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陵曲子
释义

简要介绍

高陵曲子主要分布在高陵县姬家管委会枸杞赵村、药惠管委会中王村、张卜乡原后村。

高陵曲子简单易行,不讲究舞台,不追求灯光,七八个人,扎个堆,围个滩,手执二胡、三弦、四页瓦、板胡等自制乐器,便可自伴自唱,是流传在民间的原生态的以坐唱为主的传统曲艺形式。

高陵曲子曲调丰富,在民间老艺人当中传有:“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之称。最常用、最基本的四个大调是:“月调、背弓调、五更调和金钱调”。运用在演唱中,既可单曲演唱,也能多曲套唱。但是,套曲联唱有一个严格的演唱套路,一般规律是:“月调起月调落”、“月调背弓起,背弓月调落”、“五更调起月尾调落”。

高陵曲子的唱词方言性、口语性极强。最大特点就是不避方言口语,即兴而起、即景而歌、即情而寄,爱恨情仇溢于言表。既有民间俗曲的质朴,又不失浪漫、狂野的情调。其语言通俗、泼辣,富有北方民族粗犷、豪放的特点。又能传送出浓浓的民间生活气息。

高陵曲子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大曲和小曲。大曲基本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或一个大的片段。小曲是某种感情的诉说,或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或表现人的悲伤情愁。高陵曲子的唱词,有整齐排列的、有长短句组合的,曲子词是随艺人意识流动而唱补的即兴之作,极具民间性和自赋性。

曲艺特征

高陵曲子的主要特征简要地可概括为三点:

1、高陵曲子方言性极强,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避方言土语,即兴而起、即景而歌、即情而寄,爱恨情仇溢于言表,体现在一个俗字上而通俗浅近,既保留了民间俗曲的质朴,同时又具有自然、浪漫、狂野的情调。其语言通俗、泼辣,具有北方民族粗犷、豪放的特色,又传送着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2、高陵曲子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大曲和小曲。大曲基本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或一个大的片段。小曲一般没有故事,是某种感情的诉说,或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或表现人的悲伤情愁。

3、高陵曲子的唱词,有整齐排列的、有长短句组合的,曲子词是随艺人意识流动而唱补的即兴之作,极具民间性和自赋性。

主要价值

高陵曲子作为土生土长的传统民间曲艺,集中体现出了高陵民间浓厚的风土人情。普查和整理高陵曲子,不但能重新唤起人们对曲子的热爱,更能进一步保护好民间原生态的曲艺文化形式,同时也为研究高陵民间曲艺的发展脉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恢复高陵曲子原有班社,不但能体现出民间曲艺的多元化,更能丰富老艺人的精神生活。抢救和保护好高陵曲子,不但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而且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历史渊源

陕西民间各地都有曲子传唱活动,分为东路、中路、西路曲子三大板块。高陵曲子属于中路曲子范畴。曲子起源较早。艺人孙金元,1857年(清咸丰七年)出生,酷爱曲子,擅长三弦弹奏,以弹唱《古城会》、《五虎戏》最为出名。因其能弹能唱,装谁像谁,且多才多艺,故在民间有“高陵曲子师祖”之称。在他的熏染下,曲子扎根民间。经常出现在婚丧嫁娶、娘生娃满月及民间庙会当中。继孙金元之后,周尚礼脱颖而出。周尚礼,1864年生,药惠管委会中王村人,平生以“同发源”店铺经营为业,热爱小曲,谈曲论唱,为高陵曲子的发展及传承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周老艺人亦是能弹能唱,他演唱的《雪梅吊孝》、《黑访》曾轰动一时。尤其是农历8月初2城隍庙会,最重要的演出时刻非他莫属。1945年,周尚礼自编自演的《蚂蚱灵》在高陵县境及周边地区广为传唱,为高陵曲子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李文贤也涌现出来。李文贤,1914年出生,通远镇人,尤长于三弦弹奏。1951年曾任教于通远民大,专职教授三弦弹奏技法。1958年曾应邀奔赴东北传授三弦弹奏技艺。1983年3月,曾协同高陵县文化馆对高陵曲子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出版了《民间曲子清唱》。郭青海,1925年出生,张卜乡塬后村人,是高陵曲子涌现的第四代典型人物。其伴奏的四页瓦为之一绝。四页瓦拿在他的手中,伴奏起来翻转自如,碰击铿锵有力,音色脆亮,富有极强的节奏快感。他演唱的《贵妃醉酒》吐字清晰,且字正腔圆,架势稳中有奇,扮相唱腔双佳,听后更是让人为之叫绝。在四位典型人物的影响下,高陵曲子一路传唱,为高陵曲子在民间的发展壮大以及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后受文革的影响,高陵曲子停滞不前,萧落颓废。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渐提高,茶余饭后人们又逐渐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曲子队又渐获新生,高陵曲子又回到了民间。

使用器具

高陵曲子伴奏常用的乐器有:三弦、二胡、板胡、斗嗡、四页瓦、梆子、碰铃和碟子。文场以三弦作为主奏,二胡、板胡、斗嗡、为副奏;武场以四页瓦为主奏,梆子、碰铃、碟子为副奏。

传承谱系

高陵曲子第一代传人孙金元,1857年出生,高陵县崇皇人。截至到2000年,孙金元是高陵曲子在县境内传唱的第一代代表人物,在高陵民间有“曲子师祖”之称。孙老艺人平生以务农为生,擅长三弦弹奏,以唱古典剧目《古城会》、《五虎戏》最为拿手。在孙金元的熏陶下,高陵曲子遍地开花。二代代表人物周尚礼,1864年生,药惠管委会中王村人,平生以经营“同发源”店铺为生计,爱好小曲。高陵曲子无论是从伴奏、还是演唱方面,技艺均得到了提高,曲子队伍得到了壮大。周尚礼能弹能唱,尤长于三弦弹奏,其演唱的《雪梅吊孝》轰动高陵县。1945年,周尚礼自编的《蚂蚱灵》在县周边遍为传唱。三代代表人物李文贤,1914年出生,高陵县通远镇人,精于三弦演奏,1951年曾任教于通远民大,教授三弦弹奏技艺。1958年曾应邀赴东北传授三弦弹奏技法。四代代表人物郭青海,1925年生,张卜乡塬后村人,平生以唱曲为嗜好,其伴奏的四页瓦,翻转自如,铿锵有力。他唱起曲来更是字正腔圆,演唱的《贵妃醉酒》简直是扮唱双佳,是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继郭青海之后,杨长工、王康政、郭社会等曲子艺人相继出现,为高陵曲子的传承默默奉献,苦苦厮守着这片精神绿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11:32