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告别中世纪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 袁伟时 编著 出 版 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字 数: 550000 版 次: 1 页 数: 497 印刷时间: 2005-1-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218045986 包 装: 平装 编辑推荐新文化运动至今依然是扑朔迷离的怪兽。解疑释惑,最好的途径是直接接触当时的文献。这里呈现给你的不但是一部严肃的文献选集,还有笔者不揣浅陋的十万文字。思绪恣肆汪洋,不能自己。书生思虑,愚见,净言,也许能观察和思考20世纪中国之谜有所助益 ——袁伟时 发生于七十年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震古烁今的思想启蒙运动,也是百年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转折点。它不仅凝聚着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风云,而且牵动着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神经。七十年岁月流逝,五四早已时过境迁,但五四所揭示的历史主题——传统与变革,迄今仍是迈向现代社会的中国人苦心求索的时代主题。时下现代化变革所引发的文化反思,骤然缩短了五四与现代中国的时距,而使五四的历史和文化意蕴日渐凸显出来。在历史经历了巨太的曲折之后,我们终于发现,传统仍是历史向前迈进的沉重包袱,民主和科学仍是我们时代的启蒙主题。这一切不无悲剧意味地告诉我们,无论在感情上是否愿意接受,我们都不能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从现代化意义上讲,我们仍与七十年前的五四同处一个时代。五四是孕育了文化巨变的时代,但由于其历史文化环境的严峻和变革主体思想的局限,终使其难以完成这一文化嬗交。五四的变革精神,透露出中国文化再生的无限生机:而五四的变革极限,又预示着中国现代化的步履维艰。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文化变革还须从重新认识五四开始。这种重新认识,既是对五四启蒙事业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时代局限的超越。只有在继承和超越五四的基础上,中国文化才能实现重建和复兴。因面,在伟大的启蒙时代逝去大半个世纪而中国步入变革与复兴历史关头的今天,反省和重估五四的文化价值,就显然不单纯是书斋里的学术,而是一个极富时代感的理论课题。 内容简介八十六年前,中国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就是五四运动。这场运动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精神,八十多年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上阔步前进。今天,回顾历史,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无 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四运动期间,"民主"和"科学"的提出,切中了时弊。民主的对立物是专制,科学的对立物是迷信,这正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遗留的恶果。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旗手陈独秀,在他创办的风靡一时的《新青年》杂志上喊出的最响亮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专制与迷信在中国社会里有着盘根错节的巨大势力和影响,向这两个大敌全面宣战,需要极大的勇气。 然而,中国民众的大多数是工人和农民。要求民主如果只停留在少数学者和知识青年的狭小圈子里,那么,不管议论如何激烈,仍然只是少数人的民主,谈不上真正广泛的人民民主。在五四运动初期,由于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只能做到这样,但它是不够的,需要继续前进。科学,最根本的是要符合实际。这同样不是单靠少数人坐而论道就能解决的,需要投身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反复经受检验才能做到。五四时期的先进分子,就是循着这个方向不断前进的。 因此,清理五四的文化遗产,描绘它的真实面貌,发扬它的优秀传统,评价它的千秋功过,揭示它的现实意义便织成了一项严肃而又富有魅力的历史使命,摆在我们面前。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来探索中国文化的奥秘,必须综合性地展现五四文化的发展过程。 于是,在近现代中国思想史领域独树一帜的著名学者、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袁伟时以当代中国难得的立场明确、思想清晰的启蒙型思想家的眼光,为了让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直接与读者见面,同时记下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一些思考,在去年10月,向广大读者奉献了一本55万字的煌煌巨著:《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 这是一本国内目前最完整、最严肃的五四文选;这是一本有作者独特标准和眼光、意在继承五四精神的启蒙读物。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深广和已经达到的高度,远远超出时贤的想象。 然而,长期以来,总有一些奇谈怪论不绝于耳:"全盘反传统"!"科学主义"!"全盘西化"!民主与科学"并无有机的必然关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直面海内外对"五四运动"的种种指摘,作为一位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者,袁伟时呼吁:请读一读当时的文献! 思想终归要回到现实世界。为什么当代知识分子一讲到思想文化方面的问题,都不能绕开五四?袁伟时认为,五四奠定了中国现代思想的主题----科学、民主、人权,而且这一主题至今仍未完成,五四运动也是一次高扬"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也更深广。 《告别中世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新文化运动中思想领袖们对民主的内涵,已经解释得很清楚。科学讲的是以理性的态度认识、分析问题。科学的认识,本来就是不断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可能完全认识终极真理。不能由某一个人说我是代表科学的,我是真理的化身,说反对我就是反对科学。所以说要好好继承五四启蒙精神,完成它的历史任务。 袁伟时将整个五四的文献分成十一个专题,表明作者对五四论题的基本概括,其内容包括政治、法律、民主、科学、新闻、青年、妇女、文学等方面。五四先驱们直言无忌,也没有染上以非学术手段解决思想文化和学术问题的恶习。 这些文献之所以值得阅读和研究,是因为准确地概括了任何国家告别中世纪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打破思想镣铐,让民众成为敢于自由思考、自由言说的现代公民,这就是通常说的"人的解放"。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永垂史册,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敢于蔑视专制主义的传统,忠实地履行了这个历史任务。本书的前面有一个篇幅较长的绪论,较为详尽地阐述了作者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评价,以及编著本书的思路与目的。书中有袁伟时的十四篇文章,约十万字。这十四篇文章,实际上是思想文化辩论的结晶,里面贯穿了袁伟时对思想界、学术界对新文化不同观点的答复与回应。 袁伟时编著的《告别中世纪》一书,史料丰富,资料尽可能从最初发表的报刊中选取。其论述见解独特,分析鞭辟入里、批判一针见血,对于理解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蒙意义。 图书目录绪论 告别中世纪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纵横谈 依据文献解读历史 什么是《新青年》的修身治国之道 最危险的是狭隘民族主义 “过激”思想的化解器 政治激进主义是反新文化运动的 思想家的失误与知识和制度缺陷 (一)新文化运动的渊源 编者的话:历史不自今天开始——袁伟时 社会改良会宣言——唐绍仪、蔡元培等人 社会改良会章程——唐绍仪、蔡元培等人 新闻条例——秋桐(章士钊) 自由与出廷状——秋桐(章士钊) 古德诺与新约法——秋桐(章士钊) 开明专制——秋桐(章士钊) 神秘哲学——远生 治官——远生 国人之公毒——远生 新旧思想之冲突——远生 (二)新文化运动的“修身治国之道” 编者的话:面对专制与分裂的追寻——袁伟时 社告《青年》杂志 敬告青年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本志宣言 吾人最后之觉悟 一九一七年豫想之革命 《新潮》发刊旨趣书 致《公言报》函并附答林琴南君函 洪水与猛兽 蔡孑民先生逝世的感言 思想革命真是救中国的根本方法 中国革命党应该补习的功课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新思潮的意义 (三)民主与"国情" 编者的话:国体、国情与现代国家 国体(答王庸工)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袁世凯复活 答顾克刚(政治思想) 驳康有为《共和平议》 国会之用处在捣乱* 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 实行民治的基础 (四)自由:观念、法律与制度审视 编者的话:百年一觉自由梦 宪法上的言论出版自由权 对于《治安警察条例》的批评 危险思想与言论自由 警告守旧党 最近新旧思潮冲突之杂感 争自由的宣言 司法独立与教育独立 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 法律与言论自由 自由与秩序 “危险思想”? 读弥尔的《自由论》 批评的研究——三W主义 中华全国报界联合会致国务院函 (五)“堂堂正正以个人主义为前提” 编者的话:冲破"国家"神话桎梏 人生惟一之目的 国家非人生之归宿论 非“君师主义” 坚守“个人与社会宣战主义” “易卜生主义” 不朽——我的宗教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万恶之原 个性主义与个人主义 (六)中国女人的基本权利 编者的话:从“不缠足”到“女权” 李超传 贞操问题 女权与法律 (七)古今中西文化的辩论 编者的话:对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误解 东西民族根本思想的差异 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 宪法与孔教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 再论孔教问题 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 孔教 随感录 迷乱之现代人心 质问《东方杂志》记者 《东方杂志》与复辟问题 答《新青年》杂志记者之质问) 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 (八)文学革命 编者的话:文学革命与"反传统"的是是非非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革命论 “尝试”与“不容匡正”*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人的文学 思想革命 (九)科学与思维方式变革 编者的话:奴性·理性·现代性 论“奴性的逻辑” 学术三戒* 偶像破坏论 圣言与学术* 何为科学家? 什么是科学方法? (十)多元文化的自由论难 编者的话:社会公正、民族文化与现代化的张力 战后之世界潮流(守常) 国民思想与世界潮流 社会革命——俄国式的革命 新时代之青年 突变与潜变 《改造》发刊词 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 宇宙革命的预言(选录) 评提倡新文化者 论新文化运动 (十一)五四:从爱国激愤到制度寻思 编者的话:爱国·法治·公民社会 一周中北京的公民大活动亿万 青岛交涉失败史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之示威运动与国民之精神的潮流 论学生事件 评梁漱溟君之学生事件论 市民运动的研究 学生事件和国家法律的问题 学生无罪 学生示威感言 大总统果欲置学生于法耶 活法律与死法律 民众运动的目的 北京学生界宣言 上海学生联合会宣言 国民外交协会宣言 山东省议会等要求偿款废约收回山东权利电 北京市民宣言 吴佩孚等要求释放学生公布外交始末电 上海商工学报各界对外宣言 熊希龄等复钱总理函 张謇致徐总统电 康有为痛斥国贼通电 唐继尧主张直接收回青岛电 “五四运动”的精神 “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在中国公学第二次演讲会上的演词 编后絮语 袁伟时 跋:回答对新文化运动的三大责难——献给五四周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