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下 |
释义 |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下》一书由山东省档案局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介绍了南下干部的概况,选取了南下过程中最典型的环节,如动员挑选、家属照顾、子女安置、城市接管等,通过当事人的回忆来生动地加以还原和再现,还精心选择、如实公布了档案库房里那些以往秘而不宣、至今不为人知的历史档案来加以佐证,此外还辅以部分珍贵的老照片,引领读者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书名: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南下 作者:山东省档案局 编著 ISBN:9787209050500 类别:历史 地方史志 页数:362 定价:26.00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山东南下干部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名词,据现有史料考证,解放战争期间,至少有9个批次的干部从山东出发南下,从广义上统计达十万余人,他们抛家舍业,离开挚爱的家乡和熟悉的岗位,在远隔千山万水的新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展现了齐鲁儿女志在四方的革命豪情。遗憾的是,作为山东地方史和全国解放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下”这个专题的研究几乎是空白,而山东南下干部群体很少为社会所知。 本书根据山东干部南下的十多个批次共分11篇,多数篇章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首先介绍该批次南下干部的概况,包括它们各自不同的南下背景、人员组成、行军路线和接管地区;第二部分则分别选取该批次在南下过程中最精彩、最典型的环节,如动员挑选、家属照顾、子女安置、动参征粮、土改反霸、城市接管、剿匪肃特、发展经济等项工作,通过当事人的回忆来生动地加以还原和再现;第三部分则针对随着时间流逝而日渐模糊的数字和细节,通过精心选择和如实公布档案库房里的那些以前秘而不宣、至今不为人所知、最原始和最真实的历史档案来加以佐证。此外辅以那些永远凝固和定格在胶片上的珍贵照片,它将引领读者回到那个风雨 如磐、激情燃烧的岁月。 目录序 引言 “相当十万大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支队 一、史实考: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支队 二、回忆录:土改反霸的斗争 1.行军中的焦裕禄 2.说快板、唱歌剧的焦裕禄 3.闹翻身、搞土改的焦裕禄 4.会使枪、能打仗的焦裕禄 三、档案夹 1.中共豫皖苏中央分局关于在新区、游击区建立地方武装的指示 2.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剿匪反霸问题给商丘地委的信3.中共商丘地委总结月来剿匪反霸工作 4.商丘区首次党代表会议检讨批判错误思想 坚决贯彻剿匪反霸 “干部大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华东南下干部纵队 后记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有幸得到了中央和有关省市党史、档案等系统的大力支持;同时,得到了山东南下干部福建联谊会,西南服务团云南、四川、重庆和涪陵团史研究会,四野南工团北京联诌会等团体以及诸多山东南下干部个人的热情鼓励和积极配合。在写作中我们还大量查阅参考了本馆和兄弟省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部分引月了已经出版的图书资料和回忆文章,充分利用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山东干部南下》一书的已有成果,最大限度地吸收了正在进行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方南下干部群体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于体例限制、时间仓促,不能逐一注明出处,在此特向有关作者和资料提供者一并表示深深的谢忱! 文摘“相当十万大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文队 一、史实考: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支队 1947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准备派华东野战军主力,带领一批地方干部于1948年上半年渡江南下,在国民党的大后方开辟新的解放区,争取尽快地全面转入反攻,解放全中国。9月,华东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分为内外线两个作战兵团。在许世友、谭震林率华野二、七、九、十三纵队为内线兵团(亦称东兵团),继续担任山东的内线作战任务的同时,由陈毅、粟裕率一、三、四、六、八、十纵队和特种兵纵队组成外线兵团(亦称西兵团),越过陇海路,挺进豫、皖、苏地区,力图打乱重点进攻山东的敌军的后方部署,协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进攻;同时协同已进入大别山地区的刘邓大军,完成开创中原解放区的战略任务。 部队南下的同时,中央要求由华东局负责抽调一批地方干部随同南下,开辟新的解放区,支援江北解放区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反攻,建立大军渡江作战的前方基地。根据中央指示,华东局具体确定这批干部主要从鲁中、胶东地区抽派。 1947年11月初,从鲁中抽调的第一批干部约1000余人,在沂源县鲁中区党委党校集中,11月上旬由沂源出发,东走穆陵关,从益都以东过胶济铁路,经:每光、广饶,从柳桥渡黄河,经博兴、滨县到阳信、无棣一带待命。11月底,第二批从鲁中抽调的干部1000人左右,在鲁中区党校集中,沿第一批干部的北上路线,于12月20日左右到达阳信待命。1947年12月底,第三批鲁中干部,也就是鲁中区党委党校的全部人员700余人,从沂源出发,从益都以西过胶济路,从柳桥渡黄河,到无棣待命。1948年2月中旬,第四批从鲁中一地委抽调的公安干部约200人,以地委为单位集中编队,由张洪林带领,从益都、张店之间穿越胶济铁路,3月上旬到达阳信待命。从鲁中抽调的这四批干部共约3000人,于1948年3月底先后到山东惠民地区的阳信、无棣两县待命南下。 1948年1月,华东局组织部部长李林在惠民地区召集胶东区党委负责人开会,布置抽调干部随华野西兵团南下事宜。会议结束前,胶东区党委副书记金明即返回胶东,布置调干工作。从胶东北海、东海、西海、南海四个地委抽调的干部,3月初开始动员,以地委为单位集中,3月中旬从各地委出发。当时烟(台)潍(县)路的龙口、潍县等重要城市尚为国民党军队占领,不得不绕道而行。为躲避国民党飞机的空袭,昼宿夜行,先后经掖县、寿光,从羊角沟渡过小清河,复走广饶、蒲台,从王庄渡过黄河,经利津、滨县,4月7日前后到惠民的桑落墅一带集中待命。从胶东地区调出的干部,大约有1000多人。 到1948年4月初,在惠民地区集中待命的干部,除上述鲁中、胶东两地区的4000余人外,又增加了从滨海地区抽调的一批干部,华东局党校的一批干部和华东局从各地区、直属各部门零星抽调的干部,也有1947年夏从鲁南、鲁中地区转移到惠民地区的干部,总数约在1万人左右。 1948年3月到4月初,在华东局组织部部长李林主持下,将这批干部中的女同志,老、弱、病、残和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南下的干部继续留在惠民地区学习,其余约6000人编队南下。4月上旬,鲁中地区南下的干部,从滨县、阳信、无棣等县出发,向华野西兵团驻地濮阳进发。4月12日,胶东地区的南下干部从惠民的桑落墅乘军车到平原县,然后步行赴濮阳。同时,鲁中地区的干部,从博平分批乘西兵团派出的汽车到达聊城并稍事休息后继续西行,经莘县、观城到濮阳。4月下旬,从山东调出的全部南下干部先后到达濮阳,随即编人随营学校,进行政治和军事学习,校长为陈毅。 5月20日左右,根据中央调整后的战略部署,随营学校领导决定抽调部分山东南下地方干部随西兵团去苏、皖及豫东工作,经自报公议并组织批准,有1000人左右先行随军南下,其余同志仍暂留随营学校,为南下进行思想动员和行军的物质准备。 6月1日,南下中原的5400余名干部,编为中原支队,金明任支队长兼政委,周季芳任副支队长兼副政委,熊少南任参谋长。中原支队下设6个大队,大队以下设中队(也有叫营的),中队以下设分队和班。中队都建立党支部,分队和班设若干党小组,与大队的政治处共同配合做好行军途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整个中原支队各大队于6月上、中旬先后从濮阳向中原局所在地豫西进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