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割据政权 |
释义 | 简介割据政权,历史学名词,通常指在某国固有版图内占领一隅,但未列入中央政权有效管辖范围的地方势力,其构成要件有三:一是原本从属于中央政权的有效管辖之下;二是其割据范围属于某国固有版图;三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其政治宿命必须是重新归入原有或者新生中央政权的有效管辖之下。符合此要件的都可以称之为割据政权,比如西晋末年兴起的仇池氐族杨氏政权、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政权等等。 词义辨析割据并不等同于分裂,正如集权并不等同于统一,我们可以说先秦时期的夏商与西周的是统一的王朝虽然这三个王朝都不是集权社会,同理,我们也可以说北宋初年虽然有吴越王国的割据,但却并没有分裂。因为,凡属割据政权,其宿命就是重新融入原有或者新生中央政权的有效管辖之下。跨越五代,从唐末延续至宋初的吴越王国,最终“纳土归宋”,因此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割据政权,它符合了可以被称为割据政权的三个要件。反观与吴越王国同时代的越南丁朝,由于最终脱离中国而独立,因此被视为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真独立的王朝而非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割据政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