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中古诗文全注译评 |
释义 | 《高中古诗文全注译评》首创了原文、注释、翻译三栏对应编排的全新体例,不论难易,对每一个字都加以注释,对每·种语法现象都做说明,不留一个死角,让广大师生平时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解答。为了适应不同程度的读者,我们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又作了适当的拓展延伸,融工具性、指导性、学术性于一体,既便于查阅、破疑解惑,有效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进而提高语文高考成绩,又能加深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图书信息作 者: 霍荣会 编 出 版 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 开 本: 16开 ISBN: 9787802119222 定价:¥32.80 内容简介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和青年学生在文言文教与学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一个困难:很多自己不太明白、说不太清的词语(尤其是虚词)的意义、用法或语法现象,各种翻译资料中都没有解释,往往是费尽翻检之劳而不得其解,只好不了了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特意协同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针对教学实际,编写了此书。 每篇课文的内容编排如下:【背景导读】介绍作者生平、成就、影响及该篇的创作背景、文体知识等。【全注全译】对原文逐字注释,逐句翻译。原文中凡是难读字(如多音字、通假字、易误读字等)均加注音。注释分句下注释和句后注释两种。句下注释的内容包括:实词只要有字义的全部单字注释,不能分开的词语整体注释,通假字、词类活用、同义连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均注明。虚词除固定结构以外全部单字注释,用法复杂的虚词在同一篇中第一次出现时都注明词性、用法、意义,同样的用法第二次出现时用简注(“所字结构”简称“所构”,“者字结构”简称“者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简称“取独”,“语气助词”简称“语助”,词类活用简称“名作动”、“动作使动”等)。句后注释内容包括:特殊句式、固定结构、语序倒置、词类活用、特殊修辞(借代、用典、互文、变文等)、文化常识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翻译尽最大程度直译,力争使译文与原文字字对应,凡是没有对应的均加以说明,让读者字字明白,句句清楚。无法直译的用意译,凡用意译的均在句后加以说明。【学习导引】归纳出该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便于学习和掌握。【评析鉴赏】对文章行文的思路、写法的独到、语言的美妙、思想的精华、艺术的韵味等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提高鉴赏能力、审美水平。【习题解答】参考课标,立足课本,对课后练习进行详细的解答。 目录必修一 赤壁赋 陈情表 项脊轩志 报任安书 必修二 李白诗三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道难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丢 杜甫诗四首 兵车行 登岳阳楼 登高 旅夜书怀 琵琶行(并序) 诗六首 登幽州台歌 终南山 燕歌行 石头城 李凭箜篌引 锦瑟 鸿门宴 淝水之战 段太尉逸事状 崔杼弑其君 必修三 诗三首(一) 八声甘州 鹊桥仙 声声慢 诗三首(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州歌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元曲五首 正宫·醉太平刺世 越调·天净沙秋 双调·大德歌春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双调·夜行船秋思 诗六首 兰亭集序 阿房富赋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滕王阁序(节选) 必修四 《诗经》四首 氓(卫风) 伐檀(魏风) 无衣(秦风) 鹿鸣(小雅) 离骚(节选)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诗三首 短歌行(其一) 白马篇 归园田居(其一) 劝学(节选) 师说 与膏司谏书 原君 必修五 论修身 论民本 神游物外 祸兮福兮 序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和青年学生在文言文教与学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一个困难:很多自己不太明白、说不太清的词语(尤其是虚词)的意义、用法或语法现象,各种翻译资料中都没有解释,往往是费尽翻检之劳而不得其解,只好不了了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特意协同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针对教学实际,编写了此书。我们首创了原文、注释、翻译三栏对应编排的全新体例,不论难易,对每一个字都加以注释,对每·种语法现象都做说明,不留一个死角,让广大师生平时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解答。为了适应不同程度的读者,我们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又作了适当的拓展延伸,融工具性、指导性、学术性于一体,既便于查阅、破疑解惑,有效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进而提高语文高考成绩,又能加深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每篇课文的内容编排如下:【背景导读】介绍作者生平、成就、影响及该篇的创作背景、文体知识等。【全注全译】对原文逐字注释,逐句翻译。原文中凡是难读字(如多音字、通假字、易误读字等)均加注音。注释分句下注释和句后注释两种。句下注释的内容包括:实词只要有字义的全部单字注释,不能分开的词语整体注释,通假字、词类活用、同义连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均注明。虚词除固定结构以外全部单字注释,用法复杂的虚词在同一篇中第一次出现时都注明词性、用法、意义,同样的用法第二次出现时用简注(“所字结构”简称“所构”,“者字结构”简称“者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简称“取独”,“语气助词”简称“语助”,词类活用简称“名作动”、“动作使动”等)。句后注释内容包括:特殊句式、固定结构、语序倒置、词类活用、特殊修辞(借代、用典、互文、变文等)、文化常识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翻译尽最大程度直译,力争使译文与原文字字对应,凡是没有对应的均加以说明,让读者字字明白,句句清楚。无法直译的用意译,凡用意译的均在句后加以说明。【学习导引】归纳出该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便于学习和掌握。【评析鉴赏】对文章行文的思路、写法的独到、语言的美妙、思想的精华、艺术的韵味等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提高鉴赏能力、审美水平。【习题解答】参考课标,立足课本,对课后练习进行详细的解答。 文摘有许多动人的抒情诗,初读时总感到它异常单纯,待到再三涵咏,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之中。《涉江采芙蓉》就属于这一类。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婉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呢?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又暗含着“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连主人公的身份都在两者之间,可见此诗并不单纯。我们不妨先从女子口吻,体味一下它的妙处。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波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际,摘几枝鲜洁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蕙芳草,一并摘至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岂不更叫人醉心?——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 但这欢乐美好的情景,刹那间被充斥于诗行间的叹息之声改变了。镜头迅速摇近,你才发观,这叹息来自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张亲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所由来;当姑娘们竞相采摘着荷花,声言要把最好的一朵送给心上人时,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却正远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又能赠送给谁?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人群之中,往往更令人感到自身孤独、寂寞之可怕?此诗从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女主人公独自思夫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接着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仿佛是心灵感应似的,正当女主人公苦苦思念丈夫的时候,她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忧愁,回望着妻子所在的故乡。他望见了故乡的山水、望见了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妻子了么?显然没有。此刻展现在他眼中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许多读者以为。这两句写的是还望“旧乡”的实境。从而产生了诗之主人公乃离乡游子的错觉。实际上。这两句的“视点”仍在江南,表现的依然是那位采莲女子的痛苦思情。不过在写法上,采用了“从对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张玉谷《古诗赏析>)的“悬想”方式,从而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