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山寺
释义

本篇主要介绍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城内东山(又名高山)原名法华寺的高山寺和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广东雷州城的北门外的高山寺的相关情况。

湖南永州高山寺

概况

永州 高山寺 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城内东山(又名高山),原名法华寺,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是湖南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著名禅宗古刹。高山寺始建于中唐,已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原寺庙规模大,傍晚鸣钟,声响全城,故名“山寺晚钟”,为永州八景之一。

规模

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是湖南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著名禅宗古刹,自古以来即为佛教徒的宗教活动圣地。始建于唐朝中叶,建筑古朴雄伟,环境幽雅寂静,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系“永州八景之一”。文物古迹堪称国宝。著名书法家怀素和尚曾于此挂单,深研佛法。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元和元年曾在该寺贬居十余年,建亭寺西,名曰“西亭”,著有《法华寺西亭夜饮》、《构法华寺西亭》诗以及《永州法华寺作西亭记》等诗文名篇。宋朝宰相范仲仁贬居永州时,亦寓居法华寺之西轩。

历史沿革

自唐、宋、元、明至清,寺名多次更改。唐名“法华寺”,宋名“万寿寺”,(后改名“报恩寺”),明洪武初改名“高山寺”,当为鼎盛时期。明万历初毁于火。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重建,清乾隆末再度被毁。咸丰丙辰(1856年)零陵县县令 胡适槐 倡捐,嘱住持静修法师重建,是时,宏观硕划,广造殿宇,相传有殿堂18座,僧徒最多达二百余人,规制肃然,四方景仰,1949年尚举行过一千多人的受戒仪式,是湖南省佛教徒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之一。

周边景色:

高山寺所属关帝庙后侧,有古刹绿天庵,是唐朝书法家怀素和尚修行之家。怀素酷爱书法,因穷无纸,便于庵边种植芭蕉万株,以叶代纸,万株芭蕉绿荫遮天,故名其居为“绿天庵”,为永州八景之一,怀素所书之“狂草”对后代书法影响甚大,世人尊之为“草圣”。

庵内原有怀素千字碑文一块,现仅存清朝摹刻,字似急风骤雨,刚劲雄伟。李白曾写诗赞曰:“吾师碎石倚麻床,须叟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凉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现状:

惜“文革”期间,千年古刹毁于一旦,僧尼被迫迁俗,寺院均被拆毁占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逐步得以落实,“永州八景”之古迹为海内外人士所向往,佛门子弟亦以重整山门,宏扬拂法为已任。为修整恢复宝刹原貌,永州信众和海内外各界人士,在家居士,善男信女,善心募捐巨资百万。目前,重建工程尚在进行中,相信不久后即可告竣,届时,千年古刹定将佛日重辉。而捐资兴寺之贤德亦将刻碑于寺前,芳名永存,功德无量。永州高山寺寺院现已部分修复。

广东雷州高山寺

简介

雷州 高山寺 是名扬遐迩的南国名胜古刹,背枕巍巍高山,案朝万顷良田, 面临滔滔南海,规模宏伟,气势非凡,风景清幽,海内外香客、游人慕名登山礼佛观光,总是摩肩接辖,络绎不绝。高山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雷州城的北门外,占地面积30多亩,建筑面积6056.7平方米。始建于宋朝末年,重修于清朝顺治甲申年(1644年)。清朝光绪年间,按五进殿堂结构将寺院移建于山腰,面积200多平方米,易名“华严寺”。

历史沿革

“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院遭到“红卫兵”的破坏,佛像及文物有所损失。昔日名扬海内外的北门大石狗就是从这家寺院门口搬来的,可惜也遭到浩劫。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雷州,自1989年至2000年夏天,该寺投资800多万元,在山巅原址再度修葺扩建的重檐歇山顶,台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的五进主体建筑——山门、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焕发新姿,并恢复原名“高山寺”。

著名景点

山门口,两尊巨大石雕雄狮把守,威武非常。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题写的刚劲有力的寺名“高山寺”镶嵌其上。大门对联为清朝光绪年间雷州乡贤陈乔森所撰著,云:北枕高山,看智慧禅师说破法门感顽石;

东临大海,祝慈悲菩萨撑开宝筏渡群生。

禅寺佳景尽在一联中。妙哉!妙哉!

走进山门,迎面看到的是一口莲池,俗称放生池。莲池由王学仲、郭子绪两位先生分别题字,此池面积为828平方米。放生池前的两棵古榕,盘根错节,枝干嶙峋,据考证树龄已 达500年。池边精制石条作为栏杆,浮雕猴子献桃、麒麟祥、双鹿戏燕、双凤朝阳、天鹅会聚、仙鹤独立、苍鹰翱翔、燕子低飞等图像,神韵栩栩,活灵活现。池水清澈见底,红莲点缀,龟、鳖、鱼历历在目。

天王殿景色

天王殿第一层为佛教艺术馆。住持释有随说,为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激发爱国爱教,和平团结,促进佛教界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推进佛教书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有益于人民精神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高山寺曾成功地举办了3次“中国名人书画展”,这是国内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的一大创举。该艺术馆现收藏有中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教授、北京画院娄师白教授、中央美院刘小岑教授、广州美院郭绍纲教授、澳门书画院谢舸先生及郭子绪、周志高等全国书画界著名人士的国画50幅、书法作品130幅、雷州书画界人士作品120幅。

天王殿第二层,金靴银盔、怒目圆睁的四大天王分别立于左右两侧,“大腹能容世间事,开颜可笑天下人”的弥勒佛盘坐正中,其背后站着的韦驮将军身披甲胄、手执降魔锏、双目炯炯有神,护卫着对面的大雄宝殿。宝殿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雄伟端庄、金碧辉煌。殿前的两棵塔松参天耸立,宛如庄严威武的护法天神。殿内的三大如来、阿难、迦叶、十八罗汉及天藏、地藏菩萨等塑像,艺术精巧,栩栩如生。

高山寺僧侣30多人,一年四季,都是早晨3点起床,晚上9点就寝,除了三餐和晚上两小时自由活动外,其余都是念经、做佛事、缝衣服、搞清洁卫生、种菜种花种果,忙个不停。念经也称做功课,将两腿盘坐,双手交叠安放于腹部“丹田处”,心平气和,力排杂念人静。坐禅功练到家的,可两天不吃不睡不动。

每逢有佛事活动,寺内钟声阵阵,红烛高照,香焚宝鼎,供品满桌,30多名僧侣中念念有词,均双手合十,在大雄宝殿中蛇绕般徐徐前行,场面壮观。

在天王殿,大雄宝殿两侧,是三层建筑面积2306平方米的厢房楼、钟鼓楼、斋堂、客堂、佛经流通处、图书馆及雷州市僧尼佛学培训班等建筑。斋堂门口左侧,有一口清朝顺治甲申年(1644年)开凿的“高山古泉”,四季水与地面平,清洌甘甜,久贮亦不变质。在“高奏梵音迎觉客,山朝法水润缘堂”的客堂墙壁上,井然有序地挂着全国各地来访的名人在寺院里留下的照片及一幅幅荣获省、市、县的佛教会、宗教局颁发的荣誉证书。佛经流通处自1994年创办以来,免费交流佛学经典达5万多册;图书馆现有佛教《大藏经》等经典3900多册;培训班设有基础课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及专业课佛学等科目,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佛教人才。释有随住持说,寺里准备修建敬老院,接收孤寡老人安度晚年,真正做到乐善好施、普渡众生。

观音殿景色

观音殿坐落于高山寺之巅,顶结五髻、手持莲花、端坐狮背的文殊菩萨与头戴佛冠、手执法铃、身骑六牙白象的普贤菩萨分列左右,殿阁正中是用香樟木雕刻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其雄伟壮观,高5.5米、宽3.3米,是目前全省最大的木雕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

高山寺大门图解:

 曾记否?清二度重修,文革毁灭性破坏,历经沧桑;今逢昌明盛世,山门峨然峻立,佛光普照。太平盛世、和谐社会使然也。

莲池上石桥图解:

由宋至今,有多少达官贵人、普通信众,由山门而进,经莲池上石桥而过,留下的不只是对佛文化的皈依,更是美好的向往,向往美好的生活、向往和谐的社会环境。心渴之,心依之。

高山寺大雄宝殿图解:

大雄宝殿下话佛事。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这种觉悟能清涤凡夫欲子贪婪欲念,使之纯洁、正大,以致“圆满境地”。阿弥陀佛……

二十四孝图(端砚石雕)图解: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序而诗之,用训童蒙,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一、孝感动天。二、戏彩娱亲。三、鹿乳奉亲。四、百里负米。五、啮指痛心。六、芦衣顺母。七、亲尝汤药。八、拾葚异器。九、埋儿奉母。十、卖身葬父。十一、刻木事亲。十二、涌泉跃鲤。十三、怀橘遗亲。十四、扇枕温衾。十五、行佣供母。十六、闻雷泣墓。十七、哭竹生笋。十八、卧冰求鲤。十九、扼虎救父。二十、恣蚊饱血。二十一、尝粪忧心。二十二、乳姑不怠。二十三、涤亲溺器。二十四、弃官寻母。

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常见有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的二十四孝图,高山寺用珍贵的端砚石雕刻而成二十四孝图,启迪邑人,宣传孝道,广种福田。

高山寺书法碑林图解:

寺庙文化、书法可行。中国书法之乡雷州文化底蕴深厚,重视书法文化建设由来已久,不仅政府、民间,佛界亦然。问普天之下,有几处寺庙能与高山寺这般极力推崇书画文化——举办三届全国名人书画展览、出版佛教书画作品集。雷州之幸也,佛界之幸也。

千佛壁雕图解:

千佛壁雕,工艺精致,栩栩如生。千佛下,春行幽径,夏依绿荫,秋读黄叶,冬品冷寂……

黄梅高山寺

高山寺原名高山普照寺,位于黄梅县大河镇吴箭楼村,为宋代所建。寺周有两千多米长的古墙围护。开有东西南北四门,至今还基本保持完好。至明永乐年间,豫章太和之梁氏子来此挂锡,建立道场,改称高山寺。梁氏子(静鉴祖师)自种为主,谢绝布施。每年栽山芋三百六十蔸,若有客来,便忍饿一天。圆寂后,御封静鉴祖师。从此香火更旺,僧侣日增,鼎盛时达数百之众。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弟子文简续修下殿,并在寺前右方深涧上,构筑高大的飞虹桥。全长136米,宽27米,桥楣镌刻着“黄梅第一家”至今字迹犹存。此外还有法泉洞,无底洞、敲鼓石、牵牛石、笔架石、蛤蟆石等名胜古迹。

黄梅第一家

飞虹桥下黄梅第一家,刻字依稀可见。

相关图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