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镇镇 |
释义 | 高镇镇位于惠水盆地北端,与县城一水之隔,处于惠水—长田工业园C区,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7公里,距省城贵阳30余公里;省道101线由北向南贯穿全境,是贵阳通往罗旬、长顺、平塘等县的必经之地。全镇总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90/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11393亩,其中土1100亩, 森林覆盖率为35%。 资源优势高镇境内资源丰富,主要资源优势有: 自然资源镇政府所在地处于东经106 °40′、北纬26 ° 11′。全镇坝区较多而且集中,海拔980米,年平均气温15.8℃,年均降雨量1213.4㎜,年日照1318小时、平均日照率达30%,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日和熙,夏无酷暑,秋时爽目,冬无严寒。镇境内有涟江河和蒙江河贯穿而过,山水相连,水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以硅矿为主。森林茂密,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有居于高山丛林中的野梅岭森林公园,具有3000米长的涟江垂钓乐园,正在开发的山后村琴山逸响,待开发的有涟江河岸农家乐园和龙塘生态园等。 劳动力资源全镇劳动力总数为1467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为8508人,占58 %;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为3500人,占23.8 %;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为2662 人,占18.2%。长期外同务工人数1200人,占8.1 %。 人文及旅游资源全镇少数民族主要以布依族为主,每年六月六是布衣族传统节日,唱山歌是节日的主要内容,尤其高镇村每年六月六最为热闹,当天各家各户的亲戚朋友们都不约而同云集该村共过节日,热闹非凡。 经济发展2007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1930万元 ,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7250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工业总产值实现4680万元,比上年增长6.1%。粮食总产量完成11047吨,比上年增长4.9%。农民人均纯收入2899元,人均增收155元。比上年增长7%。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282.3万元,占任务2833万元(其中险峰机床厂国税2000万元和地税30万元任务列入我镇统计)的116%。其中国税收入累计完成2700万元,占任务2550万元的105.8%,地税收入累计完成516万元,占任务230万元的224%,财政收入累计完成66.3万元,占任务53万元的125%。全镇共签约引进拉丝厂、豪龙水泥编织袋厂等5家企业,引进资金2450万元,到位资金1450万元。 全镇共十所小学(含贵阳十一中),在校学生3330人,179名教师,有两所中学,在校学生1700人,79名教师;卫生院2个,床位30个,医务人员40名。 在远程教育方面,全镇共有远程教育设备12套(其中村级3套,学校9套),共有33个播放点(每个行政村3个)。 名优特产双孢蘑菇全镇各村积极种植双孢蘑菇,今年种植面积达300余亩,产量达262吨。它味道鲜美,质地脆嫩,属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并且所含的蛋白质大部分是粗蛋白,其含量高过一般的蔬菜的水果,居食用菌之首,故有植物肉的美称。双孢蘑菇含有人体必须的6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核甘酸。烟酸、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等。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因此,蘑菇不仅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齐全的菇类蔬菜,而且是具保健作用的健康食品。 牛肉红全镇共种植60余亩,产量达60余吨。它以个头适中、皮薄、色鲜(称牛肉红)、汁多、甜味浓及营养丰富而名闻遐迩。具有独特的浓郁香味,为其它桔种所难以攀比。 所辖村屯全镇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17个村民组,3个居委会,总人口30605人,其中农业人口22571人,占总人口的74%,少数民族人口12189人,占总人口的40%。主要以布衣族和苗族居多,布依族724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9%,苗族285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3%,其它民族只占18%。 长新村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745户,3210人,其中少数民族1169人,占36.4 %,全村土地面积1518亩,其中田1438亩,土80亩,省道“101”贯穿境内,全村共有党员57名。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杂交水稻用种率达到100%,水稻宽窄行栽秧等增产技术基本得到普及,农业用电较为方便。在种植业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经济作物以大棚蔬菜为主。养殖业方面,以养猪为主,商品率比较高,大牲畜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首创村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443户,2183人,其中少数民族458人,占21 %,全村土地面积961亩,其中田908亩,土53亩,省道“101”贯穿境内,全村共有党员39名。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杂交水稻用种率达到100%,水稻宽窄行栽秧等增产技术基本得到普及,农业用电较为方便。在种植业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养殖业方面,以养猪为主,商品率比较高,大牲畜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姚新村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580户,2449人,其中少数民族1273人,占52 %,全村土地面积1106亩,其中田956亩,土150亩,省道“101”贯穿境内,全村共有党员39名。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杂交水稻用种率达到100%,水稻宽窄行栽秧等增产技术基本得到普及,农业用电较为方便。在种植业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经济作物双孢蘑菇为主。养殖业方面,以养猪为主,商品率比较高,大牲畜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山后村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413户,1944人,其中少数民族962人,占49.5 %,全村土地面积1066亩,其中田847亩,土219亩,全村共有党员44名。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杂交水稻用种率达到100%,水稻宽窄行栽秧等增产技术基本得到普及,农业用电较为方便。在种植业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经济作物蔬菜为主。养殖业方面,以养猪为主,商品率比较高,大牲畜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司蒙村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472户,2359人,其中少数民族778人,占33%,全村土地面积1144亩,其中田961亩,土182亩,全村共有党员48名。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杂交水稻用种率达到100%,水稻宽窄行栽秧等增产技术基本得到普及,农业用电较为方便。在种植业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养殖业方面,以养猪为主,商品率比较高,大牲畜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长岩村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32户,1132人,其中少数民族368人,占32.5 %,全村土地面积866亩,其中田754亩,土112亩,全村共有党员21名。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杂交水稻用种率达到100%,水稻宽窄行栽秧等增产技术基本得到普及,农业用电较为方便。在种植业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玉米,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由于缺乏灌溉,阶段性干旱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养殖业方面,以养猪和养牛为主,商品率比较高。 高镇村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45户,1391人,其中少数民族1162人,占83.6 %,全村土地面积516亩,其中田498亩,土18亩,全村共有党员45名。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杂交水稻用种率达到100%,水稻宽窄行栽秧等增产技术基本得到普及,农业用电较为方便。在种植业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经济作物蔬菜为主。养殖业方面,以养猪为主,商品率比较高,大牲畜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涟江村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334户,1865人,其中少数民族438人,占23.5%,全村土地面积891亩,其中田791亩,土99亩,全村共有党员37名。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杂交水稻用种率达到100%,水稻宽窄行栽秧等增产技术基本得到普及,农业用电较为方便。在种植业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经济作物以种植洋芋和香细菜为主。养殖业方面,以养猪为主,商品率比较高,大牲畜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赤土村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651户,3088人,其中少数民族105人,占34 %,全村土地面积4660亩,其中田1535亩,土125亩,全村共有党员39名。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杂交水稻用种率达到100%,水稻宽窄行栽秧等增产技术基本得到普及,农业用电较为方便。在种植业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经济作物以洋芋为主。养殖业方面,以养猪为主,商品率比较高,大牲畜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交椅村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380户,1592人,其中少数民族1262人,占70.3 %,全村土地面积766亩,其中田689亩,土76亩,全村共有党员42名。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杂交水稻用种率达到100%,水稻宽窄行栽秧等增产技术基本得到普及,农业用电较为方便。在种植业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经济作物以洋芋为主。养殖业方面,以养猪为主,商品率比较高,大牲畜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半坡村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319户,1475人,其中少数民族650人,占44.1 %,全村土地面积929亩,其中田837亩,土91亩,全村共有党员27名。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杂交水稻用种率达到100%,水稻宽窄行栽秧等增产技术基本得到普及,农业用电较为方便。在种植业方面,秋季作物,主要是水稻,经济作物以洋芋为主。养殖业方面,以养猪为主,商品率比较高,大牲畜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 12、高镇居委会、险峰居委会、永安居委会:高镇居委会共296户,1210人;险峰居委会共1246户,4364人;永安居委会共526户,1844人。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高镇镇高镇镇,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南部山区的小理河中上游,全镇辖高镇村、董家墕村、沙坬梁村、沙沟村、罗圪台村、刘楼村、冯家峁村、圪针梁村、赵家湾村、油房头村、代圪劳村、旗丰村、白面宽村、李家坬村、师庄村、鲁家河村、万家畔村、铁路峁村、坪墕村、范家墕村20个行政村、180个村民小组,面积251平方公里,总人口24681人。境内交通发达,横子公路、刘阳公路穿境而过,李家洼至马岔、高镇至魏家楼公路与307国道相连,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路目标。即将建设的太原——中卫铁路有望通过全镇。 高镇镇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高镇是全县的农业大镇,有耕地4850公顷,林地3300公顷,农作物以豆类、洋芋、谷子、玉米为主,无污染,无虫害,品质优良。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紧紧抓住醅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和退耕还林(草)工程国契机,以创建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镇为目标,立足镇情实际,农业方面确立了“羊、豆、薯”三大主导产业。狠抓封山禁牧、舍饲养羊工作,羊子年存栏2万只,羊肉肉质鲜嫩,味美无膻。高镇是横山大明绿豆的发源地,主产区。绿豆及各类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2300公顷左右,产量达700吨左右。洋芋远销河北、山西等地,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700公顷左右,产量达5000吨。谷类等杂粮种植850公顷,特别是小米,色正味爽,在全县享有美誉。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3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80元。 近年以来,以党建统揽全镇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了村村通电、组组通电的目标,农网改造全面启动,投资近千万元的高镇变电站即将建成投用。新修乡村道路147公里,实现了村村通路目标。退耕还林(草)11200亩,建成高标准水窑2000眼,建人畜饮水工程15处,防氟改水工程全面启动,解决了近2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修复开通了两条民营渠道,使沿小理河川2000多亩旱地变成良田。新建补修大小淤地坝30多座,农业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电视覆盖面达90%,通讯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固定电话装机达400余门,手机网络建成投用,打通了与外界联系的信息通道。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硬化了3公里街道,改造了临街110间旧建筑,新修门面房70多间,充分发挥了地处两县六乡商贸交易中心的作用,街道路灯通明,店铺林立,贸易活跃。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