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山大戟 |
释义 | 百科名片植物名称【中文名】高山大戟 【英文名】Euphorbia stracheyi Boiss.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长,达10-20厘米,直径3-5毫米,末端具块根,纺锤形,长7-13厘米,直径2-4厘米,最末端常具多数分枝。茎常匍匐状直立或直立,自基部多分枝并于上部多分枝,高10-60厘米,体态变化较大,幼时常呈红色或淡红色,老时颜色变淡至正常绿色。叶互生,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8-27毫米,宽4-9毫米,先端圆形或渐尖,基部半圆形或渐狭,边缘全缘;主脉不明显;无叶柄;总苞叶5-8枚,长卵形至椭圆形,基部常具叶柄,长约3毫米,有时极短,似无柄;伞幅5-8枚,长1-5厘米;次级总苞叶与总苞叶相同;苞叶2枚,倒卵形,长约8毫米,宽5-6毫米,先端近圆,基部楔形,无柄。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顶端,无柄;总苞钟状,高约3.5毫米,直径3-4毫米,外部常具褐色短毛;边缘4裂,裂片舌状,先端具不规则的细齿,内侧具柔毛或无;腺体4,肾状圆形,淡褐色,背部具短柔毛。雄花多枚,常不伸出总苞外卜雌花1枚,子房柄微伸出总苞外;子房光滑,幼时被少许柔毛,老时光滑;花往3,近合生或分离;柱头不裂。蒴果卵圆状,长与直径均5-6毫米,无毛。种子圆柱状,长约4毫米,直径约2.5毫米,灰褐色或淡灰色;种阜盾状,无柄。花果期5-8月。生境分布:生于海拔3500-5400米的高山草甸和灌丛草地中。分布于西藏。尼泊尔、锡金也有。 地域分布产于四川、云南、西藏、青海(南部)和甘肃(南部)。生于高山草甸、灌丛、林缘或杂木林下,海拔1 000-4 900米。产于喜马拉雅地区诸国。模式标本采自喜马拉雅。 植物识别本种的植物体变化较大,从高山草甸的匍匐状草本直至青藏高原东北部高达30-70厘米高的直立草本,中间连续而无间断,可以说是国产种类中体态变化最大的种类之一。 药用【药 名】:高山大戟 【拼 音】:GAOSHANDAJI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高山大戟的根。 【功 效】:止血祛瘀、生肌止痛。 【主 治】:治疮痈肿毒、手足皲裂。 【性味归经】:苦,凉。肝、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12克。外用:研调外敷。 【动植物资源分布】:产于四川、云南、西藏。 【拉丁名】:高山大戟Euphorbia stracheyi Boiss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入药,用于止血、止痛、生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