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桥乡
释义
1 江西省铜鼓县高桥乡

江西省铜鼓县高桥乡

铜鼓县高桥乡位于县城西北部,地处东经114°04′35″—114°13′50″,北纬28°30′03″—28°37′40″之间,全乡总土地面积174.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总人口为6240人。以高桥乡政府所在地集镇为中心,南北长11.28公里,东西长16.48公里,境东与温泉镇交界,南接大伪山林场、湖南省浏阳县,西与湖南省平江县连接,北面与棋坪镇毗邻。地势东北低、西南高,最高山峰峰尖海拔1007米,最低海拔280米。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80%。境内土壤主要有山地黄棕壤和水稻土。植被以针叶林为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全乡森林覆盖率为94.3%。铜棋公路穿境而过。

高桥乡是一个典型的林业乡,其中林地面积23万多亩,森林覆盖率及林木蓄积量均列全县之首,利用辖区内丰富的木竹资源,1995年组建了江桥竹木有限公司,该公司年产竹地板5万平方米,产品远销四川、重庆等十几个省市,年上交税金达50余万元。

近几年来,高桥乡全面客观地审视本地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以此作为快速提升经济总量的“助推器”,稳固推进了“农业稳乡、林业强乡、和谐构乡、工业富乡”战略,全力打造和谐高桥。

2 甘肃省徽县高桥乡

乡情简介

高桥乡地处徽县北部山区,全乡辖l8个行政村60个合作社,总人口7889人,耕地面积l.9万亩,粮食总产量5020吨,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多元。

近年来,高桥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全乡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发展,稳步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交通建设得到全面改善,高桥乡境内有两条公路主干线(即剡麻路、高太路)。高桥乡把改善道路交通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前题。通过多方争取,2005年,总投资100多万元的高太公路正式立项,止目前,高太路的桥涵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加固路基,拓宽路面的工程正在施工之中。高太公路的全面整修,彻底解决了全乡11个行政村4000多人行路难的问题。二是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改善。通过向上级争取,群众集资投劳,全乡2l所村学危房全部改造,并投资4 0多万元建起崔坝王湾黑松三栋新式教学楼。另外,总投资8 0多万元的高桥明德小学教学楼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施工阶段,通过多方努力,全乡教育设施建设与以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三是广播电、通讯事业空前发展。2005年高桥乡扩大了广播电视的覆盖率。维修了崔坝、高桥、四合、渭儿村的广播电视网,为太白、徐沟、郭台 李坪、兴湾、东峪、蒿川村开通了卫通电话,电话已普及了1 8个村。另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高桥建有基站。

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

高桥乡党委、政府结合山区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全乡黄姜种植820多亩,天麻17000多窝,柴胡3600多亩。王湾村已成为该乡中药材产业基地。二是草畜产业初具规模。全乡黄牛饲养量达到5200头,5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达到1 02户。同时,在养殖业上涌现出了一批养殖大户,如四合村的马富仓,崔坝村的武志学养羊规模已达到100多只,为全乡发展草畜产业起到了带头作用。三是苗术繁育产业发展稳定。黑松村是全乡的育苗基地,通过市场调节,目前已完成了品种上由大田栽植向城市绿化型的转变,共繁育有七叶树、侧柏、白皮松,落叶松,杜仲、核桃等十多个品种的苗木,年销售量在3000万株以上。四是劳务输出产业发展迅速。在组织富余劳力输转上,通过组织发动、典型带动、中介组织等多种途径,全乡外出务工人员已达到1500多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 9%,务工收入突破650万元,成为该乡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五是培育了以民间手工艺为主的加工业,高桥是林区乡镇,山核桃遍地都是,为了有效利用这一资源,我们通过培养培育和典型引导,培养了一批像马德保、王永春等有特长的民间艺人,他们以山核桃为原料精心加工的花瓶、动物、飞禽等形象逼真,生灵活现,富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推广到市场后很受欢迎,一对花瓶能卖出上万元的高价。这些产品曾被介绍到兰州西部民间艺术博览会展出,评价颇高。既丰富了民间民俗文化,又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一项潜力较大的后起产业。

3 陕西省安塞县高桥乡

乡情简介

高桥乡位于安塞县南部,延(安)——志(丹)公路25公里处。南连本县楼坪乡,北接沿河湾镇、招安镇,西邻砖尧湾镇,东与宝塔区枣园乡接壤。全乡辖12个行政村,51个村民小组,1533户,7598人,其中农业人口1425户,7446人,总土地面积122.9平方公里。有常用耕地1.13万亩,人均1.5亩。有学校13所,师生831人,其中教师60名。有卫生院一所,在职职工9名,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2004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118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4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181元,人均产粮441公斤。

沿革

1935年6月至ll月为楼坪九区四乡,同年12月将九区调整为六区。1937年8月迁至高桥,同年9月划归二区(砖窑湾) ,高桥设三乡。1956年为高桥乡,属砖窑湾区。1958年11月归延安县辖,1961年9月改称安塞县高桥公社,1983年7月18日改称高桥乡。1989年底,东邻延安市枣园乡,南至楼坪乡新胜沟,西接砖窑湾镇石马科,北连沿河湾镇王畔山,面积ll4.86平方千米,人口6949人,其中农业人口6786人,辖12个村委会,52个自然村,7个废村。1997年,面积114.9平方千米,人口0.8万,辖高桥、刘坪、徐清、张兰沟、北宋塌、闫桥、宋庄、刘塌、南屯、高庄、高新庄、郭家砭12个村委会。

所辖村

高桥(高桥、南塌湾、陈家沟、南宋塌、新庄科、油房坪、沙石嘴;南宋塌),阎桥(阎桥、任家河、陈塌),宋庄(宋庄;新窑台),郭家砭(郭家砭、小北泉、任台;北杨家沟),南同(前南同、后南同),张兰沟(张兰沟、口子塌;三架坡),徐清(徐清、前狳清、何家沟、滴哨头、园子沟、井沟),刘坪(刘坪、墩沟门、王庄、烂泥湾、孙家沟),北宋塌(北宋塌、朱塌、申家洼、贺沟塌、汤家沟、宋窑子、芋子滩;阳洼),刘塌(刘塌、核桃塌、龚家沟、上湾、杨新庄、火石湾、杨庄科),高庄(高庄、庙安、吴嘴、半沟;老裒沟),高新庄(高新庄、寨子湾、窑子沟、安塌、高嘴;山窑子)。

主导产业开发

1、棚栽业:截至2004年底累计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136棚,户均1.5棚,弓棚554棚,全乡形成户均2棚以上专业村4个,1.5棚以上专业村6个,1棚以上专业村2个。年棚均收入稳定在7000元左右。2005年新发展大棚631棚,年底突破2500棚的奋斗目标。

2、林果业:全乡累计发展各种经济林果17040亩,其中苹果12540亩。实施“四大技术”管理以来,完成大改型5100亩,强拉枝9200亩,巧施肥8300亩,今年完成果实套袋400万只。形成刘塔——高兴庄——高庄为一线的林果业产业带,人均达到5亩以上。

3、草畜业:累计完成各种养殖110户,其中养羊85户,养牛11户,养猪9户,其它养殖5户,完成人工种草1.8万亩。

退耕还林情况

从九九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累计被国家确认退耕还林面积32926亩其中退耕地17691亩,荒山造林15235亩。完成超前实施面积11763亩。

农田水利建设

截至2004年底全乡共有基本农田9900多亩,2005年新修基本农田1428亩,年底人均可达到1.5亩。全乡有九十年代修建的郭砭、宋庄、刘坪、闫桥抽水站,有效灌溉面积达1500多亩。对历年度新建的大棚全部解决了水电配套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00多亩。顺利完成了黄河中游局立项审批的北宋塔、新庄科两骨干坝工程,预计可淤地160亩。累计维修北宋塔村唐家沟坝、高兴庄村寨子湾坝、刘坪村剪子沟坝和徐清村井沟坝,新增坝地120多亩。

基础设施建设

全乡12个村村村通电、通路,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率先达到全县三通乡镇,有8个村解决了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65%,移动、联通通讯信号覆盖全乡,手机普及户率达到80%以上。全面启动实施了北宋塔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南屯、刘塔重点村建设。整体移民搬迁了北宋塔村宋尧子和高庄村畔沟,使全乡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4 陕西省潼关县高桥乡

高桥乡位于潼关县城西10公里处的高桥塬,南靠秦岭,北连渭河,西邻华阴市卫峪乡孟塬镇,东接安乐乡、城关镇、秦东镇。境内有山、有塬、有沟、有滩、总面积39.63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385人。全乡有党支部16个,党员370名,其中农村党员289名。

境内交通便利,陇海铁路和西潼高速、310国道横穿该乡, 境内有公庄火车站、吊桥渡口、公庄渡口和桃林塞渡口,目前主要用于农渡,同时可运载客货车辆通往大荔县,渭河船运有待开发。

高桥乡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境内有耕地面积2580万平方米,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69万平方米,境内塬高坡陡,沟壑纵横,山、塬、 滩地适宜多种形式的种植、养殖开发。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提出了“强农固本,调整结构,多轮驱动,兴乡富民”的发展战略,通过干部包村、技术培训、信息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加大畜牧业、林果业、蔬菜业和水产业的开发力度,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目前,沿山畜牧业基地初具规模,全乡共有百头以上养殖场4个。中塬发展大枣、 花椒基地3000余亩,塬下已建立大棚50亩,莲菜600亩,水面养鱼800亩,芦笋基地2000亩。经济作物“212”新品种花生、抗虫棉、油葵、芝麻、 绿豆面积逐年增加,全乡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意识正在形成。

近年来,高桥乡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共栽植四旁树木18万株,绿化国、省、县、乡、村五级道路23公里,综合治理磨沟河和列斜沟流域7平方公里, 综合开发黄河滩涂1万余亩,营造黄渭防护林8000亩。昔日的秃塬、 荒草滩已呈现出“田成方,树成网、树围村,防护林带一堵墙”的景象,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2001高桥乡林业站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先进林业站”称号。

高桥乡临近黄河、渭河,渔业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价值极大。有天然水面783万平方米。鱼类有草、鲤、鲢、鳙、鳊、弄眼鲟、马口、船丁等70多种, 其中“黄河鲤鱼”久负盛名。

高桥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杨震墓旧址和泉湖风景区。目前正在开发泉湖风景区,泉湖风景区处于著名的黄渭河湿地的核心地带,水草茂盛,水鸟众多,生态环境极佳。面积约三平方公里,水面千亩左右,是陕西唯一由泉水喷集成的较大湖泊。该湖的八眼泉水昼夜喷涌,常流不息,水质清澈,透明无污染,空气清新,风景如画。景区与拥有“万里黄河第一弯”的潼关黄河游览区近在咫尺,“观罢清水观黄水,游完动水游静水”。景区交通极为便捷,距西潼高速及310 国道不足百米,距华山西岳庙仅十公里,来往方便,不需专往,顺路即可。泉湖风景区不仅是游客的理想度假休闲地,更是投资者首选的旅游开发区。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地质资料查明,境内哲园峪金矿石储藏量大,品位高,成色好,开发潜力大。2002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56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7元,财政收入79. 8万元。辖区乡镇企业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规模。2002年有各类型企业410家,总产值8900万元。

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相继实现了“三为主”和“省级综合服务乡镇”,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治安良好,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教学条件逐步改善,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5所,初级小学10所。初中教师40人,在校学生280人。 小学教师98人,在校学生15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2002 年全乡修缮了所有危漏校舍,相继建小学教学楼5座。民间艺术丰富多彩,高桥旱船、 公庄锣鼓早在民国以前就广为流传,在周围县(市)影响较大。有乡卫生院1所,村医疗所10个, 医护人员25人。全乡儿童免疫入保率、母子保健入保率、新法接生率均得到了提高。2003年,高桥乡党委、政府决心按照“扭住一个中心,开展一项活动,突出三个重点,实施五个项目,建设八大基地”的基本思路,促进高桥经济实现新跨越。具体是,“扭住一个中心”就是要高举发展大旗,开关招商引资,建设小康社会;“开展一项活动”就是将项目建设年活动贯穿渗透傅全乡工作;“突出三个重点”就是加强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投资环境;“实施五个项目”就是启动完成四布路10公里拓宽硬化、黄渭万亩滩涂治理、“一滩、二沟、三河、五路”万亩林业生态开发、泉湖旅游开发、杨震墓址修建;“建设八大基地”就是建成以冬枣、花椒、柿子为主的林果基地。以黄姜、土贝、远志为主的药材基地。以秦川牛、布尔山羊为主的养殖基地、五千亩芦笋基地、千亩水产基地、泉湖旅游基地、设施农业基地、高产油料基地。为了确保任务完成,我们拟采取四条措施:一是实行领导干部包联责任制,全乡互动,夯实任务。二是优化投资环境,出台优惠政策。三是加强领导,抓督查,促落实。四是开展争创思考型、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的“四型干部”活动,促进工作纵深开展。

5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桥乡

高桥乡 代码:610116200

高桥乡地处长安、咸阳、户县交汇处,沣河西岸、渭河南岸,距县城30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越,远离城市污染,水源充沛,土地肥沃。辖曹坊、严大、严小、五磨坊、韩麻、韩南、计家、阴水坊、马务、庄摆樊、南江渡、西江渡、曹家庄、东马坊、西马坊、屯铺等16个村委会。

建国初为高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属平原粮园牧渔区。面积31.1平方公里,人口2.6万。沣(西)高(桥)公路过境。乡镇企业有电子仪表、汽车配件、建材、铸造、木器等。农产有小麦、玉米、棉花,兼产蔬菜。历史人物有清末刑部尚书薛允升。

适宜种植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2003年12月长安高桥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通过陕西省农业厅考核认定,并被命名为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基地主栽品种番茄、黄瓜、菠菜在2004年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检测认定并颁发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目前,基地内日光温室大棚万余栋,其主栽品种以番茄、黄瓜、尖椒、西葫芦、西芹及叶类菜为主供应市场,成为陕西乃至全国营销商信得过的农产品,消费者放心的“菜篮子”。

6 四川省南江县高桥乡

地理位置 面积 人口

南江县高桥乡距县城60余公里,海拔位置在600-1100米之间。位于下(两)-大(河)公路要道。东邻平岗、仁河乡,南至长征,西连下两镇,北与石滩、燕山接壤。全乡幅员5.3万亩,总人口8448人,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864.9万元,辖区内有10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40个居民小组。

自然资源名胜古迹

高桥乡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盛产黄金叶、金银花、茶叶、空红、空筒菜等极具营养价值的天然绿色植物。自然风光秀美宜人,有美丽传说的悠悠神潭河,有尤鬼斧神工般经千百年风霜雕塑而成巍巍八台山,有山势崔巍、沟壑纵横、奇峰秀石争荣、林木茂盛、横柯上蔽、日影斑驳、晨昏不见日月的铜铃山,远近闻名。

交通 能源 基础设施

高桥乡地处下大公路,交通便利。连接平岗、仁和、长征的公路网络,纵横交错。境内道路村村贯通,为高桥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一届高桥党委政府,以战天斗地的气魄,以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开拓进取、创新运行机制的改革精神组织4000名干群排难创新历经三个月苦战,于2005年4月4日“高燕”公路高桥段,全线竣工通车。该路贯通悬峰、龙潭、五山、土门、岭上5村、从而使该乡通村公路水平跃上了新台阶,也结束了半壁高桥不通公路的历史,结束了村民肩挑背磨的历史,结束了一乡两板决的历史。弯延盘曲的“高燕”路尤如巨龙般穿梭于陡坡悬崖之间,为山乡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为整个高桥的经济社会事务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羽翼。

高桥乡水资源丰富。境内农田水利设施、灌溉系统功能完善。1982年修建的新庙水库能蓄水30万立方米,能浇灌田地500亩。1986年以后,全乡干群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掀起了新修水利的高潮,大修堰塘、大建能蓄水300立方米以上的微水池,把部分冬水田田埂加宽,加高,加厚成囤水田。现在全乡共有堰塘119口,能蓄水300立方米以的微水池194口。常年蓄水(包括冬水田,囤水田在风)40万立方米,能保持灌面约3300亩,丰富的水利资源、完善的排灌系统,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到了旱涝保收。

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高桥紧紧围绕两大立县产业—黄羊、金银花大做文章。经过全乡干群同心同德的艰苦创业,目前两大产业已初见成效,成为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2005年,全乡黄羊饲养总量达1.33万只,出栏 8000余只,实现了经济效益240万元。银花种植面积达3500亩,已实次采花制茶,共计实现创收100万元。因交通便利,商贸发达,逢当集的日子,仁和、平岗、长征,下两的商贩多去集于此,本地盛产的核桃、茶叶等产品远销各地。

教科文卫

高桥小学始建于1937年,1969年附设初中班,1978年9月办了一所高中班。1988年9月将原高桥小学分为高桥乡中心小学,高桥乡初级中学。

高桥中心小学辖中心小学和10所村小学。学校有2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42人,共有教职员工 34人。学校以“修知、修行、成人、成才”为校训;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作风;教师以“教书育人、乐教、奉献”为教风;学生以“勤学、勤思、锲而不舍”为学风;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指导思想;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帮护下,在乡党委政高度重视下,目前10个村的村小D级危房改造已纳入计划。其中,黄梁、元坨已完成改造任务,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

高桥乡初级中学始创于1988年,在各级党委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靠着一个献身教育的群体,以“团结、奋进、求是、创新”为校训,以“勤学多思、和谐严谨、守纪爱校、尊纪爱生”为校风;老师以“敬业、爱生、勤学、自律”为教风;学生以“立志、勤学、文明、守纪”为学风;以“德智并重、合作交流、和谐发展”为办学思想。乡中学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迅速壮大发展,目前拥有17个班,900名学生,39名教职工,其中专业教师38名,职工1人,平均年龄36岁,取得大专及以上文凭34人,占94.7%。由于学校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团结拼博奋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升位,学校办学声誉愈来愈响,历年获各种荣誉称号。

高桥乡卫生院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下,全院职工立志在工作中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自1986年以来儿童“四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80%;儿童系统管理率达5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80%;传染病防治工作方面,健立建全了预报防控制度。由于管理先进,医院历年来各项工作均取得优异成绩。为进一步改善全乡人民的就医条件,正筹划修建一所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医院,落成后的新卫生院将购进X线,B超等先进的医疗设备。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高桥深入民心,参合率达80%以上。目前已报支药费2000元,基本解决了高桥人民就医难的问题。

7 湖北省兴山县高桥乡

高桥乡位于兴山县西南部,东接高阳镇、峡口镇,南与秭归相连,西与巴东接壤,北与南阳镇毗邻,辖区国土面积 172.97平方公里,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10.公里,距县政府驻地古夫镇48公里。

境内丛山环抱,深沟溪河遍布,海拔最高点为堪称宜昌屋脊的仙女山,主峰高达2426.9米;海拔最低是与巴东接界的大坝河,海拔300米;是个典型的海拔落差大,山大人稀之乡。全乡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年无霜期210天,209国道贯穿全境,乡政府驻地长冲村,海拔780米。

全乡辖14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有4880户,总人口16240人。现有耕地面积20295亩,其中水田5733亩、旱田14562亩,人均占有耕地1.24亩。主产玉米、稻麦、薯类、烟叶。

全乡自然资源丰富,有无烟煤,硫铁、方解石、赤铁、硅矿、石炭石等资源,具有一定开发价值,有汇入长江的凉台河,大坝河等水能资源,可供开发 5座梯级电站,总装机9730千瓦,年发电量5840万千瓦时,2004年已引进浙江个体老板投资开发的装机3200千瓦的双河电站正在建设之中。

高桥乡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是宜昌市十八个贫困乡之一。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76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000万元,农业产值6600万元,财政收入118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965元;粮食总产量9257吨,油料总产913吨;种值烤烟2430亩,实现产量312吨;茶叶86吨;生猪出栏37105头,山羊出栏11051只。

2006 年,全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优质烟、商品畜、精品茶、特色菜”,四大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狠抓产业调整,突出项目建设,不断开拓创新,确保全乡“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充分利用高山区位优势和 209 国道改造升级的交通便捷优势,打造绿色无公害品牌,把高桥建成兴山的工业水电乡、农业特色乡、民营路沿乡、生态家园乡、文明和谐乡。

2009年高桥乡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大力发展烟叶、核桃等主导产业,使高桥乡经济上了一个新台阶。

8 湖南省桃江县高桥乡

区位概况

该乡位于桃江县城西南15公里处,东邻石牛江、桃花江,南毗松木塘,西接鸬鹚渡镇,北望浮邱山,海拔高度95米。截止2003年底,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总人口30748人。

截止2005年底,该乡桃花江水库西干渠横贯其中,该乡95%的水田旱涝保收,是桃江县的主要粮食产区。境内有桃高、杨水、牛鸬公路等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行政区划

高桥乡下辖村:

横马塘村 杨材村 南峰村 石头坪村 石井头村 油子凼村 赵家山村 小双村 带河桥村 杉木桥村 石龙关村 袁家村 松柏村 龙潭桥村 梅水洞村 月亮石村 罗溪村 龙桥村 梓木洞村 土门村 澄照堂村 高桥村 荷叶塘村 牌楼洲村 小山湾村 黑石村 近邱村 千秋村 小林村 大林村 双石桥村 木瓜村 新河村 金盆山村 天福山村

产业经济

2004年该乡大力推广优质稻的种植,优质稻的覆盖率已达90%以上,是桃江县优质稻生产基地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截止2005年底,该乡共有乡镇企业180多家。

截止2005年底,位于横马工业区的高桥铸造责任有限公司,2005年产值1100万元,主要生产户外高压隔离开关及3孔、5孔、6孔、7孔桥梁灯座和各种铸铁配件等;2005年兴联木业厂年产各种规格的木胶板15万张;2005年天问茶厂年产天问牌毛尖、花茶、绿茶等茶叶5千吨;2005年良友竹制品有限公司年产牙签15万件、卫生筷4.7万箱,该乡竹木资源十分丰富,2006年产圆桌25万张,各类产品远销广州、福建、广西、贵州、上海、长沙、株洲等20多个省市和地区。

社会事业

2008该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再动员大会,应广大居民和市场经营户的要求,在会上设置专门的赈灾爱心募捐箱,为情系地震灾区的社区居民和市场商户提供了赈灾渠道。

社区组织两委、工作人员、企业单位骨干、市场商会经营户踊跃募捐,现场募得救灾款共计一万六千余元。

文化教育

始建于1954年的小山湾学校是一所全国著名的小学,创造了连续15年无近视的记录,该校培养的学生在省乃至全国获过大奖,五十余年来为高桥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旅游景点

截止2005年底,该乡境内有被誉为中南地区独特奇景的罗溪瀑布旅游风景区,2004年该景区已被纳入湖南省十大黄金旅游热线。景区拥有落差为103米的罗溪瀑布以及集休闲、垂钓、泛舟、皮艇冲浪等娱乐为一体的罗溪湖,还拥有棋盘石、月亮石、独眼虎、一线天、将军岩、仙人桥、铜锣山等奇石异景,四周群山环绕,竹林片片,春可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夏可品尝清甜可口的擂茶。景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是探险、野营、避暑的理想去处,更是广大投资创业者大展鸿图的乐园。

人口数据

2002年底该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7792

男 14669

女 13123

家庭户户数 8113

家庭户总人口(总) 27775

家庭户男 14660

家庭户女 13115

0-14岁(总) 6285

0-14岁男 3382

0-14岁女 2903

15-64岁(总) 18795

15-64岁男 9975

15-64岁女 8820

65岁及以上(总) 2712

65岁及以上男 1312

65岁及以上女 1400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7523

9 云南省大关县高桥乡

高桥乡位于县境西北部,总面积240.53平方公里,东接木杆、吉利两镇,南靠寿山乡,西北连永善县马楠、团结两乡。乡人民政府驻地高桥街上,海拔1090米,距县城53公里,三面环山,高桥大桥横跨高桥河将街道延伸至北岸, 213国道穿境而过。

沿革

民国初年属大关乡辖地,民国30年(1941)从大关乡分出称干河乡,1950年4月与今木杆镇合划为大关县第六区,1958年易称高桥人民公社,1961年复称高桥区,1970年复名高桥公社,1984年又称高桥区,1988年改为高桥乡。

辖区人口

全乡辖高桥、新开、核桃、甘河、联盟、太华、车来、新场8个村委会,全乡人口22795人,其中农业人口22270人,城镇人口525人。少数民族1812人,占总人口的7.9%,

资源状况

主要矿产资源有烟煤、铁矿、铜矿、石英砂和石灰石;主要经济林木有木漆(4000余亩)、板栗(5000余亩)、核桃(7000余亩);经济作物有烤烟、茶叶;农作物有玉米、小麦、马铃薯和豆类。

教育状况

全乡有学校38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37所,有在校学生超过5000人(中学超过1000人,小学超过4000人),有教职工204人(中学547人,小学173人)。

卫生事业

全乡有卫生院1所,有医务工作人员19人,村级卫生室8所,医务人员16人。

工业

高桥乡原有国有冶炼厂(高桥铁厂)1个,水电厂1个,电石厂1个已租赁。吸引外资300余万元,新建铜厂沟煤矿。交通状况: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2公里,全乡公路里程79公里,其中213国道11公里,乡村公里68公里。

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本乡水利、矿产等优势资源,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大力发展个私企业,在确保粮食增产,烤烟增收的前提下,把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科技兴乡战略和右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富民兴乡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10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高桥乡

地理位置

高桥乡,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境东北长江之中,北与邗江县红桥乡连接,东、南、西隔江与扬中县、大港乡、江心乡相望,总面积26.29平方公里,耕地24287亩,辖11个村民委员会,170个村民小组,6895户,24316人。

明成化、弘治年间成陆,时名顺江洲。成陆前原为长江口“横塞海门”的开沙。白唐入宋,开沙被江水冲刷坍尽,海门也逐渐东移,以后沙土淤积涨为顺江洲,又名老洲。清末建顺江乡,民国18年(1929)设区,将洲内划为7个乡,以后几经并撤,1958年将全洲并为高桥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江镇县委在洲上成立南洲区委,这里成为新四军渡江南下北上的主要通道之一。

具体情况

高桥乡的地势低洼,土质肥腴,水源丰富,气候润湿,利于稻、麦、豆、棉的生长。解放前,农田水系紊乱,河沟多达1529条,淤浅弯曲,潮水泛滥,涝荒频仍,虽无灾之年,农民也难温饱,是历史上严重的缺粮区。建国后,加固江堤61华里,于险要地筑退堤一道,长11华里;开挖大小河道101条(包括纵贯南北的中心河);新建涵洞2144座,调整改造涵闸27座(已坍4座),共挖土591.5万立方,出工394万人次;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台,小型拖拉机112台,排灌动力机械44台,有效灌溉面积1.43万亩。1985年粮食总产量766.63万公斤,比1977年耕地减3000亩左右,却增产29.17万公斤。年均亩产605公斤,水稻单产488.5公斤,分别比1978年增长0.5%和60%。副业方面,产茧1.16万公斤,水果7.05万公斤,家禽7.02万只,鲜蛋29.49万公斤,蜂蜜1925公斤,成鱼285.25吨,总产值602万元。

乡办工业,50年代中期仅有农具、服装两家生产合作社,70年代始有发展,1985年有皮毛、仪表机械、鞋服、塑料胶木、化纤、皮革等15个厂,总产值1123.02万元。皮毛厂的裘皮大衣、羊剪绒拖鞋、兔皮垫褥外销美国、苏联、加拿大、日本等国。畜产工艺厂的麻便鞋,化纤厂的棉浆粕也为出口产品。村办厂50个,总产值652.30万元;个体工业总产值212.35万元。

1985年社会总产值3492.5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131.10万元,创利150万元;农业总产值1043.89万元,收益分配人均426.9元。务工农民5384人,占全乡劳动力50%以上。

1984年境内公路与邗江段接通,次年至大港汽车轮渡建成,从此汽车运输通行无阻。1985年变电所建成,实现正常供电。

1985年有初中3所,教师68人,学生894人;小学13所,教师124人,学生2360人;乡医院1所,医护人员23人,病床35张。

乡政府驻地高桥镇,清末民初已有一定规模。因镇端有一拱形大桥,遂以高桥为镇名,后又为洲名、乡名。建国后,拓宽旧街道,拆除两侧旧屋,改建新房。目前,除南北主街外,两侧有东、西街,东街与主街平行,中隔1港,南北各有1石桥通行;西街为东西向,主街内设有百货、杂货、地货、烟酒及服务性的商店。1985年镇上有乡级机关及县属银行、税务所、邮电局、粮管所、供销社等单位。乡办厂7家,集体商店17爿,个体商贩12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