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阳村
释义
1 湖南省蓝山县塔峰镇高阳村

高阳村是蓝山县第一个小康示范村,地处城郊,截至2005年,有11个村民小组,504户,1963口人的大村,耕地面积1333亩,山林980亩。周边大村林立,族姓众多,村情比较复杂。

基础建设

截至2005年,村里先后投资50余万元,修建一条通往城区的1.5公里长水泥路,村内3条主要道路也进行了水泥硬化;架设2.5公里长的高压线路,进行全村电网改造;修建一条150多米长的引水坝,解决了1000多亩水田灌溉问题。

经济状况

村里依托靠近县城的优势,确定了“以农稳村、以工强村、以商富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科学养猪、种植反季节蔬菜、经商运输、入股办电站、兴办毛织竹木加工厂等,促进农民增收。

在村支书带领下,截至2005年,村民参股电站28座,投资达2800万元,村里有80%的农民拥有电站股份,年电力收入300多万元。有360多人从事建筑、装饰、运输和修理加工,其中创利税10万元以上的就有31户。村民收入逐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95%的村民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电话、手机、摩托车、彩电、空调、小轿车进入了村民家庭,“小康示范村”初具规模,一个经济发展、干群党群关系融洽的现代新农村展现在舜水河畔。

荣誉奖项

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干部群众的团结共事,使村里出现了经济发展,村风文明,农家富裕的新气象,村支部因此连续六年被蓝山县塔峰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多次获市县表彰,2003年被市委授予“先进农村基层党支部示范点”。2005年,村支书钟国操被授予省劳模荣誉称号。

2 福建省德化县龙浔镇高阳村

高阳村位于中国瓷都·德化龙浔镇南部,距离德化县城关4公里,与永春县苏坑乡相邻,是老区基点村。全村总面积8.603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民小组,1071户4321人,现有支部党员81名(其中2名预备党员)。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22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86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70元。

高阳村的发展长期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干群齐心协力,勤奋拼搏,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喜人成果。近年来高阳村被省委授予全省“三个代表”先进单位、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三个代表”先进集体、“关注三农、办好14件事”工作先进单位,被县授予引导农民增收先进单位“五个好”村党支部

3 福建省仙游县石苍乡高阳村

基本概况

高阳村是莆田市仙游县石苍乡十个行政村之一。该村既是革命老区重点村,又是省级扶贫重点村。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原来分为高坪、大斜、西种三个基点,基点间距离各有5公里。由于各基点崎岖偏僻、交通不便,自1952年后,各基点村民陆续迁移外地定居。1992年西种整个基点移民将乐,大斜基点陆续移居将乐、明溪、永泰梧桐、仙游榜头等地,西种、高坪、大斜的一部分群众陆续聚居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洧潭基点定居,后来高阳村部也从高坪迁往洧潭。

交通位置

高阳村地处仙游县与永泰县交界处,位于闻名兴泰里的“高坪尖”山下,东与永泰县接壤,距梧桐镇7公里,西与石苍乡霞湖村交界,至霞湖村部5公里,南邻济川村,距济川村部6公里,北连老山村,至老山村部15公里。

村风村貌

高阳村系清一色的温姓人家。这里历代村民生活虽然贫寒清苦,品德却普遍高尚。解放前夕,该村四周均有土匪出没,而该村却一尘不染,故当时闽、浙、赣省委机关就设在高阳村的高坪,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敬宾、黄国璋、林汝南、苏华等同志都曾在那里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以后,该村人民满怀对共产党、新中国热爱的情怀,发扬勤俭朴素、艰苦奋斗、不骄不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并借助国家对革命老区的扶贫政策,基本完成了该村的中心村建设和街道“五化”配套设施,并全面完成了通村公路硬化、自来水入户、三电进村等基础设施工程。

历史人文

高阳始祖系江西赣州赣县人氏,自宋哲宗年间定居高阳,已有900余年,繁衍三十几代。

建筑景观

高阳村名胜古迹甚多:北宋时期建立的太原祖殿;明天启年间兴建的高阳“大岭宫”,宫内供奉天上圣母;兴建于宋代的“云顶寺”,是兴化名胜之一、济川风景区的一大景点,南宋状元郑侨小时曾隐居寺内攻读诗文,并于寺内作楹联“钟撞更阑响彻人间醒众梦,香焚昼静气腾云表达天心”。更值得一提的是,清代(1723年)兴建的“高阳温氏宗祠”,又名“忠武祠”,是中国名祠之一,被刊入《八闽祠堂大全》、《中国宗祠文化博览》、《中国名祠汇编》、《中国祠堂大观》等书刊 。

物产经济

该村地处高山深处,境内蕴藏木、竹、茶、果等丰富的资源,闻名于外的“高坪茶”的产地就在高阳村。“高坪茶”以其味美香甜、生津提神等特点而闻名,产品畅销各地,供不应求。此外,高阳的茶油、乌笋干也是闻名省内外、在国内畅销的绿色食品。

4 福建省顺昌县高阳乡高阳村

基本概况

高阳村属高阳乡中心村,南邻振科,东邻南亨,西邻朱台,北邻安浆、大富。高阳溪横贯全境,溪流上起房道镇国岩山,下从建瓯房村汇入建溪。

高阳村辖高阳、路后二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截至2007年6月,共有237户,总人口927人,40名党员,25名村民代表。

农林资源

截至2007年6月,全村土地总面积12790亩,其中林地面积9799亩,生态林1216亩,自留山1667亩,经济林1396亩,毛竹林200亩,耕地面积700亩。

经济状况

2006年人均收入3266元,主要收入来源于农田、果林和劳动力输出。

历史沿革

解放初期,高阳村(俗称叶墩)属建瓯县房村区管辖,1985年划入房道区,高阳、振科合为一个大队,1964年成立高阳公社,将高阳与振科分离成二个大队归属高阳公社管辖。

历史名人

李默,字时言,高阳村人,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中进士,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5 浙江省绍兴县稽东镇高阳村

基本概况

高阳村是位于绍兴县最南部与嵊州市谷来镇相毗邻的纯山区,海拔高度600米左右,这里青山叠嶂,千岩竞秀,造物主把秀丽雄浑的风光赐予给了大山深处的高阳村。

历史沿革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高阳村在王阿华、陶承金等几位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山种茶,种香榧,改变了高阳村石多地瘦,十年九灾的面貌,解决了温饱,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被绍兴县市树立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先进典型,1997年,时任县委书记的陈敏儿专门题词“高阳精神”,对高阳人的艰苦奋斗、奋发有为予以高度肯定。2003年5月,随着行政村的撤并原先的高阳村,全村有农户428户,人口1280人,村内根据自然村的分布情况,设10个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全村有中共党员60人,并相继设立了村妇代会,共青团,治保,调解,民兵等组织。

经济状况

村域面积4.6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耕地530亩,县级生态林798亩,茶园1100亩,香榧1050亩,竹园1800亩,由于该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祖先们的辛勤劳作和聪明智慧,种下了俗称摇钱树的珍品干果香榧、毛竹和茶叶,该村村民依托这三大特色产品和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虽身处大山深处,2007年村民的人均收入仍达到6000元。

基础设施

截至2007年,村内有公路、机耕路11公里,并且都浇筑了柏油,每天有二级公交到村班车四次,村民出行较为方便,电力入户率达100%,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2007年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对村内四家初制茶厂加工厂之一的谢湾茶厂,投资30万元,进行了升级改造,达到了初制茶叶加工的卫生要求,全村在主要道路安装路灯150盏,村内有保洁员四人,每天对村内道路进行垃圾清扫。

6 甘肃省陇西县通安驿镇高阳村

高阳村位于陇西县通安驿镇东部,定陇公路和宝兰二线横穿而过,平均海拔1900米、平均气温7.5℃,距通安驿镇9公里,距县城34公里。共有5个社、总户数为783户3341人,土地面积12662亩。主要以玉米、洋芋、畜牧产业为主。2008年获得“五个好”村党支部称号。

解放前为高阳区公所。1952年至1958年为高阳乡公所。1958年至1962年为高阳高级社。1963年至1975年为高阳大队。1975年至1978年高阳和牛站两村。

高阳村利用便利条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广泛种植洋芋、玉米、药材等一些适宜干旱地区生长的作物,合理利用土地。2007年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建成村级文化卫生工作室和“农家书屋”、“人口文化大院”。2009年全面完成全膜玉米万亩长廊高阳区段的任务。

7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乐业镇高阳村

村情概况

高阳村隶属于乐业镇务嘎行政村,属于半山区。位于乐业镇南边,距离务嘎村委会0.5公里,距离乐业镇18.5公里。国土面积0.61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5.4℃,年降水量940毫米,适宜种植辣椒、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54.2亩,其中人均耕地0.33亩;有林地31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5户,有乡村人口166人,其中农业人口165人,劳动力8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9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11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5.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1.4万元,占总收入的50%;畜牧业收入22.7万元,占总收入的45.8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5头,肉牛70头,肉羊27头);第二、三产业收入3万元;工资性收入8.7万元,占总收入的4.17%。农民人均纯收入221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1人(占劳动力的13.58%),在省内务工6人,到省外务工5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话四通。全村有45户通自来水,有45户还存在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4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64.4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户(分别占总数的53.33%和35.56%)。

该村到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摩托车3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7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户;建有小水窖4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7户。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8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村

简介

朱台镇南高阳村位于临淄区境西北部,距临淄城区17公里。现有耕地139.2公顷,居民447户, 1636人。

由来

该村隋朝立村,与高阳故城遗址毗邻。元朝分为南、北高阳村。明清时期,南高阳属临淄县仁义乡。1920~1930年属临淄县西七社。1958年2月属高阳乡。1958年9月起,先后属淮阳公社、高阳公社。1984年4月社改制,南高阳属高阳乡(后为镇)。2001年3月,朱台、高阳两镇合并为朱台镇,南高阳随属。

遗址

高阳故城遗址

位于南高阳西200米处,1984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南临乌河,南北长约750米,东西宽约 高阳故城遗址保护碑650米,面积为48.75万平方米。遗址高出地面2米左右,四周存有残垣,地下建筑遗迹甚多。高阳故城春秋时期是齐国城邑葵丘所在地。《史记》所载“及瓜而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公元前686年,齐襄公派大将连称、管至父戍守葵丘,讲好来年瓜熟时换防。但第二年瓜熟之后,齐襄公没有派人接替。连称、管至父带熟瓜进献襄公,提醒“及瓜而代”之诺。然而襄公言而无信,仍派二人守葵丘。是年冬天,齐襄公打猎受伤时,二人联合公孙无知起事,杀死襄公。公孙无知自立为君。第二年公孙无知到葵丘游玩,又被葵丘大夫雍禀部下杀死。这个典故验证了“君无戏言”。

陵寺古建筑遗址

村的东南角有金陵寺古建筑遗址。据民国9年(1920年)《临淄县志》载:寺院与石佛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现存石佛两尊,东西排列。面南跏趺坐于束腰莲花座上,高2米,头饰螺髻,身披袈裟,袒右肩,内着僧衲支,赤足。莲座刻有浮雕力士像。1962年,村民在石佛前取土挖出石质佛座一块,龛长36厘米,宽35厘米,刻有“大齐天统元年岁次丁亥四月一日辛丑朔比丘昙进兄弟二人敬造”字样。1977年,寺院旧址又出土一块浮雕飞天,其中两飞天合捧八棱塔,余者各持乐器。经鉴定,属唐代文物。1984年,金陵寺古建筑遗址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在原址重修了大殿,今为合法佛事活动场所。

名人

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曾在这里任高阳郡太守。他花费11年时间,写成了农学名著《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系统、最有价值的农学巨著。全书10卷92篇,11多万字,引用有关书籍156种,采集农谚歌谣30余条。内容涉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包括耕作技术,选种、贮藏,粮食作物、瓜果蔬菜、花草树木栽培种植,家畜饲养与疾病防治,食品调料制作等。《齐民要术》列举的许多经验技术,比世界上其他民族的记载要早三四百年,对后世农业、农学发展影响深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8: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