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兴学 |
释义 | “高兴学”简称“高学”,是中国著名学者、博导高步诚先生于1986年创立的。当时36岁的高步诚获美国高克立大学哲学博士回国,很想干一番事业,先立业再成家。但埋头苦干两年,论文发表数十篇,据说将“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四子”与“亚氏(里士多德)、柏氏(拉图)、康氏(德)、海氏(德格尔)”等“四氏”的哲学、伦理、美学、文学的“四学”思想统统比较梳理研究了一通,却也没引起什么反响。 概念易中天被爆花钱买创意,新小说乃是他人“旧作” 于是,他决定要突出重围,独辟蹊径,另创新学,不使自己的成果淹没在成千上万的新旧出版物中,终生默默无闻。但新学在哪里、叫什么名称呢?他认真地埋头长考了两个月,突然理清了思路:按美学中“熟悉的陌生人”原理,这新学说就是要让人既熟悉又陌生,必须是一看名称就有兴趣,一加理论就犯糊涂的。继后,又认真长考了一个月,突然高兴起来:何不以“高兴”为对象,人人都经常高兴,人人都喜欢高兴,却没人系统研究过高兴,干脆就叫“高兴学”吧。 衍生作品《“高兴学”兴衰记略》是学者杨曾宪于2002年在网上发表的一部讽刺小说。表面上看,杨曾宪怦击“泡沫学术”和方舟子进行学术打假类似。所以,他的此类文章也常见于新语丝网站。但细细研究,两者还是有本质的不同。学术打假打的是“假”,打击对象本身是伪科学,或者骗术。而“泡沫学术”从内容而言很难说它不真实,只是没有原创价值,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 释疑定义“学术超男”易中天解析“高兴学” 2009年8月13日,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上海书展举行媒体见面会,易中天此次和媒体见面有两件事。一是《易中天文集(1-16)》与上海文艺出版社签署出版合同,该书2010年将与读者见面;二是与华谊兄弟天意影视公司举行其长篇小说《高高的树上》影视改编签约仪式。 质疑易中天2003年在《小说界》上发表《高高的树上》,有人发现该作和另一位学者杨曾宪的小说《“高兴学”兴衰记略》很相似。 解释8月13日,易中天为自己正名说,2002年4月,他从杨曾宪那里申请使用了“高兴学”的创意,并付给其知识产权转让费。他在小说中增加了不少人物,还将学术腐败和官场斗争都加了进去。 随后,易中天解释说:“有一些媒体朋友不懂知识产权概念,这个知识产权概念是什么样的呢?“高兴学”的这个文化符号,是杨曾宪先生的创意。“高兴学”这三个字的知识产权是属于他的,既然是属于他的,他就有权许可他人使用,如果我没有争得他的许可我使用了就是剽窃,如果我争得他的许可,使用了就是许可使用。” 评价“高兴学”易中天表示:“在2001年的时候,我旁边的这位青岛社科院研究员杨曾宪先生,他找到了这个表达方式,他把这种泡沫学科,称之为“高兴学”,什么是“高兴学”呢?简单来说,就是研究高兴的。高兴不是不可以研究,但是“高兴学”的研究是不对的。 “‘高兴学’是不存在的学科,代表的是学术泡沫,学术界一些学者所作的研究、发表的论文、成立的学会,是为了获得职称、当博导,他们研究的问题其实许多都是伪问题。”“高兴学”原创者也被请到现场,他认为,“高兴学”实际上是喜剧的形式,悲剧的内容,“打着学术的旗号反学术,最终使学术变成了文化垃圾。” 最后,在谈及和杨曾宪、影视公司的关系时,易中天如此比喻:“创意者那里有个蛋,我给孵成了‘战斗鸡’,影视公司最终将让它变成‘轰炸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