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中导师制 |
释义 | 高中导师制,是高中新的教学探索制度,把大学中的导师引入高中课堂。导师是学生所选科目的学者,他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他如何进行深入学习。一般地,只有在广泛实行选课制、学分制等教学管理体制的条件下,才能顺利过渡到导师制。近几年,国内已有一些高中,如江苏南京市第一中学、浙江长兴中学、北京八十中以及佛山的一些学校进行了导师制的有效探索。 导师制历史导师制最初产生于14世纪的英国, 创始人是曾任温切斯特主教和英格兰大法官的威廉·威克姆。当时在牛津、剑桥率先实施导师制,以后逐渐在伦敦大学及其他许多学校推广。我国解放前在中等以上学校就曾经尝试实行导师制,1938年,当时的教育部以法令形式颁布了《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但因为历史的原因,并没有贯彻实施。 强大生命力导师制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是它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从而有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培养效果的优化。它与现行班主任制具有迥然不同的运行方式,可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教育。但由于经费和人力的限制,一般只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随着各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学也开始在本科教育中实行“导师制”。北京大学2002年已在本科生中试行导师制,浙江大学2002年已在本科生中全面实施导师制。此外,一些国家也在中等教育的某些特殊领域采用导师制。如英、美等国在中学职业指导过程中采用导师制,一些私立寄宿制小学尤其是进行宗教教育的学校对学生的生活指导也采用导师制,还有针对研究性学习项目或天才学生加深学习的导师制等。 有效探索近几年,国内已有一些高中,如江苏南京市第一中学、浙江长兴中学、北京八十中以及佛山的一些学校进行了导师制的有效探索。如南京一中采取了班级导师负责制和学生固定导师指导制相结合的体制。确保每个导师有固定学生,每个学生有固定导师,每个导师既面向全体授课对象,又对指定的若干学生的个性、人格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负责。 浙江长兴中学实行的是“德育导师制”,具体地说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是一种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教师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深圳中学将3个行政班组成1个单元,由3位科任教师共同负责,每位任课教师同时也是本单元40名学生的导师。导师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活动,了解学生各科学习情况,与学生单独谈话,与家长沟通联系,学段末在网上写出每个学生的评语。 育人模式银川市第十八中学在原有教师值周制的基础上,推行“全员导师制”的育人模式。学校成立了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任课老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等方面为各自“承包”的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北京八十中则致力于为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选择导师,指导学生的深入发展;高明一中借鉴其他学校培优扶差的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资源,实行了“学科导师制”的教学模式;还有的学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对卓有成效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科研导师制等。 广阔前景综上所述,导师制是开展优质教育、管理,造就高层次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高中导师制”虽然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实证经验,但导师制所具有的一系列功能向人们预示着无限广阔的前景。因而,在条件具备的高中试行这一制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