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歌辞 |
释义 | 朝鲜李朝时期产生的国语体诗歌,和新罗乡歌、高丽歌谣、景几何体、时调属同一系统,受景几何体和时调的影响较大。每句由3.4或4.4音节组成,突破了原有国语诗的分章的限制,根据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能更广泛地反映生活和自由抒发感情。 中文名:歌辞 时期:朝鲜李朝时期 代表人物:丁克仁、郑澈、李邦翼 代表作:《日东壮游歌》《燕行歌》 歌辞历史丁克仁(1401~1481)的《赏春曲》是第一篇歌辞作品。至16世纪中期,著名歌辞体诗人郑澈把歌辞发展到成熟的阶段。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的壬辰战争时期,辞风为之一变。爱国诗人朴仁老第一次运用歌辞形式表现反侵略战争的题材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17、18世纪,开始盛行“纪行歌辞”和“闺房歌辞”。题材和作者的范围均有所扩大,平民和妇女也加入创作的行列。“纪行歌辞”通常是记述国内外游历的见闻。“闺房歌辞”在当时岭南地方的妇女中广为流行,她们创作、传抄,成为闺中少女少妇的主要读物。初期的“闺房歌辞”,大约是出自封建文人之手,充满封建伦理的说教。名副其实的闺房歌辞多以感叹身世、伤别、怀人为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妇女对封建礼教束缚的不满和反抗,是真实性情的流露。歌辞的普及,标志着民族文字的普及,推动了朝鲜国语文学的发展。 歌辞举例金仁谦的《日东壮游歌》、洪淳学的《燕行歌》和李邦翼的《漂海歌》。“闺房歌词”有《五伦歌》、《戒女歌》、《奉亲歌》,《思亲歌》、《离别歌》、《寡妇歌》、《闺秀相思曲》、《花煎歌》、《怨妇词》、《寒心歌》、《秋风感别曲》 歌辞与歌词的区别歌词 配合曲子旋律一同出现的,歌词是歌曲的本意所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