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5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省汉中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时,专门来到金山寺村一个简易防震棚,看望正在老师辅导下复习功课的孩子们。胡锦涛鼓励孩子们:“在这次地震当中,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勇敢,很坚强,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灾区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一定会继续做到自强不息,奋发努力,向党,向祖国,向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胡锦涛还拿起粉笔在小黑板上写下十六个大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写完,胡锦涛领着孩子们一起大声朗诵。 虽然是简单的十六个字,却意味深长。体现了中华民族抗震救灾的精神!这也是我们国家在历次困难面前没有倒下的原因! 根据胡总书记的讲话,提炼抗震救灾精神则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抗震救灾的精神是这一切高贵美好的品格在共同抗击自然灾害的殊死搏斗中所形成的交汇点,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交汇点,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交汇点,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交汇点。它使我们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伟大升华。 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巍巍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如长江、黄河那样,夜以继日,奔腾不息,这其间流淌的正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与民族精神的发源史,就是一部敢于抗争、百折不挠的民族史,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从精卫填海到愚公移山,从大禹治水到黄帝立国,从革故鼎新到抵御外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同艰苦自然条件作斗争中、在与现实生存逆境的抗争中,逐步形成了勤劳勇敢的开拓进取精神、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并逐步凝聚为一种民族精神,融化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这种民族精神的形象表述。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特质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愈久弥新,愈挫弥坚,垂范后世。 自强不息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灾害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历经无数惊涛骇浪,在艰辛磨难中繁衍至今,兴旺发达,得益于自强不息精神。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史,我们的先人,没有被灾难压倒,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坚韧,一次次战胜自然灾害,一次次浴火重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以自强不息精神,先后战胜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战胜来势汹汹的“非典”危机,战胜2008年年初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不仅积累了宝贵的抗灾经验,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机制,而且,也大大增强了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 自强不息精神是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重要保证。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四川灾区指导抗震救灾时特别强调:“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只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我们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夺取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3]温家宝总理在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的路上说:“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这些是对当前抗震救灾中所需要的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诠释。镇定,是因为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考验着一个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考验着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面对大灾,党和政府科学应对、调度有方、从容不迫,上下一心,镇定自若,给全国人民吃了定心丸。信心、勇气,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在抗震救灾斗争中不断得到激发和磨砺,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强有力的指挥,体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指挥有力,领导有方,或亲临一线,或运筹帷幄,保证了全国一盘棋,全力支援抗震救灾斗争。 自强不息精神在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十几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紧急动员,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昼夜兼程,赶到灾区。尽管桥毁路损,尽管大雨滂沱,尽管给养一时难以到位,可他们不讲条件、不顾安危、不怕牺牲、义无反顾,顽强地在废墟中搜救每一名幸存者,抢救每一名伤员。在抗震救灾战场上,他们是主力军,是突击队,是攻坚勇士,听指挥,肯吃苦,能承受,能战斗!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国难当头,他们仍然是最可爱的人,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广大灾区人民,面对灾难不屈不挠,自救互救,患难与共,自强不息,赢得了全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敬重。来自灾区的消息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人们的心灵:遇难的中学老师吴忠洪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学生;幼儿园老师瞿万容用后背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抱着一个孩子;绵阳私人诊所医生拿出全部药品救人;成都出租车司机自发奔赴灾区参与营救-----在经历巨大的灾难后,清理废墟,搭起帐篷,下地抢收油菜、下田插秧,毅然投入到重建家园中去。朴实的灾区人们坚信虽然夜里有哭泣,但天明一定会有歌声,他们坚信美好的家园一定会重现,幸福的歌声一定会再响起。 二、万众一心、同舟共济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是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利益和目标基础上形成的、促进人们在意志和行动上和谐统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劳动、生活和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彰显了伟大力量。在这场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灾难和死神面前的不屈不挠、舍己救人的人间大爱、拯救生命的坚定从容、忠于职守的高度责任、共克时艰的戮力同心等等,都为“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已经深深融进中华儿女的血脉里,集中体现在各族人民的行动中。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境界的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是由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组成的组织严密、步调一致的战斗集体,是人类崇高精神最自觉、最坚定的体现者。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实际上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组织力量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了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整体形象,充分表现了在灾难面前顶天立地的崇高精神境界。这再次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久经考验的先锋队组织,不愧为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传统美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形成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抗击冰雪灾害的斗争中,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彰显出伟大力量。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灾难面前的不屈不挠、舍己救人的人间大爱、拯救生命的坚定从容、忠于职守的高度责任、共克时艰的戮力同心等等,都为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已经深深融进中华儿女的血脉里,体现在中华儿女的行动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 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是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的强大动力。前一段,正是因为有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强大精神力量,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当前,抗震救灾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仍处在刻不容缓的紧要关头,需要我们用更加统一的意志、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迅速的行动、更加密切的配合来扎扎实实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因此,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好安置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灾后重建等工作。只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弘扬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险阻,夺取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抗震救灾的斗争,已经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其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从抢险抢救转为灾后重建,从保全生命保证生活转入正常生产。悲痛确实让人难过,但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必须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好好地活下去,是对死者最好的慰籍,也是对恩人最大的报答。 这次国内国际对四川灾区的捐助,已经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救灾捐赠之最。据民政部报告,截至6月4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36.81亿元,实际到账款物389.76亿元。但如果按照4550万的受灾人口来平均,又能有多少呢?况且,这些钱可能大部还要用于公益事业。比如修路、架桥、建学校等等。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就是主要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困难。在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特别是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应当大力弘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接受援助而不依赖援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自力更生精神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就在于自身力量是一种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再好的外部条件和外部因素也只能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因此,灾区人民在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斗争中,仍须坚持自力更生,这不但应当成为一种指导方针,也应当成为一种思想作风和精神状态。 当一个人或一个地区,遇到了紧急情况、突发灾难,旁人和政府有责任给以支援,帮助摆脱险境;但外来的帮助,只能救急、救难、救险,而要过上好日子,从根本上说,还得依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奋斗、自己的劳动,这才是取之不尽、源源不断的幸福之泉。 自立者强,自强者胜。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民族,没有自立自强的精神而仅靠外来援助,很难真正发展起来。自力更生是一所大学校、大熔炉,在这座大学校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在这座大熔炉里我们可以得到充分锻炼。自力更生,能够激起干部群众更大的干劲,调动群众参与救灾和重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能够使干部群众更加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热爱新家园;能够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之间的感情,形成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精神;能够促进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好作风;能够考验干部、锻炼干部、增长干部才干。实践表明,只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建设的新家园,才是靠得住的,才是可以持续发展的。 自己劳动的果实最甜美,自己建设的家园最牢靠。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受灾群众正在农田里争分夺秒抢收抢种,很多灾区企业也在千方百计恢复生产。我们坚决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人民子弟兵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灾区人民肯定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劳动尽快摆脱困境,重建美好家园。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军队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人民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的成功经验。艰苦奋斗是历代治国安邦的成功经验和人亡政息的沉痛教训的概括和总结。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古人早就讲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这些名言警句对我们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警示、启示作用。 胡锦涛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强调得最多的也是艰苦奋斗问题。他多次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受援地区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互帮互助、苦干实干,全力开展生产自救,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加快重建美好家园。 在我们党80多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可以说,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千千万万革命先辈和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忘我奋斗,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惜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我们党坚持艰苦奋斗的壮丽篇章。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用生命培育的奋斗精神,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多难兴邦、忧患砺党——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锤炼和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将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明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