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哥德尔
释义

库尔特·哥德尔(Kurt Go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是位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其最杰出的贡献是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和连续统假设的相对协调性证明。

中文名:哥德尔

外文名:Kurt Godel

国籍:美国

出生地:捷克的布尔诺

出生日期:1906年4月28日

逝世日期:1978年1月14日

职业: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

毕业院校:维也纳大学

简介

生于捷克的布尔诺,卒于美国普林斯顿。早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修读理论物理、基础数学,后来又转研数理逻辑、集合论。但1940年代中就将注意力投放在哲学上,并参加哲学小组活动。1930年获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证明了「狭谓词演算的有效公式皆可证」。之后在维也纳大学工作。

1938年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1948年加入美国籍。1953年成为该所教授。哥德尔发展了冯·诺伊曼和伯奈斯等人的工作,其主要贡献在逻辑学和数学基础方面。在20世纪初,他证明了形式数论(即算术逻辑)系统的「不完全性定理」:即使把初等数论形式化之后,在这个形式的演绎系统中也总可以找出一个合理的命题来,在该系统中既无法证明它为真,也无法证明它为假。这一著名结果发表在1931年的论文中。他还致力于连续统假设的研究,在1930年采用一种不同的方法得到了选择公理的相容性证明。3年以后又证明了(广义)连续统假设的相容性定理,并于1940年发表。他的工作对公理集合论有重要影响,而且直接导致了集合和序数上的递归论的产生。

此外,哥德尔还从事哲学问题的研究。他热衷于用数理逻辑的方法来分析哲学问题,认为健全的哲学思想和成功的科学研究密切相关。他在1967年致中国数学家王浩的信中,自称为「客观主义」,并说他的客观主义观点对于他的逻辑研究来说是根本的。1951年获爱因斯坦勋章。哥德尔一生发表论著不多。他发表于1931年的论文《〈数学原理〉(指怀德海和罗素所著的书)及有关系统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是20世纪在逻辑学和数学基础方面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性格

哥德尔是个要求严格的人。因此,他很多的想法在生前都没有正式发表甚至记录,要逝世后从其手稿找出。

他不喜欢谈论自己或受到注目。哥德尔曾要求王浩在死后才可以发表一篇有关他的传记。他在学术研究之外的东西,都不公开发表意见。

他亦讨厌旅行。

他自幼多病,而且从小便患了疑病症。他还患过抑郁症。后来他在普林斯顿的医院绝食而死,因为他认为那些食物有毒。

社交

哥德尔的妻子原本在夜总会工作,还已婚。他们的婚姻遭到哥德尔家人反对,但有情人终成眷属,在1938年9月20日结婚。他们没有小孩。

他和家人感情不坏,哥德尔去了美国后还常常跟他们书信,之后接他们到美国。但其家人似乎对他了解不深:读大学时,哥德尔的兄长研习医学,从其他人口中才知道他在数学方面颇有名气。

在普林斯顿时,哥德尔和爱因斯坦成了很好的朋友。后人常将他们比较。哥德尔和爱因斯坦都在自己的范畴有极为重大的贡献,很聪明,有好奇心,直率。但爱因斯坦性格开朗外向,这点和哥德尔大相迳庭。爱因斯坦的死对哥德尔的情绪有很大打击。

国籍

虽然他的传记列出很多国家,他通常被视为奥地利人。他出生在奥匈帝国的布尔诺,在十二岁时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公民,在二十三岁时成为奥地利公民。当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时,哥德尔自动成为德国人。1948年4月,哥德尔夫妇宣誓成为美国公民。在获得美国公民前接受面试时,若不是爱因斯坦等老朋友的拼命阻止,哥德尔对美国宪法较真的探究将使例行的审核程序难以进行下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6: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